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和核磁共振成像及二者联合检查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对比研究

徐韦;刘垚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 超声, 核磁共振成像, 诊断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诊断中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探讨二者联合检查对PCM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已经病理证实的22例PCM患者的超声和MRI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二者在PCM中的表现,并探讨联合应用超声和MRI的诊断效果.结果 在PCM的不同发病阶段,超声和MRI各具特征性,分型方法不同;单独采用超声检查,PCM阳性诊断符合率为50.0%,单独使用MRI时,其阳性诊断符合率为45.5%,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1,P>0.05);超声和MRI二者联合检查的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6.4%,联合检查与单独采用超声和MRI比较,阳性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05、8.193,P<0.05).结论 对于超声不能确诊的病灶,联合应用超声和MRI能够明显提升PCM的阳性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的应用实践

    目的 了解该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区域性危重新生儿主动转运网络系统的转运特点,为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危重新生儿主动转运网络建设过程中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和网络医院特点.结果 该院与重庆地区及周边区域90家医院建立稳定的转运协作关系,初步建立了重庆市新生儿急救转诊系统,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通过网络转运系统转诊新生儿13 856例.转运新生儿数量逐渐增多,转诊率和转运新生儿病死率同步下降,疾病种类中主要以早产儿为主.结论 新生儿出生数量和早产儿逐年增加,提示需要产科、儿科进一步配合和加快新生儿室建设,以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张黎;李雪莲;李霞;孙清;史源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在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住院,出院时疗效为明显进步或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出院当日起门诊随访1年,随访结束时按照依从性标准分为依从性好(完全依从)及依从性差(部分依从或不依从)两组,依从性好组100例,依从性差组40例,比较两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及患者的相关因素等差异.结果 1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依从性好100例(71.43%),依从性差40例(28.57%),单因素检验11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口服抗精神病药物依从性的因素有:缺少家庭支持(OR=4.64,95%CI:1.09~26.26)、疾病知识欠缺(OR=4.09,95%CI:2.11~27.34)、有药物不良反应(OR=3.50,95%CI:1.75~24.03)、未定期随访(OR=2.91,95%CI:1.08~17.56).结论 影响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复杂,应针对性实施有效对策,做到合理用药,加强心理干预、社会支持,提高依从性.

    作者:马玉娟;鲁陆;邓永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口腔干预配合个体化饮食及强化运动指导在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口腔干预配合个体化饮食及强化运动指导在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66例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纳入本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8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83例)患者实施口腔干预配合个体化饮食与强化运动指导,对比不同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糖情况、牙周检查指标、患者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情况、饮食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80%,高于对照组的9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控制良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两组患者牙周检查指标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牙周检查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者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饮食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干预配合个体化饮食及强化运动指导在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中应用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张翠香;王瑜琴;王艾萍;邢攸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gG4抗核抗体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gG4抗核抗体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皮肤科和合作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的SLE患者100例,健康体检者50例,测定其血清IgG4抗核抗体水平,分析其与SLE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及临床指标(血清C3、清蛋白及24 h尿蛋白)的相关性,探讨IgG4抗核抗体在评价SLE疾病活动性中的作用.结果 SLE患者血清IgG4抗核抗体水平(0.53±0.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9±0.12).修正SLE-DAI评分(M-SLEDAI)评分大于10分的患者血清IgG4抗核抗体水平(0.33±0.31)明显低于M-SLEDAI评分小于或等于10的患者(0.92±0.51),且M-SLEDAI评分与血清IgG4抗核抗体水平呈负相关(r=-0.666,P<0.05).血清IgG4抗核抗体水平与血清C3水平和清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653,P<0.05;r=0.501,P<0.05),与24 h尿蛋白呈负相关(r=-0.510,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IgG4抗核抗体水平升高,并且与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由此提示IgG4抗核抗体在SLE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保护作用.

    作者:张雷;苏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作为迟发性颅内出血预测指标的探讨

    目的 探讨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能否作为轻型颅脑创伤(TBI)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预测指标.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在该院诊治的246例轻型TBI患者,伤后6 h内行首次头颅CT检查提示无颅内出血.根据有无迟发性颅内出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轻型TBI后48 h内复查头颅CT提示有迟发性颅内出血患者21例;对照组:伤后48 h内复查头颅CT无迟发性颅内出血225例.两组患者均于伤后6 h内采集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UCH-L1水平.对检测结果做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找出佳截断点(cut off),即ROC曲线上左上方的点,此时敏感度及1-特异度均较高.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标准误,利用AUC评估血清UCH-L1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cut off值为 58.14 ng/mL时,其AUC为0.720±0.042,此时血清UCH-L1鉴别轻型TBI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灵敏度和1-特异度分别为60.6%和 82.0%.结论 测定轻型TBI患者血清UCH-L1水平,可作为预测迟发性颅内出血新的辅助检测指标.

    作者:费春;王静;曹冠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月经周期对妇女癫痫发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月经周期对癫痫妇女发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武汉市汉口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54例女性癫痫患者,记录其连续3个月经周期的癫痫发作情况及生理特征,对发作频率与月经周期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是否围月经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以45例围月经期癫痫患者作为观察组,以309例非月经期癫痫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共记录到1 062个月经周期,其中有排卵性月经周期966个,无排卵性月经周期96个.在无排卵性月经周期中,癫痫发作频率高于有排卵性月经周期.在月经期癫痫中,有排卵性月经周期中围排卵期的发作频率要高于其他3期,而无排卵性月经周期中非月经期的癫痫发作频率明显高于围月经期.观察组泌乳素升高率、孕激素下降率及雌激素与孕激素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激素、雌激素与孕激素比值与围月经期癫痫密切相关,在有排卵性月经周期中,围排卵期癫痫发作频率更高;在无排卵性月经周期中,非月经期癫痫发作频率更高.

    作者:肖嵚;汤明俊;吴琼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东莞市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目的 调查并分析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东莞市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选取东莞市2016年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200例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25例无职业性电离辐射接触人员作为对照组,调查分析其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累计剂量关系密切,且不同累计剂量阶段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均存在差异,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人员结节患病率较对照组低,且其多发结节发病率也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3水平高于对照组,T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增长及有吸烟史是导致甲状腺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有一定影响,但其影响对患甲状腺结节疾病影响较小;其中年龄增长、女性及吸烟等因素可能导致甲状腺结节发病率升高.因此,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对医院放射性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影响甚微,不是导致其致病的原因.

    作者:陈满连;蔡木蔚;李笑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血清胱抑素C对原发性高血压和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对原发性高血压和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102例高血脑出血患者作为高血压脑出血组,102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另选择102例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ys 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 、血肌酐(SCr)及内生肌酐清除率(ECCR)水平.对于3组研究对象按其年龄分为20~49、>49~59、>59岁组,分析3个年龄段研究对象血清Cys C水平.结果 (1)高血压脑出血组血清Cys C水平[(1.82±0.55)ng/L]高于高血压组[(1.20±0.41)ng/L]和对照组[(0.92±0.2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血清Cys 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组TC水平[(4.91±1.36)nmol/L]高于对照组[(4.37±1.3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组TG水平[(1.75±0.55)nmol/L)]高于对照组[(1.58±0.47)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组SCr水平[(129.56±38.33)μmol/L]高于高血压组[(106.76±33.62)μmol/L]和对照组[(98.23±31.7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组ECCR水平[(63.45±23.11)mL/min]低于高血压组[(84.54±21.35)mL/min]和对照组[(100.61±32.71)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EC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9岁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Cys C水平[(3.17±0.79)ng/L]高于大于49~59岁[(1.71±0.46)ng/L]和20~49岁[(1.01±0.32)ng/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中年患者血清Cys C水平高于高血压脑出血青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9岁高血压患者血清Cys C水平[(1.38±0.42)ng/L]高于20~49岁[(1.14±0.41)ng/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59岁的高血压患者与大于59岁、20~49岁的高血压患者血清Cys 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r=0.305),与ECCR呈明显负相关(r=-0.438,P<0.05).结论 高血脑出血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与其年龄、ECCR相关,年龄越大,ECCR越低,血清Cys C水平越高.

    作者:高涛;李成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P120ctn基因沉默促进舌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目的 探索P120-连环蛋白(P120ct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质粒pGFP-V-RS-P120ctn shRNA转染人舌鳞癌细胞(TSCC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120ctn、E-钙黏蛋白(E-cad)、N-钙黏蛋白(N-cad)和波形蛋白(Vim)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通过Transwell细胞侵袭及细胞迁移试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用质粒pGFP-V-RS-P120ctn shRNA转染TSCCA后发现,随着P120ctn表达的明显降低,E-cad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N-cad和Vim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OSCC中P120ctn可能通过调控EMT标记物E-cad的表达参与EMT的发生,调节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潘夏薇;陈钟;陈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血流感染(BSI)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129例血培养阳性BSI患者和23例血培养阴性者,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中PCT水平,分析血清PCT检测在BSI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29例血培养阳性BSI患者中,革兰阳性菌感染69例,占53.49%,革兰阴性菌感染60例,占46.51%.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为2.13(0.57~9.12) ng/mL,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者血清PCT水平[0.24(0.09~1.1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为6.02(1.37~20.04) ng/mL,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血清PCT临界值为4.32 ng/mL,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为0.779~0.923时,此时血清PCT鉴别BSI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敏感度为82.30%,1-特异度为75.62%.结论 血清PCT检测在BSI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早期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梁伟;杨立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白细胞介素-17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和生存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究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病情和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因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8例,根据是否吸烟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70%将患者分为不吸烟非慢阻肺组21例、吸烟非慢阻肺组23例、吸烟慢阻肺患组24例,比较3组患者IL-17相对表达量,并对IL-17在气管和肺实质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与吸烟指数、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体质量指数(BMI)等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吸烟慢阻肺组和吸烟非慢阻肺组患者的气管与肺实质中IL-17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4±2.4)、(7.5±2.2)pg/mL,(5.4±3.2)、(6.5±2.4)pg/mL,吸烟慢阻肺组高于吸烟非慢阻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指数与气管和肺实质IL-17的表达均呈正相关,肺实质IL-17的表达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及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BMI呈负相关,与慢阻肺评估测试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吸烟可使IL-17在患者气管和肺实质中表达增加,IL-17表达增加进一步导致患者的慢阻肺病情加重,影响患者生存状况.

    作者:李小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与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比较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与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引发的大咯血的临床疗效,优化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10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52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止血者为栓塞组,58例行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止血者为药物组,对比两组治疗后咯血停止时间、治疗后咯血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以及出院后咯血复发情况.结果 栓塞组治疗后即刻止血、 24 h内止血、48 h内止血例数分别为37例、12例、2例,1例栓塞后38 h内再次咯血,予再次栓塞后成功止血.栓塞组止血时间[(22.4±4.5)h]、治疗后咯血量[(88.4±19.5)mL]、住院时间[(8.2±2.4)d]均明显少于药物组[(78.2±10.7)h、(226.1±42.3)mL、(10.6±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 d后临床疗效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46,P=0.002),栓塞组显效率(82.7%)与总体有效率(98.1%)均高于药物组(55.2%、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72,P=0.002).药物组止血无效6例患者中5例一次性栓塞止血成功.栓塞组未出现异位栓塞、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28.8%)、咽喉痛(26.9%)、胸背部疼痛(15.4%);药物组不良反应主要是血压升高(15.5%)、心悸(17.2%)、恶心(13.8%).栓塞组随访3个月内复发5例,3例予再次栓塞止血,2例实施肺叶切除;药物组复发11例,6例药物治疗止血,3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止血,2例行肺叶切除.结论 对支气管扩张引发的大咯血患者实施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止血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止血,可作为首选止血手段,亦可作为药物止血无效的补救手段;支气管动脉末端栓塞应合理选择栓塞材料,减少咯血复发.

    作者:李艳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阿卡波糖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胰岛素抵抗和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干预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及心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将104例CHF合并IG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52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规范心力衰竭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管理,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每3个月随访1次,了解药物不良反应、血糖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6 min步行距离、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A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升高,6 min步行距离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HF合并IGT患者,应用阿卡波糖能降低高胰岛素血症,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新发糖尿病,延缓心力衰竭的进程.

    作者:徐佩尔;颜雪芸;王斌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基于循证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术后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眼科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156例(180只眼),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91只眼)和路径组78例(89只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路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循证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眼压、前房深度、视力等眼部指标,术前2 h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及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眼压、前房深度、视力等眼部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关眼部指标均改善,且路径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术前2 h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测定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术前2 h不良反应发生率(3.37%)低于对照组(1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随访期路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9%,远远低于对照组的1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为1.12%,远远低于对照组的10.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护理满意度为97.75%,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循证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术后患者的预后效果明显,明显改善患者眼部相关指标,提高预后效果,安全性好,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兴;孙培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肋软骨在修复唇裂鼻畸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肋软骨在修复唇裂鼻畸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63例16岁以上的唇裂鼻畸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取自体肋软骨分别制成不同形态的软骨支架进行唇裂鼻畸形修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术后效果良好,鼻底宽度的对称性、鼻小柱的高度、鼻尖的形态及鼻背的形态得到明显改善,但研究组矫正率大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肋软骨修复唇裂鼻畸形术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纪郁郁;马木提江·胡塞音;余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炎症标志物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炎症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根据急性胰腺炎患者严重程度不同,将84例患者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34例,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组27例,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组23例.入院后留取患者静脉血标本,检测RDW、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比较3组患者RDW、CRP、IL-6水平;评估RDW与CRP、IL-6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MAP组比较,MSAP组患者RDW、CRP、IL-6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ASP组比较,SAP组患者RDW、CRP、IL-6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胰腺炎患者RDW与CRP、IL-6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随着病情加重,RDW、CRP、IL-6水平升高,RDW可作为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全身炎症及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提长斌;卢清龙;侯运辉;杨丽丽;王莹;崔娜;刘文悦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改良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改良伊立替康(CPT-11)联合替吉奥(S-1)方案(IRIS方案)在转移性大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晚期转移性大肠癌患者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观察组给予改良IRIS方案进行治疗:即第1天CPT-11 180 mg/m2静脉滴注,第3~16天S-1 40~60毫克/次口服,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常规IRIS方案进行治疗:即第1天CPT-11 180 mg/m2静脉滴注,第1~14天S-1 40~60毫克/次口服,3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治疗2~8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59.5%)略高于对照组(55.4%),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IRIS方案治疗转移性大肠癌临床疗效与传统IRIS方案相当,但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旭东;刘佳;梁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APPL1、AFABP及瘦素水平与HOMA-IR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磷酸酪氨酸衔接蛋白(APPL1)、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 及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APPL1、AFABP 及瘦素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和产后进展为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4-7月到该院就诊并定期产前检查的2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以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146例患者为A组,54例正常妊娠者为B组.对研究对象进行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APPL1、AFABP 及瘦素等进行检测,并根据公式计算HOMA-IR,分析HOMA-IR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妊娠结局与血清指标的相关性、产后进展为T2DM与血清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妊娠者比较,TC、TG、H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G、FINS、HbA1c、LDL、HOMA-IR、APPL1、AFABP、瘦素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患者FPG、FINS、HbA1c、TG、AFABP、APPL1、瘦素与HOMA-IR呈明显正相关(P<0.05),而TC、HDL、LDL与HOMA-IR无明显相关性(P>0.05);不良妊娠结局与HOMA-IR、APPL1、AFABP、瘦素呈明显正相关(P<0.05);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进展为T2DM与HOMA-IR、 APPL1、AFABP、瘦素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APPL1、AFABP、瘦素水平较高,且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前APPL1、AFABP、瘦素水平越高,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及产后进展为T2DM的风险越大.

    作者:张婧;韦东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两种方法输入肠内营养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考察经空肠输入肠内营养与经鼻饲输入肠内营养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中治疗的患者34例,将其随机分为空肠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空肠组患者给予经空肠输入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经鼻饲输入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插管舒适度、营养情况和一般情况差异.结果 空肠组患者鼻部不适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肠组患者术后清蛋白和白细胞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肠组患者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术后的营养支持中,经空肠输入肠内营养方式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董秋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血浆与红细胞比例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25例大量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血浆与浓缩红细胞比例分为LP组(低比例1∶3)、MP组(中比例1∶2)与HP组(高比例1∶1),比较3组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输血情况、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输血前3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3组患者PT与APTT明显升高,FIB降低,与输血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组与HP组PT和APTT低于LP组,FIB高于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组与HP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小板、红细胞及冷沉淀输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血浆与红细胞比例可明显改善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大量输血时应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适当提高其比例.

    作者:赵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