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再蓉;阿米娜·热合曼;吕新全;吐尼沙·牙库甫;吉利力·依明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主要方法,治疗中良好的根管预备和工作长度的准确测量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根管治疗的效果.
作者:陈文君;高晓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新疆可食用棕色林蚁(Formica rufa L.)主要维生素与矿物质元素的含量.方法:使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A、E、D3、B1、B2、B6、B12及烟酸、叶酸等含量;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锰(Mn)、硒(Se)、锌(Zn)等元素的含量.结果:新疆棕色林蚁的维生素E、B1、B2、B6及烟酸、叶酸、锰、铁、锌、钙等矿物质元素含量较高,铜的含量较为合理,铅、镉含量极低.结论:新疆棕色林蚁部分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其综合应用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作者:刘金宝;殷永;陈兆慧;刘晓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45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血检测CRP、FBG、IL-6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CRP为(5.86±3.28) mg/L,FBG为(4.17±1.35) g/L,IL-6为(151.08±26.72) ng/L,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对照组CRP、FBG、IL-6 均无相关性(P>0.05);冠心病组IL-6与CRP及FBG均呈正相关(P均<0.01,r分别为0.67、0.65、0.86).结论:血清IL-6、CRP及血浆FBG增高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3项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
作者:李玉琴;段凤梅;买买提·阿不都热衣木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证候学分布规律.方法:选取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诊断标准的1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就诊时或入院3 d内,用四诊合参的方法进行中医辩证分型,收集年龄、性别、病史等一般情况,检测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沉.结果:不同证型间患者性别、血红蛋白、血沉分布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证型患者血小板分布不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0,P=0.038).结论:RA疾病不断发展,证候相应不断变化、发展,由实转虚.血红蛋白偏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RA发病之内因.血瘀的病变贯穿RA证型从实证到虚证演变之始终.
作者:肖明霞;安莉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临床常见病,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法,尽管静脉给药疗效十分肯定,但胃镜下治疗仍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途径.
作者:刘婉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发生率为46%~82%[1],其可导致肺毛细血管破裂、肺间质水肿、炎性介质释放、气道分泌物增多.
作者:陈静玲;范玉华;祝君艳;关新琴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手术的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或子宫次全切除.经腹壁造口取出切除物,行乙状结肠去带原位新膀胱术.结果:12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5~10 h,平均6.5 h;出血量200~1 000 ml,平均387 ml,代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300 ml,术后4~6周患者恢复控尿功能,无排尿困难及尿失禁.结论: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除视野清晰,可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汪清;杨建昆;张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6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年龄、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有无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部疾患)、FEV1/FVC%、MVV%、术前血钾、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因素与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强度,推测可能导致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部疾患及术前心电图异常、FEV1/FVC%<70% 、术前血钾<4.0 mmol/L 6个因素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心肺部合并症、术前心电图异常者进行针对性处理及术后重点心电监护、术前改善低肺功能、术前适当补钾均可预防和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马合木提江·木合塔尔;伊力亚尔·夏合丁;张铸;吴明拜;张力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膀胱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局部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电视腹腔镜下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结果:12例患者在腹腔镜下共清扫178个淋巴结,其中6个淋巴结有肿瘤细胞;盆腔淋巴结清扫时间30~142 min,平均82 min;出血量30~120 ml,平均58 ml.结论: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膀胱癌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汪清;杨建昆;张宇;王胜军;马力克·伊斯哈科夫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并已成为我国人口第二位死因.因此恶性肿瘤的防治成为当前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阿克苏地区某综合医院2002~2005年恶性肿瘤住院病例的年龄、性别、死因顺位、构成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新疆阿克苏地区恶性肿瘤发病规律,为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罗文伟;杜凤玲;卢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临床实习是医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培养和提高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逻辑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医学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作者:谢增如;田征;乌米提·艾拜都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耳模是连接人耳与助听器的声学耦合器,它是依据患者耳甲腔、外耳道的形状模制而成,对于耳内式或耳道式助听器来讲,助听器的外壳就是耳模.
作者:刘艳慧;郑艳;马文娟;司峰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前,肺癌已成为人类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发病率在多数发达国家中占男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女性占第二位.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但临床上约86%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
作者:吐汉·艾买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I)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37例经胸CDFI诊断为房间隔缺损患者按房间隔缺损封堵适应证进行筛选,筛选出23例,术中实时监测封堵器形态、放置位置、有无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及6个月后随访观察并评价封堵疗效.结果:23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21例术中CDFI显示过隔血流完全消失,2例封堵器周边微量残余分流,所有病例术后6个月肺动脉压及房室腔内径明显改善(P<0.05),残余分流消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ASD封堵治疗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即刻疗效评价及术后恢复状况随访评价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华;陈晓峰;段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踝关节损伤多见于闪扭、撞跌,临床上以闪扭较常见.踝关节损伤可分为内翻、外翻、内旋、外旋等类型,以内翻型致外侧副韧带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为多见,其主要特征是走路跛行,轻者外踝下方肿胀、压痛,稍重者内外侧均有肿胀、压痛,若韧带完全断裂者,除肿胀、压痛明显外,还可出现皮下淤血、关节功能障碍,韧带完全断裂可在断裂处扪及断裂凹陷[1].
作者:白玉萍;苗建霞;周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血小板反应素(Thrombospondin,TSP)、微血管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erbB4蛋白3项指标在维吾尔族和汉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14例维吾尔族和31例汉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外科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SP、MVD、erbB4蛋白表达.结果:维、汉族IDC中TSP、MVD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bB4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bB4基因可能促进汉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种族特异性.但TSP、MVD表达在汉族和维吾尔族中不具有差异.
作者:陈再蓉;阿米娜·热合曼;吕新全;吐尼沙·牙库甫;吉利力·依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也在逐渐深入,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正在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作者:阿地力·莫明;贺多敏;王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桡动脉位于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腱之间,因其位置表浅易触及搏动,故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于动脉采血.但因桡动脉血管解剖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的特点,增加了穿刺成功的难度和穿刺时病人的痛苦.为此,我们在临床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提高了桡动脉采集血标本的穿刺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淑芬;单丽萍;张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我国低海拔地区吐鲁番维吾尔族成人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为哮喘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设计,选择2005年9月~2006年8在吐鲁番地区医院确诊的门诊及住院的维吾尔族哮喘患者86例(哮喘组)及同期眼科门诊就诊病人86例(对照组).制定统一的调查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哮喘危险因素调查及常见血清变应原S-IgE检测,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检测中、重度哮喘患者及其对照者血清炎症介质S-ECP、T-IgE水平检测.结果:维吾尔族成人哮喘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呼吸道感染、家族史(一级亲属)、气候变化、过敏史、S-IgE阳性(P<0.05).哮喘组中、重度哮喘患者血清S-ECP、T-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呼吸道感染、家族史、气候变化、过敏史为维吾尔族成人哮喘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血清S-ECP、T-IgE水平能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的活动情况.
作者:王晶;齐曼古丽·吾守尔;李霞;何元兵;克丽别娜·吐尔逊;文进;居来提·木塔力甫 刊期: 2007年第07期
21世纪,医学进入全面发展的时代,医学生的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特别是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教学方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作者:杨新玲;吐尔逊·萨比尔;张丽萍;张小宁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