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蔷;林晓岚;陈万紫;陈加弟;黄慧芳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 L )是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Ph染色体t (9;22)(q34;q11)是其特征性细胞遗传学标志。Ph染色体形成的 bcr/abl融合基因编码具有较强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蛋白BCR/ABL ,通过改变关键的调节蛋白磷酸化状况来影响多种信号传导途径,引起细胞周期紊乱、增殖失控或凋亡受阻,从而导致白血病的发生[1]。CM L在临床上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其中急性变是大多数CM L患者的转归,而在病程发展中BCR/ABL 发挥着关键作用,靶向抑制此蛋白的表达可以有效缓解甚至可以治愈疾病。近年来,针对BCR/ABL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临床应用,开辟了CM L靶向治疗的新途径,然而,这些药物不能根除白血病,容易引发耐药,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对CM L发病机制的不断研究,白血病干细胞(LSC)自我更新与增殖的信号通路中关键靶点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CM L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的认识,多靶点、联合用药可能成为治疗CM L的关键[2]。
作者:董菲(综述);孙成铭(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治疗组(n=90)与对照组(n=9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前列腺素 E1治疗,治疗组给予羟苯磺酸钙治疗,治疗周期均为4周。结果治疗后两组的24 h尿清蛋白排泄量、血肌酐与尿素氮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24 h尿清蛋白排泄量、血肌酐与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 ET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显著升高( 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可能通过纠正ET与NO表达紊乱,提高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作用来减轻肾脏损伤,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张威;田少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行手法疏通乳房肿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手法疏通乳房肿胀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64)和对照组(n=62)。试验组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后进行手法疏通乳房肿胀,对照组使用舒宁乳膏后进行手法疏通。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价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结果产后乳房肿胀患者行手法疏通乳房肿胀治疗时,试验组VAS疼痛评分[(3.74±2.5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94±2.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疼痛分级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明显减轻患者手法疏通乳房肿胀时的疼痛。
作者:孟珊;邓青春;张晶;王丹;常青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早期临床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1例IT P患儿和27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PA‐IgG、PA‐IgM、PA‐IgA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同时对患儿早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根据早期治疗效果,将ITP患儿分为完全反应组、有效组、无效组。ITP患儿各组 PA‐IgG、PA‐IgM 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无效组PA‐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完全反应组和有效组PA‐IgA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反应组PA‐IgG、PA‐IgM水平明显低于有效组和无效组(P<0.05),有效组PA‐IgG、PA‐IgM水平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无效组PA‐IgA水平高。完全反应组、有效组及无效组CD3+、CD3+/CD4+、CD3+/CD8+及CD19+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TP患儿各组CD16+/CD56+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儿血液中PA‐Ig高水平表达及多种抗体混合高表达提示早期治疗效果欠佳,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提示IT P患儿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异常,这将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张雪;陈振萍;巩文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并辅以ABO基因分型方法。结果205744例无偿献血者标本,其中33例正反定型不符,经进一步鉴定抗体筛查阳性13例,ABO亚型12例,血型反定型抗体减弱8例。结论当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时,应换人多次重检排除人为因素,同时进一步进行血清学试验及序列特异引物引导的 PCR(PCR‐SSP)基因分型,确保无偿献血者的ABO血型鉴定正确,使临床输血更加安全和有效。
作者:赵倩;刘淼;董磊;安仕萍;潘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比较2%氯已定乙醇与0.5%碘伏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效果。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例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消毒液采用0.5%碘伏,试验组消毒液采用2%氯已定乙醇,定期留置标本做细菌培养,比较CAUTI的发生率。结果留置导尿后第3、7、10天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00%、9.00%、16.00%,试验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0.00%、1.00%、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为63.89%、25.00%、11.11%。结论2%氯已定乙醇较0.5%碘伏更能有效预防C A U T I感染的发生。
作者:成燕;吴晓春;官莉;侯章梅;李帆;杨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调查门诊患者对银行卡预约挂号新挂号方式的知晓状况,同时探索银行与医院对新挂号方式的改进方法与对策。方法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方法来探寻患者对于新挂号方式的知晓状况。结果47%的患者知晓银行卡预约挂号,83%的患者认可银行卡预约挂号;仅22%的患者使用过银行卡挂号,其中80%未成功挂到号;64%的患者选择网上预约挂号,仅18%的患者选择银行网点和医院自助机预约挂号。结论通过对银行卡新挂号方式的知晓状况的调查,为银行与医院提供有效的对于新挂号方式的改进措施,提高患者对新挂号方式的接受程度,从而提高患者对预约挂号的满意度。
作者:田园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和肽素和脑利钠肽(BNP)在小儿急性心力衰竭(AHF)中的变化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7例A H F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肺炎合并心衰3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衰22例;同时选择35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30例肺炎无心力衰竭患儿作为肺炎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和肽素、BNP水平及与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AHF组、肺炎合并心衰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组血浆和肽素、BNP水平显著高于肺炎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HF组、肺炎合并心衰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组患儿心衰期血浆和肽素、BNP水平又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中度组和重度组患儿血浆和肽素、BN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其中重度组又高于中度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衰期血浆和肽素、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指数(CI)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恢复期血浆和肽素、BNP水平与左心房射血分数(LVEF)、心指数(CI)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和肽素、BNP对小儿AHF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治疗指导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郭涛弦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 )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 )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2例T2DM患者作为T2DM组,依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为控制良好和控制不良组,选取6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的 HbA1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S)、餐后2 h血糖(PPBS)、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 FFA 及餐后2 h游离脂肪酸(2hFFA)。以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T2DM 组HbA1c、TG、FBS、PPBS、FFA、2hFFA及 HOMA‐IR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T2DM 控制不良组各指标均高于控制良好组(P<0.05)。FFA、2hFFA与其他指标均呈明显正相关(r>0.5,P<0.01)。结论T2DM患者体内FFA水平显著升高,与胰岛素抵抗存在明显相关性。
作者:郝建军;冯晓鸿;吴孝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随着生物材料的不断发展和血液净化设备的不断改进,血液净化技术正飞速发展,更加多样化,在临床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1982年美国 FDA 批准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从而相继衍生出更多血液净化方式,并应用于非肾脏病领域。1998年Tetta等[2]提出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CPFA ),该研究表明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通过增加对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清除率,调整内环境平衡[3]。2001年,有研究者将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 ARS )这种新型治疗模式应用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虽然已有研究表明对CRRT的认可[4‐5],然而CRRT并不是万能的血液净化方式,当遇到大分子溶质及蛋白结合率高的溶质时,CRRT会丧失威力[1]。同时,有研究表明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清除是对流与吸附共同的作用[6],也有研究认为是由于透析膜的吸附作用进行清除,而不是依赖膜的物质转运[7]。谢红浪等[8]观察发现,采用聚酰胺膜的F H66D型血滤器进行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能有效清除肿瘤抑制因子(TNF),检测血液中的T N F水平显著下降,白细胞介素(IL )‐1β、IL‐8水平都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然而以上细胞因子均未在超滤液中检测出来,说明主要是吸附作用清除了 TNF。CVVH (AN69膜)也是利用膜的吸附作用来清除循环中细胞因子,但是需要吸附必须与对流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吸附性能。众多研究表明,连续性血液滤过对细胞因子的清除依附于膜材料的吸附作用,然而吸附会很快达到饱和,清除效率有限。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将吸附技术与其他血液净化方式联合应用,即采用将不同血液净化技术组合或结合在一起的集成技术[1],主要是通过结合血液净化的三大基本理论,即弥散、对流和吸附,改变单纯的血液透析,开展更多血液净化的模式,不仅可以清除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弱化炎性反应,调节免疫状态,稳定内环境,还可以给患者提供营养治疗空间,对多个脏器功能进行支持,从而使其功能由简单的肾脏替代功能成了多器官功能支持与生命的维持[5,9]。吸附技术也成为了危重症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种治疗手段。
作者:李天泉(综述);陈维(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参数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为CSF的患者108例作为CSF组,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狭窄的健康人群10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检测弹性指数(β)、压力‐应变弹性指数(Ep)、顺应性(AC)和脉搏波传递速度(PWV )等动脉弹性参数,同时进行 HCY浓度测定。结果 CSF组超声检测的颈动脉弹性参数β、Ep、PWV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而AC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SF组 HCY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F组HCY浓度与颈动脉弹性参数β、Ep和PWV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结论 ET技术是评价CSF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简单、实用方法,CSF患者 HCY浓度与颈动脉弹性参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杨松;何文;张红霞;王德昭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CLIA)法与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LIA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收集阳性血清标本425例,阴性血清标本90例,用T PPA进行确认;根据测定S/CO值将标本分为4组,统计各组CLIA法与T PPA的符合率。结果根据CLIA法检测结果,将标本分为4组:A 组(S/CO<1.20,n=90);B组(S/CO为1.20~10.00,n=139);C组(S/CO>10.00~20.88,n=124);D组(S/CO>20.88,n=162)。A ~D组 CLIA 法与 TPPA 的检测符合率分别为100.0%、68.3%、92.7%、100.0%,B组的检测符合率低,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CLIA法检测梅毒具有敏感性高,自动化程度高,适合大批量标本常规筛查,CLIA法检测阳性结果需进一步做TP‐PA进行确证。
作者:刘静;于静波;王玉红;赵汐渟;齐志丹;张明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对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采用加强术前呼吸道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6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术前护理措施控制患者原发内科及呼吸系统疾病、嘱患者术前戒烟及常规术前健康教育。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强术前呼吸道护理措施,包括肺功能训练、有效咳嗽及吞咽功能训练。评价手术后患者72 h排痰量、血氧饱和度(SpO2)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72 h排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对照组术后 SpO2>95%的患者占78.46%,研究组为9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照组术后感染性肺炎发病率为7.69%,其中吸入性肺炎4例,发病率3.08%;研究组术后感染性肺炎发病率为2.31%,未出现吸入性肺炎患者,发病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采用加强术前呼吸道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排痰及肺功能恢复。
作者:王雪蕾;吴雪静;胖艳敏;马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中泛素结合酶UbcH10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U bc H 10蛋白的表达量,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Matrigel侵袭实验分析 UbcH10对结直肠癌 HT‐29细胞株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U bc H 10蛋白在正常组织细胞中几乎不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的细胞核中高表达,并且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atrige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UbcH10过表达可显著增加 HT‐29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结论 UbcH10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并与结直肠癌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诊断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肿瘤标志物及结直肠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陈世敏;陈英剑;胡成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冷凝集标本对血细胞分析红细胞各参数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手心揉搓并颠倒混匀2 min(方法1),37℃水浴30 min(方法2),血浆置换3次(方法3),显微镜手工计数(方法4)处理冷凝集标本,比较各种纠正方法对红细胞各参数结果的影响。结果以方法4检测结果为参比,方法2处理后各参数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法2处理后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Hb)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与方法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计数(PLT)明显降低,与方法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冷凝集标本推荐采用37℃水浴30 min后保温立即检测,大部分冷凝集标本通过该法均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对于极少数较为严重的冷凝集标本,可采用血浆置换3次处理后再检测,但血浆置换易导致血小板的严重丢失,因此,PL T 值采用水浴法的检测结果较为准确。
作者:沈菁;陈卫民;张倩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标本信息和检验数据的共享,解决标本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监控问题。方法以C/S和B/S体系结构技术、大型关系数据库技术等为支撑,建立第三方医学检验信息化平台;同时建立专门的物流系统及标本运输质量监控系统;分析该服务支撑平台对外送标本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AT )的影响。结果建立了包括19家医院和1家医学独立实验室的第三方医学检验信息化平台;建立了专业的物流运输队伍,包括4名专业标本接收人员和物流接收车,以及带实时温度、湿度监控的标本箱。平台建成后 TORCH、戊型肝炎病毒IgG/IgM抗体、甲状旁腺激素、抗结核抗体、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的平均TAT分别由之前的148.9、314.8、138.8、150.2、134.3、138.3h缩短至28.1、76.0、8.3、13.1、3.6、2.1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支撑平台实现了区域内共享型医疗资源的横向联系,促进了各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作者:赵伟;曹永彤;湛玉良;韩呈武;王云亭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皮肌炎常见自身抗体抗核抗体(ANA)和抗合成酶Jo‐1抗体(抗Jo‐1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皮肌炎患者280例,分为ANA阳性且抗Jo‐1抗体阳性组(A组,70例)、ANA阳性抗Jo‐1抗体阴性组(B组,80例)、ANA阴性抗Jo‐1抗体阳性组(C组,70例)及ANA阴性且抗Jo‐1抗体阴性组(D组,60例)。分析4组患者肌酶变化情况、内脏器官损害情况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特点,并分析不同ANA水平与肌酶的相关性。结果与D组比较,A组和C组患者肌酶明显升高,且肺和心脏损害发生率也明显升高(P<0.05),而B组患者肌酶升高不明显(P>0.05),且肌酶与ANA滴度水平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抗Jo‐1抗体能正确反映皮肌炎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叶杨;高晓梅;杨南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标准体质量在喉罩选择及其临床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选取8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患者体质量选择喉罩,30~50、>50~70、>70~100 kg分别对应3、4、5号。观察组根据Broca改良公式计算标准体质量,根据体质量区间选择喉罩型号。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插入时间、一次成功率、手术时间、胸骨上窝试验情况、固定片距离及喉罩密封压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V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插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置入后,两组平均动脉压、血压饱和度、心率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喉罩密封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根据标准体质量选择喉罩,有利于喉罩的置入,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石先伦;尹文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作为快速检测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建立LAMP反应体系,优化反应条件,进行灵敏度和特异度试验。结果筛选出了LAMP反应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 nuc基因的佳引物组,佳反应温度为62℃,LAMP和PCR检测 nuc基因的低检测限分别为1.47、14.7 pg/μL ,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异度为100%。结论 L A M P具有操作简单、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能够满足基层实验室、应急检测或现场检测等方面的使用需求。
作者:欧红玲;陈凤华;王岩;张巧云;贾连玲;李雪丽;孙建华;王欣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检测扩张型心肌病(DCM )患者CD4+和CD8+ T 淋巴细胞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DCM患者(DCM组)和健康人(CON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白细胞计数(WBC )、淋巴细胞计数(LYM )、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差异,分析不同心功能分级中LYM 、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差异。结果 DCM组和CON组研究对象在WBC和CD3+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患者外周血LYM 、CD4+和CD4+/CD8+均明显高于CON组(P<0.05),CD8+明显低于CON组(P<0.05)。DCM 组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LYM、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P<0.05),CD8+明显低于Ⅰ+Ⅱ级患者(P<0.05),心功能分级越高LYM、CD4+和CD4+/CD8+也越高,而CD8+越低。结论 DCM 发病机制与CD4+和CD8+ T淋巴细胞密切相关,其水平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李志芳;段成城;董丽妍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