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TAT3基因多态性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关系

张英;邓丽娜;徐传彬

关键词: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基因C1697G多态性,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摘要:目的 研究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s)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健康子宫者80例(NC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80例(LSIL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82例(HSIL组)及宫颈鳞状细胞癌(SCC)85例(SCC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HPV感染情况,同时采用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测定各组STAT3基因C1697G多态性.结果 与NC组比较,LSIL组、HSIL组及SCC组高危HPV阳性率明显升高,SCC组高于HSIL组和LSIL组,HSIL组高于LSI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比较,LSIL组、HSIL组及SCC组C/C型基因比例明显升高,SCC组C/C型基因比例高于LSIL组、HSIL组,HSIL组C/C型基因比例高于LSI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PV阴性比较,HPV阳性C/C型基因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因素后,与G/G基因型比较,C/G基因型HPV感染风险上升到2.980(95%CI为0.859~4.986),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上升到3.750(95%CI为0.925~5.233);C/C型基因HPV感染风险上升到3.450(95%CI为0.889~4.896),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上升到5.020(95%CI为0.958~5.712).结论 STAT3基因C1697G多态性与HPV易感性、宫颈病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出院回访护理模式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康复结局的影响

    目的 研究出院回访护理模式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康复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128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2例,采用出院回访护理模式;常规组66例,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结局.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压及血脂水平改善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运动耐受强度、胸闷发作频率、射血分数恢复情况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院回访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心脏康复功能,建议推广和应用.

    作者:段秋艳;徐东妮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STAT3基因多态性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关系

    目的 研究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s)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健康子宫者80例(NC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80例(LSIL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82例(HSIL组)及宫颈鳞状细胞癌(SCC)85例(SCC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HPV感染情况,同时采用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测定各组STAT3基因C1697G多态性.结果 与NC组比较,LSIL组、HSIL组及SCC组高危HPV阳性率明显升高,SCC组高于HSIL组和LSIL组,HSIL组高于LSI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比较,LSIL组、HSIL组及SCC组C/C型基因比例明显升高,SCC组C/C型基因比例高于LSIL组、HSIL组,HSIL组C/C型基因比例高于LSI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PV阴性比较,HPV阳性C/C型基因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因素后,与G/G基因型比较,C/G基因型HPV感染风险上升到2.980(95%CI为0.859~4.986),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上升到3.750(95%CI为0.925~5.233);C/C型基因HPV感染风险上升到3.450(95%CI为0.889~4.896),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上升到5.020(95%CI为0.958~5.712).结论 STAT3基因C1697G多态性与HPV易感性、宫颈病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作者:张英;邓丽娜;徐传彬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药治疗CINⅠ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疗效

    目的 研究保妇康栓联合中药汤剂对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经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Ⅰ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251例,分为保妇康栓联合中药组130例,对照组121例.治疗结束后每6~12个月监测患者的宫颈液基细胞学(LCT)和高危型HPV,必要时行阴道镜下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结果 治疗后第24个月随访,保妇康栓联合中药组病变逆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比较,保妇康栓联合中药组的青年组病变逆转率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妇康栓联合中药治疗可促进CINⅠ和HPV感染病变逆转.

    作者:许彩芹;李艳华;李颖敏;张洁;李红梅;曲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2种颈后路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目的 研究改良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等2种颈后路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该院治疗的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37例,为改良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B组41例,为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分)、术后颈椎轴性症状、颈椎活动度及颈椎曲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2组患者的JO A评分分别为(12.8±3.1)分,(12.5±2.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8.9%,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颈椎活动度方面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椎曲度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症状.改良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能有效地保留颈椎活动度,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则能有效改善并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作者:李广章;蒋召芹;刘志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SLIPA喉罩在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通气效果及对NE、E、Cor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咽气道流线型喉罩(SLIPA喉罩)在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通气效果及对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该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置入SLIPA喉罩,对照组置入气管导管.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 min(T0)、置入SLIPA喉罩或插管后即刻(T1)、置入SLIPA喉罩或插管后1 min(T2)、置入SLIPA喉罩或插管后3 min(T3)、置入SLIPA喉罩或插管后5 min(T4)各时段激素水平、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以及拔管后1 min(T5)、拔管后3 min(T6)、拔管后5 min(T7)、拔管后10 min(T8)、拔管后30 min(T9)各时段躁动评分及拔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T1~T3 Cor、E、NE、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明显低于同时段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各项指标在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观察组T5~T9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观察组恶心/呕吐、咽痛不适、痰中带血丝、呛咳、胃肠胀气、嘶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IPA喉罩应用于老年腹腔镜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性,降低术中应激反应,减少拔管后躁动,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志向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累及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首例双柱骨折于1962年被报道.髋臼双柱骨折是指前、后柱均存在骨折的一种髋关节创伤 ,常见于交通伤、高坠伤等高能量损伤 ,约占髋臼骨折的20% [1].根据Letournel髋臼骨折分型 ,双柱骨折是其中为严重、复杂的.其既属于骨盆骨折又属于关节内骨折 ,这使得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及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中 ,通过手术解剖复位是髋臼双柱骨折获得良好预后的前提.现就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综述如下.

    作者:吴华川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EB病毒和支原体双重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和支原体(MP)双重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征.方法 总结22例由EBV和M P双重感染导致IM的临床表现,将其与单独EBV感染导致的IM进行比较.结果 2组间临床表现比较:双重感染组的高热持续时间明显长于EB V感染组,双重感染组的肺炎发生率和咽峡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EB 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实验室指标比较,双重感染组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EB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和M P双重感染IM临床症状较重,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长,并发症如血小板减少症、肺炎和贫血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王奕;谢国锦;苍旻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FER、AFP及AFP-L3对肝癌患者的诊断效果

    目的 研究铁蛋白(FER)、甲胎蛋白(AFP)及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对肝癌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肝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计943例,根据试验需要分为4组,其中原发性肝癌(PHC)组372例(Ⅰ期患者79例,Ⅱ期患者137例,Ⅲ期患者142例,Ⅳ期患者14例),慢性肝炎组177例,肝硬化组222例和健康对照组172例,分别检测FER、AFP、AFP-L3.采用独立和联合方法对FER、AFP、AFP-L3水平进行诊断和性能分析.结果 PHC组FER、AFP及AFP-L3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FER、AFP及AFP-L3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FER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不同分期患者随病情加重,FER、AFP及AFP-L3水平均不断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FER、AFP、AFP-L3单项指标检测PHC时,敏感度高为FER(74.89%),特异度高为AFP-L3(82.50%);采用2项指标检测PHC时,敏感度高为FER、AFP并联方案(89.11%),特异度高为FER、AFP-L3串联方案(86.19%)和AFP、AFP-L3串联方案(86.19%);采用3指标联合检测PHC时,敏感度高为FER、AFP、AFP-L3并联方案(89.11%),特异度高为FER、AFP、AFP-L3串联方案(86.51%).FER、AFP、AFP-L3串联方案95%CI为0.776~0.845,明显高于FER和AFP-L3单独检测时的95%C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与AFP单独检测时的95%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R、AFP、AFP-L3串联方案可有效提高肝癌患者的诊断率,FER在肝癌的诊断中价值高.

    作者:余晓辉;徐传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微创手术效果

    目的 研究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对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接受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的82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期及随访期的相关资料,比较患者术后神经损伤、硬膜囊撕裂、椎间盘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数量及比例.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分(JOA评分),比较患者术前1周、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功能障碍指数(ODI),记录患者末次随访时在M acnab疗效标准下的评定结果.结果 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损伤4例(4.88%),硬膜囊撕裂6例(7.32%),椎间盘炎2例(2.44%).术前1周VAS评分为(8.41±1.72)分,JOA评分为(13.39±4.55)分;术后1周VAS评分为(2.21±1.35)分,JOA评分为(23.58±3.19)分;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1.49±1.14)分,JOA评分为(24.31±3.46)分;术前1周、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各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周患者ODI为(54.37±14.18)%,术后1周为(23.11±4.69)%,术后1个月为(22.69±4.16)%.经改良M acnab标准对患者末次随访的疗效进行评价,疗效为优者64例(78.05%),疗效为良者16例(19.51%),疗效为可者2例(2.43%).结论 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对于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具有并发症少、恢复较快、疗效明显等特点,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周建华;张昊;菅新民;陈少初;胡亚威;张弦;卢学有;张惠煊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目的 记录并分析9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等临床资料及相关治疗经验.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9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21~54岁,平均(38.3±0.5)岁,男女比例为7:2.5例从事畜牧生产工作并有与牛羊密切接触史,2例患者有牧区滞留史,1例发病前食用羊肉,1例未发现有布氏杆菌病感染风险的历史.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多汗、视力及听力障碍等.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常规改变呈白细胞及蛋白质升高,葡萄糖水平降低的趋势;9例行血清布氏杆菌凝集试验,其中8例阳性;7例行脑脊液布氏杆菌凝集试验,5例阳性;6例患者行布氏杆菌脑脊液或血培养,均未检出病原菌.影像学检查:3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本组患者中异常影像学表现为颅内感染、脑实质不均匀分布的异常信号影、弥漫性脑白质变性,此外还有1例累及胸腰段脊髓.治疗:经多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后好转.结论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诊断该病需要紧密结合患者的既往史、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治疗上要遵循长疗程及联合用药原则.

    作者:杨昱;高纪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腰痛方胶囊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腰痛方胶囊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该院治疗的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牵引及布洛芬口服)方案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腰痛方胶囊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浆丙二醛(MDA)水平和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病情均表现出好转,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血浆MDA水平更低,总有效率、生命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腰痛方胶囊,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浆MDA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程学民;刘迎春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或顺铂对Ⅳ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疗效及生存时间的影响

    目的 研究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或顺铂对Ⅳ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接受治疗的Ⅳ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吉西他滨联合卡铂(GC)组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组,每组42例,GC组患者采用GC治疗,GP组患者采用GP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生存率及肿瘤进展时间.结果 GC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例数为19例(45.24%),部分缓解(PR)例数为7例(16.67%),有效率为61.90%,GP组患者的CR例数为18例(42.86%),PR例数为6例(14.29%),有效率为57.1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C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GP组,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低于G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乏力、便秘、肾毒性和肝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和中位肿瘤进展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或GP二线治疗Ⅳ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相似,GC方案骨髓抑制不良的发生率较高,GP方案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黎胤谋;李靖;周勇;覃咸雄;于强;庹敏;成宏;彭世军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盐酸米诺环素经根管途径和牙周袋内给药治疗牙周牙髓综合征的效果

    目的 观察盐酸米诺环素经根管途径和牙周袋内给药治疗牙周牙髓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牙周牙髓综合征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9例(患牙63颗)给予常规根管治疗,并经牙周袋途径给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研究组48例(患牙65颗)给予常规根管治疗,并经根管途径给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细菌密度、细菌构成、出血指数(BI)、牙龈指数(GI)、牙周袋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以评价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6周细菌密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革兰阴性菌和螺旋体构成比例下降,革兰阳性菌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2周BI、GI、PD、PLI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6周细菌密度低于对照组,螺旋体构成比例低于对照组,革兰阳性菌构成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2周BI、GI、PD、PL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3.08%,对照组为71.43%,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3,P>0.05).结论 牙周牙髓综合征采用盐酸米诺环素经根管途径给药抑菌作用更强,效果优于牙周袋内给药.

    作者:崔萌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血清IFN-γ、OPN、IL-18检测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干扰素(IFN)-γ、骨桥蛋白(OPN)、白细胞介素(IL)-18检测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11月该院门诊收治的55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肺结核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肺结核组和对照组、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和阴性患者、其他不同病理分组血清IFN-γ、OPN和IL-18水平.结果 肺结核组的IFN-γ、OPN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患者IFN-γ、OPN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粟粒性肺结核患者IFN-γ、O PN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空洞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及浸润性肺结核患者,而空洞性肺结核患者IFN-γ、O PN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膜炎及浸润性肺结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IFN-γ、OPN、IL-18水平较高,3项指标可作为评估肺结核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作者:冯佩璐;袁岚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术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术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该院剖宫产术产妇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高平面、麻醉药总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前视觉模拟评分(V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5、10、30 min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1%,对照组为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及产后出血总发生率为5.45%,对照组为1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产妇围术期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段锦玉;郭小雨;陈琳;李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泸州地区健康成人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参考区间的建立及验证

    目的 建立适用于泸州地区临床实验室健康成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一致性参考区间,并验证其适用性.方法 选择代表泸州地区地理区域的7个临床实验室,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体检的健康成人4163例(各医院参考人群总数不低于500例),所有健康成人分为男、女2组,每组按年龄分别分为≤44岁(青年组)、>44~59岁(中年组)、>59岁(老年组),检测所有人群全血HbA1c水平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不同实验室不同性别和年龄组基础数据基本正常,符合HbA1c生物参考区间对参考人群的要求;不同实验室间同性别、同年龄组人群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实验室间同组HbA1c数据进行合并后,不同性别、年龄组进行多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结果显示6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79,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HbA1c数据分布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r=0.086,P>0.05),与年龄有较弱相关性(r=0.253,P<0.05).按年龄分组,泸州地区HbA1c一致性生物参考区间分别为青年组4.40%~6.30%;中老年组(>44岁)4.70%~6.50%.新建立参考区间经7个实验室验证符合要求.结论 推荐将青年组4.40%~6.30%、中老年组4.70%~6.50%作为泸州地区HbA1c一致性的参考区间.

    作者:郭永灿;张帮林;杨清明;刘靳波;黎金凤;陈坚;蒋春阳;陈美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对护士工作量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对护士工作量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外科、胸血管外科、呼吸外科及骨外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医院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前后的护士工作量、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后,神经外科、胸血管外科、呼吸外科、骨外科每天人均白班及夜班护理工作量评分均较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后,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后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8.96%,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前患者总体满意度为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跨越楼层式中央监护站能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宏艳;胡志会;韩秀娟;王志茹;王翠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内在动机对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心理负担、生命质量及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目的 研究内在动机对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心理负担、生命质量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我管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内在动机量表(IMI)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命质量及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MI各维度及总分与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呈正相关,研究组IM I总分及内在选择性、主观能力、压力/紧张评分与生命质量评分呈正相关;研究组IM I评分与干预后自我效能感量表(G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自我管理可改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心理,提升自我效能感与生命质量,内在动机是影响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自我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林成敏;熊琼珍;黄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BNP的变化及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曲美他嗪用于缺血性心肌病临床治疗的疗效,观察并分析血浆脑钠尿肽(BNP)的变化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7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试验组在给予常规疗法的同时服用曲美他嗪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的血浆BNP水平,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2组在血浆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均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明显负相关,但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给予曲美他嗪进行临床治疗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临床可将血浆BNP作为敏感疗效指标;血浆BNP水平和LVEF呈明显负相关,但和LVEDd呈明显正相关;临床可将血浆BNP纳入心力衰竭的诊断指标体系,可对心力衰竭进行动态监控.

    作者:杨艳;胡喜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患者平均出血率、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患者80例,随机选取40例患者分为单纯埃索美拉唑治疗组(单独治疗组),另40例为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出血情况、再出血率、平均止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出血率、再出血率为5.0%、0,均明显低于单独治疗组的15.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较单纯埃索美拉唑更能有效降低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出血率、再出血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申妮;张永利;刘鹏飞;薛顺和;乔丽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