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CLIA)法与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LIA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收集阳性血清标本425例,阴性血清标本90例,用T PPA进行确认;根据测定S/CO值将标本分为4组,统计各组CLIA法与T PPA的符合率。结果根据CLIA法检测结果,将标本分为4组:A 组(S/CO<1.20,n=90);B组(S/CO为1.20~10.00,n=139);C组(S/CO>10.00~20.88,n=124);D组(S/CO>20.88,n=162)。A ~D组 CLIA 法与 TPPA 的检测符合率分别为100.0%、68.3%、92.7%、100.0%,B组的检测符合率低,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CLIA法检测梅毒具有敏感性高,自动化程度高,适合大批量标本常规筛查,CLIA法检测阳性结果需进一步做TP‐PA进行确证。
作者:刘静;于静波;王玉红;赵汐渟;齐志丹;张明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治疗组(n=90)与对照组(n=9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前列腺素 E1治疗,治疗组给予羟苯磺酸钙治疗,治疗周期均为4周。结果治疗后两组的24 h尿清蛋白排泄量、血肌酐与尿素氮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24 h尿清蛋白排泄量、血肌酐与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 ET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显著升高( 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可能通过纠正ET与NO表达紊乱,提高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作用来减轻肾脏损伤,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张威;田少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调查评价重庆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情况,为进一步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抽取重庆市某幼儿园286名2.0~7.0岁的学龄前儿童,采用 Z分法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2.5~3.0岁儿童身高、体质量及女童头围均高于全国标准水平。>6.0~7.0岁儿童头围高于全国标准水平。儿童身高、体质量及头围均以中等发育水平居多,分别为67.10%、62.20%和64.30%。儿童体质指数(BM I)上等率(肥胖)达到23.40%,中上等率(超重)为29.70%。结论重庆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身高、体质量、头围发育状况总体良好,但儿童超重及肥胖情况较为突出,提示需要对儿童营养摄入进行适量控制。
作者:朱晓博;荣红辉;张玲;崔博;陈济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作为快速检测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建立LAMP反应体系,优化反应条件,进行灵敏度和特异度试验。结果筛选出了LAMP反应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 nuc基因的佳引物组,佳反应温度为62℃,LAMP和PCR检测 nuc基因的低检测限分别为1.47、14.7 pg/μL ,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异度为100%。结论 L A M P具有操作简单、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能够满足基层实验室、应急检测或现场检测等方面的使用需求。
作者:欧红玲;陈凤华;王岩;张巧云;贾连玲;李雪丽;孙建华;王欣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并辅以ABO基因分型方法。结果205744例无偿献血者标本,其中33例正反定型不符,经进一步鉴定抗体筛查阳性13例,ABO亚型12例,血型反定型抗体减弱8例。结论当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时,应换人多次重检排除人为因素,同时进一步进行血清学试验及序列特异引物引导的 PCR(PCR‐SSP)基因分型,确保无偿献血者的ABO血型鉴定正确,使临床输血更加安全和有效。
作者:赵倩;刘淼;董磊;安仕萍;潘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患者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抗体水平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肾病患者5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1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研究对象血浆抗ox‐LDL抗体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将慢性肾病患者分为高滴度组(抗ox‐LDL抗体滴度≥23μg/mL ,n=21)和低滴度组(抗ox‐LDL抗体滴度<23μg/mL ,n=29),比较各组炎性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α、IFN‐β、IFN‐γ、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滴度组和低滴度组 IFN‐α、IFN‐β和 IFN‐γ均明显升高( P<0.05)。低滴度组IL‐6和IL‐10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 P<0.05),但高滴度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高滴度组和低滴度组IL‐1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慢性肾病患者血中抗ox‐LDL抗体升高程度与多个炎性因细胞子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检测慢性肾病患者血中抗ox‐LDL抗体水平对了解疾病进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赖钰明;张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了解2012~2014年该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对分离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数据使用W H O N E 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共分离得到1123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来源主要为痰(753株,67.1%)、伤口分泌物(179株,15.9%)、中段尿(95株,8.5%),科室来源主要为神经外科(255株,22.7%)、呼吸内科(238株,21.2%)、IC U (177株,15.8%)、创伤骨科(84株,7.5%)。112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29.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0.9%)、头孢吡肟(27.8%)、左氧氟沙星(29.9%)、氨基糖苷类(15.8%~25.8%)具有较低的耐药率,对氨曲南(47.7%)耐药率高。分离自痰标本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明显高于总耐药率。2012~2014年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数量逐年增加。结论日常工作中应加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监测,减少及预防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张婧;孙恒彪;潘祖汉;尤旭;陈佑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V T )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4年6月该院行脾切断流术的71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 PV T 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方法。结果 PV T发生率受年龄、肝功能等级、是否合并糖尿病和术后抗凝治疗,以及胃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等5个因素影响。发生 PV T 的患者术前和术毕的门静脉压力及其差值均高于未发生 PV T 的患者( P<0.05)。发生 PVT 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及D‐二聚体浓度均在术前到术后2周时增高,术后2周后开始降低,发生PV T的患者与未发生PV T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在术后2~12周各时间点D‐二聚体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低下、糖尿病、年龄、胃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术后抗凝治疗、D‐二聚体浓度和门静脉压力是发生PV T的危险因素,术后积极改善危险因素对预防PV T形成有积极意义。
作者:何念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通过情景模拟探讨肿瘤科新聘护士在干扰情况下的应急能力。方法缩短集中理论授课、操作演示学时,增加情景模拟练习,情景模拟中加入患者、家属角色进行干扰,在培训中训练综合应急处置能力。结果加入情景模拟后新聘护士考核优良率得以提高。结论在情景模拟中设置障碍,提高新护士在干扰下的技能,培养新护士融会贯通、沟通协调、团队协作及共情能力。这种培训形式的尝试,改进培训效果,能激发护士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能力。基于情景模拟的干扰培训,值得在新聘护士中推广。
作者:何娟;彭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改进血管通路连接法在动静脉内瘘静脉穿刺失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期间采用传统法处理动静脉内瘘静脉穿刺失败的125例设为传统组;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采用改进血管通路连接方法处理动静脉内瘘静脉穿刺失败的1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传统组和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和重新穿刺率。结果传统组穿刺成功率为92.8%,重新穿刺率为100.0%;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9.2%,重新穿刺率为7.7%。2组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新穿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血管通路连接法是处理动静脉内瘘静脉穿刺失败的有效措施,可以避免重新穿刺,减轻患者重复穿刺的痛苦,对内瘘血管有保护作用。
作者:肖容;舒良秀;姚国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评价转铁蛋白检测在验证大便少量或难辨白细胞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2014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190例,其中42例大便镜检仅见少量白细胞为实验组,148例大便镜检未见异常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便隐血和粪便转铁蛋白。结果42例实验组大便中,41例转铁蛋白阳性,1例转铁蛋白阴性,6例便隐血阳性,36例阴性;148例对照组大便中,5例转铁蛋白阳性,143例转铁蛋白阴性,3例便隐血阳性,145例阴性。转铁蛋白预测消化道炎症的阳性预测值为89.1%,敏感度为97.6%,特异度为96.6%。结论转铁蛋白检测阳性可验证大便镜检中存在的少量或难辨认白细胞,作为消化道炎症状态的筛查项目。
作者:程琴;张金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标准体质量在喉罩选择及其临床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选取8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患者体质量选择喉罩,30~50、>50~70、>70~100 kg分别对应3、4、5号。观察组根据Broca改良公式计算标准体质量,根据体质量区间选择喉罩型号。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插入时间、一次成功率、手术时间、胸骨上窝试验情况、固定片距离及喉罩密封压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V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插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置入后,两组平均动脉压、血压饱和度、心率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喉罩密封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根据标准体质量选择喉罩,有利于喉罩的置入,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石先伦;尹文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外科住院患者164例,其中88例良性病变患者和76例乳腺癌患者(无淋巴结转移者35例,有淋巴结转移者41例)。采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仪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和乳腺良性病变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0.28(0.18~0.45)、0.26(0.17~0.42)mg/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0.29(0.22~0.40)、0.24(0.15~0.50)mg/L ,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水平与乳腺癌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密切相关性。
作者:吴卫;孙胜利;陈倩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检测扩张型心肌病(DCM )患者CD4+和CD8+ T 淋巴细胞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DCM患者(DCM组)和健康人(CON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白细胞计数(WBC )、淋巴细胞计数(LYM )、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差异,分析不同心功能分级中LYM 、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差异。结果 DCM组和CON组研究对象在WBC和CD3+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患者外周血LYM 、CD4+和CD4+/CD8+均明显高于CON组(P<0.05),CD8+明显低于CON组(P<0.05)。DCM 组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LYM、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P<0.05),CD8+明显低于Ⅰ+Ⅱ级患者(P<0.05),心功能分级越高LYM、CD4+和CD4+/CD8+也越高,而CD8+越低。结论 DCM 发病机制与CD4+和CD8+ T淋巴细胞密切相关,其水平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李志芳;段成城;董丽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整体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Orem自理护理,比较两组在神经功能、生活质量上的差异。结果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7.12±2.54)分、(22.24±3.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4.34±3.12)分、(29.11±4.52)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32.15±5.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1.68±4.25)分]。观察组在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Orem自我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红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中泛素结合酶UbcH10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U bc H 10蛋白的表达量,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Matrigel侵袭实验分析 UbcH10对结直肠癌 HT‐29细胞株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U bc H 10蛋白在正常组织细胞中几乎不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的细胞核中高表达,并且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atrige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UbcH10过表达可显著增加 HT‐29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结论 UbcH10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并与结直肠癌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诊断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肿瘤标志物及结直肠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陈世敏;陈英剑;胡成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胃肠神经症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它不同于一般的胃肠道疾病,而是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胃肠功能障碍,是神经官能症的一个特殊类型,精神因素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一般在病理解剖上无器质性病变。因临床医生常关注患者的躯体症状,而忽视了其心理变化,所以其治疗效果往往不明显。现就本院收治的1例胃肠神经症患者,院外误诊为慢性胃炎长达半年之久,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化平;陈长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睡眠干预的作用效果及应用评价。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病理学切片确诊为癌症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通过问卷调查评价2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等,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97.4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癌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的治疗恢复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刘清娥;张粉利;薛淑枝;杨怡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氢吗啡酮用于老年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各20例):H1组、H2组及S组。手术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术毕进行PCEA ,镇痛泵配方:H1组氢吗啡酮25μg/kg , H2组氢吗啡酮50μg/kg ,S组舒芬太尼1μg/kg ,3组均加入1%罗哌卡因20 mL及托烷司琼0.1 mg/kg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速度2 mL/h ,自控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并记录术毕(T0)、术后4 h (T1)、12 h(T2)、24 h(T3)患者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镇痛、镇静评分(BS‐11及Ramsay评分),以及24 h PCEA泵自动进药量(V)、PCA按压次数(P1)和有效次数(P2),记录患者嗜睡、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在T0~T4各时点SP、DP、HR、SPO2、BS‐11及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H1组和 H2组 V、P1和 P2均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2组患者恶心呕吐次数多于H1组及S组(P<0.05)。结论氢吗啡酮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术后PCEA是安全有效的,氢吗啡酮推荐使用剂量为25μg/kg。
作者:陶勇;叶勇;汪娜;赵泽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通过比对血培养阳性培养物直接药敏试验与标准药敏试验结果的一致性,探讨血培养直接药敏报告在临床血流感染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的血培养阳性标本,在进行标准药敏试验的同时,阳性报警后根据涂片染色结果按照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直接药敏试验。统计直接药敏与标准药敏试验结果的符合率、严重错误率、重大错误率、微小错误率。结果该研究共包括血培养阳性菌株101株,药敏试验比对结果875个。革兰阳性菌标准符合率为94.3%,严重错误率为0.8%,重大错误率为0.4%,微小错误率为4.5%;革兰阴性菌标准符合率为94.1%,严重错误率为0.0%,重大错误率为3.7%,微小错误率为2.2%。革兰阳性菌中利奈唑胺、四环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革兰阴性菌中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符合率为100.0%。氟喹诺酮类在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中均出现微小错误。革兰阳性菌中克林霉素出现严重错误。革兰阴性菌中头孢类抗菌药物符合率偏低,并易出现重大错误。结论利用血培养阳性物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直接药敏试验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初步药敏结果,更易于在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答嵘;王伟;李芳;袁晶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