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运菊;徐威;张青云;张濛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 L )是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Ph染色体t (9;22)(q34;q11)是其特征性细胞遗传学标志。Ph染色体形成的 bcr/abl融合基因编码具有较强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蛋白BCR/ABL ,通过改变关键的调节蛋白磷酸化状况来影响多种信号传导途径,引起细胞周期紊乱、增殖失控或凋亡受阻,从而导致白血病的发生[1]。CM L在临床上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其中急性变是大多数CM L患者的转归,而在病程发展中BCR/ABL 发挥着关键作用,靶向抑制此蛋白的表达可以有效缓解甚至可以治愈疾病。近年来,针对BCR/ABL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临床应用,开辟了CM L靶向治疗的新途径,然而,这些药物不能根除白血病,容易引发耐药,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对CM L发病机制的不断研究,白血病干细胞(LSC)自我更新与增殖的信号通路中关键靶点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CM L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的认识,多靶点、联合用药可能成为治疗CM L的关键[2]。
作者:董菲(综述);孙成铭(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调查门诊患者对银行卡预约挂号新挂号方式的知晓状况,同时探索银行与医院对新挂号方式的改进方法与对策。方法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方法来探寻患者对于新挂号方式的知晓状况。结果47%的患者知晓银行卡预约挂号,83%的患者认可银行卡预约挂号;仅22%的患者使用过银行卡挂号,其中80%未成功挂到号;64%的患者选择网上预约挂号,仅18%的患者选择银行网点和医院自助机预约挂号。结论通过对银行卡新挂号方式的知晓状况的调查,为银行与医院提供有效的对于新挂号方式的改进措施,提高患者对新挂号方式的接受程度,从而提高患者对预约挂号的满意度。
作者:田园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调查评价重庆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情况,为进一步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抽取重庆市某幼儿园286名2.0~7.0岁的学龄前儿童,采用 Z分法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2.5~3.0岁儿童身高、体质量及女童头围均高于全国标准水平。>6.0~7.0岁儿童头围高于全国标准水平。儿童身高、体质量及头围均以中等发育水平居多,分别为67.10%、62.20%和64.30%。儿童体质指数(BM I)上等率(肥胖)达到23.40%,中上等率(超重)为29.70%。结论重庆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身高、体质量、头围发育状况总体良好,但儿童超重及肥胖情况较为突出,提示需要对儿童营养摄入进行适量控制。
作者:朱晓博;荣红辉;张玲;崔博;陈济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临床干生化检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及其应用。方法针对强生Vitro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检测的15项指标,利用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等数据评估测量不确定度。结果15项临床干生化检测指标的测量不确定度为4.62%~18.39%,在整个检测过程中测量不确定度受各因素影响不一。结论通过评估15项检测指标的测量不确定度,根据不确定度分量的贡献大小可为临床干生化检验改进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尹晶平;董菁;徐杰;任亚璐;曹君;史进方;邱骏;顾国浩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延伸护理干预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9月在该院接受住院干预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施以肝炎后肝硬化常规护理,试验组则于对照组护理内容基础之上,于研究对象出院后施以为期6个月的延伸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干预后的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硬化相关健康知识认知度达标率、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施以出院后的延伸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曹睿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院近年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讨论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统计该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需交叉配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对初筛阳性的标本进一步用10组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统计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结果。结果在7300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有38例,阳性率为0.5%,其中抗‐E阳性21例,抗‐Lea阳性10例,抗‐Fyb、抗‐E联合抗‐c阳性者各2例,抗‐D、抗‐c、抗‐Jka、抗‐M、抗‐E联合抗‐Fyb阳性者各1例。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有利于保证输血安全。
作者:许桂平;康琼华;李晶晶;高琦;刘志东;何海锋;侯益军;张罗川;张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睡眠干预的作用效果及应用评价。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病理学切片确诊为癌症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通过问卷调查评价2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等,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97.4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癌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的治疗恢复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刘清娥;张粉利;薛淑枝;杨怡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学联合骨髓铁染色和血清铁蛋白检查结果对不明原因贫血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不明原因贫血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及骨髓铁染色、血清铁蛋白检测结果。结果通过联合检查,有160例患者(74.4%)明确贫血的原因,其中缺铁性贫血98例(45.58%),巨细胞性贫血15例(6.98%),溶血性贫血10例(4.65%),急性白血病6例(2.79%),慢性病性贫血18例(8.37%),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3例(1.39%),淋巴瘤5例(2.3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5例(2.33%),另外55例(25.6%)贫血的原因不能明确。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贫血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是必要的,同时进行骨髓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检测,在确定贫血类型和对症治疗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对大部分不明原因贫血的患者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侯霞;邓德耀;田维娟;朱丽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4℃条件下存放30 d后血浆中人巨细胞病毒DNA的稳定性。方法选择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50例患者的血浆标本,将其按照人巨细胞病毒DNA 载量分为3组:低载量组(n=50,人巨细胞病毒DNA载量为300~1000 copy/mL)、中载量组(n=50,人巨细胞病毒DNA载量为>1000~10000 copy/mL)和高载量组(n=50,人巨细胞病毒DNA载量为>10000~100000 copy/mL)。标本采集后2 h内完成基线载量(0 d)检测,其余血浆在4℃条件下保存,分别在保存1、2、3、7、14、21、30 d时检测人巨细胞病毒载量。结果低、中、高载量组标本在保存1、2、3、7、14、21、30 d后,其人巨细胞病毒载量与0 d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浆标本在4℃条件下存放30 d对人巨细胞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无影响。
作者:张玲;张清禄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标本信息和检验数据的共享,解决标本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监控问题。方法以C/S和B/S体系结构技术、大型关系数据库技术等为支撑,建立第三方医学检验信息化平台;同时建立专门的物流系统及标本运输质量监控系统;分析该服务支撑平台对外送标本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AT )的影响。结果建立了包括19家医院和1家医学独立实验室的第三方医学检验信息化平台;建立了专业的物流运输队伍,包括4名专业标本接收人员和物流接收车,以及带实时温度、湿度监控的标本箱。平台建成后 TORCH、戊型肝炎病毒IgG/IgM抗体、甲状旁腺激素、抗结核抗体、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的平均TAT分别由之前的148.9、314.8、138.8、150.2、134.3、138.3h缩短至28.1、76.0、8.3、13.1、3.6、2.1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支撑平台实现了区域内共享型医疗资源的横向联系,促进了各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作者:赵伟;曹永彤;湛玉良;韩呈武;王云亭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比较Trizol法、蛋白酶K消化+ Trizol法及沉淀裂解法提取血清miRNA的效果。方法分别选取2例健康人、2例肺炎患者和2例肺癌患者血清,以Let‐7a‐5p作为目标mRNA ,线虫Cel‐miR‐39‐3p作为内参,分别采用Trizol法、蛋白酶K消化+ Trizol法及沉淀裂解法提取血清miRNA ,以Let‐7a‐5p及Cel‐miR‐39‐3p特异性引物进行反转录PCR ,以反转录PCR产物为模板运用SYBGreen Ⅰ法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T rizol法与蛋白酶K消化+ Trizol法均能有效提取到血清miRNA ,而沉淀裂解法由于没有对血浆中的RNA进行富集故提取效果不佳。T rizol法提取较蛋白酶K消化+ T rizol法相比,可以减少蛋白酶K的消化时间且提取效果更好,并且血清与Trizol试剂的体积比为200∶600时效果相对较好。三种方法检测Cel‐miR‐39‐3p的Ct值基本一致。Tr‐izol法和蛋白酶K消化+ Trizol法在提取过程中加入的内参丢失较少。结论 Trizol法作为总RNA提取的手段适用于血清miRNA提取,通过调整血清与Trizol试剂的用量可使提取到的血清miRNA能够满足试验需要。
作者:陈昌国;陈秋圆;郭建巍;马志家;刘敏;赵强元;张雅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参数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为CSF的患者108例作为CSF组,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狭窄的健康人群10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检测弹性指数(β)、压力‐应变弹性指数(Ep)、顺应性(AC)和脉搏波传递速度(PWV )等动脉弹性参数,同时进行 HCY浓度测定。结果 CSF组超声检测的颈动脉弹性参数β、Ep、PWV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而AC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SF组 HCY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F组HCY浓度与颈动脉弹性参数β、Ep和PWV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结论 ET技术是评价CSF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简单、实用方法,CSF患者 HCY浓度与颈动脉弹性参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杨松;何文;张红霞;王德昭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改进血管通路连接法在动静脉内瘘静脉穿刺失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期间采用传统法处理动静脉内瘘静脉穿刺失败的125例设为传统组;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采用改进血管通路连接方法处理动静脉内瘘静脉穿刺失败的1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传统组和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和重新穿刺率。结果传统组穿刺成功率为92.8%,重新穿刺率为100.0%;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9.2%,重新穿刺率为7.7%。2组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新穿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血管通路连接法是处理动静脉内瘘静脉穿刺失败的有效措施,可以避免重新穿刺,减轻患者重复穿刺的痛苦,对内瘘血管有保护作用。
作者:肖容;舒良秀;姚国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 ID S )患者并发贫血的情况,探讨影响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3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贫血发生率及特点,对贫血与总淋巴细胞数(TLC)、血红蛋白(Hb)与清蛋白(ALB)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93例AIDS患者中有61例并发贫血,贫血发生率为65.6%,轻、中、重度贫血分别占62.3%、26.2%、11.5%,大细胞、正细胞、小细胞性贫血各占8.2%、80.3%、11.5%。61例贫血患者中,27例(44.26%)为单纯贫血者,34例(55.74%)合并其他血细胞减少。贫血发生率随 T LC减少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患者的Hb与ALB呈正相关(r=0.444,P<0.01)。结论 AIDS患者贫血的发生率较高,机会感染、免疫缺陷、营养状况与贫血发生相关。
作者:都泓莲;邹永胜;刘泽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作为快速检测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建立LAMP反应体系,优化反应条件,进行灵敏度和特异度试验。结果筛选出了LAMP反应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 nuc基因的佳引物组,佳反应温度为62℃,LAMP和PCR检测 nuc基因的低检测限分别为1.47、14.7 pg/μL ,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异度为100%。结论 L A M P具有操作简单、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能够满足基层实验室、应急检测或现场检测等方面的使用需求。
作者:欧红玲;陈凤华;王岩;张巧云;贾连玲;李雪丽;孙建华;王欣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治疗组(n=90)与对照组(n=9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前列腺素 E1治疗,治疗组给予羟苯磺酸钙治疗,治疗周期均为4周。结果治疗后两组的24 h尿清蛋白排泄量、血肌酐与尿素氮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24 h尿清蛋白排泄量、血肌酐与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 ET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显著升高( 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可能通过纠正ET与NO表达紊乱,提高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作用来减轻肾脏损伤,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张威;田少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并辅以ABO基因分型方法。结果205744例无偿献血者标本,其中33例正反定型不符,经进一步鉴定抗体筛查阳性13例,ABO亚型12例,血型反定型抗体减弱8例。结论当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时,应换人多次重检排除人为因素,同时进一步进行血清学试验及序列特异引物引导的 PCR(PCR‐SSP)基因分型,确保无偿献血者的ABO血型鉴定正确,使临床输血更加安全和有效。
作者:赵倩;刘淼;董磊;安仕萍;潘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成分输血疗效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2014年62例产后24 h内出血量≥2000 m L ,输注红细胞≥10 U的产科出血患者成分输血的方法及疗效。结果62例患者共输注红细胞悬液1022 U、新鲜冰冻血浆1441 U (100 m L为1 U )、冷沉淀435 U、机采血小板35个治疗量(1个治疗量相当于10 U浓缩血小板),其比例约为1∶1.41∶0.43∶0.34。患者在输血中(多次检测均值)与输血前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分输血2~6 h后PT、APTT、TT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Hb、PLT 仍较输血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值已达到正常值范围。全部患者在及时合理成分输血后均抢救成功。结论对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加强凝血指标检测,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用相应的血液成分输注效果较好。
作者:周春浪;袁茜茜;韦小芬;覃碧静;曾德理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冷凝集标本对血细胞分析红细胞各参数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手心揉搓并颠倒混匀2 min(方法1),37℃水浴30 min(方法2),血浆置换3次(方法3),显微镜手工计数(方法4)处理冷凝集标本,比较各种纠正方法对红细胞各参数结果的影响。结果以方法4检测结果为参比,方法2处理后各参数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法2处理后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Hb)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与方法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计数(PLT)明显降低,与方法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冷凝集标本推荐采用37℃水浴30 min后保温立即检测,大部分冷凝集标本通过该法均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对于极少数较为严重的冷凝集标本,可采用血浆置换3次处理后再检测,但血浆置换易导致血小板的严重丢失,因此,PL T 值采用水浴法的检测结果较为准确。
作者:沈菁;陈卫民;张倩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通过比对血培养阳性培养物直接药敏试验与标准药敏试验结果的一致性,探讨血培养直接药敏报告在临床血流感染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的血培养阳性标本,在进行标准药敏试验的同时,阳性报警后根据涂片染色结果按照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直接药敏试验。统计直接药敏与标准药敏试验结果的符合率、严重错误率、重大错误率、微小错误率。结果该研究共包括血培养阳性菌株101株,药敏试验比对结果875个。革兰阳性菌标准符合率为94.3%,严重错误率为0.8%,重大错误率为0.4%,微小错误率为4.5%;革兰阴性菌标准符合率为94.1%,严重错误率为0.0%,重大错误率为3.7%,微小错误率为2.2%。革兰阳性菌中利奈唑胺、四环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革兰阴性菌中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符合率为100.0%。氟喹诺酮类在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中均出现微小错误。革兰阳性菌中克林霉素出现严重错误。革兰阴性菌中头孢类抗菌药物符合率偏低,并易出现重大错误。结论利用血培养阳性物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直接药敏试验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初步药敏结果,更易于在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答嵘;王伟;李芳;袁晶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