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血清学研究进展

曹丽;唐丹;张羽;林换弟;张钗红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 血管活性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白细胞介素,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摘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是妊娠期特发疾病 ,该病及其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母婴结局 ,但其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众多国内外学者认为 ,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遗传因素、免疫炎性反应机制、血管内皮损伤机制、胎盘因素等.其中血管内皮损伤是关键环节.全身小血管痉挛使胎盘缺血、缺氧 ,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 ,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系统炎性反应 ,终导致该病的发生.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的血清细胞因子及炎性指标主要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MCP-1) ,白细胞介素(IL)及中性淋巴细胞/淋巴细胞(NLR)等.本研究将综述以上几项指标与 HDP的密切联系及其相关性 ,为HDP的病因研究、临床预测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及对 hs-CRP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于该院接受微创穿刺的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10、20 mg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反映头疼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血肿量,不良反应,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中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评分),反映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BI指数),临床疗效及术后1、2、7 d的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为(1.05±0.5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量为(8.45±6.10)m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SS评分、BI指数分别为(15.47±3.12)、(65.23±3.7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显效率为7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7 d观察组的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20 mg/d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行微创穿刺的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hs-CRP水平.

    作者:赵英歌;李斐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EB病毒和支原体双重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和支原体(MP)双重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征.方法 总结22例由EBV和M P双重感染导致IM的临床表现,将其与单独EBV感染导致的IM进行比较.结果 2组间临床表现比较:双重感染组的高热持续时间明显长于EB V感染组,双重感染组的肺炎发生率和咽峡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EB 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实验室指标比较,双重感染组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EB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和M P双重感染IM临床症状较重,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长,并发症如血小板减少症、肺炎和贫血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王奕;谢国锦;苍旻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以信息管理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肾移植患者生命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研究以信息管理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肾移植患者生命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该院就诊的108例肾移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以信息管理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干预,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 F-36)对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评分,采用情感量表对2组患者的心理素质进行测评,采用多维记忆评估量表(MMAS)对患者的免疫抑制剂治疗依从性进行测评,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组患者各项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高依从性例数多于对照组,干预组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负向情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正向情感、快乐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信息管理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肾移植患者的生命质量,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盛梦丹;黄玮;周江桥;陈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2种颈后路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目的 研究改良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等2种颈后路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该院治疗的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37例,为改良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B组41例,为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分)、术后颈椎轴性症状、颈椎活动度及颈椎曲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2组患者的JO A评分分别为(12.8±3.1)分,(12.5±2.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8.9%,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颈椎活动度方面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椎曲度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症状.改良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能有效地保留颈椎活动度,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则能有效改善并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作者:李广章;蒋召芹;刘志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噻托溴铵联合孟鲁司特治疗COPD及对炎性反应的效果

    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与孟鲁司特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痰液炎性细胞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COPD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晚口服10 m g孟鲁司特钠,吸入噻托溴铵18μg,对照组患者给予茶碱缓释片口服,治疗1个月.在治疗开始与结束时测定患者肺功能,留取痰液进行痰沉渣炎性细胞及痰上清液炎性因子[白三烯B4(L T B4)、白细胞介素(IL)-8、髓过氧化物酶(M PO)]检查.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肺功能均明显提高,治疗组患者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痰沉渣炎性细胞水平均明显下降,LTB4、IL-8、MPO等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孟鲁司特治疗COPD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痰液炎性细胞,降低痰液炎性因子水平,抑制气道炎性反应.

    作者:韩颖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血清IFN-γ、OPN、IL-18检测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干扰素(IFN)-γ、骨桥蛋白(OPN)、白细胞介素(IL)-18检测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11月该院门诊收治的55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肺结核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肺结核组和对照组、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和阴性患者、其他不同病理分组血清IFN-γ、OPN和IL-18水平.结果 肺结核组的IFN-γ、OPN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患者IFN-γ、OPN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粟粒性肺结核患者IFN-γ、O PN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空洞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及浸润性肺结核患者,而空洞性肺结核患者IFN-γ、O PN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膜炎及浸润性肺结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IFN-γ、OPN、IL-18水平较高,3项指标可作为评估肺结核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作者:冯佩璐;袁岚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盐酸米诺环素经根管途径和牙周袋内给药治疗牙周牙髓综合征的效果

    目的 观察盐酸米诺环素经根管途径和牙周袋内给药治疗牙周牙髓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牙周牙髓综合征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9例(患牙63颗)给予常规根管治疗,并经牙周袋途径给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研究组48例(患牙65颗)给予常规根管治疗,并经根管途径给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细菌密度、细菌构成、出血指数(BI)、牙龈指数(GI)、牙周袋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以评价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6周细菌密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革兰阴性菌和螺旋体构成比例下降,革兰阳性菌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2周BI、GI、PD、PLI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6周细菌密度低于对照组,螺旋体构成比例低于对照组,革兰阳性菌构成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2周BI、GI、PD、PL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3.08%,对照组为71.43%,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3,P>0.05).结论 牙周牙髓综合征采用盐酸米诺环素经根管途径给药抑菌作用更强,效果优于牙周袋内给药.

    作者:崔萌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下颌前牙牙周组织的超声影像

    目的 采用超声探头检查下颌前牙,研究下颌前牙牙周组织的超声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择牙周健康的受试者,将频率为5~12 M Hz的B型超声探头经口外皮肤,沿牙长轴检查下颌前牙,采集超声影像图.结果 超声影像图显示牙釉质、牙槽骨、牙槽骨嵴顶、牙槽骨嵴顶冠方牙根为连续的线形高回声影像,釉质牙骨质界为牙根与牙冠交界处低回声界线,牙龈表面轮廓为线形中等回声影像,牙龈结缔组织为牙龈表面与牙槽骨嵴顶间的中等回声影像区,龈沟为牙龈与牙釉质间的低回声影像,结合上皮为龈沟底与釉牙骨质界间的线状低回声影像.结论 5~12 M H z超声影像可用于下颌前牙唇侧牙周的检查.

    作者:周金敏;宋锦璘;郑元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内在动机对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心理负担、生命质量及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目的 研究内在动机对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心理负担、生命质量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我管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内在动机量表(IMI)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命质量及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MI各维度及总分与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呈正相关,研究组IM I总分及内在选择性、主观能力、压力/紧张评分与生命质量评分呈正相关;研究组IM I评分与干预后自我效能感量表(G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自我管理可改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心理,提升自我效能感与生命质量,内在动机是影响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自我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林成敏;熊琼珍;黄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远程护理结合易黄止带汤对老年阴道炎患者的疗效

    目的 研究远程护理结合易黄止带汤在改善老年阴道炎患者临床症状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阴道炎患者84例,通过随机数字排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易黄止带汤,观察组采用易黄止带汤结合远程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的阴道局部体征积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阴道局部体征积分为(9.32±1.58)分,治疗后为(1.46±2.20)分;对照组治疗前阴道局部体征积分为(10.66.±2.39)分;治疗后为(4.15±2.32)分;观察组阴道局部体征积分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远程护理结合易黄止带汤,可改善老年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王瑞静;吴迪;张卓;任明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

    目的 采用高频探头检查,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分为合并斑块组和未合并斑块组,并根据斑块分级标准将合并斑块组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比较合并斑块组、未合并斑块组及不同斑块级别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别,分析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合并斑块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介素(IL)-18、IL-6和超敏反应C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未合并斑块组;不同斑块级别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IL-18、IL-6和hs-CRP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Ⅲ级、Ⅱ级和Ⅰ级;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分级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IL-18、IL-6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较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斑块分级密切相关.

    作者:周丽华;陈勋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血清学研究进展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是妊娠期特发疾病 ,该病及其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母婴结局 ,但其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众多国内外学者认为 ,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遗传因素、免疫炎性反应机制、血管内皮损伤机制、胎盘因素等.其中血管内皮损伤是关键环节.全身小血管痉挛使胎盘缺血、缺氧 ,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 ,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系统炎性反应 ,终导致该病的发生.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的血清细胞因子及炎性指标主要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MCP-1) ,白细胞介素(IL)及中性淋巴细胞/淋巴细胞(NLR)等.本研究将综述以上几项指标与 HDP的密切联系及其相关性 ,为HDP的病因研究、临床预测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曹丽;唐丹;张羽;林换弟;张钗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泸州地区健康成人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参考区间的建立及验证

    目的 建立适用于泸州地区临床实验室健康成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一致性参考区间,并验证其适用性.方法 选择代表泸州地区地理区域的7个临床实验室,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体检的健康成人4163例(各医院参考人群总数不低于500例),所有健康成人分为男、女2组,每组按年龄分别分为≤44岁(青年组)、>44~59岁(中年组)、>59岁(老年组),检测所有人群全血HbA1c水平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不同实验室不同性别和年龄组基础数据基本正常,符合HbA1c生物参考区间对参考人群的要求;不同实验室间同性别、同年龄组人群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实验室间同组HbA1c数据进行合并后,不同性别、年龄组进行多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结果显示6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79,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HbA1c数据分布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r=0.086,P>0.05),与年龄有较弱相关性(r=0.253,P<0.05).按年龄分组,泸州地区HbA1c一致性生物参考区间分别为青年组4.40%~6.30%;中老年组(>44岁)4.70%~6.50%.新建立参考区间经7个实验室验证符合要求.结论 推荐将青年组4.40%~6.30%、中老年组4.70%~6.50%作为泸州地区HbA1c一致性的参考区间.

    作者:郭永灿;张帮林;杨清明;刘靳波;黎金凤;陈坚;蒋春阳;陈美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补肺活血胶囊联合噻托溴铵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补肺活血胶囊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肺活血胶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预计值水平分别为(1.87±0.26)L、(64.74±6.88)%、(63.19±5.53)%,低于对照组的(1.72±0.20)L、(58.46±6.53)%、(59.07±5.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80.15±12.37)ng/L、(4.75±0.47)mg/L、(1.98±0.12)ng/mL,低于对照组的(97.18±15.63)ng/L、(6.13±0.60)mg/L、(2.51±0.1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为(2.02±0.27)分,低于对照组的(2.91±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发作次数(1.10±0.51)次,低于对照组的(2.43±1.2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肺活血胶囊联合噻托溴铵在COPD稳定期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改善疾病预后,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陆贞;陈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不同型别自身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型别自身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接受治疗的108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出现关节肿痛、关节畸形及骨质破坏的比例,将其分为A、B、C组等3组,将其余患者记为D组,对4组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查和X线放射学检查,分别对比4组患者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阳性率、抗角蛋白抗体(AKA)阳性率及抗核周因子抗体(APF)阳性率.结果 所有RA患者中,发生关节肿痛27例,发生关节畸形23例,发生骨质破坏20例,均未发生38例.A组抗CCP抗体阳性为22例(81.48%),AKA阳性为9例(33.33%),APF阳性为4例(14.81%);B组抗CCP抗体阳性为19例(82.61%),AKA阳性为15例(65.22%),APF阳性为9例(39.13%);C组抗CCP抗体阳性为15例(75.00%),AKA阳性为11例(55.00%),APF阳性为3例(15.00%).D组抗CCP抗体阳性为19例(50.00%),AKA阳性为12例(31.57%),APF阳性为5例(13.16%).A组抗CCP抗体阳性率高于D组,A组AKA及APF阳性率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抗CCP抗体、AKA及APF阳性率均高于D组;C组抗CCP抗体及AKA阳性率高于D组,C组APF阳性率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型别自身抗体对RA患者的骨质影响不同,其中抗CCP抗体阳性对骨质影响较小,AKA阳性对骨质的影响居中,APF阳性对骨质的破坏性大.

    作者:张小斌;沈粉秧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集束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的影响

    目的 研究集束化护理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该院进行宫颈癌根治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行集束化护理,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护理,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术后患者并发症情况、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概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进程有效可行,建议推广.

    作者:徐颖;张月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微创手术效果

    目的 研究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对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接受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的82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期及随访期的相关资料,比较患者术后神经损伤、硬膜囊撕裂、椎间盘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数量及比例.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分(JOA评分),比较患者术前1周、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功能障碍指数(ODI),记录患者末次随访时在M acnab疗效标准下的评定结果.结果 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损伤4例(4.88%),硬膜囊撕裂6例(7.32%),椎间盘炎2例(2.44%).术前1周VAS评分为(8.41±1.72)分,JOA评分为(13.39±4.55)分;术后1周VAS评分为(2.21±1.35)分,JOA评分为(23.58±3.19)分;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1.49±1.14)分,JOA评分为(24.31±3.46)分;术前1周、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各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周患者ODI为(54.37±14.18)%,术后1周为(23.11±4.69)%,术后1个月为(22.69±4.16)%.经改良M acnab标准对患者末次随访的疗效进行评价,疗效为优者64例(78.05%),疗效为良者16例(19.51%),疗效为可者2例(2.43%).结论 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对于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具有并发症少、恢复较快、疗效明显等特点,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周建华;张昊;菅新民;陈少初;胡亚威;张弦;卢学有;张惠煊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MSCTA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MSCTA)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提高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经血管造影(DSA)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前的MSCTA图像数据,根据不同重建技术后颅内动脉瘤的图像特征,对瘤体的形态、空间关系和显示情况进行质量评分和对比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MSCTA共发现前交通动脉颅内动脉瘤49例,后交通动脉颅内动脉瘤71例,大脑前动脉颅内动脉瘤13例,大脑中动脉颅内动脉瘤26例,大脑后动脉颅内动脉瘤12例,颈内动脉末端颅内动脉瘤7例.容积再现(V R)的瘤体检出率(90.4%)高于大密度投影(MIP)的检出率(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平面重建(MPR)的载瘤动脉检出率(100.0%)高于MIP的检出率(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R的质量评分高于MPR和MI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的后处理技术各具优缺点,充分利用不同的重建方法能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作者:蒋永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STAT3基因多态性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关系

    目的 研究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s)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健康子宫者80例(NC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80例(LSIL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82例(HSIL组)及宫颈鳞状细胞癌(SCC)85例(SCC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HPV感染情况,同时采用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测定各组STAT3基因C1697G多态性.结果 与NC组比较,LSIL组、HSIL组及SCC组高危HPV阳性率明显升高,SCC组高于HSIL组和LSIL组,HSIL组高于LSI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比较,LSIL组、HSIL组及SCC组C/C型基因比例明显升高,SCC组C/C型基因比例高于LSIL组、HSIL组,HSIL组C/C型基因比例高于LSI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PV阴性比较,HPV阳性C/C型基因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因素后,与G/G基因型比较,C/G基因型HPV感染风险上升到2.980(95%CI为0.859~4.986),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上升到3.750(95%CI为0.925~5.233);C/C型基因HPV感染风险上升到3.450(95%CI为0.889~4.896),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上升到5.020(95%CI为0.958~5.712).结论 STAT3基因C1697G多态性与HPV易感性、宫颈病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作者:张英;邓丽娜;徐传彬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医院-社区-家属一体化护理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88例NS患者,按照入院日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取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抑郁评分(36.73±8.50)分低于对照组的(40.07±10.71)分,焦虑评分(22.60±8.74)分低于对照组的(29.45±7.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总体健康评分(60.14±10.69)分高于对照组的(50.74±9.36)分,生理功能评分(75.73±20.08)分高于对照组的(64.53±22.30)分,生理职能评分(61.93±18.27)分高于对照组的(49.25±21.82)分,躯体疼痛评分(92.54±19.56)分高于对照组的(81.62±13.49)分,活力评分(67.43±12.85)分高于对照组的(59.08±14.33)分,社会功能评分(79.25±17.33)分高于对照组的(67.36±23.14)分,情感职能评分(59.83±19.14)分高于对照组的(45.86±23.42)分,精神健康评分(68.62±12.27)高于对照组(61.23±15.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88.64%高于对照组的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NS患者康复过程中应用医院-社区-家属一体化护理可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有利于疾病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毛慧慧;毛艳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