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院新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分析

毕爱红;方红丽;马燕

关键词:医学院新生, 心理压力, 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医学院新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医学院新生心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2008级555名新生的心理压力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医学院新生学习压力状况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男生较女生容易出现发展方面的心理压力;农村生源学生较城镇生源学生容易出现生活、社交、家庭方面的心理压力;非独生子女在社交、家庭方面比独生子女心理压力较大.结论:应有针对性地在医学院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以提高适应能力.
农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活性氧调控肿瘤转移

    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包括肿瘤细胞侵袭机体正常组织、肿瘤细胞进入血管或淋巴管到达远处组织、肿瘤细胞在远处组织停留并继续形成新的肿瘤灶等多个环节.本文从活性氧(ROS)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活性氧主要来源、活性氧调控的信号通路几个方面综述.

    作者:孙超;丰昌平;郑秋生;王振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患者自测腋温在临床运用的研究

    目的:了解目前临床上患者自测腋温与护士按教科书规定的规范化测量腋温的测量结果是否有差异,讨论可否将自测腋温应用于临床.方法:对同一患者,在接近的时间内先后采取让患者自测腋温与护士规范化测量腋温各一次,合计782例,采用统计描述及配对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处理.结果:临床患者自测腋温所测得的体温值与护士按教科书规定的规范化测量腋温所测得的体温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让患者自测体温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建议将体温测量作为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之一,同时加强临床腋温操作的监督管理.

    作者:万岐江;汪凤兰;王淑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可溶性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在孕妇缺铁性贫血诊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检测对孕妇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和营养保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查阅及检测592例孕妇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检测血清铁蛋白(Fn)、锌原卟啉(ZPP)、血红蛋白(Hb),依评价标准,分为铁正常、贮存铁减少(IDS)、红细胞生成缺铁(IDE)与缺铁性贫血(IDA)四组,检测部分孕妇可溶性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结果:妊娠期孕妇贫血总发生率为33.1%.贫血孕妇的铁储备低,IDS、IDE、IDA各期sTfR水平随铁缺乏程度显著增加.健康组与贫血组妇女sTfR、Fn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检测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有利于孕妇贫血的早期诊断和营养保健,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大有益处.

    作者:马雅静;刘旻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7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及临床特点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尽管目前对心肌梗死诊断的手段或方法很多,但临床一线仍惯用心电图作为心肌梗死诊断第一手段.

    作者:谢芳;姜萍;张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外伤性颅脑损伤并发颅内迟发性血肿的早期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颅内迟发性血肿可能原因,分析早期诊断临床特点,总结其救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中广泛挫裂伤脑水肿12例,颅骨骨折9例,颅内血肿16例,其中6例为伤后6~24h内出现的迟发性颅内血肿,均给予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预后良好.结论:重视外伤性颅脑损伤并发颅内迟发性血肿的早期诊断,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重视综合的治疗策略,可以降低其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王继超;郑勇;吴永刚;张振宇;杨小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87例新疆维吾尔族产妇胎膜早破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产妇胎膜早破发生率,总结胎膜早破的病因及对维吾尔族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1 062例维吾尔族产妇中的87例胎膜早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胎膜早破孕妇占所有维吾尔族产妇的8.19%,其中有宫腔手术史者12例,占13.79%,有孕前、孕期感染史者46例,占52.87%,有臀位、头盆不称等其他因素者19例,占21.84%.87例维吾尔族胎膜早破孕妇与同期同民族无胎膜早破孕妇975例比较,剖宫产、宫腔感染、胎儿窘迫、早产、产后出血、产后病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近5年维吾尔族产妇胎膜早破发生率为8.19%,官腔手术史和孕前、孕期有感染史为胎膜早破的主要病因,胎膜早破可导致剖官产率、各种产科并发症及胎儿窘迫等发生率增高.

    作者:李慧;刘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小儿的一种常见疾病.集中发生在每年8~11月间,以9月份为高峰期.临床表现:起病较急,以水泻为主,杂有少量粘液,不腥臭,常伴呕吐,初起可见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鼻塞、流涕、全身不适等,由于腹泻次数较频,水泻量多,可导致脱水,口渴及烦躁等症状.

    作者:甘长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活性氧(ROS)在三氧化二砷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利用Mn(Ⅲ)TBAP能特异性清除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观察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s2O3)单独和联合Mn(Ⅲ)TBAP作用于人肝癌HepG2细胞后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和对凋亡的影响,探讨活性氧(ROS)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3组:对照组,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s2O3)组,三氧化二砷(As2O3)+Mn(Ⅲ)TBAP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增殖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内ROS的变化;AnnexinV/PI双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2、4、8μmol/L三氧化二砷(As2O3)处理HepG2细胞后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增殖抑制率随As2O3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HepG2细胞内ROS的水平随As2O3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As2O3处理组HepG2细胞内ROS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As2O33+Mn(Ⅲ)TBAP组HeoG2细胞内ROS的水平低于As2O3组(P<0.05),但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早期凋亡率随As2O3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且均高于Mn(Ⅲ)TBAP+As2O3组和对照组,Mn(Ⅲ)TBAP+As2O3组高于对照组.结论:三氧化二砷作用于HepG2细胞促进了细胞内ROS的产生,ROS水平的提高增加了三氧化二砷促HepG2细胞凋亡的敏感性.

    作者:翟顺生;赵贵先;张志会;王雪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结肠黑变病31例临床分析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物质的一种粘膜色素沉着性病变.随着结肠镜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MC的检出率明显增高,诸多学者研究认为MC与服用泻药尤其是蒽醌类泻药有关,而且常伴发结肠息肉、结肠癌[1].

    作者:杨红伟;张志峰;曹虎;王景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新疆管花肉苁蓉不同炮制方法对甜菜碱含量的影响

    目的:测定新疆管花肉苁蓉不同炮制品中甜菜碱的含量.方法:采用比色法含量测定.结果:新疆管花肉苁蓉不同炮制品中甜菜碱的含量差异很大,含量依次为生品6.394g/100g,盐制1.270g/100g,酒制1.380g/100g,蒸制1.530g/100g.结论:该方法简单、精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新疆管花肉苁蓉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卫军;贾翠玉;李连疆;蒲宇红;王甫英;蒋佰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改革教学策略的探讨

    预防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内容丰富、繁杂.本文将几种教学方法相互渗透,科学地融合到预防医学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改革教学策略,从而提高预防医学教学的质量.

    作者:徐上知;郑荣华;郭淑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做好实习前培训提高实习质量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社会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在校学习阶段重要的一年,是医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实习质量的好坏对其今后的医疗临床工作将产生相当的影响,而直接影响到实习质量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

    作者:王艳萍;赵旭辉;郭若杉;古海尔古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10℃碘化油-顺铂混悬剂超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术后不良反应及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目的:观察110℃碘化油-顺铂混悬剂超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术后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该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跟踪随访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生存期的长短,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实验组栓塞术后的发热、恶心、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程度较对照组略重,但差异尢统计学意义,未发生特殊或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及副反应.实验组的患者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10℃碘化油-顺铂混悬剂超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而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是一种利大于弊的有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

    作者:宋志强;赵新建;马静;马新文;刘兵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乌司他丁在临床休克期的肺保护作用

    目的:评价手术中静脉给予乌司他丁对临床休克期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急性输卵管异位妊娠破裂出血处于临床休克期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8)和乌司他丁组(U组,n=18).U组进入手术室静脉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加乌司他丁10万单位以1 000U/kg·h的速率滴注.C组以同样速率静脉滴注等容生理盐水.分别于人手术室(T1),术毕(T2),术后4h(T3),术后8h(T4)时,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血浆浓度,并做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P(A-a)O2/PaO2.将结果与T1时比较,C组T3、T4时血浆IL-6、TNF-a浓度升高,T2-4时RI升高;U组T2-4时RI升高(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U组T3、T4时血浆IL-6、TNF-a浓度降低,T2-4时RI降低(P<0.05).结论:手术中静脉滴注乌司他丁可改善临床休克期患者围手术期的肺功能,具有肺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全身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甘国强;刘文彪;张雷;吴丽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血必净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血必净注射液是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奠基人王今达教授以古方血府逐瘀汤为基础精炼出的静脉制剂,由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等活血化瘀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功效.

    作者:牛玉芹;马玉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TQM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探索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内科学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孙侃;段新菊;许西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黄芪颗粒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颗粒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39例病理改变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例)用激素(泼尼松)+蒙诺治疗,实验组(18例)用激素(泼尼松)+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黄芪颗粒治疗,观察各组治疗2w、4w、6w后24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w后,24h尿蛋白明显减少(p<0.05);治疗4w、6w后,血浆白蛋白明显提高(p<0.05).结论:黄芪颗粒辅助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有效降低尿蛋白,增加血浆白蛋白水平.

    作者:刘春;杨晓萍;李莹屏;张金平;赵瑾;陈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超负荷指数、动脉弹性与左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咀管超负荷指数、动脉弹性与左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研究对象共103例,分健康对照组和高血压组(高血压组根据高血压防治指南又分为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三组);所有入选病例超声检测升主动脉弹性(僵硬度指数β、动脉扩张性AD)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并测量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计算脉压PP及血管超负荷指数VOI.结果:高血压组的LVMI、VIO、B、P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VMI与VOI、PP、β均呈显著正相关,与AD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BP、AD是影响LVMI的独立因素;β、DBP、LVMI是影响AD的独立因素.结论:超声检测VIO、β、AD有助于对高血压患者心脏损害做早期判断和评估.

    作者:芦桂林;徐敏;郭坤霞;刘诚;罗春生;王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巨大甲状腺占位手术切除24例分析

    目的:探讨巨大甲状腺占位的外科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对我院1999年6月~2008年6月手术治疗24例巨大甲状腺占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切除标本重量均240g以上,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3例术后出现饮水呛咳,经对症治疗1w后好转,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合理的手术操作和个体化治疗,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成功切除巨大甲状腺占位的关键.

    作者:饶智;黄艺;黄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新疆石河子市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找出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增进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用SF-36量表评价石河子市50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调查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以及被调查对象的个人特征和慢性病情况.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对每一种影响因素分别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时,是否患慢性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工资来源、经济收入、住房面积、医疗费用负担形式、活动与锻炼、居住方式、老年娱乐活动、子女回家频率、自理能力、与亲属配偶交流和是否了解保健知识等17种因素与生活质量的各领域或大多数领域均有关系.但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在排除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后发现,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负担形式、自理能力、是否患慢性病、与配偶亲属交流和活动与锻炼.结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多种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因此应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杨春;王丽;张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农垦医学杂志

农垦医学杂志

主管: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主办:石河子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