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女性不孕症患者的激素指标特征与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胡丽梅;陆国健

关键词:不孕症, 促卵泡激素, 泌乳素, 临床诊断, 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促卵泡激素(FSH)、泌乳素(PRL)、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等指标特征对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128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月经情况分为月经正常组40例和月经紊乱组88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性10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在月经2~3 d抽空腹静脉血5 mL ,分离血清,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检测仪进行 FSH、PRL、E2、LH等激素水平进行测定,比较月经正常组、月经紊乱组和对照组患者的FS H、PRL、E2、L H等激素水平。分析FS H、PRL、E2、L H等激素对不孕症的影响。同时随访比较不孕症患者治愈后与对照组FSH、PRL、HL、E2等激素水平情况。结果月经紊乱组患者的FS H、PRL、L H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E2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正常组患者的 FSH、PRL、LH、E2等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孕症患者治愈后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 FS H、PRL、E2、L H等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的FS H、PRL等激素的测定对临床上诊断不孕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监测不孕症治疗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模式的应用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抑郁情绪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干预作用

    目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应用舒适模式干预其抑郁情绪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其疗效进行总计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在该院就诊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0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脑卒中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治疗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同时评定入选患者的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通过抑郁状态问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问卷的方式测量对照组和治疗组,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独立样本 t检验和χ2分析,判定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方面,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抑郁状态标准分评定方面,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后,不管是不是心理状态还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卒中患者都有明显改善。住院期间舒适度需要进一步的改善,舒适护理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王丽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专科护理和心理健康辅导干预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临床分析专科护理和心理健康辅导干预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泌尿外科手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专科护理与心理健康辅导干预,选择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出入院时的心理变化,评定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依从性情况,分析并发症治疗状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出院时的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时,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时,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症治疗,针对并发症治疗,研究组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实施外科手术后,采用专科护理模式,给予心理健康辅导干预,可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提高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红;杜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谱分析在自身免疫性肝病(AL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4例肝病患者中各类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分布、年龄、性别特征及自身抗体(ANA)、肝抗原自身抗体阳性率。结果864例患者中,病毒性肝炎76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5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37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4例和重叠综合征(OS)9例。ALD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病毒性肝炎组ANA、抗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A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抗体(LKM-1)的阳性率分别为23.3%、4.6%、1.0%;AIH组ANA、ASMA、抗LKM-1、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抗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抗SLA/LP)、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阳性率分别为78.1%、70.6%、7.8%、5.9%、9.8%、29.4%;PBC组ANA、ASMA、抗线粒体抗体亚型M2(AMA-M2)的阳性率分别为83.9%、37.8%、86.5%。结论自身抗体检测是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必要条件,但这些自身抗体也可见于病毒性肝炎。

    作者:李琳彬;郭广波;余焰;刘力瑜;陈忠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网织红细胞各参数的检测在贫血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RET )相关参数检测在贫血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的 RET 百分比(RET%)、RET 绝对值(RET #)、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比(H 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比(M FR%)、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比(L FR%)以及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溶血性贫血患者LFR%降低,RET%、RET #、HFR%、M FR%以及IRF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RET%、RET #、HFR%、MFR%、LFR%以及 IR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铁性贫血患者 RET%、RET #、H FR%、M FR%、L FR%以及IRF比对照组稍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检测可以更准确反映网织红细胞的成熟状态,从而判断骨髓的造血功能,对不同类型的贫血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蒋叙川;钟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激光治疗对小儿皮肤血管瘤患者血浆中两种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激光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行对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218例小儿皮肤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激光治疗,并选取同期在外科接受治疗的非血管瘤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血浆中的bFGF和VEGF浓度变化,并对增生期血管瘤患者(46例)进行激光治疗前后的动态观察。结果血管瘤患者在增生期的VEGF、bFGF水平与消退期、消退完成期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激光治疗方式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后,患者血浆中的bFGF和VEGF水平均发生明显下降,可以将其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检验标准。

    作者:汪珩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个性化沟通对颌面部整形手术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沟通对颌面部整形手术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节约医疗资源及提高疗效的目的。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3年12月在该院实施颌面部整形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的沟通,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个性化沟通护理方法对颌面部整形患者在知识讲解、手术环境、护理态度、手术操作及治疗结果上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护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基础护理、个性化沟通护理、手术前操作准备、术中护理及整体的护理效果方面个性化沟通仍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伤口感染率、呼吸道感染率及并发症方面个性化沟通明显少于一般护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住院时间上个性化沟通护理方法也比一般护理方法短,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颌面部整形手术患者实行个性化沟通,满足了患者护理的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有效的改善了护患关系并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率。

    作者:许艺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两种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疤痕处妊娠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孕囊穿刺、动脉栓塞治疗剖宫产后疤痕处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为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132例CSP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孕囊穿刺组及动脉栓塞组,各有66例患者,治疗方法分别为甲氨喋呤(M TX)及孕囊穿刺治疗;M TX及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转经时间、治疗前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水平。结果动脉栓塞组的出血量少于孕囊穿刺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转经时间短于孕囊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孕囊穿刺组β-HCG水平高于治疗前,动脉栓塞组β-HCG水平低于治疗前,两组治疗2周均低于治疗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栓塞组β-HCG水平治疗1周及治疗2周时均低于孕囊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疤痕处妊娠患者采用动脉栓塞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周期短,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孙华盛;张影;张利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网织红细胞的多参数分析在贫血患者临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液中网织红细胞的各项参数在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与鉴别中的价值。方法主要采取美国贝克曼库尔特L H-750自动分析仪对本院2012年1~12月间的50例贫血患者(研究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液中网织红细胞各项参数进行测定。结果研究中失血性贫血、二联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百分率(IFR%)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研究组中溶血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升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血性贫血、二联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RE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检测血液中网织红细胞的各项参数对贫血患者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建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行为干预对初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和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初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160例初发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都给予介入治疗与常规辅助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行为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上述血清指标含量在组间与组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得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干预应用于初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能有效改善预后,抑制心肌损伤,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林虹;陈华慧;吴多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女性不孕症患者的激素指标特征与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促卵泡激素(FSH)、泌乳素(PRL)、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等指标特征对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128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月经情况分为月经正常组40例和月经紊乱组88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性10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在月经2~3 d抽空腹静脉血5 mL ,分离血清,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检测仪进行 FSH、PRL、E2、LH等激素水平进行测定,比较月经正常组、月经紊乱组和对照组患者的FS H、PRL、E2、L H等激素水平。分析FS H、PRL、E2、L H等激素对不孕症的影响。同时随访比较不孕症患者治愈后与对照组FSH、PRL、HL、E2等激素水平情况。结果月经紊乱组患者的FS H、PRL、L H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E2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正常组患者的 FSH、PRL、LH、E2等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孕症患者治愈后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 FS H、PRL、E2、L H等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的FS H、PRL等激素的测定对临床上诊断不孕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监测不孕症治疗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作者:胡丽梅;陆国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使用复位钳对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进行小切口辅助复位,然后行髓内钉内固定,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以来收治的38例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14~80岁,平均53岁。均采用复位钳经附加外侧小切口复位骨折,再插入髓内钉,固定方式均为静态锁定。其中7例患者术中使用了单扎钢丝辅助固定。平均随访时间为术后14个月。通过影像学资料评估复位质量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38例患者中,34例达到解剖复位,4例骨折近端有轻微外翻畸形(在2°~5°范围内),但无并发症发生。其中37例骨折愈合,愈合率达97.4%。结论通过使用复位钳对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进行辅助复位,而后行髓内钉内固定,必要时单扎钢丝捆绑固定,可获得优良的复位质量,并且骨折愈合率高。术中需仔细操作,尽量减少软组织的损伤。整个手术操作简单,宜在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作者:夏孟红;向朝栋;倪卫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波动情况,为预见性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来该院就诊的136例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研究对象在伤后第1、2、3、5天以及第7天内的24 h血压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的昼夜变化情况不符合“杓型”的变化规律,血压的负荷逐渐增大,且患者的血压值明显增高。血压的低谷时间消失,患者血压的昼夜变化节律不明显。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在病变的初期存在应激反应使血压升高,之后血压会呈现自然下降恢复趋势,从而保护脑细胞不受到更严重损害。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及时反映颅脑损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24 h血压动态变化情况,为预见性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唐亚芳;王芳;康文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两种快速梅毒血清学试验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快速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梅毒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68例皮肤科门诊患者的血清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 )检测梅毒反应素,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 )检测梅毒螺体抗体。结果TRUST试验对梅毒的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0.70%、96.33%、43.33%、99.70%、24.71和0.10,GICA试验对梅毒的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3.02%、98.42%、64.52%、99.78%、58.87和0.07,TRUST 和GICA平行联合试验的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8.84%、94.81%、37.12%、99.96%、19.04和0.01;TRUST 和GICA序列联合试验的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4.88%、99.93%、97.33%、99.53%、1212.57和0.15。结论TRUS和GICA平行联合试验可提高诊断灵敏度,但会增加假阳性病例,应注意结合临床做好鉴别诊断。

    作者:余修中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尿液CYFRA21-1诊断膀胱癌的Meta分析

    目的:对尿液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诊断膀胱癌的准确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1990~2013年间国外公开发表的关于CYFRA21-1诊断膀胱癌的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1篇文献纳入,纳入研究对象3395例。CYFRA21-1并发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为71%和75%,拟合CYFRA21-1的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82。结论尿液CYFRA21-1在诊断膀胱癌时有较好的准确性,可以作为膀胱癌诊断的辅助检查。

    作者:夏勇;龙嘉杰;郭旭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合理用药及用药安全的探讨

    目的:探讨该院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合理用药及用药安全问题,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3例高血压患者,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患者的用药情况及用药依从性进行调查,并对临床用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1)降压治疗方案中使用较多的是钙通道阻断剂(CC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2)病程小于10年的患者用药依从率(22.2%)明显低于病程大于或等于10年的患者(3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3)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所占比例大,达到38.5%,联合应用不合理达到30.1%。结论该院心内科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及配伍不合理等,应积极总结经验,构建合理安全的治疗方案以提高药效。

    作者:廖永红;郭依桂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两种方法治疗 Sanders Ⅱ~Ⅳ型跟骨关节内塌陷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克氏针撬拨顺序复位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塌陷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克氏针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术式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42例5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9.5)个月。实验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B?hler′s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和丘部高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跟骨宽度和结节部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ernandez跟骨骨折功能组优良率69.05%,实验组92.86%,两组优良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克氏针撬拨顺序复位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塌陷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仲锋;齐明;王心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2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研究组共32例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1共30例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2共30例采用坎地沙坦进行治疗,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24 h平均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白天及夜间平均DBP和SBP、心率(HR)等指标,分析并比较各组的降压效果及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和8周24 h平均DBP和SBP、白天及夜间平均DBP和SB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8%(30/32)与对照组1的总有效率76.7%(23/30)、对照组2的总有效率70.0%(21/30)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2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且具有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理想的联合降压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

    作者:李婷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经关节囊穿针引导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关节囊穿针引导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经关节囊穿针引导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照组使用切开复位空心钉进行固定。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5个月,1例骨折不愈合,占4%;2例股骨头坏死,占8%;术后12个月髋关节 Harris评分,优11例,良7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达72%。对照组患者愈合平均时间为6个月,6例骨折不愈合,占24%;8例股骨头坏死,占32%;术后12个月髋关节 Harris评分,优8例,良6例,可7例,差4例,优良率为56%。结论经关节囊穿针引导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创伤小、痛苦少、保证了关节囊的完整性、不损害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的制动时间相对较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文皓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应用,为减少老年精神病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方法选取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老年精神病患者160例作为纳入对象,随机分成两组,8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另8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日、发病频率、社会功能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272±12.5)d ,发病频率(3.78±0.36)次/月,社会功能评分(87.71±1.27);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对照平均住院时间(408±105)d ,发病频率(7.85±0.59)次/月,社会功能评分(61.25±0.75),不良事件发生率较观察组高。两组住院时间、发病频率、社会功能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发病频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周期。

    作者:胡春碧;杨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系统健康教育对腹腔镜疝气儿童家长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系统健康教育对腹腔镜疝气儿童家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从2013年7~10月入院的80例疝气患儿的家长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全部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在患儿家长接受程度、护理满意度、复诊率、复发率调查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疝气儿童家长实施系统健康教育,使家长认识及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提高了患儿复诊率和对护士的满意度,减少了疾病复发率。

    作者:朱海云;王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