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验室分析后阶段的质量保证探讨

潘凤莲;鹿新红;梁瑛

关键词: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摘要:分析后阶段又称为检验后过程,是指分析后检测结果的发出直至临床应用这一过程,包括检验结果的正确发出、检验样品的保存及处理以及咨询服务,即检测结果的合理解释及其为临床医师应用的过程[1].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交界性逸搏促发魏登斯基现象心电图1例分析

    对交界性逸搏促发魏登斯基现象心电图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5岁.过渡性心内膜垫缺损,原发孔间隔缺损,二尖瓣、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心电图示Ⅰ度房室阻滞.入院后行房间隔缺损修补、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

    作者:黄华敏;齐晓红;卢喜烈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小儿急性梅克尔憩室炎穿孔误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例分析

    梅克尔憩室是常见的胃肠道先天性畸形[1],当憩室发生并发症时方就诊,临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而误诊.我院1998-10-2008-10收治6例小儿急性梅克尔憩室炎穿孔患者,术前均误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腹膜炎,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新民;焦玲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剖宫产120例剖宫指征分析

    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成熟,剖宫产率逐年呈上升趋势,除确有产科指征外,对产程观察不够,处理不当,及社会因素,也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一个主要因素.影响分娩有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性因素四要素,各要素均正常并能相互适应,胎儿才能顺利分娩,有一方不正常或不相适应即可阻碍正常分娩.我院2008-05-2009-05进行剖宫产120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小青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经颅多普勒评价克林澳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分析

    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脑血流量参数评价克林澳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天麻素注射液及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克林澳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脑血流改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克林澳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作者:刘宏斌;蒋丽艳;于广娜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一次性Y型引流管在临床给氧中的应用

    给氧是临床应用广泛的治疗方法,但常出现给氧装置不够用的情况.因此,我科将一次性Y型引流管应用于共用一个流量表的多个患者给氧,使用方便,利于护理工作的进行,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晓茵;陈秋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误诊17例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临床上呈高代谢症候群,神经、心血管等系统兴奋性增高,但因其临床表现颇为复杂,容易误诊.现将2004-05-2009-08误诊的17例甲亢病例分析如下,旨在提高其诊断水平.

    作者:李玉民;李玮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复方肾炎片对慢性肾炎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肾炎片对慢性肾炎患者血浆及尿液内皮素(ET-1)水平及24 h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复方肾炎片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及尿液 ET-1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复方肾炎片治疗组慢性肾炎患者血浆及尿液 ET-1水平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结论:复方肾炎片治疗慢性肾炎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浆及尿液 ET-1水平,减少24 h尿蛋白定量,有助于延缓慢性肾病的进展.

    作者:李怀平;黄晨;孙世任;陈威;王汉民;张鹏;许国双;朱军;刘晓渭;李莉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个体化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与分析60例耐多药肺结核个体化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耐药情况将患者分三组,HR耐药组(Ⅰ)、HR+1药耐药组(Ⅱ) 和≥HR+2药耐药组(Ⅲ)制定个体化方案,观察各组患者痰菌阴转及胸部X线好转率.结果:三组6、12及24月的痰菌阴转率及胸部X线好转率各为Ⅰ组71.4%、92.9%、92.9%、92.9%;Ⅱ组56.3%、62.5%、68.8%、81.3%;Ⅲ组40%、43.3%、40%、50%.Ⅰ组与Ⅲ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治疗的疗效与患者耐多药、肺部空洞及病变广泛有关.尽早采取个体化化疗方案能提高耐多药肺结核的治愈率.

    作者:孟令超;邵莹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小儿颈部先天性囊性肿块58例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对小儿颈部先天性囊性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颈部先天性囊性肿块的超声表现及发病部位,总结不同病理类型囊性肿块的声像图特征.结果:甲状舌管囊肿29例,颈淋巴管瘤24例,腮裂囊肿5例,各有其好发部位及特异性声像图表现.结论:小儿颈部各类先天性囊性肿块的发病部位及超声表现不同,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华;李颖;唐少珊;高树熹;刘守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三种途径子宫全切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对腹式(TAH)、阴式(TVH)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的临床特点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对182例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项指标差异.结果:手术时间、住院费用LAVH组明显高于TVH组和TAH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率、住院时间TAH组明显高于TVH组和LAVH组(P<0.05).术中出血量三组比较无差异.结论:三种术式各有优点和不足,选择术式应个体化.

    作者:杨慧丽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评价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多索茶碱治疗组和氨茶碱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的改善、血气分析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71.4%)(P<0.01),治疗组血气分析主要指标改善更好(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1).结论:多索茶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药物.

    作者:董哲;邵丽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TIA发作控制率观察组95.8%,对照组70.8%;随访6个月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确切.

    作者:薛影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伴癌综合征误诊为癫痫1例

    1 病历摘要女,16岁.因反复神志不清,四肢抽搐1周为主诉于2009-01-14入院.不伴发热,头痛.既往无类似发作,无遗传病史.查体:神情,消瘦,皮肤无黄染,表浅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正常,肝脾未扪及,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初诊:癫痫.

    作者:葛英;胡向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等剂量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罗哌卡因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将等剂量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联合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并比较麻醉效果及安全性,从中找出更适宜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用药方法,供临床参考.

    作者:赵静芝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循证输血医学在输血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输血安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对输血医学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现代输血医学明显地演变为多学科交叉,涉及生物化学、低温生物学、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生物工程学、病毒学和医用高分子等多门学科[1].

    作者:安群星;陈要臻;樊爱琳;张献清;穆士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陈旧性宫外孕误诊28例分析

    我科2006-10-2009-10共收治误诊的陈旧性宫外孕28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17~48岁;已婚24例,未婚4例;病程13 d~16周.入院前因不同症状就诊于内外科20例,就诊于妇科8例;腹部疼痛伴有阴道流血为主者13例,腹部疼痛为主就诊8例,阴道不规则流血为主者就诊6例,月经不正常为主就诊者1例. 明确的停经史者15例;腹部疼痛伴阴道不规则流血者13例,贫血者19例,盆腔包块23例,盆腔积液3例.

    作者:江瑞范;张立新;李瑞亭;周建欣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COPD意识障碍52例原因及鉴别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意识障碍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北京房山区第一医院近3 a收治的52例诊断为COPD合并意识障碍患者.结果:COPD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由单一原因引起者43例,占76.92%,两种以上原因引起者11例,占23.08%;其中常见的原因是肺性脑病(肺脑),其次是低钠低氯血症,另有消化道出血、感染中毒性休克、心脑血管病、低血糖、肾功能衰竭、药物不良反应等.结论:肺脑是COPD患者意识障碍常见的原因,但部分患者有多种原因,需要仔细分析和鉴别.

    作者:郝凤霞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海南省人民医院2009年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分析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生物利用度高,分布广,不良反应少,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为了解该类氟喹诺酮口服类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更加合理应用,现就我院2009年的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讨论.

    作者:吴琼诗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反流性咽喉炎53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长期误诊为反流性咽喉炎的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方法.方法:采用喉镜、胃镜和24 h食管pH监测明确诊断,用抑酸药和胃肠动力药治疗并观察前后的症状.结果:53例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90.57%.其中对糜烂性食管炎有效率为97.14%,非糜烂性反流性咽喉炎有效率为77.78%.结论:喉镜、胃镜和24 h食管pH监测可协同诊断被误诊为反流性咽喉炎的胃食管反流病,采用抑酸药和胃肠动力药治疗能凑效.

    作者:陈小梅;高春生;王欢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显微外科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14例分析

    颅内多发动脉瘤(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MIA)指患者颅内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动脉瘤,绝大多数位于颈内动脉系统,少数位于椎-基底动脉系统[1].2005-03至今,我院共收治颅内多发动脉瘤14例,均在显微镜下一次手术直接夹闭,分析如下.

    作者:张志远;欧阳海峰;张军;康铁江 刊期: 2010年第13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