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霞;艾克拜尔·哈里克;闫宝锋;许健;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许菊芳;买尔阿芭;栾新平
目的 探讨临产首胎和二胎孕妇的凝血功能差别,以及不同年龄段的临产二胎孕妇凝血功能差别.方法 对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定期产前检查的临产孕妇进行凝血4项检测,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首胎孕妇及二胎孕妇各200例,另同时选取同期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体检的200例健康非孕妇作为对照组,也进行凝血4项检测,将3组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将二胎孕妇按照年龄分为以下3组:年龄小于29岁组、29~<34岁组、年龄大于或等于34岁组,将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组研究对象的凝血功能检测数据显示,首胎孕妇组、二胎孕妇组APTT、PT、TT、FIB检测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PTT、PT、TT检测均值均为:对照组大于首胎孕妇组大于二胎孕妇组,而FIB检测均值则为:对照组小于首胎孕妇组小于二胎孕妇组;首胎孕妇组与二胎孕妇组进行比较:两组仅APTT检测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胎孕妇组检测均值较小.不同年龄段二胎孕妇检测均值比较:年龄小于29岁组与29~<34岁组APTT检测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较小;年龄小于29岁组与大于或等于34岁组APTT、PT、FIB检测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APTT、PT检测均值较小,FIB检测均值较大.结论 首胎孕妇、二胎孕妇体内促凝功能均较健康非孕妇强,尤其是二胎孕妇体内促凝功能活跃更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二胎孕妇体内促凝功能有所减弱.临床上需重视孕妇产前凝血功能检测,高龄的二胎孕妇或多胎孕妇更应引起重视,并且应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立鹏;刘泽滨;王斌;陆学东;秦白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索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KD)患儿退热时间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12月该院儿科住院部接收并经检查确诊的110例KD患儿纳入临床研究,均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且根据应用时间的不同将患儿分为3组,早期用药组(病程为1~5 d)32例,中期用药组(病程为超过5~10 d)37例,晚期用药组(病程超过10 d)41例.分析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情况及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中期用药组和晚期用药组患儿退热时间及各种症状消退时间均较早期用药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用药组患儿退热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及手足肿胀消退时间均较中期用药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用药组和晚期用药组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早期用药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用药组患儿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早期用药组和中期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后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D患儿于发病6~10 d时开始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其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发生率均较低,且治疗所需时间缩短,推测此阶段是丙种球蛋白应用的好时机,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安娜;姚旭;郭锦明;邢丽梅;吕娜;柏金秀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病原菌耐药程度对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140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72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68例为鲍曼不动杆菌组.根据患者病原菌耐药性分为泛耐药菌组和一般耐药菌组.另外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留取患者痰标本,接种到巧克力平板和血平板进行致病菌涂片革兰染色检查,检测致病菌及耐药性,以及PCT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血浆PCT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泛耐药菌组PCT阳性率为60.00%,明显高于一般耐药菌组(7.14%)和对照组(0.00%);泛耐药菌组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84.29%,一般耐药菌组为82.85%,对照组为0.00%,3组研究对象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鲍曼不动杆菌组患者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组患者C反应蛋白、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泛耐药菌组与一般耐药菌组C反应蛋白和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泛耐药菌组、一般耐药菌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和鲍曼不动杆菌组患者血浆PCT水平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PCT是病原菌感染的重要指标,且病原菌耐药程度越高,患者体内血浆PCT水平越高.
作者:宋志军;王国双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炎症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根据急性胰腺炎患者严重程度不同,将84例患者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34例,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组27例,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组23例.入院后留取患者静脉血标本,检测RDW、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比较3组患者RDW、CRP、IL-6水平;评估RDW与CRP、IL-6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MAP组比较,MSAP组患者RDW、CRP、IL-6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ASP组比较,SAP组患者RDW、CRP、IL-6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胰腺炎患者RDW与CRP、IL-6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随着病情加重,RDW、CRP、IL-6水平升高,RDW可作为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全身炎症及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提长斌;卢清龙;侯运辉;杨丽丽;王莹;崔娜;刘文悦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带血管桡骨瓣转移填塞治疗月骨缺血坏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行带血管桡骨瓣转移填塞治疗的32例月骨缺血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X线片检测健侧、患侧腕关节高度及桡舟角,用量角器测量腕关节活动度,用Jamar测力计测量握力,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腕关节疼痛,用Evans评分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8~22个月,平均10.3个月.3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切口Ⅰ期愈合,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患侧腕高度指数、桡舟角均明显改善(t=-4.05,P=0.01;t=5.17,P=0.00);掌屈、背伸均明显改善(t=7.25,P=0.00;t=8.13,P=0.00);握力明显提高(t=10.47,P=0.00);腕关节VAS明显降低(t=5.70,P=0.00);腕关节功能Evans评分优良率为87.5%;无腕骨塌陷和骨性关节炎病例.结论 带血管桡骨瓣转移填塞治疗月骨缺血坏死,可明显改善患侧腕关节疼痛与握力,减小腕关节功能受限程度,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较高.
作者:谢德;朱仲伦;刘跃洪;谭鸿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临床情景模拟演练在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应急抢救能力中的效果.方法 以卫生部确定的六大疾病病种(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创伤、急性颅脑外伤)设定案例,确定演练内容,设计演练方案,选取18名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名.观察组行临床情景模拟演练,重点针对急救技能、急救流程及应急能力进行训练;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培训,在演练前后对各项急救技能及应急综合能力进行考核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情景模拟演练,急诊低年资护士的急救技能及应急综合能力均比演练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情景模拟演练有利于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的急救技能及综合能力,能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达到学有所用,提高了医护配合的协调性,保证了急救医疗服务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胡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口腔干预配合个体化饮食及强化运动指导在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66例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纳入本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8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83例)患者实施口腔干预配合个体化饮食与强化运动指导,对比不同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糖情况、牙周检查指标、患者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情况、饮食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80%,高于对照组的9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控制良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两组患者牙周检查指标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牙周检查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者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饮食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干预配合个体化饮食及强化运动指导在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中应用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张翠香;王瑜琴;王艾萍;邢攸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诊断中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探讨二者联合检查对PCM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已经病理证实的22例PCM患者的超声和MRI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二者在PCM中的表现,并探讨联合应用超声和MRI的诊断效果.结果 在PCM的不同发病阶段,超声和MRI各具特征性,分型方法不同;单独采用超声检查,PCM阳性诊断符合率为50.0%,单独使用MRI时,其阳性诊断符合率为45.5%,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1,P>0.05);超声和MRI二者联合检查的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6.4%,联合检查与单独采用超声和MRI比较,阳性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05、8.193,P<0.05).结论 对于超声不能确诊的病灶,联合应用超声和MRI能够明显提升PCM的阳性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作者:徐韦;刘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对原发性高血压和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102例高血脑出血患者作为高血压脑出血组,102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另选择102例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ys 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 、血肌酐(SCr)及内生肌酐清除率(ECCR)水平.对于3组研究对象按其年龄分为20~49、>49~59、>59岁组,分析3个年龄段研究对象血清Cys C水平.结果 (1)高血压脑出血组血清Cys C水平[(1.82±0.55)ng/L]高于高血压组[(1.20±0.41)ng/L]和对照组[(0.92±0.2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血清Cys 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组TC水平[(4.91±1.36)nmol/L]高于对照组[(4.37±1.3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组TG水平[(1.75±0.55)nmol/L)]高于对照组[(1.58±0.47)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组SCr水平[(129.56±38.33)μmol/L]高于高血压组[(106.76±33.62)μmol/L]和对照组[(98.23±31.7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组ECCR水平[(63.45±23.11)mL/min]低于高血压组[(84.54±21.35)mL/min]和对照组[(100.61±32.71)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EC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9岁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Cys C水平[(3.17±0.79)ng/L]高于大于49~59岁[(1.71±0.46)ng/L]和20~49岁[(1.01±0.32)ng/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中年患者血清Cys C水平高于高血压脑出血青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9岁高血压患者血清Cys C水平[(1.38±0.42)ng/L]高于20~49岁[(1.14±0.41)ng/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59岁的高血压患者与大于59岁、20~49岁的高血压患者血清Cys 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r=0.305),与ECCR呈明显负相关(r=-0.438,P<0.05).结论 高血脑出血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与其年龄、ECCR相关,年龄越大,ECCR越低,血清Cys C水平越高.
作者:高涛;李成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人血清Kappa(KAP)、Lambda(LAM)轻链透射比浊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全自动日立生化分析仪,用自制透射比浊试剂检测临床血清标本,并对试剂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KAP试剂盒的测定范围为0.75~12.00 mg/mL,灵敏度为ΔA>0.08/12.00 mg/mL,准确度偏差<5%,批内精密度(CV)<5%、批间CV<10%.样本中三酰甘油小于或等于5 g/L、胆红素小于或等于600 μmol/L、血红蛋白小于或等于5 g/L、类风湿因子小于或等于600 U/mL、抗坏血酸小于或等于0.3 g/L时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自制试剂盒与进口罗氏试剂盒相关系数为0.999;LAM试剂盒的测定范围为0.50~8.00 mg/mL,灵敏度为ΔA>0.08/8.00 mg/mL,准确度偏差<5%,批内CV<5%、批间CV<10%.结论 KAP、LAM透射比浊试剂盒各项指标均达到临床检测要求,与罗氏同类试剂测定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在临床上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可替代国外同类产品试剂盒.
作者:王庆国;吴越光;赵明伟;宿明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将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重组入防原医学课程进行教学实践,引导、促进了学员对放射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理论认识,提升了学员对放射性疾病的防治能力,并对内容重组应用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与探讨.
作者:王艾平;李蓉;史春梦;徐辉;王军平;冉新泽;王涛;粟永萍;程天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对未婚流产女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该院妇产科门诊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500例未婚女青年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长和术后阴道出血的时间;记录两组患者人工流产术后1、3、6、12个月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接受随访、有效避孕、重复流产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阴道流血时间、应答率、近期并发症发病率、高效避孕率及重复流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能有效缩短术后阴道出血时间、降低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病率、提升有效避孕的效果.
作者:张蓉;王琼;周春利;李力;郭建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了解山东地区丙型肝炎的基因分型情况.方法 收集448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对HCV感染标本进行分型.结果 448例丙型肝炎患者共检出7种基因亚型,分别为1b型288例(64.28%)、2a型137例(30.57%)、1a型13例(2.90%)、3b型4例(0.90%)、3a型2例(0.45%)、6a型2例(0.45%)、1a1b型2例(0.45%);对HCV基因型与性别、年龄的关系进行分析显示无明显相关性;2013-2016年各基因型患病率分析结果显示无明显的变化趋势.结论 山东地区HCV感染基因型以1b型为主,其次为2a型;HCV基因型分布与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近4年山东地区各基因型年患病率无明显变化趋势.
作者:孙雯雯;王秀芹;陈冬哲;司海霞;刘玲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肋软骨在修复唇裂鼻畸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63例16岁以上的唇裂鼻畸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取自体肋软骨分别制成不同形态的软骨支架进行唇裂鼻畸形修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术后效果良好,鼻底宽度的对称性、鼻小柱的高度、鼻尖的形态及鼻背的形态得到明显改善,但研究组矫正率大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肋软骨修复唇裂鼻畸形术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纪郁郁;马木提江·胡塞音;余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注射液联合全身抗菌药物治疗对糖尿病足感染(DFI)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DFI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hG-CSF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中VEGF、Flt-1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肉芽生长时间和上皮形成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Fl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Flt-1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Flt-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G-CSF与全身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可促进VEGF、Flt-1的表达,缩短上皮细胞形成时间,有效降低创面面积,提高DFI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汉儒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能否作为轻型颅脑创伤(TBI)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预测指标.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在该院诊治的246例轻型TBI患者,伤后6 h内行首次头颅CT检查提示无颅内出血.根据有无迟发性颅内出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轻型TBI后48 h内复查头颅CT提示有迟发性颅内出血患者21例;对照组:伤后48 h内复查头颅CT无迟发性颅内出血225例.两组患者均于伤后6 h内采集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UCH-L1水平.对检测结果做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找出佳截断点(cut off),即ROC曲线上左上方的点,此时敏感度及1-特异度均较高.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标准误,利用AUC评估血清UCH-L1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cut off值为 58.14 ng/mL时,其AUC为0.720±0.042,此时血清UCH-L1鉴别轻型TBI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灵敏度和1-特异度分别为60.6%和 82.0%.结论 测定轻型TBI患者血清UCH-L1水平,可作为预测迟发性颅内出血新的辅助检测指标.
作者:费春;王静;曹冠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Wilson病即肝豆状核变性,本病由Wilson于1912年首先报道,是一组以原发性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人群患病率为0.5/100 000~3.0/100 000,多有家族遗传史,且男性多于女性.由于Wilson病发病隐匿,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容易造成误诊、漏诊,据既往统计明确诊断率仅为29.87% 302/1 011 [1].Wilson病临床相对较少见,本文将本院收治的1例成人以肝硬化为首发症状的Wilson病报道如下.
作者:谢柯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病情和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因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8例,根据是否吸烟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70%将患者分为不吸烟非慢阻肺组21例、吸烟非慢阻肺组23例、吸烟慢阻肺患组24例,比较3组患者IL-17相对表达量,并对IL-17在气管和肺实质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与吸烟指数、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体质量指数(BMI)等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吸烟慢阻肺组和吸烟非慢阻肺组患者的气管与肺实质中IL-17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4±2.4)、(7.5±2.2)pg/mL,(5.4±3.2)、(6.5±2.4)pg/mL,吸烟慢阻肺组高于吸烟非慢阻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指数与气管和肺实质IL-17的表达均呈正相关,肺实质IL-17的表达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及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BMI呈负相关,与慢阻肺评估测试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吸烟可使IL-17在患者气管和肺实质中表达增加,IL-17表达增加进一步导致患者的慢阻肺病情加重,影响患者生存状况.
作者:李小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优质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对机械性静脉炎预防作用的研究,探讨其影响机制及干预作用,以期为预防机械性静脉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ICU采用PICC置管输液患者90例,以随机试验原则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试验组采用相应的优质护理进行干预,电磁波治疗器照射置管部位护理,增强透明贴护理置管部位护理,微波治疗仪局部加热护理等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热敷护理.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统计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病率及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以分析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试验组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优质护理具体措施下,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病率更低.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等合理有效的措施能够明显降低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常规护理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海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血流感染(BSI)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129例血培养阳性BSI患者和23例血培养阴性者,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中PCT水平,分析血清PCT检测在BSI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29例血培养阳性BSI患者中,革兰阳性菌感染69例,占53.49%,革兰阴性菌感染60例,占46.51%.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为2.13(0.57~9.12) ng/mL,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者血清PCT水平[0.24(0.09~1.1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为6.02(1.37~20.04) ng/mL,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血清PCT临界值为4.32 ng/mL,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为0.779~0.923时,此时血清PCT鉴别BSI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敏感度为82.30%,1-特异度为75.62%.结论 血清PCT检测在BSI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早期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梁伟;杨立新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