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疤痕处妊娠临床效果研究

孙华盛;张影;张利

关键词:剖宫产, 疤痕, 妊娠, 孕囊穿刺, 动脉栓塞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孕囊穿刺、动脉栓塞治疗剖宫产后疤痕处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为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132例CSP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孕囊穿刺组及动脉栓塞组,各有66例患者,治疗方法分别为甲氨喋呤(M TX)及孕囊穿刺治疗;M TX及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转经时间、治疗前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水平。结果动脉栓塞组的出血量少于孕囊穿刺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转经时间短于孕囊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孕囊穿刺组β-HCG水平高于治疗前,动脉栓塞组β-HCG水平低于治疗前,两组治疗2周均低于治疗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栓塞组β-HCG水平治疗1周及治疗2周时均低于孕囊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疤痕处妊娠患者采用动脉栓塞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周期短,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使用复位钳对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进行小切口辅助复位,然后行髓内钉内固定,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以来收治的38例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14~80岁,平均53岁。均采用复位钳经附加外侧小切口复位骨折,再插入髓内钉,固定方式均为静态锁定。其中7例患者术中使用了单扎钢丝辅助固定。平均随访时间为术后14个月。通过影像学资料评估复位质量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38例患者中,34例达到解剖复位,4例骨折近端有轻微外翻畸形(在2°~5°范围内),但无并发症发生。其中37例骨折愈合,愈合率达97.4%。结论通过使用复位钳对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进行辅助复位,而后行髓内钉内固定,必要时单扎钢丝捆绑固定,可获得优良的复位质量,并且骨折愈合率高。术中需仔细操作,尽量减少软组织的损伤。整个手术操作简单,宜在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作者:夏孟红;向朝栋;倪卫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系统健康教育对腹腔镜疝气儿童家长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系统健康教育对腹腔镜疝气儿童家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从2013年7~10月入院的80例疝气患儿的家长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全部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在患儿家长接受程度、护理满意度、复诊率、复发率调查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疝气儿童家长实施系统健康教育,使家长认识及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提高了患儿复诊率和对护士的满意度,减少了疾病复发率。

    作者:朱海云;王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阅读疗法对癌症患者化疗期间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阅读疗法对癌症患者化疗期间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该院收治的124例恶性肿瘤采取化疗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2例,所有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均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阅读疗法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对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50.26±1.7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38±2.01)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观察组为(41.63±2.6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85±2.74)分;SDS及SAS评分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相对于干预前均明显增高,而观察组在阅读干预后则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阅读疗法对癌症患者而言,能够有效地改善化疗期间所产生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

    作者:许厚芬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纳洛酮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预后及相关因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预后及其神经营养因子(BDNF)、S100B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该院诊治的80例 HIE患儿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纳洛酮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预后,并检测BDNF、S100B和NSE含量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纳洛酮组的患儿的总体有效率为92.50%(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P<0.05);BDNF、N ES和S100B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且纳洛酮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对照组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亦明显低于纳洛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治疗HIE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和脑损伤指标BDNF、S100B和NSE水平变化。

    作者:廖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肱骨近端骨折80例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术两种术式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临床经验与体会。方法2012年1~12月间肱骨近端骨折病例80例随机分组,研究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40例采用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术。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70%,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肩内翻、肱骨头坏死和内固定松动是主要的并发症类型,两组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均随访6~18个月,研究组骨折愈合平均时间(9.2±1.3)个月,对照组(9.5±1.1)个月,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在肱骨近端骨折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应注意术中操作的细致性和全面性,对明显骨质疏松的患者应同时实施髂骨植骨术。

    作者:贺敬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通过监测NT-proBNP和LVEF调整脑钠肽维持剂量对心功能不全的影响

    目的:观察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4级患者在监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及血压的情况下,调整脑钠肽维持药物剂量对患者NT-proBNP、LVEF值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住院部确诊为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4级患者120例,各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6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脑钠肽负荷剂量为1.5μg/kg ,维持剂量:0.0075μg/kg/min ,监测两组患者 LVEF值、NT-ProBNP浓度及血压值,甲组患者根据患者LVEF值、NT-ProBNP浓度及血压值的范围随时调整维持剂量直至0.01μg/kg/min ,或由于患者血压已达到临界值(90 mm Hg)时维持在此剂量。观察两组患者LVEF值、NT-ProB-NP浓度,统计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NT-ProBNP含量均低于前面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T4开始的各时间点,甲组的NT-ProBNP含量则明显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治疗后 T6前(包括 T6)各时间点LVEF均高于前面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治疗后T4前(包括T4)各时间点LVEF均高于前面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T5时间点开始的各时间点,甲组的LVEF值明显高于乙组(P<0.05)。两组中各出现2低血压情况,无心律失常发生。结论应用脑钠肽(BNP)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4级的患者时,通过监测NT-ProBNP和LVEF值,调整BN P的维持药量,可以指导治疗期间用药,提高疗效,对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4级的患者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作者:庞伟;程明照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与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口腔正畸的成年患者共78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照组采用非种植体强支抗。对比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并对患者治疗后上中切牙唇倾角差、磨牙位移以及上中切牙凸距差进行对比,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量表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成功率为94.9%,对照组患者成功率为82.1%,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唇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磨牙位移,观察组与对照组磨牙位移分别为(3.20±0.33)mm与(5.65±0.43)mm ,上中切牙唇倾角差分别为(14.05±3.82)°与(27.64±4.14)°,上中切牙凸距差分别为(2.38±0.55) mm与(4.15±1.01)mm。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型种植体对成人口腔正畸患者进行支抗,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具有操作简便、加力迅速、稳定性好等优点,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改善,因此本文认为,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网织红细胞的多参数分析在贫血患者临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液中网织红细胞的各项参数在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与鉴别中的价值。方法主要采取美国贝克曼库尔特L H-750自动分析仪对本院2012年1~12月间的50例贫血患者(研究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液中网织红细胞各项参数进行测定。结果研究中失血性贫血、二联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百分率(IFR%)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研究组中溶血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升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血性贫血、二联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RE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检测血液中网织红细胞的各项参数对贫血患者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建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m iR-195表达在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药物敏感性中的意义

    目的:调控miR-195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对阿霉素药物(ADR )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利用脂质体将成熟miR-195模拟物(miR-195 mimic)及阴性对照转染至乳腺癌细胞MCF-7,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miR-195的表达变化;采用M T 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术(FCM )检测转染miR-195模拟物及其对照经ADR作用后细胞的增殖及凋亡;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Raf-1、P-gp、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miR-195 mimic后,明显上调了细胞中miR-195的表达水平(P<0.01);在miR-195 mimic与ADR联合作用后,明显抑制了细胞的增殖,其敏感性与对照组相比,提高近2.5倍(P<0.05),同时促进了细胞的凋亡(P<0.05);Western-blot检测发现在转染miR-195 mimic后,细胞中Raf-1蛋白及BCL-2、P-gp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在乳腺癌细胞中,miR-195作为抑癌基因,能够有效促进乳腺癌细胞对ADR所介导的化疗敏感性,其作用机制至少部分是通过miR-195负性调控Raf-1蛋白的表达来实现。

    作者:杨舸;蒋鸥;吴道全;袁平衷;李传达;翁亚光;朱静;田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Herbst功能矫治器在骨性Ⅱ类错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及观察Herbst功能矫治器在骨性Ⅱ类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于该院进行诊治的48例骨性Ⅱ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Activator功能矫治器组)24例和观察组(Herbst功能矫治器组)24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指标及牙周健康相关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头影测量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及出血指数等牙周健康相关指标也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rbst功能矫治器在骨性Ⅱ类错?中的效果更好,不仅仅临床疗效较佳,且对牙周健康的不良影响也较小。

    作者:曾志鸿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探讨粪便中轮状病毒检测对临床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粪便中轮状病毒(RV )检测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将1500例患儿粪便进行常规及轮状病毒的检测。观察分析腹泻患儿年龄、季节及粪便性状对所检测的轮状病毒的情况的影响。结果患儿年龄在6~24个月内的腹泻粪便中轮状病毒的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冬季腹泻患儿中的轮状病毒阳性检测率高,其次是秋、春季,夏季低。结论轮状病毒的检测在婴幼儿腹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及时正确的检测可为患儿病情的诊断提供依据,针对轮状病毒进行针对性治疗,缩短患儿病程,避免因抗生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减少患儿因长期腹泻所导致的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医护人员也应对患儿的家长进行疫苗知识的宣教,指导其对婴幼儿的喂养。

    作者:任甜甜;薛乐;张燊璐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针灸加运动疗法治疗偏瘫患者58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加运动治疗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提高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中医方法学的参考。方法本研究纳入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治疗的中风后偏瘫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给予降低颅内压、神经营养、改善血流循环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加运动治疗。疗效评价结果包括基本恢复、显著进步、进步、稍进步、无变化、恶化(含死亡)。结果治疗组基本恢复8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18例,稍进步5例,无变化6例,恶化3例,治疗组的疗效等级显著较高。治疗后治疗组运动功能评分(FM A )上肢为(41.5±7.2)分,FM A下肢为(28.9±7.9)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Barthel指数为(72.9±10.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8±11.7)分。结论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以及运动治疗,有助于减轻偏瘫患者脑细胞的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娟;陈辉;钟才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正向护理安全文化在护理缺陷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正向护理安全文化对护理缺陷管理的积极意义。方法统计2010~2012年该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和上报例数,通过问卷调查比较正向文化实施前后护士对护理缺陷发生后的心理影响。结果通过正向护理安全文化的建立和宣传,本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逐年下降,而上报率则逐年增加。护士对护理缺陷发生后的心理压力明显减小,通过系统查找原因使多部门护理管理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正向护理安全文化能够激励护士并有效改变护士对待护理不良事件的观念和态度,真正落实主动上报,交流改进,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张洪敬;钟守群;刘光碧;黄伟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阿立哌唑与氯氮平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交互作用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氯氮平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交互作用,以明确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时的合适剂量。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于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诊治为精神分裂症的97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低剂量阿立哌唑+低剂量氯氮平组、低剂量阿立哌唑+高剂量氯氮平组、高剂量阿立哌唑+低剂量氯氮平组、高剂量阿立哌唑+高剂量氯氮平组),观察比较各组间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改善精神分裂症阳、阴性症状方面,高剂量阿立哌唑+高剂量氯氮平组效果好,明显优于其余3组,低剂量阿立哌唑+高剂量氯氮平组与高剂量阿立哌唑+低剂量氯氮平组疗效适中,低剂量阿立哌唑+低剂量氯氮平组疗效差。在不良反应方面,高剂量阿立哌唑+高剂量氯氮平组患者发生频率高,其次为低剂量阿立哌唑+高剂量氯氮平组,发生较少的是高剂量阿立哌唑+低剂量氯氮平组与低剂量阿立哌唑+低剂量氯氮平组,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氯氮平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呈剂量依赖性,在采用上述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剂量的选择应兼顾药物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如患者不良反应严重,可适当下调氯氮平剂量,而阿立哌唑剂量也酌情减量;如患者耐受情况好,可适当上调两种药物剂量。

    作者:陈波;黄华利;李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人性化护理对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药物治疗预后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药物治疗预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两组都给予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地人性化护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预前左心室射血(LVEF)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LVEF值均有上升(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不良反应症状与状态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评分都明显降低(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预后,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华慧;林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强化步行训练在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过程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强化步行训练(SAT)在早期脑卒中偏瘫(HAS)患者肢体康复过程中的效果。方法从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选择于该院治疗的早期HAS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两组患者均予以药物行每日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性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之上另实施SAT措施。4周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MBL评分情况,以及两组出院时的步行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后的FM A和MBL评分水平均上升,但观察组的上升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可独立步行的患者占30.23%(13/43),显著多于对照组的11.6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SAT方案对于早期 HAS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增强其独立步行能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曹莉;田维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64例焦虑症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患有焦虑症的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汉密顿焦虑量表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进行所选病例的焦虑评定,并分别于综合护理前以及护理后7、28 d后进行焦虑状态和生活质量情况的评定。结果患有焦虑症的空巢老人产生焦虑症的主要因素是患有慢性疾病、社交能力差、和经济状况差,位于所有因素的前三位,分别占78.13%、71.88%和59.38%。其次,文化程度较低、性格孤僻、无兴趣爱好和无固定收入也是患有焦虑症的主要因素。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后7 d和干预后28 d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HAD-A评分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7 d和干预后28 d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躯体、心理、社会、物质、情感、精神等方面均得到好转,生活质量评分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空巢老年人焦虑症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作者:徐洁华;王继红;刘小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安全的影响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儿安全的影响。方法抽选该院自愿要求实施无痛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无椎管内麻醉手术禁忌证、单胎头位产妇100例为观察组,予以1 m g/m L罗哌卡因复合0.5μg/m L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同时选择条件相似未行任何镇痛措施的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产程、产妇下肢肌力、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麻醉10 min后直至宫口全开时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程、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Apgar评分、缩宫素使用率、产妇下肢肌力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镇痛后产妇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均相较于镇痛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阴道分娩产妇的镇痛效果显著,显著降低及剖宫产率,并且不增加母婴安全隐患,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薛晓妮;池桂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尿液CYFRA21-1诊断膀胱癌的Meta分析

    目的:对尿液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诊断膀胱癌的准确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1990~2013年间国外公开发表的关于CYFRA21-1诊断膀胱癌的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1篇文献纳入,纳入研究对象3395例。CYFRA21-1并发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为71%和75%,拟合CYFRA21-1的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82。结论尿液CYFRA21-1在诊断膀胱癌时有较好的准确性,可以作为膀胱癌诊断的辅助检查。

    作者:夏勇;龙嘉杰;郭旭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诊断性刮宫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 VCDS )结合诊断性刮宫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2013年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诊断性刮宫检查,(1)分析TVCDS结合诊断性刮宫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2)分析TVCDS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性;(3)分析TVCDS检查各期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厚度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差异。结果(1)TVCDS结合诊断性刮宫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4.00%、95.00%、94.44%;(2)分析TVCDS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性为94%;(3)TVCDS检查,随肿瘤分期增高子宫内膜平均厚度增厚,血流显示率、阻力指数(RI)增高,比较Ⅲ期子宫内膜厚度、血流显示率、R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诊断性刮宫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