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应用价值

刘静;于静波;王玉红;赵汐渟;齐志丹;张明磊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抗体, 化学发光法, 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CLIA)法与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LIA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收集阳性血清标本425例,阴性血清标本90例,用T PPA进行确认;根据测定S/CO值将标本分为4组,统计各组CLIA法与T PPA的符合率。结果根据CLIA法检测结果,将标本分为4组:A 组(S/CO<1.20,n=90);B组(S/CO为1.20~10.00,n=139);C组(S/CO>10.00~20.88,n=124);D组(S/CO>20.88,n=162)。A ~D组 CLIA 法与 TPPA 的检测符合率分别为100.0%、68.3%、92.7%、100.0%,B组的检测符合率低,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CLIA法检测梅毒具有敏感性高,自动化程度高,适合大批量标本常规筛查,CLIA法检测阳性结果需进一步做TP‐PA进行确证。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33例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并辅以ABO基因分型方法。结果205744例无偿献血者标本,其中33例正反定型不符,经进一步鉴定抗体筛查阳性13例,ABO亚型12例,血型反定型抗体减弱8例。结论当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时,应换人多次重检排除人为因素,同时进一步进行血清学试验及序列特异引物引导的 PCR(PCR‐SSP)基因分型,确保无偿献血者的ABO血型鉴定正确,使临床输血更加安全和有效。

    作者:赵倩;刘淼;董磊;安仕萍;潘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绩效考评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绩效考评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诊科护理人员50例,对其实行绩效考评的管理制度,比较实行绩效考评前后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患者满意程度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行绩效考评后,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得分[(19.33±6.11)分]和操作规范得分[(19.67±5.89)分]明显高于实行绩效考评之前,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升高,纠纷、不良事件、投诉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绩效考评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护患矛盾,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进行。

    作者:华润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预见性护理对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

    目的:对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进行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引导分娩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给予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阴道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满意程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的分娩后24 h阴道出血量(258.7±74.6)mL 及分娩过程总出血量(666.4±165.2)m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4±96.5)mL 及(1021.5±321.4)m 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上对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进行护理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孔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标识在手术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实施的护理标识应用效果与实施前的常规护理进行比较,手术室护理的标识主要包含患者信息标识、药物不良反应史标识、输液或引流管道标识、药物标识(术中)、手术室空间标识、手术室设备标识及警示标识。结果观察组风险概率为2.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另外患者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实施护理标识措施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行护理标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高阳;高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皮肌炎患者抗核抗体和抗 Jo-1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皮肌炎常见自身抗体抗核抗体(ANA)和抗合成酶Jo‐1抗体(抗Jo‐1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皮肌炎患者280例,分为ANA阳性且抗Jo‐1抗体阳性组(A组,70例)、ANA阳性抗Jo‐1抗体阴性组(B组,80例)、ANA阴性抗Jo‐1抗体阳性组(C组,70例)及ANA阴性且抗Jo‐1抗体阴性组(D组,60例)。分析4组患者肌酶变化情况、内脏器官损害情况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特点,并分析不同ANA水平与肌酶的相关性。结果与D组比较,A组和C组患者肌酶明显升高,且肺和心脏损害发生率也明显升高(P<0.05),而B组患者肌酶升高不明显(P>0.05),且肌酶与ANA滴度水平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抗Jo‐1抗体能正确反映皮肌炎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叶杨;高晓梅;杨南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吸烟对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吸烟对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男性不育患者是否吸烟,将该院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不育门诊就诊的368例患者分为吸烟组(197例)和非吸烟组(171例),选取100例正常生育男性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精液质量参数等指标水平差异,并根据吸烟量将吸烟组患者进行分层分析。结果3组研究对象的精液量、精子总数、精子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研究对象的精液液化时间、a级精子比例、a+b级精子比例、精子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吸烟组、吸烟组的精液液化时间、a级精子比例、a+b级精子比例、精子活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3组研究对象的精浆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三磷酸腺苷(AT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非吸烟组的MDA、NO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 AT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P<0.05)。小烟量组和大烟量组的精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烟量组患者的精液液化时间明显长于小烟量组(P<0.05)。结论吸烟对男性精液质量有明显影响,并且随着吸烟量和时间影响会加重。

    作者:钱英超;隋洪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血小板相关抗体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早期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早期临床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1例IT P患儿和27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PA‐IgG、PA‐IgM、PA‐IgA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同时对患儿早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根据早期治疗效果,将ITP患儿分为完全反应组、有效组、无效组。ITP患儿各组 PA‐IgG、PA‐IgM 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无效组PA‐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完全反应组和有效组PA‐IgA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反应组PA‐IgG、PA‐IgM水平明显低于有效组和无效组(P<0.05),有效组PA‐IgG、PA‐IgM水平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无效组PA‐IgA水平高。完全反应组、有效组及无效组CD3+、CD3+/CD4+、CD3+/CD8+及CD19+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TP患儿各组CD16+/CD56+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儿血液中PA‐Ig高水平表达及多种抗体混合高表达提示早期治疗效果欠佳,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提示IT P患儿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异常,这将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张雪;陈振萍;巩文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O rem 自理理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整体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Orem自理护理,比较两组在神经功能、生活质量上的差异。结果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7.12±2.54)分、(22.24±3.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4.34±3.12)分、(29.11±4.52)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32.15±5.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1.68±4.25)分]。观察组在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Orem自我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红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预后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预后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2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110例及观察组(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1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分组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尿管拔除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输液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而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住院安全环境、护理技术、护理服务、情感支持、沟通交流、健康教育及总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物品配备不全、手术意外伤发生、安全核查漏查、漏用抗生素、漏签医嘱等意外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组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朱虹妃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扩张型心肌病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扩张型心肌病(DCM )患者CD4+和CD8+ T 淋巴细胞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DCM患者(DCM组)和健康人(CON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白细胞计数(WBC )、淋巴细胞计数(LYM )、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差异,分析不同心功能分级中LYM 、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差异。结果 DCM组和CON组研究对象在WBC和CD3+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患者外周血LYM 、CD4+和CD4+/CD8+均明显高于CON组(P<0.05),CD8+明显低于CON组(P<0.05)。DCM 组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LYM、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P<0.05),CD8+明显低于Ⅰ+Ⅱ级患者(P<0.05),心功能分级越高LYM、CD4+和CD4+/CD8+也越高,而CD8+越低。结论 DCM 发病机制与CD4+和CD8+ T淋巴细胞密切相关,其水平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李志芳;段成城;董丽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氯已定乙醇与碘伏在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2%氯已定乙醇与0.5%碘伏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效果。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例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消毒液采用0.5%碘伏,试验组消毒液采用2%氯已定乙醇,定期留置标本做细菌培养,比较CAUTI的发生率。结果留置导尿后第3、7、10天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00%、9.00%、16.00%,试验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0.00%、1.00%、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为63.89%、25.00%、11.11%。结论2%氯已定乙醇较0.5%碘伏更能有效预防C A U T I感染的发生。

    作者:成燕;吴晓春;官莉;侯章梅;李帆;杨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门诊患者对银行卡预约挂号知晓状况的调查和思考

    目的:调查门诊患者对银行卡预约挂号新挂号方式的知晓状况,同时探索银行与医院对新挂号方式的改进方法与对策。方法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方法来探寻患者对于新挂号方式的知晓状况。结果47%的患者知晓银行卡预约挂号,83%的患者认可银行卡预约挂号;仅22%的患者使用过银行卡挂号,其中80%未成功挂到号;64%的患者选择网上预约挂号,仅18%的患者选择银行网点和医院自助机预约挂号。结论通过对银行卡新挂号方式的知晓状况的调查,为银行与医院提供有效的对于新挂号方式的改进措施,提高患者对新挂号方式的接受程度,从而提高患者对预约挂号的满意度。

    作者:田园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慢性肾病患者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水平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患者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抗体水平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肾病患者5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1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研究对象血浆抗ox‐LDL抗体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将慢性肾病患者分为高滴度组(抗ox‐LDL抗体滴度≥23μg/mL ,n=21)和低滴度组(抗ox‐LDL抗体滴度<23μg/mL ,n=29),比较各组炎性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α、IFN‐β、IFN‐γ、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滴度组和低滴度组 IFN‐α、IFN‐β和 IFN‐γ均明显升高( P<0.05)。低滴度组IL‐6和IL‐10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 P<0.05),但高滴度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高滴度组和低滴度组IL‐1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慢性肾病患者血中抗ox‐LDL抗体升高程度与多个炎性因细胞子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检测慢性肾病患者血中抗ox‐LDL抗体水平对了解疾病进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赖钰明;张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睡眠干预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睡眠干预的作用效果及应用评价。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病理学切片确诊为癌症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通过问卷调查评价2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等,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97.4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癌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的治疗恢复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刘清娥;张粉利;薛淑枝;杨怡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46例为冠心病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根据疾病类型,将冠心病组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6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5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7例。根据病变支数分组,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65例,双支病变组48例,多支病变组33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分别检测RDW、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葡萄糖(GLU)、总胆红素(TBIL)及hs‐CRP水平。应用ROC曲线评价RDW和hs‐CRP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LDL、hs‐CRP及RDW水平明显升高(P<0.05)。AMI组血清hs‐CRP和RDW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1),且 AMI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 UAP组(P<0.05)。多支病变组血清hs‐CRP和RDW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P<0.01),且双支病变组RDW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RDW和hs‐CR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95% CI:0.683~0.842)、0.732(95% CI:0.656~0.820)。RDW和hs‐CRP的佳临界值分别为14.65%和5.92 mg/L ,这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8%、61.7%和74.5%、62.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HDL、吸烟史和性别进入回归模型,回归系数分别为0.624、-7.254、0.630、0.947。结论 RDW和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冠心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高水平的RDW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孙京花;李健;王成彬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与 HBV 基因型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的疗效与 HBV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选取1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给予拉米夫定(拉米夫定组,n=60)和阿德福韦酯(阿德福韦酯组,n=65)抗病毒治疗。观察2组治疗3、6、12个月后的病毒学应答率、血清学应答率及生化学应答率,并于治疗12个月后检测耐药率及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结果拉米夫定组在治疗6、12个月后,B基因型HBV感染患者病毒学应答率、血清学应答率明显高于C基因型 HBV感染患者(P<0.05),但生化学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德福韦酯组在治疗期间B基因型HBV感染患者与C基因型HBV感染患者的病毒学应答率、血清学应答率、生化学应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拉米夫定组耐药率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分别以rt108M、rt236T为主。结论拉米夫定对B基因型 HBV的抑制作用优于C基因型HBV ;阿德福韦酯的抗病毒疗效与HBV基因型无关;在慢性乙肝型炎治疗过程中要重视 HBV耐药性发生,加强疗效评估。

    作者:刘键;陆学东;黄烈;庄鹏;王琼;吴润香;杨来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 )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 )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2例T2DM患者作为T2DM组,依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为控制良好和控制不良组,选取6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的 HbA1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S)、餐后2 h血糖(PPBS)、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 FFA 及餐后2 h游离脂肪酸(2hFFA)。以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T2DM 组HbA1c、TG、FBS、PPBS、FFA、2hFFA及 HOMA‐IR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T2DM 控制不良组各指标均高于控制良好组(P<0.05)。FFA、2hFFA与其他指标均呈明显正相关(r>0.5,P<0.01)。结论T2DM患者体内FFA水平显著升高,与胰岛素抵抗存在明显相关性。

    作者:郝建军;冯晓鸿;吴孝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泛素结合酶UbcH10的表达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中泛素结合酶UbcH10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U bc H 10蛋白的表达量,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Matrigel侵袭实验分析 UbcH10对结直肠癌 HT‐29细胞株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U bc H 10蛋白在正常组织细胞中几乎不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的细胞核中高表达,并且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atrige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UbcH10过表达可显著增加 HT‐29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结论 UbcH10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并与结直肠癌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诊断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肿瘤标志物及结直肠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陈世敏;陈英剑;胡成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3项炎性指标检测在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在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2~2014年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共96例,根据治疗28 d后患者存活与否分为存活组(n=58)和死亡组(n=38),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1、4、7、28 d时 PCT、IL‐6、CRP水平及 A‐PACHE Ⅱ评分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以上4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存活组患者PCT、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期间平均水平分别为(8.34±1.39)μg/L、(61.25±8.17)mg/L ;死亡组PCT、CRP水平则明显上升,治疗期间平均水平分别为(14.38±2.58)μg/L、(98.87±13.24)mg/L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趋势与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相符合,存活组和死亡组的APACHEⅡ平均分分别为(38.95±3.76)、(69.53±7.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思(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IL‐6水平均呈下降趋势。PCT、IL‐6、CRP、APACHE Ⅱ的AUC分别为0.851、0.787、0.653、0.861。结论 PCT、CRP及IL‐6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程度,其中PCT及CRP水平能较好地反映病情变化及预后情况。

    作者:张雷;马云杰;乔梁;司朝辉;梁颖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品管圈管理对专科医院降低胰岛素使用错误发生率的应用

    目的:应用品管圈方法,降低专科医院胰岛素使用错误发生率,增加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按品管圈理论的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分析导致胰岛素使用错误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对策,经PDC A循环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胰岛素使用错误发生率由改善前的14.69%下降至改善后的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明显降低了胰岛素使用错误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胰岛素的安全使用和治疗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全体圈员的创新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兰花;蒋娟;张晓娟;刘利;孔令霜;徐灵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