纪郁郁;马木提江·胡塞音;余萍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注射液联合全身抗菌药物治疗对糖尿病足感染(DFI)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DFI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hG-CSF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中VEGF、Flt-1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肉芽生长时间和上皮形成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Fl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Flt-1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Flt-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G-CSF与全身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可促进VEGF、Flt-1的表达,缩短上皮细胞形成时间,有效降低创面面积,提高DFI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汉儒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人血清Kappa(KAP)、Lambda(LAM)轻链透射比浊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全自动日立生化分析仪,用自制透射比浊试剂检测临床血清标本,并对试剂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KAP试剂盒的测定范围为0.75~12.00 mg/mL,灵敏度为ΔA>0.08/12.00 mg/mL,准确度偏差<5%,批内精密度(CV)<5%、批间CV<10%.样本中三酰甘油小于或等于5 g/L、胆红素小于或等于600 μmol/L、血红蛋白小于或等于5 g/L、类风湿因子小于或等于600 U/mL、抗坏血酸小于或等于0.3 g/L时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自制试剂盒与进口罗氏试剂盒相关系数为0.999;LAM试剂盒的测定范围为0.50~8.00 mg/mL,灵敏度为ΔA>0.08/8.00 mg/mL,准确度偏差<5%,批内CV<5%、批间CV<10%.结论 KAP、LAM透射比浊试剂盒各项指标均达到临床检测要求,与罗氏同类试剂测定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在临床上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可替代国外同类产品试剂盒.
作者:王庆国;吴越光;赵明伟;宿明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诊断中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探讨二者联合检查对PCM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已经病理证实的22例PCM患者的超声和MRI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二者在PCM中的表现,并探讨联合应用超声和MRI的诊断效果.结果 在PCM的不同发病阶段,超声和MRI各具特征性,分型方法不同;单独采用超声检查,PCM阳性诊断符合率为50.0%,单独使用MRI时,其阳性诊断符合率为45.5%,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1,P>0.05);超声和MRI二者联合检查的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6.4%,联合检查与单独采用超声和MRI比较,阳性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05、8.193,P<0.05).结论 对于超声不能确诊的病灶,联合应用超声和MRI能够明显提升PCM的阳性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作者:徐韦;刘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中晚期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检出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84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肺癌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记录患者的病原菌株及检出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84例患者中真菌感染17例(20.24%),年龄大于75岁(OR=1.879)、住院时间超过2周(OR=2.095)、侵入性操作(OR=2.885)、高血压(OR=1.983)、糖尿病(OR=2.217)及贫血(OR=2.190)是中晚期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17例感染者检出17株真菌,检出真菌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占88.24%.检出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属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耐药率较高,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率分别为20.00%、20.00%及30.00%,克柔假丝酵母菌耐药率分别为50.00%、50.00%及50.00%,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的耐药率为100.00%.结论 临床上应重视高危肺癌患者的感染预防工作,并慎重选择敏感的抗真菌药物.
作者:朱彦华;王秀梅;杨杰;刘明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快速发展,以及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护理人员短缺和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其中缺乏正确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国内外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怎样围绕以职业规划为指导的护士层级培养进行综述.
作者:程萍;黄文琴;施先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残余羊水指数(AFI)与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的临床关系.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327例PPRO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所有患者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依据B超检测AFI结果将其分为羊水正常组(60例)、羊水偏少组(170例)和羊水过少组(97例),比较3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并采用R×C诊断试验确定AFI与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的临床关系.结果 羊水正常组剖宫产、羊膜腔感染构成比均较羊水过少组、羊水偏少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偏少组羊膜腔感染和胎儿宫内窘迫构成比均较羊水过少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正常组胎儿宫内窘迫构成比较羊水过少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偏少组新生儿败血症和死亡构成比均较羊水过少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正常组新生儿败血症和感染均较羊水过少组和羊水偏少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偏少组和羊水正常组不良妊娠结局和不良新生儿预后构成比均明显低于羊水过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羊水正常组数据明显低于羊水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过少和不良妊娠结局、不良新生儿预后均呈明显正相关(r=0.427、0.364,P<0.05).结论 PPROM患者AFI和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呈明显正相关,推测可用于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评估.
作者:占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带血管桡骨瓣转移填塞治疗月骨缺血坏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行带血管桡骨瓣转移填塞治疗的32例月骨缺血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X线片检测健侧、患侧腕关节高度及桡舟角,用量角器测量腕关节活动度,用Jamar测力计测量握力,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腕关节疼痛,用Evans评分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8~22个月,平均10.3个月.3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切口Ⅰ期愈合,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患侧腕高度指数、桡舟角均明显改善(t=-4.05,P=0.01;t=5.17,P=0.00);掌屈、背伸均明显改善(t=7.25,P=0.00;t=8.13,P=0.00);握力明显提高(t=10.47,P=0.00);腕关节VAS明显降低(t=5.70,P=0.00);腕关节功能Evans评分优良率为87.5%;无腕骨塌陷和骨性关节炎病例.结论 带血管桡骨瓣转移填塞治疗月骨缺血坏死,可明显改善患侧腕关节疼痛与握力,减小腕关节功能受限程度,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较高.
作者:谢德;朱仲伦;刘跃洪;谭鸿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近3年昆明市儿童医院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变化规律,对比分析新生儿组(0~28 d)、婴儿组(>28 d至1岁)、幼儿组(>1~3岁)和儿童组(>3~14岁)4个年龄组病原菌构成差异和菌株耐药性,以期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使用WHONET5.6和SPSS18.0软件对2012-2014年分离出的1 005株病原菌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3、2014年革兰阳性球菌分离率分别为48.7%、60.4%、66.2%,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分别为50.9%、36.2%、29.7%,真菌分离率分别为0.5%、3.4%、4.1%.4个年龄组革兰阳性球菌分离率分别为63.0%、61.9%、59.5%、34.9%,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分别为35.5%、35.4%、38.6%、61.8%,真菌分离率分别为1.5%、2.7%、2.0%、3.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6.5%、97.9%,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为81.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8.3%,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及克雷伯菌属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4.5%、97.9%,相对应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32.8%和50.8%.结论 从时间分布来看,昆明地区儿童血液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近3年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而革兰阴性杆菌呈逐年下降趋势;从年龄分布来看,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主要病原菌对一线抗菌药物耐药日趋严重,定期监测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变化,对儿科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敏;黄海林;杜廷义;蒋洪超;庄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细胞因子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对疾病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液相关检查和细胞培养,研究组采用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与恩替卡韦治疗,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γ干扰素(IFN-γ)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IL-4水平低于治疗前,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eAg阳性者IL-4水平高于HBeAg阴性者,IFN-γ水平低于HBeAg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eAg阳性者与HBeAg阴性者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因子可有效明确辅助T细胞1/辅助T细胞2免疫应答的平衡状况,对判断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作者:胡云舒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实验诊断学是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其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具有重要判断作用,因此,做好该课程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但是,目前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存在一些问题,现就如何改进、创新进行阐述.
作者:王克迪;苏建荣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直肠癌(CRC)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载量,探讨CEA检测载量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在该院经手术治疗的CRC患者88例,分析患者血清CEA阳性情况,以CEA≤5.00 μg/L为阴性,>5.00 μg/L为阳性.分析CRC患者血清CEA阳性情况与TNM分期的关系.结果 CRC患者中CEA总阳性率为40.9%(36/88).血清CEA阳性率与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临床病理分期越晚,CEA阳性率越高,且Ⅳ期和Ⅲ期CRC患者CEA阳性率明显高于Ⅱ期和Ⅰ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阳性率与CRC患者的性别、年龄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CEA载量检测可以作为CRC临床病理分期的重要参考指标,对判断治疗效果、监测病情发展、评估CRC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黄绍;林英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以及MRI对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经该院临床确诊的4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轴位T1W1、T2W1、T2Flair扫描及增强扫描,观察患者MRI特征、临床表现,以及MRI对病毒性脑炎患者预后的评价.结果 患者病灶主要位于大脑皮层下,病灶边缘无水肿,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后病灶MRI信号多变,其中24例患者表现为脑表面线样强化,10例MRI无明显增强,10例伴脑实质病变内淡薄斑片状强化,4例为脑回状强化.48例患者MRI均表现为异常信号,平扫时T1W1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1信号稍高.将MRI进行分级,随着等级增加,病毒性脑炎患者病死率及植物生存率比例明显增加.结论 MRI是目前诊断病毒性脑炎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病毒性脑炎病灶诊断及预后评价有重要价值.MRI中病灶范围越广泛,提示患者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作者:洪莲;任鸿萍;刘华;张正甫;张毅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口腔干预配合个体化饮食及强化运动指导在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66例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纳入本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8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83例)患者实施口腔干预配合个体化饮食与强化运动指导,对比不同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糖情况、牙周检查指标、患者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情况、饮食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80%,高于对照组的9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控制良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两组患者牙周检查指标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牙周检查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者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饮食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干预配合个体化饮食及强化运动指导在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中应用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张翠香;王瑜琴;王艾萍;邢攸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和胎膜早破的关系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因胎膜早破而入院的妊娠妇女85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非胎膜早破妊娠妇女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阴道分泌物及宫颈分泌物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观察两组假丝酵母菌感染阳性数、胎膜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MP-1)的表达程度.分析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对胎膜早破及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两组阴道及宫颈分泌物检测革兰阳性、阴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假丝酵母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膜MMP-9阳性单位(PU)值、MMP-9/TMP-1 PU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MP-1 PU值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丝酵母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具有相关性(P<0.05).研究组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及病理性黄疸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具有相关性,是母婴出现不良结局的重要原因.
作者:杜就旧;刘海莉;韦佩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磷酸酪氨酸衔接蛋白(APPL1)、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 及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APPL1、AFABP 及瘦素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和产后进展为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4-7月到该院就诊并定期产前检查的2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以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146例患者为A组,54例正常妊娠者为B组.对研究对象进行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APPL1、AFABP 及瘦素等进行检测,并根据公式计算HOMA-IR,分析HOMA-IR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妊娠结局与血清指标的相关性、产后进展为T2DM与血清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妊娠者比较,TC、TG、H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G、FINS、HbA1c、LDL、HOMA-IR、APPL1、AFABP、瘦素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患者FPG、FINS、HbA1c、TG、AFABP、APPL1、瘦素与HOMA-IR呈明显正相关(P<0.05),而TC、HDL、LDL与HOMA-IR无明显相关性(P>0.05);不良妊娠结局与HOMA-IR、APPL1、AFABP、瘦素呈明显正相关(P<0.05);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进展为T2DM与HOMA-IR、 APPL1、AFABP、瘦素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APPL1、AFABP、瘦素水平较高,且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前APPL1、AFABP、瘦素水平越高,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及产后进展为T2DM的风险越大.
作者:张婧;韦东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结合保健操训练对听力下降患者听力及语言交流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86例听力下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日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结合保健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语言频率听力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而语言识别率则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听力损失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干预后老年听力障碍量表筛查版评分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结合保健操训练对听力下降患者听力及语言交流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胡敏;李彩红;罗甜;杨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大黄红藤消炎方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救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原则,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红藤消炎方,疗程7 d.治疗前及治疗7 d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6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腹痛、腹胀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8、IL-6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大黄红藤消炎方能有效抑制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缩短患者腹痛、腹胀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
作者:陈玉梅;闫玉红;邢佳;赵卫国;陈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对原发性高血压和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102例高血脑出血患者作为高血压脑出血组,102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另选择102例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ys 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 、血肌酐(SCr)及内生肌酐清除率(ECCR)水平.对于3组研究对象按其年龄分为20~49、>49~59、>59岁组,分析3个年龄段研究对象血清Cys C水平.结果 (1)高血压脑出血组血清Cys C水平[(1.82±0.55)ng/L]高于高血压组[(1.20±0.41)ng/L]和对照组[(0.92±0.2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血清Cys 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组TC水平[(4.91±1.36)nmol/L]高于对照组[(4.37±1.3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组TG水平[(1.75±0.55)nmol/L)]高于对照组[(1.58±0.47)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组SCr水平[(129.56±38.33)μmol/L]高于高血压组[(106.76±33.62)μmol/L]和对照组[(98.23±31.7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组ECCR水平[(63.45±23.11)mL/min]低于高血压组[(84.54±21.35)mL/min]和对照组[(100.61±32.71)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EC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9岁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Cys C水平[(3.17±0.79)ng/L]高于大于49~59岁[(1.71±0.46)ng/L]和20~49岁[(1.01±0.32)ng/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中年患者血清Cys C水平高于高血压脑出血青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9岁高血压患者血清Cys C水平[(1.38±0.42)ng/L]高于20~49岁[(1.14±0.41)ng/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59岁的高血压患者与大于59岁、20~49岁的高血压患者血清Cys 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r=0.305),与ECCR呈明显负相关(r=-0.438,P<0.05).结论 高血脑出血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与其年龄、ECCR相关,年龄越大,ECCR越低,血清Cys C水平越高.
作者:高涛;李成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病情及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9例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对所有患儿进行aEEG及头颅MRI检查,同时给予所有患儿相应治疗,并随访1年.分析临床病情程度、MRI分度及远期预后与aEEG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患儿病情程度不断加重,aEEG检查异常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轻、中、重度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MRI分度不断增加,aEEG检查异常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轻、中、重度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EEG检查正常患儿的正常率为100.00%(25/25),明显高于aEEG检查轻度异常患儿的正常率[79.17%(19/24)],以及aEEG检查重度异常患儿的正常率[0.00%(0/20)],而aEEG检查轻度异常患儿的正常率又明显高于aEEG检查重度异常患儿的正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知,aEEG改变与患儿临床病情程度、MRI分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与患儿远期预后呈明显负相关关系.结论 aEEG联合头颅MRI检查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病情及远期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逯霞;艾克拜尔·哈里克;闫宝锋;许健;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许菊芳;买尔阿芭;栾新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复方敏维糖浆治疗湿疹和荨麻疹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17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湿疹和荨麻疹患者35例作为湿疹和荨麻疹患者组,给予复方敏维糖浆进行治疗,观察35例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4、IL-17及IFN-γ水平变化.另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IL-4、IL-17及IFN-γ水平,并与湿疹和荨麻疹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L-17及IFN-γ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复方敏维糖浆对湿疹和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L-17及IFN-γ水平的影响.结果 湿疹和荨麻疹患者组治疗后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清IL-17及IFN-γ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血清IL-4、IL-17及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和荨麻疹患者组治疗后血清IL-4、IL-17及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和荨麻疹患者组治疗后皮疹评分为(2.68±1.04)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7.86±2.81)分,治疗后瘙痒评分为(2.93±1.25)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7.36±2.54)分,治疗前、后皮疹和瘙痒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湿疹和荨麻疹患者经过治疗26例患者痊愈,5例患者显效,2例患者有效,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4.3%;治疗后有1例患者出现嗜睡,1例患者出现头晕,1例患者出现恶心,1例患者出现口干,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结论 复方敏维糖浆治疗湿疹和荨麻疹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改善患者血清IL-4、IL-17及IFN-γ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贾慧军;王建茹;陈海赑;唐靖禹;杨奇;王国辉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