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庆新;罗星星;陈家强;蓝燕玲;朱嫦琳;李炜煊
目的: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 )患儿血清胃蛋白酶原(PG )水平,探讨PG与ASD的关系,为儿童ASD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2015年某私立孤独症早教干预培训机构新诊断ASD患儿45例为观察组,并于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45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ICM A )进行血清PG检测,分析血清PG与ASD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GⅠ、PGⅡ中位数分别为36.54、3.67μg/L ,对照组分别为60.13、4.62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5.631、Z=3.902,P值均<0.05);重度组PGⅠ、PGⅡ中位数分别为28.63、3.43μg/L ,轻、中度组分别为40.41、3.84μg/L ,轻、中度组的PGⅠ水平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25,P<0.05),轻中度组 PGⅡ水平高于重度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21,P>0.05);治疗前ASD患儿PGⅠ、PGⅡ中位数分别为36.54、3.67μg/L ,治疗后分别为50.18、3.79μg/L ,治疗后PGⅠ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92,P<0.05),虽然治疗前PGⅡ水平低于治疗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06,P>0.05)。结论 ASD患儿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疗效与PG水平有关。
作者:翟华丽;沈建军;杨瑞利;韩双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免疫指标及补体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病情评估及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PBC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其他免疫自身疾病分为PBC组46例,PBC合并自身免疫疾病组39例。其中PBC合并干燥综合征(SS)8例、甲状腺炎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类风湿关节炎(RA )6例。并随机抽取健康对照组50例,检测三组免疫指标、补体水平并进行比较,并对PBC合并自身免疫疾病组免疫指标及补体水平与肝功能指标(T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BC组、PBC合并自身免疫疾病组及对照组在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C3、C4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BC合并自身免疫疾病组的IgG、IgM、IgA、CD4+水平高,CD8+、NK、C3、C4水平均为低。三组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 PBC合并自身免疫疾病组免疫指标及补体水平与 TBIL及 PTA 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IgG、IgM均与TBIL呈正相关(P<0.05),C3、C4均与TBIL呈负相关(P<0.05)。IgG、IgM、IgA、CD4+均与PTA呈负相关(P<0.05),CD8+、NK、C3、C4均与PTA呈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指标(IgM、IgG、IgA、CD4+、CD8+、NK)和补体(C3、C4)水平在其病程中的变化体现了重要的相关性,联合检测免疫指标、补体,以及其与TBIL及PTA相关分析对于其病情评估和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鲁丹;万彦彬;杨小金;李小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麻疹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开展麻疹疫情防控,加快消除麻疹工作进程。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利用2015年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其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疫情以散居儿童为主,主要发生在城区,8个月龄至8岁病例麻疹疫苗接种率低,仅11.69%(9/77),经常生病和对鸡蛋过敏是未接种的主要原因(占82.00%),发病前7~21天曾经到医疗机构就诊者占52.82%。结论麻疹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低(病例均未及时接种),散居儿童接种率低,是发病主要原因,易感人群院内暴露是重要因素,应加强目标人群预防接种,加强医院内感染控制,落实城区目标儿童摸底调查和预防接种措施。
作者:成世伦;唐蕾;赵秀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PFNA治疗,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DH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围术期血红蛋白丢失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少,切口小,骨折愈合时间短,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需要重视及及时纠正术后隐性失血。
作者:刘涛;林志国;李存佳;谢小川;陈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和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的患者208例作为过敏性鼻炎组,包括常年性过敏性鼻炎96例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112例。另外选取200例来自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微量元素(Ca、Ni、Fe、Mg、Zn、Sr、Mn、Cu、Se)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Ni和Cu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Zn、M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微量元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鼻炎患者IgA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E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IgG和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9种血清微量元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Zn、Mn、Se ,高Ni和Cu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发生的一个内在因素;IgA和IgE可能参与了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微量元素与过敏原类别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陶书中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修正性鼻内镜手术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RC RS )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2009年12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62例RC RS患者分为单独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组(单独组)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联合克拉霉素组(联合组),每组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其他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鼻塞、流涕、头痛和嗅觉减退评分均显著改善( P<0.05),联合组鼻塞、流涕、头痛和嗅觉减退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独组( 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0.32%,明显高于单独组的64.52%( 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黏膜纤毛传输速率水平显著升高( P<0.05),联合组黏膜纤毛传输速率改善程度优于单独组(P<0.05)。联合组术腔清洁时间和上皮化时间明显短于单独组(P<0.05)。结论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后予以克拉霉素可显著提高RC RS临床疗效。
作者:陆小虎;李星玉;王平;江华;张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负载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肝癌细胞株 HepG2/ADM 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 HepG2/ADM 细胞冻融抗原冲击DC ,联合CIK细胞与 HepG2/ADM 细胞共培养,以未负载抗原的DC‐CIK作为阴性对照,以未经共培养处理的 HepG2/ADM 细胞作为空白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在细胞处理后不同时间点检测HepG2/ADM 细胞内罗丹明‐123(R‐123)浓度和阿霉素(ADM )浓度,采用 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内 P‐糖蛋白(P‐gp)水平。结果与DC‐CIK共培养相比,负载抗原的DC‐CIK共培养能够明显抑制 HepG2/ADM 细胞内 R‐123的外排,提高细胞内ADM浓度,同时降低细胞内P‐gp水平(P<0.05)。结论经抗原冲击的DC和CIK共培养可明显抑制HepG2/ADM 细胞内R‐123的外排,提高细胞内ADM 浓度,抑制P‐gp表达,从而有效逆转肝癌细胞多药耐药性。
作者:徐巧元;杨志祥;罗阔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索癌性疼痛护理策略团队在胃癌患者术后癌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66例胃癌患者纳入本研究,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作两组,对照组33例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33例接受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实施的护理干预,评价并比较患者术后情况、疼痛视频模拟评分法(V A S评分)及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患者芬太尼用量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疼痛控制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性疼痛护理策略团队用于胃癌患者术后癌性疼痛管理效果较好,能够减轻患者癌性疼痛,并提高患者对疼痛控制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海珠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采用心理刺激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并观察其预后情况。方法选取该院老年骨折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干预组62例给予正性心理刺激干预。采用汉密顿焦虑及抑郁量表(HAMA)进行评分比较,并观察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及短期预后情况。结果骨折痛苦(OR=1.782)、生活不能自理(OR=2.174)、家庭负担(OR=2.033)为HAMA量表评分的独立影危险因素(P<0.05)。干预组老年患者的 HAMA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老年患者随访结束后并发症发生数少于对照组,再住院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痛苦、生活不能自理、家庭负担为 HAMA量表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正性心理刺激干预能明显改善老年骨折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改善预后。
作者:张雪;方艳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中医证型与检验医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医证型相关诊断标准,于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乙肝患者分为血瘀证组、肝郁证组、湿热证组和肝胆湿热证组,分析各组间肝功能、肾功能及血脂指标水平。结果血瘀证组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水平低于湿热证组(P<0.05)。肝郁证组间接胆红素(IBil)、Alb和PA水平低于湿热证组和肝胆湿热证组(P<0.05)。肝郁证组清蛋白/球蛋白比值(A/G)低于湿热证组(P<0.05)。湿热证组A/G水平低于肝胆湿热证组(P<0.05)。湿热证组肌酐(CREA)水平高于血瘀证组、肝郁证组和肝胆湿热证组(P<0.05)。湿热证组总胆红素(TBil)、IBil、Alb、PA、A/G水平高于肝郁证组,球蛋白(Glo)水平低于肝郁证组(P<0.05)。结论血瘀证、肝郁证慢性乙肝患者肝脏代谢功能弱于湿热证患者。胆红素水平升高多见于湿热证患者。
作者:李琦;高宇;赵立铭;王雅平;刘文娟;董彬;尚晓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如何吸收应用国外先进理念和国内试点的成功经验以提升医院医疗品质、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方法通过介绍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RGs)的概念、国内外发展及应用现状,提出了实施推广DRGs付费制度的必要性;同时,以国内某医疗机构为例,阐述其开展DRGs付费制度的思路方法和具体措施。结果推广DRGs付费制度,不仅需从医院内部管理着手,还需从社会全局出发,统筹规划,制定完善DRGs付费制度的进一步举措。结论 DRGs付费制度的实施不仅能成为医院各部门、各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好工具,而且能促进对政府部门实行新的医改方案,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的多态性以及与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金磁微粒层析法检测246例高血压患者C677T基因的多态性,循环酶法检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彩色超声仪进行颈动脉以及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检测。结果246例高血压患者中有斑块178例,无斑块68例。有斑块组T 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47.3% v s .15.9%,P<0.01;43.5% v s .30.1%,P<0.01),有斑块组血浆中Hcy水平[(21.13±8.22)μmol/L]高于无斑块[(12.58±7.21)μmol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纯合子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及冠状动脉厚度高于CT型和CC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Hcy血症(OR=2.48,95% CI:1.42~3.71,P=0.03)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中。结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基因中位点C突变为 T明显增加了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风险。
作者:朱武;张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留置导尿患者尿管气囊大小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意识清楚、无感觉障碍、语言表达能力良好、同意并能配合调查且需留置气囊尿管的患者共100例进行自身对照实验,根据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应用气囊导尿管进行留置导尿,观察尿管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15 mL和经抽吸只剩下5 mL时患者舒适度的改变。结果气囊内注入15 mL患者尿道异物感(77.0%)、尿道刺痛(66.0%)、持续尿意(63.0%)和下腹坠胀(59.0%)均高于气囊内剩余5 m L患者(13.0%、4.0%、7.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尿管气囊的大小与患者的舒适度存在必然联系,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留置尿管气囊内的注水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陈正慧;郭永萍;薛均;黄成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调查并分析小榄地区中老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现状及引起该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及现场测量方式分别获得研究人群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以慢性病史及家族病史。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全自动生化仪测血生化及血脂。使用美国 HOLOGIC公司Saraha型号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左侧跟骨骨密度。结果在调查的1768例绝经后中老年妇女中,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39.2%,50~59岁年龄组为19.0%,60~69岁年龄组为36.5%,70岁以上年龄组为70.1%。年龄与骨密度负相关(r=-0.437,P<0.01),体质量指数(BMI)(r=0.28,P<0.01)及绝经年龄( r=0.115,P<0.01)与骨密度正相关,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与骨密度呈正相关,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血25‐(O H ) D与骨密度无相关性。结论小榄地区绝经后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高发,与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黄雪珍;张建东;官荣光;段新云;莫和国;袁妙兰;马育林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 FM EA )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按传统方法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1731例纳入对照组;2013年6月至2014年l2月转运的危重患者2052例纳入观察组,采用 H FM EA对院内转运评估准备、途中监护及应急处理、交接3个流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查找失效模式,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优化转运流程。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时间、接收科室及患者满意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 P<0.05),转运时间缩短,接收科室满意度从75%提高到98%,患者满意度从63%提高到96%。结论采用H FM EA方法优化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可增加转运的安全性,提高接收科室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赵文凤;孙春红;闫柏刚;刘晰;郑嘉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在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取该院就诊的疑似败血症患者105例标本进行血培养、HBP、降钙素原(PCT )的检查,统计分析其结果。结果 HBP在血培养阴性组为(9.21±0.54)ng/mL ,阳性组为(15.51±5.38)ng/mL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PTC在血培养阴性组为(1.72±0.62)ng/mL ,阳性组为(3.05±2.53)ng/mL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HBP的敏感性(91.38%)高于 PCT (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P在普通败血症组为(13.65±1.32)ng/mL、未伴休克的严重败血症为(20.25±2.34)ng/mL、伴休克的严重败血症为(31.56±2.67)ng/m 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C T 在普通败血症[(14.36±2.61)ng/m L ]、未伴休克的严重败血症[(15.68±2.84)ng/m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伴随休克的严重败血症组[(30.15±2.91)ng/mL]高于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P对败血症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薛亮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无缝隙式护理在妇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该院妇科住院患者11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无缝隙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健康恢复情况。结果经相应的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住院患者进行无缝隙式护理干预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杨峰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与前列腺癌(PCa)的相关性,分析β2‐MG对于 PCa的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30例PCa患者血清β2‐MG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水平,并与30例前列腺增生组(BPH)和3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Ca组血清β2‐MG水平[(3.24±0.51)μg/mL],高于健康对照组[(1.67±0.33)μg/mL]和BPH组[(1.96±0.32)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PH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血清PSA水平[(35.03±5.67)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2.80±0.45)ng/mL]和BPH组[(9.21±1.5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BPH组血清PS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leason分数大于或等于7(中高危)的PCa患者血清β2‐MG水平[(3.47±0.56)μg/mL]高于Gleason分数小于或等于6(低危)的患者[(2.64±0.43)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β2‐MG可用于区分PCa和BHP的标志物,对PCa的辅助诊断、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谭海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流感嗜血杆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药敏实验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共检出流感嗜血杆菌369株,93.2%分离自痰标本,60.2%分离自儿童患者。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高,达到66.7%,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41.1%,对环丙沙星和头孢噻肟的敏感率超过93.0%,未检出美罗培南耐药菌株。检出多重耐药菌株99株,占26.8%,主要耐药模式为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氯霉素/头孢呋辛/阿奇霉素。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37.1%,检出β‐内酰胺酶阳性、氨苄西林耐药菌株127株,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菌株27株。分离自儿童患者的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和产酶率均高于分离自成人患者的离株( P<0.05)。结论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机制复杂,应加强耐药监测,并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杨勇文;李从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选择初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骨水泥型组和生物型假体组,各30例,分别行相应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髋关节脱位发生情况和髋关节 Harris评分。结果骨水泥型组和生物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型组住院时间短于生物型组(P<0.05)。骨水泥型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生物型组(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患者均出现髋关节脱位的情况。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骨水泥型组 Harris评分高于生物型组( P<0.05)。结论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相比,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更短,在改善患者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更易发生并发症。
作者:马川;江锋;黄陈翼;刘宗超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