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醇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血细胞参数的研究

杨梦心;何柯新;麦静雯

关键词:乙醇所致精神障碍, 血细胞参数, 平均红细胞体积,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摘要:目的:探讨乙醇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血细胞参数的变化,从而为乙醇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一个实验室参考指标。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13例乙醇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患者组)和1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细胞参数指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乙醇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血液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淋巴细胞计数(LYMPH#)明显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白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红细胞的MCV、MCH 的检测可以作为乙醇所致精神障碍的一个监测指标。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专科护理和心理健康辅导干预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临床分析专科护理和心理健康辅导干预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泌尿外科手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专科护理与心理健康辅导干预,选择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出入院时的心理变化,评定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依从性情况,分析并发症治疗状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出院时的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时,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时,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症治疗,针对并发症治疗,研究组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实施外科手术后,采用专科护理模式,给予心理健康辅导干预,可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提高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红;杜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的防治探讨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泌尿外科临床上收治的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结果本研究所选的120例患者中共发生电切综合征4例,其发生率为3.33%,其中1例患者发生于手术开始后30 min内,3例患者发生于手术开始后60~100 min之间,需进行止血并停止手术,并静脉注射5%的高渗盐水250 mL ,同时给予吸氧、利尿及强心等对症治疗,使患者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电解质血钠水平恢复,且无死亡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减少手术操作时间、提高操作水平、避免高压灌洗、妥善止血并应用高渗钠或利尿剂,可有效减少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电切综合征的发生,以保证患者手术安全及临床疗效。

    作者:徐磊;张国庆;车宪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64例焦虑症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患有焦虑症的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汉密顿焦虑量表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进行所选病例的焦虑评定,并分别于综合护理前以及护理后7、28 d后进行焦虑状态和生活质量情况的评定。结果患有焦虑症的空巢老人产生焦虑症的主要因素是患有慢性疾病、社交能力差、和经济状况差,位于所有因素的前三位,分别占78.13%、71.88%和59.38%。其次,文化程度较低、性格孤僻、无兴趣爱好和无固定收入也是患有焦虑症的主要因素。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后7 d和干预后28 d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HAD-A评分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7 d和干预后28 d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躯体、心理、社会、物质、情感、精神等方面均得到好转,生活质量评分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空巢老年人焦虑症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作者:徐洁华;王继红;刘小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O型孕妇产前IgG血型抗体效价监测及意义

    目的:了解O型孕妇的血型抗体IgG抗A (B)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孕妇产前IgG抗A(B)效价检测率、预防新生儿溶血病提供依据。方法采集ABO血型为O型的孕妇及其丈夫(ABO血型为非O型)静脉血抗凝和不抗凝管,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孕妇血清中针对其丈夫红细胞上血型抗原存在的IgG抗A(B)抗体的效价,分析各血型抗体效价大于或等于64所占比例;分析孕产次数与抗体效价之间的关系。结果检测O型孕妇957例,抗体效价大于或等于64有635例,占66.3%。其中A型血共476例,抗体效价大于或等于64有357例,占A型的75.0%;B型血共339例,抗体效价大于或等于64有200例,占B型的59.0%;AB型血共142例,抗体效价大于或等于64有78例,占AB型的54.9%。孕产次数与IgG抗A(B)效价呈正相关性,随着孕产次数的增多,抗体效价大于或等于64的比例显著增加。结论孕妇IgG抗A (B)抗体效价高,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可能性大,且母亲体内IgG抗A(B)高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成呈相关性。妊娠期间对O型血的孕妇进行该项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欧雁方;王小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FISH检测两种基因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人类染色体末端酶基因(hTERC)和c-MYC基因扩增在宫颈癌筛查以及疾病转归中的预警价值。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妇科门诊患者宫颈标本1000例,行液基细胞学(TCT)和hTERC、c-MYC基因检测,任一项阳性者在阴道镜下取活检。病理异常者分别在第3、6、12个月重复行细胞学和基因检测及阴道镜随访。结果hTERC和c-MYC阳性率分别为7.3%、4.6%。无论是细胞学或者病理学分类,两种基因的异常扩增率均随着病变级别加重而升高(P<0.05)。两基因表达也呈正相关性(P<0.01)。随访发现5例患者存在恢复缓慢或疾病进展甚至术后复发,其中4例为hTERC和c-MYC共同表达的患者。hTERC基因的灵敏度和约登指数高于c-MYC,但是特异度较低。结论hTERC基因和c-MYC基因的异常扩增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宫颈细胞异常程度增加而增加。两者可以与细胞学互为补充,用于宫颈病变初筛和高度病变风险的评估。

    作者:朱园园;冯定庆;沈国栋;程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375例疑似宫颈癌患者液基细胞学检测和阴道镜检查结果,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阴道镜对低级别病变(CINⅠ)和高级别病变(CINⅡ、CINⅢ、癌变)符合率分别为64.41%和67.44%;液基细胞学检查对低级别病变和高级别病变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3.37%和81.25%;阴道镜对低级别病变诊断符合率高于液基细胞学检查;对高级别病变的诊断,液基细胞学检查符合率高于阴道镜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检查和液基细胞学检查各有利弊,两者联合可以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率。

    作者:刘丽燕;刘丽丽;赵正云;廖李玲;梁进;何焕群;王琼;林仲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支架辅助技术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技术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作为病例组,并选择进行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并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术后的完全栓塞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颈残留率、不完全栓塞率以及栓塞失败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的两组患者,病例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辅助技术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方法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恢复较快、并发症少。

    作者:谭民轩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安全的影响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儿安全的影响。方法抽选该院自愿要求实施无痛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无椎管内麻醉手术禁忌证、单胎头位产妇100例为观察组,予以1 m g/m L罗哌卡因复合0.5μg/m L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同时选择条件相似未行任何镇痛措施的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产程、产妇下肢肌力、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麻醉10 min后直至宫口全开时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程、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Apgar评分、缩宫素使用率、产妇下肢肌力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镇痛后产妇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均相较于镇痛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阴道分娩产妇的镇痛效果显著,显著降低及剖宫产率,并且不增加母婴安全隐患,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薛晓妮;池桂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谱分析在自身免疫性肝病(AL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4例肝病患者中各类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分布、年龄、性别特征及自身抗体(ANA)、肝抗原自身抗体阳性率。结果864例患者中,病毒性肝炎76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5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37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4例和重叠综合征(OS)9例。ALD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病毒性肝炎组ANA、抗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A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抗体(LKM-1)的阳性率分别为23.3%、4.6%、1.0%;AIH组ANA、ASMA、抗LKM-1、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抗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抗SLA/LP)、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阳性率分别为78.1%、70.6%、7.8%、5.9%、9.8%、29.4%;PBC组ANA、ASMA、抗线粒体抗体亚型M2(AMA-M2)的阳性率分别为83.9%、37.8%、86.5%。结论自身抗体检测是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必要条件,但这些自身抗体也可见于病毒性肝炎。

    作者:李琳彬;郭广波;余焰;刘力瑜;陈忠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住院输血前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检测意义

    目的:了解和掌握输血前者血源性感染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 )法对254854例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并对四种标志物阳性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作统计分析,浅析其流行趋势状况。结果患者中 HB-sAg、抗-HCV、抗-T P、抗-HIV的阳性率分别为11.20%、0.53%、2.34%、0.17%;对28540例 HBsAg、5955例抗-TP 、1355例抗-HCV阳性、436例HIV初筛阳性患者按性别进行分组比较,HBsAg和抗-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HCV和抗-HIV按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BsAg、抗-HCV、抗-TP阳性患者数与年龄有显著相关性,不同年龄阶段对相关疾病的认识有很大差别。(2)人群对H IV普遍易感,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患者人数呈快速上升态势。(3)对上述多种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有利于医患双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周政;毛和香;骆建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普通钙化及微钙化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普通钙化及微钙化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以及不同钙化类型对癌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并将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次病理检查共显示癌变36例,占总例数的比例为28.8%。由超声检查出的钙化病例中,癌变率为88.9%,低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2,P<0.05)。钙化组和非钙化组比较,钙化组癌变率显著高于非钙化组癌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06,P<0.01)。钙化组组内比较,微钙化癌变率显著高于普通钙化癌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8,P<0.05)。结论超声对于显示钙化病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患者如果被检出钙化病症特别是微钙化病症,其癌变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要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张晓红;陈文惠;陈建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两种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疤痕处妊娠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孕囊穿刺、动脉栓塞治疗剖宫产后疤痕处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为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132例CSP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孕囊穿刺组及动脉栓塞组,各有66例患者,治疗方法分别为甲氨喋呤(M TX)及孕囊穿刺治疗;M TX及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转经时间、治疗前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水平。结果动脉栓塞组的出血量少于孕囊穿刺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转经时间短于孕囊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孕囊穿刺组β-HCG水平高于治疗前,动脉栓塞组β-HCG水平低于治疗前,两组治疗2周均低于治疗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栓塞组β-HCG水平治疗1周及治疗2周时均低于孕囊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疤痕处妊娠患者采用动脉栓塞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周期短,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孙华盛;张影;张利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女性不孕症患者的激素指标特征与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促卵泡激素(FSH)、泌乳素(PRL)、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等指标特征对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128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月经情况分为月经正常组40例和月经紊乱组88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性10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在月经2~3 d抽空腹静脉血5 mL ,分离血清,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检测仪进行 FSH、PRL、E2、LH等激素水平进行测定,比较月经正常组、月经紊乱组和对照组患者的FS H、PRL、E2、L H等激素水平。分析FS H、PRL、E2、L H等激素对不孕症的影响。同时随访比较不孕症患者治愈后与对照组FSH、PRL、HL、E2等激素水平情况。结果月经紊乱组患者的FS H、PRL、L H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E2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正常组患者的 FSH、PRL、LH、E2等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孕症患者治愈后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 FS H、PRL、E2、L H等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的FS H、PRL等激素的测定对临床上诊断不孕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监测不孕症治疗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作者:胡丽梅;陆国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行为干预对初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和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初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160例初发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都给予介入治疗与常规辅助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行为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上述血清指标含量在组间与组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得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干预应用于初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能有效改善预后,抑制心肌损伤,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林虹;陈华慧;吴多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正向护理安全文化在护理缺陷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正向护理安全文化对护理缺陷管理的积极意义。方法统计2010~2012年该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和上报例数,通过问卷调查比较正向文化实施前后护士对护理缺陷发生后的心理影响。结果通过正向护理安全文化的建立和宣传,本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逐年下降,而上报率则逐年增加。护士对护理缺陷发生后的心理压力明显减小,通过系统查找原因使多部门护理管理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正向护理安全文化能够激励护士并有效改变护士对待护理不良事件的观念和态度,真正落实主动上报,交流改进,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张洪敬;钟守群;刘光碧;黄伟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阿立哌唑与氯氮平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交互作用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氯氮平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交互作用,以明确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时的合适剂量。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于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诊治为精神分裂症的97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低剂量阿立哌唑+低剂量氯氮平组、低剂量阿立哌唑+高剂量氯氮平组、高剂量阿立哌唑+低剂量氯氮平组、高剂量阿立哌唑+高剂量氯氮平组),观察比较各组间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改善精神分裂症阳、阴性症状方面,高剂量阿立哌唑+高剂量氯氮平组效果好,明显优于其余3组,低剂量阿立哌唑+高剂量氯氮平组与高剂量阿立哌唑+低剂量氯氮平组疗效适中,低剂量阿立哌唑+低剂量氯氮平组疗效差。在不良反应方面,高剂量阿立哌唑+高剂量氯氮平组患者发生频率高,其次为低剂量阿立哌唑+高剂量氯氮平组,发生较少的是高剂量阿立哌唑+低剂量氯氮平组与低剂量阿立哌唑+低剂量氯氮平组,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氯氮平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呈剂量依赖性,在采用上述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剂量的选择应兼顾药物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如患者不良反应严重,可适当下调氯氮平剂量,而阿立哌唑剂量也酌情减量;如患者耐受情况好,可适当上调两种药物剂量。

    作者:陈波;黄华利;李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2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研究组共32例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1共30例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2共30例采用坎地沙坦进行治疗,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24 h平均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白天及夜间平均DBP和SBP、心率(HR)等指标,分析并比较各组的降压效果及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和8周24 h平均DBP和SBP、白天及夜间平均DBP和SB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8%(30/32)与对照组1的总有效率76.7%(23/30)、对照组2的总有效率70.0%(21/30)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2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且具有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理想的联合降压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

    作者:李婷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个性化沟通对颌面部整形手术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沟通对颌面部整形手术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节约医疗资源及提高疗效的目的。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3年12月在该院实施颌面部整形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的沟通,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个性化沟通护理方法对颌面部整形患者在知识讲解、手术环境、护理态度、手术操作及治疗结果上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护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基础护理、个性化沟通护理、手术前操作准备、术中护理及整体的护理效果方面个性化沟通仍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伤口感染率、呼吸道感染率及并发症方面个性化沟通明显少于一般护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住院时间上个性化沟通护理方法也比一般护理方法短,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颌面部整形手术患者实行个性化沟通,满足了患者护理的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有效的改善了护患关系并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率。

    作者:许艺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与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口腔正畸的成年患者共78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照组采用非种植体强支抗。对比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并对患者治疗后上中切牙唇倾角差、磨牙位移以及上中切牙凸距差进行对比,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量表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成功率为94.9%,对照组患者成功率为82.1%,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唇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磨牙位移,观察组与对照组磨牙位移分别为(3.20±0.33)mm与(5.65±0.43)mm ,上中切牙唇倾角差分别为(14.05±3.82)°与(27.64±4.14)°,上中切牙凸距差分别为(2.38±0.55) mm与(4.15±1.01)mm。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型种植体对成人口腔正畸患者进行支抗,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具有操作简便、加力迅速、稳定性好等优点,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改善,因此本文认为,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休克早期患者有创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有创血压监测在休克早期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该院救治的早期休克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选择同侧上肢动脉分别进行有创血压(IBP )监测和无创血压(NBP)监测,比较两种方法在早期休克患者救治中的效果。结果 IBP监测在0 h、6 h和12 h所得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NBP监测所得的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P作为一种持续的血压监测方法,准确度非常高,监测过程中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且可以随时获取血压,还可以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对于及时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非常有帮助,能极大地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休克患者的血压监测中应作为首选的方法。

    作者:卢燕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