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春;王静;曹冠柏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以及MRI对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经该院临床确诊的4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轴位T1W1、T2W1、T2Flair扫描及增强扫描,观察患者MRI特征、临床表现,以及MRI对病毒性脑炎患者预后的评价.结果 患者病灶主要位于大脑皮层下,病灶边缘无水肿,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后病灶MRI信号多变,其中24例患者表现为脑表面线样强化,10例MRI无明显增强,10例伴脑实质病变内淡薄斑片状强化,4例为脑回状强化.48例患者MRI均表现为异常信号,平扫时T1W1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1信号稍高.将MRI进行分级,随着等级增加,病毒性脑炎患者病死率及植物生存率比例明显增加.结论 MRI是目前诊断病毒性脑炎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病毒性脑炎病灶诊断及预后评价有重要价值.MRI中病灶范围越广泛,提示患者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作者:洪莲;任鸿萍;刘华;张正甫;张毅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中晚期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检出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84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肺癌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记录患者的病原菌株及检出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84例患者中真菌感染17例(20.24%),年龄大于75岁(OR=1.879)、住院时间超过2周(OR=2.095)、侵入性操作(OR=2.885)、高血压(OR=1.983)、糖尿病(OR=2.217)及贫血(OR=2.190)是中晚期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17例感染者检出17株真菌,检出真菌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占88.24%.检出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属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耐药率较高,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率分别为20.00%、20.00%及30.00%,克柔假丝酵母菌耐药率分别为50.00%、50.00%及50.00%,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的耐药率为100.00%.结论 临床上应重视高危肺癌患者的感染预防工作,并慎重选择敏感的抗真菌药物.
作者:朱彦华;王秀梅;杨杰;刘明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在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于该院接受抑郁症治疗患者的陪护家属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家属进行聚焦解决模式干预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认真、真实记录患者家属在陪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教育,在此基础上在接待室内对患者家属进行一对一干预,每次干预时间控制在20~30 min,每天进行一次.干预前、后干预效果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完成.对于个别干预效果不佳的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可增加一对一的干预内容和时间,并时刻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家属干预后SAS、SDS 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家属降低效果更明显.结论 聚焦解决模式能够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家属的焦虑和抑郁症状,适合于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家属心理护理有实用价值.
作者:杨向群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肋软骨在修复唇裂鼻畸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63例16岁以上的唇裂鼻畸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取自体肋软骨分别制成不同形态的软骨支架进行唇裂鼻畸形修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术后效果良好,鼻底宽度的对称性、鼻小柱的高度、鼻尖的形态及鼻背的形态得到明显改善,但研究组矫正率大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肋软骨修复唇裂鼻畸形术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纪郁郁;马木提江·胡塞音;余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双重固定方法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5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在治疗中采用传统固定方法,研究组29例,在治疗中采用两件式造口袋与引流管固定器相结合的双重固定PTCD,并对两组患者的管道固定、引流效果及满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PTCD管部分脱出、PTCD管打折/受压、造口袋漏液、造口处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院治疗期间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全部评5分者所占比例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效果显著,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gG4抗核抗体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皮肤科和合作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的SLE患者100例,健康体检者50例,测定其血清IgG4抗核抗体水平,分析其与SLE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及临床指标(血清C3、清蛋白及24 h尿蛋白)的相关性,探讨IgG4抗核抗体在评价SLE疾病活动性中的作用.结果 SLE患者血清IgG4抗核抗体水平(0.53±0.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9±0.12).修正SLE-DAI评分(M-SLEDAI)评分大于10分的患者血清IgG4抗核抗体水平(0.33±0.31)明显低于M-SLEDAI评分小于或等于10的患者(0.92±0.51),且M-SLEDAI评分与血清IgG4抗核抗体水平呈负相关(r=-0.666,P<0.05).血清IgG4抗核抗体水平与血清C3水平和清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653,P<0.05;r=0.501,P<0.05),与24 h尿蛋白呈负相关(r=-0.510,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IgG4抗核抗体水平升高,并且与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由此提示IgG4抗核抗体在SLE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保护作用.
作者:张雷;苏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调查并分析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东莞市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选取东莞市2016年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200例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25例无职业性电离辐射接触人员作为对照组,调查分析其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累计剂量关系密切,且不同累计剂量阶段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均存在差异,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人员结节患病率较对照组低,且其多发结节发病率也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3水平高于对照组,T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增长及有吸烟史是导致甲状腺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有一定影响,但其影响对患甲状腺结节疾病影响较小;其中年龄增长、女性及吸烟等因素可能导致甲状腺结节发病率升高.因此,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对医院放射性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影响甚微,不是导致其致病的原因.
作者:陈满连;蔡木蔚;李笑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和胎膜早破的关系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因胎膜早破而入院的妊娠妇女85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非胎膜早破妊娠妇女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阴道分泌物及宫颈分泌物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观察两组假丝酵母菌感染阳性数、胎膜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MP-1)的表达程度.分析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对胎膜早破及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两组阴道及宫颈分泌物检测革兰阳性、阴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假丝酵母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膜MMP-9阳性单位(PU)值、MMP-9/TMP-1 PU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MP-1 PU值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丝酵母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具有相关性(P<0.05).研究组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及病理性黄疸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具有相关性,是母婴出现不良结局的重要原因.
作者:杜就旧;刘海莉;韦佩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优质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对机械性静脉炎预防作用的研究,探讨其影响机制及干预作用,以期为预防机械性静脉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ICU采用PICC置管输液患者90例,以随机试验原则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试验组采用相应的优质护理进行干预,电磁波治疗器照射置管部位护理,增强透明贴护理置管部位护理,微波治疗仪局部加热护理等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热敷护理.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统计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病率及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以分析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试验组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优质护理具体措施下,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病率更低.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等合理有效的措施能够明显降低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常规护理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海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注射液联合全身抗菌药物治疗对糖尿病足感染(DFI)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DFI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hG-CSF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中VEGF、Flt-1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肉芽生长时间和上皮形成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Fl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Flt-1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Flt-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G-CSF与全身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可促进VEGF、Flt-1的表达,缩短上皮细胞形成时间,有效降低创面面积,提高DFI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汉儒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月经周期对癫痫妇女发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武汉市汉口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54例女性癫痫患者,记录其连续3个月经周期的癫痫发作情况及生理特征,对发作频率与月经周期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是否围月经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以45例围月经期癫痫患者作为观察组,以309例非月经期癫痫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共记录到1 062个月经周期,其中有排卵性月经周期966个,无排卵性月经周期96个.在无排卵性月经周期中,癫痫发作频率高于有排卵性月经周期.在月经期癫痫中,有排卵性月经周期中围排卵期的发作频率要高于其他3期,而无排卵性月经周期中非月经期的癫痫发作频率明显高于围月经期.观察组泌乳素升高率、孕激素下降率及雌激素与孕激素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激素、雌激素与孕激素比值与围月经期癫痫密切相关,在有排卵性月经周期中,围排卵期癫痫发作频率更高;在无排卵性月经周期中,非月经期癫痫发作频率更高.
作者:肖嵚;汤明俊;吴琼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大黄红藤消炎方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救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原则,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红藤消炎方,疗程7 d.治疗前及治疗7 d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6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腹痛、腹胀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8、IL-6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大黄红藤消炎方能有效抑制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缩短患者腹痛、腹胀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
作者:陈玉梅;闫玉红;邢佳;赵卫国;陈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比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该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早期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开腹手术(开腹组)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患者各25例,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下地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7,P=0.385).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下地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87、-4.042、-8.606、-2.165,P<0.05).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20,P=0.312).结论 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早期卵巢癌中疗效显著,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项安全的新技术,同时为腹腔镜治疗卵巢癌的护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金娜;于岩岩;山广慧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能否作为轻型颅脑创伤(TBI)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预测指标.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在该院诊治的246例轻型TBI患者,伤后6 h内行首次头颅CT检查提示无颅内出血.根据有无迟发性颅内出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轻型TBI后48 h内复查头颅CT提示有迟发性颅内出血患者21例;对照组:伤后48 h内复查头颅CT无迟发性颅内出血225例.两组患者均于伤后6 h内采集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UCH-L1水平.对检测结果做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找出佳截断点(cut off),即ROC曲线上左上方的点,此时敏感度及1-特异度均较高.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标准误,利用AUC评估血清UCH-L1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cut off值为 58.14 ng/mL时,其AUC为0.720±0.042,此时血清UCH-L1鉴别轻型TBI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灵敏度和1-特异度分别为60.6%和 82.0%.结论 测定轻型TBI患者血清UCH-L1水平,可作为预测迟发性颅内出血新的辅助检测指标.
作者:费春;王静;曹冠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在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住院,出院时疗效为明显进步或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出院当日起门诊随访1年,随访结束时按照依从性标准分为依从性好(完全依从)及依从性差(部分依从或不依从)两组,依从性好组100例,依从性差组40例,比较两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及患者的相关因素等差异.结果 1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依从性好100例(71.43%),依从性差40例(28.57%),单因素检验11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口服抗精神病药物依从性的因素有:缺少家庭支持(OR=4.64,95%CI:1.09~26.26)、疾病知识欠缺(OR=4.09,95%CI:2.11~27.34)、有药物不良反应(OR=3.50,95%CI:1.75~24.03)、未定期随访(OR=2.91,95%CI:1.08~17.56).结论 影响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复杂,应针对性实施有效对策,做到合理用药,加强心理干预、社会支持,提高依从性.
作者:马玉娟;鲁陆;邓永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以和解少阳法为主要治法组成的加味小柴胡汤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尿蛋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肾内科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降压、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低盐优质蛋白饮食等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服用加味小柴胡汤,比较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以及IgA与IgG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UN、SCr、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SCr、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BUN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gA与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A与IgG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且观察组IgA与IgG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小柴胡汤可以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保护肾功能,提高免疫功能.
作者:苟中富;王建新;刘思美;张金平;张庆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结合保健操训练对听力下降患者听力及语言交流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86例听力下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日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结合保健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语言频率听力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而语言识别率则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听力损失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干预后老年听力障碍量表筛查版评分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结合保健操训练对听力下降患者听力及语言交流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胡敏;李彩红;罗甜;杨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12 h内相关生化指标与早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以沧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2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存活组46例,死亡组77例.记录和分析所有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口服百草枯剂量、入院时百草枯浓度、12 h内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氢离子浓度指数(pH值)、碳酸氢根离子(HCO3-)、白细胞计数(WBC)、血钾(K+)、肌酐(Cr)等生化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其对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死亡组患者12 h内差APACHEⅡ评分中位数(14分)、WBC中位数(22.06×109/L)、Cr中位数(176 μmol/L)均高于存活组(3分、12.73×109/L、68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12 h内pH值中位数(7.30)、HCO3-中位数(14.5 mmol/L)、K+中位数(2.91 mmol/L)均低于存活组(7.38、20.5 mmol/L、3.41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存活时间中位数为6 d(10 h~35 d),12 h内差APACHEⅡ评分、WBC和Cr水平与患者存活时间均呈负相关(r=-0.618、-0.824、-0.767,P<0.05);pH值和K+与患者存活时间均呈正相关(r=0.714、0.796,P<0.05).12 h内差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992,1-特异度为0.961,灵敏度为0.957.结论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12 h内差APACHEⅡ评分、pH值、HCO3-、WBC、K+、Cr水平与预后相关.12 h内差APACHEⅡ评分是早期判断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较可靠的指标.
作者:侯运辉;苏建玲;田英平;王文生;苏海涛;苏俊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细胞因子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对疾病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液相关检查和细胞培养,研究组采用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与恩替卡韦治疗,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γ干扰素(IFN-γ)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IL-4水平低于治疗前,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eAg阳性者IL-4水平高于HBeAg阴性者,IFN-γ水平低于HBeAg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eAg阳性者与HBeAg阴性者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因子可有效明确辅助T细胞1/辅助T细胞2免疫应答的平衡状况,对判断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作者:胡云舒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快速发展,以及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护理人员短缺和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其中缺乏正确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国内外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怎样围绕以职业规划为指导的护士层级培养进行综述.
作者:程萍;黄文琴;施先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