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东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波动情况,为预见性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来该院就诊的136例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研究对象在伤后第1、2、3、5天以及第7天内的24 h血压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的昼夜变化情况不符合“杓型”的变化规律,血压的负荷逐渐增大,且患者的血压值明显增高。血压的低谷时间消失,患者血压的昼夜变化节律不明显。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在病变的初期存在应激反应使血压升高,之后血压会呈现自然下降恢复趋势,从而保护脑细胞不受到更严重损害。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及时反映颅脑损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24 h血压动态变化情况,为预见性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唐亚芳;王芳;康文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促卵泡激素(FSH)、泌乳素(PRL)、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等指标特征对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128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月经情况分为月经正常组40例和月经紊乱组88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性10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在月经2~3 d抽空腹静脉血5 mL ,分离血清,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检测仪进行 FSH、PRL、E2、LH等激素水平进行测定,比较月经正常组、月经紊乱组和对照组患者的FS H、PRL、E2、L H等激素水平。分析FS H、PRL、E2、L H等激素对不孕症的影响。同时随访比较不孕症患者治愈后与对照组FSH、PRL、HL、E2等激素水平情况。结果月经紊乱组患者的FS H、PRL、L H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E2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正常组患者的 FSH、PRL、LH、E2等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孕症患者治愈后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 FS H、PRL、E2、L H等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的FS H、PRL等激素的测定对临床上诊断不孕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监测不孕症治疗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作者:胡丽梅;陆国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初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160例初发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都给予介入治疗与常规辅助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行为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上述血清指标含量在组间与组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得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干预应用于初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能有效改善预后,抑制心肌损伤,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林虹;陈华慧;吴多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该院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合理用药及用药安全问题,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3例高血压患者,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患者的用药情况及用药依从性进行调查,并对临床用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1)降压治疗方案中使用较多的是钙通道阻断剂(CC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2)病程小于10年的患者用药依从率(22.2%)明显低于病程大于或等于10年的患者(3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3)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所占比例大,达到38.5%,联合应用不合理达到30.1%。结论该院心内科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及配伍不合理等,应积极总结经验,构建合理安全的治疗方案以提高药效。
作者:廖永红;郭依桂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胎儿肾动脉(RA)、脐动脉(UA)、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参数的变化情况,确定正常胎儿RA、UA、MCA血流参考值,并分析RA、UA、MCA血流参数与孕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在该院行产前检查的185例孕周为4~41周的正常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胎儿 RA、UA、MCA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PS)及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结果随着孕周的增加,胎儿RA、UA、MCA中PS值显著增加,而RA、UA中RI、PI、S/D值显著减少。经相关性分析可知,RA、UA、MCA中RI、PI、S/D与孕周呈负相关性(P<0.05),而RA、UA、MCA中PS与孕周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测量不同孕周胎儿RA、UA、MCA血流动力学参数能有效了解胎儿颅脑循环、胎盘循环及全身血流循环状态。通过建立正常胎儿血流参数参考范围可为超声预测胎儿宫内生长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郑东平;雷琳;杨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索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应用,为减少老年精神病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方法选取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老年精神病患者160例作为纳入对象,随机分成两组,8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另8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日、发病频率、社会功能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272±12.5)d ,发病频率(3.78±0.36)次/月,社会功能评分(87.71±1.27);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对照平均住院时间(408±105)d ,发病频率(7.85±0.59)次/月,社会功能评分(61.25±0.75),不良事件发生率较观察组高。两组住院时间、发病频率、社会功能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发病频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周期。
作者:胡春碧;杨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系统健康教育对腹腔镜疝气儿童家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从2013年7~10月入院的80例疝气患儿的家长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全部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在患儿家长接受程度、护理满意度、复诊率、复发率调查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疝气儿童家长实施系统健康教育,使家长认识及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提高了患儿复诊率和对护士的满意度,减少了疾病复发率。
作者:朱海云;王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2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研究组共32例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1共30例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2共30例采用坎地沙坦进行治疗,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24 h平均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白天及夜间平均DBP和SBP、心率(HR)等指标,分析并比较各组的降压效果及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和8周24 h平均DBP和SBP、白天及夜间平均DBP和SB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8%(30/32)与对照组1的总有效率76.7%(23/30)、对照组2的总有效率70.0%(21/30)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2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且具有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理想的联合降压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
作者:李婷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乙醇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血细胞参数的变化,从而为乙醇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一个实验室参考指标。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13例乙醇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患者组)和1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细胞参数指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乙醇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血液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淋巴细胞计数(LYMPH#)明显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白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红细胞的MCV、MCH 的检测可以作为乙醇所致精神障碍的一个监测指标。
作者:杨梦心;何柯新;麦静雯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 )辅助疏血通治疗对糖尿病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纳入136例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静脉滴注疏血通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高压氧辅助治疗。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评估、凝血相关指标和脑部特异性变化的生化指标评价。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降低(35.26±9.98)分至(5.33±2.17)分较对照组(34.47±8.74)分至(12.65±7.16)分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的有效率(97.3%)高于对照组(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相关指标、脑部特异性变化生化指标改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HBO )辅助疏血通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较单用疏血通临床疗效好。
作者:平会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液中网织红细胞的各项参数在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与鉴别中的价值。方法主要采取美国贝克曼库尔特L H-750自动分析仪对本院2012年1~12月间的50例贫血患者(研究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液中网织红细胞各项参数进行测定。结果研究中失血性贫血、二联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百分率(IFR%)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研究组中溶血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升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血性贫血、二联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RE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检测血液中网织红细胞的各项参数对贫血患者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建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脐入路腹腔镜妇科与胆囊联合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脐入路腹腔镜妇科与胆囊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左侧附件脓肿者手术时间50 min ,术中出血共40 mL。右侧卵巢畸胎瘤者手术时间70 min ,术中出血50 mL ;3例子宫全切术者手术时间100~140 min ,术中出血100~200 m L。术后无呕吐、出血、胆漏、临近脏器损伤、尿潴留、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胃肠功能约24 h恢复,术后48 h拔除引流管。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壁无明显切口瘢痕,术后3~6 d均痊愈出院。结论经脐入路腹腔镜妇科与胆囊联合手术同时处理两种此类腹部病变,让患者避免多次手术,带来更小的创伤,降低手术风险及费用,具有较好的微创和美容效果,与现代女性患者的需求吻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诗寒;桑晓梅;姚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相关性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 H )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2例EBV-HL H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EBV-HL H的发病年龄为3个月至14岁,高峰在1~3岁,所有患儿均有发热,铁蛋白升高,至少有外周血两系减低。伴有肝肿大19例(86.3%),脾肿大16例(72.7%),淋巴结肿大14例(63.6%)。血生化检查肝功能损害,凝血功能异常;骨髓中找到嗜血细胞13例(59.1%),所有病例血清中EBV-DNA检测阳性,病毒载量copy在1.60×103 copy/mL~3.29×107 copy/mL之间;22例中死亡9例,好转或治愈9例,失访4例。铁蛋白(SF)大于2000 ng/mL ,乳酸脱氢酶(LDH)大于2000 U/L与EBV-HLH的预后呈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HLH在儿童中病死率高、预后差。SF、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任伟;李小琳;刘玉玲;张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干预性护理对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肾病患者1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98例。两组患者病情程度、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干预性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饮食指导、感染预防、水肿预防、血液透析、内瘘防治、心理护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调查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肾脏疾病患者护理方面主要存在水肿、内瘘、褥疮、感染、跌倒等安全隐患,对患者实施全面的干预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老年肾病患者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具有较为明显的帮助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霍家玉;李家明;李共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强化步行训练(SAT)在早期脑卒中偏瘫(HAS)患者肢体康复过程中的效果。方法从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选择于该院治疗的早期HAS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两组患者均予以药物行每日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性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之上另实施SAT措施。4周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MBL评分情况,以及两组出院时的步行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后的FM A和MBL评分水平均上升,但观察组的上升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可独立步行的患者占30.23%(13/43),显著多于对照组的11.6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SAT方案对于早期 HAS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增强其独立步行能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曹莉;田维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血流变与黏附因子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糖尿病足患者104例,根据Wagner分级分为1级、2级、3级,每组分别有36、36、32例。入选后分别行血流变及细胞黏附因子1(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VCAM-1)检测。结果2级患者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较1级患者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患者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指数、血浆比黏度较1级、2级患者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切黏度较1级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患者 ICAM-1、VCAM-1较1级患者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患者ICAM-1、VCAM-1较1级、2级患者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与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显著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AM-1与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指数、血浆比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存在显著的血流变与黏附因子异常,两者密切相关,共同参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赵国成;王阿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儿安全的影响。方法抽选该院自愿要求实施无痛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无椎管内麻醉手术禁忌证、单胎头位产妇100例为观察组,予以1 m g/m L罗哌卡因复合0.5μg/m L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同时选择条件相似未行任何镇痛措施的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产程、产妇下肢肌力、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麻醉10 min后直至宫口全开时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程、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Apgar评分、缩宫素使用率、产妇下肢肌力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镇痛后产妇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均相较于镇痛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阴道分娩产妇的镇痛效果显著,显著降低及剖宫产率,并且不增加母婴安全隐患,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薛晓妮;池桂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颅内动脉瘤在脑血管疾病中属于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神经外科的棘手病症[1],主要因颅内动脉血管异常、动脉血管壁发生病变损伤而引起,在生理结构上表现为动脉血管壁的弥散性或局限性扩张[2]。颅内动脉瘤有破裂危险,一旦破裂出血患者病情危重,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3]。因此,临床提倡早期进行动脉瘤治疗,而临床施治的原则是预防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以降低不良结局的发生率[4]。现阶段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主要采用开颅手术,但单纯实施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风险较高,且患者预后差、生活质量下降[5]。现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行腰池引流术联合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手术情况和疗效进行报道,希望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陈祥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沟通对颌面部整形手术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节约医疗资源及提高疗效的目的。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3年12月在该院实施颌面部整形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的沟通,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个性化沟通护理方法对颌面部整形患者在知识讲解、手术环境、护理态度、手术操作及治疗结果上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护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基础护理、个性化沟通护理、手术前操作准备、术中护理及整体的护理效果方面个性化沟通仍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伤口感染率、呼吸道感染率及并发症方面个性化沟通明显少于一般护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住院时间上个性化沟通护理方法也比一般护理方法短,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颌面部整形手术患者实行个性化沟通,满足了患者护理的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有效的改善了护患关系并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率。
作者:许艺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泌尿外科临床上收治的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结果本研究所选的120例患者中共发生电切综合征4例,其发生率为3.33%,其中1例患者发生于手术开始后30 min内,3例患者发生于手术开始后60~100 min之间,需进行止血并停止手术,并静脉注射5%的高渗盐水250 mL ,同时给予吸氧、利尿及强心等对症治疗,使患者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电解质血钠水平恢复,且无死亡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减少手术操作时间、提高操作水平、避免高压灌洗、妥善止血并应用高渗钠或利尿剂,可有效减少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电切综合征的发生,以保证患者手术安全及临床疗效。
作者:徐磊;张国庆;车宪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