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燕;彭琪;黎四平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统计分析.结果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为75.68%,革兰阳性球菌为18.92%,真菌为5.4%.分列前五位的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24.33%)、肺炎克雷伯菌(21.62%)、大肠埃希菌(16.22%)、表皮葡萄球菌(8.1%)、金黄色葡萄球菌(6.76%)、鲍曼不动杆菌(6.76%).病原菌耐药情况,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高度敏感,未发现耐药菌株.革兰阴性杆菌主要致病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为敏感,耐药率大多在30%以内.真菌对氟康唑、5-氟尿嘧啶均耐药,对伊曲康唑、克霉唑、两性霉素B均敏感.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发生医院感染的重点疾病,应采取积极预防、治疗等综合措施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对该类患者的重点监控,并要严格限制无指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感染患者尽早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检查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经验用药,才能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军;李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检验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主要任务是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准确的诊断及治疗依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性质和特点要求我们在实习带教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临床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外,尤其注重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习期间,学生们普遍反映经过8周的实习很难较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作者:冯雪;吕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酒精依赖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采用血液流变仪分别对男性酒精依赖患者和男性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中、低切)及血浆黏度检测.结果 酒精依赖患者血流变学指标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酒精依赖患者血流变学各项检测均高于健康体检者,对酒精依赖的患者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庄华琴;吴琦珀;薛启云;黄肖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质粒介导的Ⅰ型β-内酰胺酶(AmpCs)的检测方法.方法 用直接法、间接Ⅰ法和间接Ⅱ法对1053株细菌进行了质粒AmpCs检测,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共检出阳性菌156株,可疑菌13株,直接法检出率低,间接Ⅰ法和间接Ⅱ法的检出率相近,在部分可疑结果的判断上,间接Ⅰ法不如间接Ⅱ法.结论 间接Ⅱ法操作方便,可避免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准确性和特异性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杨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预防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血站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其中对照组758例,采用一般护理;试验组815例,采用心理护理.统计两组献血反应的例数.结果 试验组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为0.37%(3/815),对照组发生献血反应发生率1.58%(12/7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作者:蔡雪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生物安全是指人们对于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给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可能造成不安全的防范[1].现代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也带来了潜在危害,生物安全问题已成国际广泛关注的问题[2].
作者:胡惠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去白细胞滤器滤除白细胞时导致滤盘不通的血液因素.方法 选择40份去白细胞滤器滤白失败的血液标本和50份正常的血液标本,分别检验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浓度,三酰甘油浓度.若疑有冷凝集素的血样做血清冷凝集素效价试验.结果 全血黏度(低切、高切)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增高(P<0.05),以及冷凝集素水平增高对白细胞滤器滤除白细胞有影响.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浓度、三酰甘油浓度的高低不会影响白细胞滤除(P>0.05).结论 全血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冷凝集素是导致去白细胞滤器滤除白细胞失败的主要血液因素.
作者:张帅;吴晓冬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核苷(酸)类药治疗不同时间段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HBV P)基因序列变异特点及突变频率.方法 运用焦磷酸测序仪器配套的软件Assay Design SW在目的区域两端保守区域设计PCR引物及测序引物,采用套式PCR方法检测血清中HBV-DNA,按照PyroMark ID遗传分析系统用SNP模式进行PCR产物HBV相关位点的焦磷酸测序;4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进行P基因变异、突变频率检测的同时测定HBV-DNA、HBV M、ALT.结果 40例患者中18例发生变异,变异模式以经典突变L180M、M204V/I、A181V/T、N236T突变为主,加少量V173L、S202G突变;发生变异者耐药突变型在样本中所占比例由20%到100%;HBV P基因变异可以在HBV-DNA、ALT发生突破前、中、后检出;HBeAg、HBeAb阳性者P基因变异率分别为46.2%(12/26)、41.7%(5/12) (P>0.05),两例HBeAg、HBeAb均阴性者中1例P基因区变异.结论 焦磷酸测序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出HBV P基因变异;HBV P基因变异模式、突变频率与核苷类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
作者:赵建华;吴月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临床微生物学是检验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感染性疾病类型的改变,不断有新现和再现的病原体出现,同时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使得细菌的耐药情况变得越发严重,从而使得临床微生物学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进而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为了提高临床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使检验医学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作者对临床微生物学的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了探索与改革.
作者:胡同平;张文兰;张永梅;乔姝;李得春;张利霞;任美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人群一级亲属(FDR)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广州地区2型糖尿病家庭和健康人群家庭成员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空腹胰岛素(FIN)、空腹血糖(FBG)、血脂的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 (1)2型糖尿病与其一级亲属比较,FBG、体脂分布百分比(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型糖尿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F、IR、FB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型糖尿病其一级亲属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MI、IR、FBG、TG、H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IR与BMI、BF、HBCI、TG、HDL有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推测2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存在胰岛素抵抗高危易感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在向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
作者:周强;曾连英;邓英钊;杨静;林桢;陈波;周芸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及腺苷酸脱氨酶(AD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00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32例,慢性肝炎25例,肝硬化29例,肝癌14例)及98例健康者血清TBA、AD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结果 各种肝病患者TBA、ADA及ALT血清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TBA、ADA及ALT的联合检测对各类肝病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参考意义.
作者:别晓莹;赵波;薛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恶性疟疾是迄今为止全世界为严重的热带虫媒传染病之一,也是WHO规定的国际间检测传染病之一.非洲是恶性疟疾的主要流行区.近年来随着赴非洲务工人员的增加,本地输入性恶性疟疾亦明显增加.输入性恶性疟疾易误诊,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易转为危重症.只要及早明确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可以避免凶险型疟疾的发生.本院曾收治1例患者经治疗后在短期内获得了治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冰倩;陈霜;唐晓霞;周颖;陶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检验孕早、中期联合血清检测对唐氏综合征预警的效果.方法 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对孕9~13+6周孕妇进行早期血清学筛查,并在14~21+6周时进行中期血清学筛查,并同时用超声对孕9~13周孕妇测量颈部透明带厚度.结果 产前筛查3 674例,早期血清学筛查出高危孕妇97例,中期血清学筛查出高危孕妇195例,其中高危孕妇行羊水培养127例,确诊唐氏综合征患儿4例.结论 孕早、中期产前联合筛查,可有效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
作者:孙宏跃;徐广立;张富青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某磷化工公司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对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为制订相应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定点监测方法于2007年、2009年、2011年分别进行现场监测及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将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结果 3次监测五氧化二磷、粉尘、噪声、热辐射4项主要污染指标,以五氧化二磷平均合格率高(89.66%),热辐射合格率低(77.78%).不同岗位空气中五氧化二磷含量以精制车间合格率低(78.95%);炉前岗位受粉尘、热辐射影响,合格率分别为84.62%、58.82%;控制室4项合格率均在90%以上.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以高血压检出率高(13.88%),其次为听力异常(9.98%);炉前工、护炉工监测项目超标与体检结果异常明显高于精制工和控制室内的工作岗位.结论 通过加强环境治理,职业危害因素大幅度下降.但应进一步控制有毒有害因素排放、降噪、除尘等措施,改善作业环境,减少职业危害发生.
作者:杜宏山;汪波;王支科;刘卫平;彭学敏;林和珍;王承全;蔡兆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统计门诊急诊和住院急诊标本报告周转时间(TAT),分析影响TAT的因素,提出解决方案.方法 对2012年3月检验科强生干式生化仪急诊标本TAT进行分析,分别统计门诊急诊标本和住院急诊标本TAT.结果 该检验科急诊干式生化TAT不合格率为19.8%,其中门诊不合格率为9.1%,住院不合格率为28.6%.结论 目前该检验科急诊生化TAT不合格率达不到质量目标,住院急诊标本TAT不合格率高是其主要原因.加强人员培训,改进仪器设备,优化工作流程是缩短TAT的关键.
作者:王前明;宋秀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DNA (HBV-DNA)载量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380例慢性乙肝患者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HBeAg检测,血清HBV-DNA定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ALT采用全自动生化法.结果 Ⅰ组与Ⅱ组HBe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Ⅰ、Ⅱ组分别与Ⅲ组比较,HBeAg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DNA载量与ALT水平存在一定的关联(P=0.000),等级相关系数为0.398.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不能单靠某项检验指标来判断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在决定是否需抗病毒治疗时,需联合、动态检测这些指标.
作者:方健源;高慧;陈炳权;简梦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外科急诊手术患者术前感染性指标不同检测方法的筛查效果增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减低医务工作者的风险.方法 对该院部分骨科急诊手术患者的血清(4 130份)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检测.结果 外科急诊手术患者术前感染性指标检测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ELISA检测,二者得出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130份急诊手术患者血清中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特异性分别为99.63%、99.9%、99.95%和99.85%,灵敏度分别为96.77%、92.30%、98.29%和95.27%; ELISA特异性分别为99.37%、99.00%、99.97%和99.92%,灵敏度分别为98.37%、93.24%、99.89%和97.47%.结论 与ELISA相比,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在操作简便、快速得出结果等方面更优于ELISA,故在外科急诊手术患者术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应首先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快速检测,然后用ELISA复检,这样能在短时间内给手术医生回报结果,增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减低医务工作者的风险,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丁海军;任杰;林子建;朱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各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137株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2011年1~12月襄阳市中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感染性标本,细菌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K-B法.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等.其中痰液和咽拭的检出率为69.39,分泌物的检出率为20.4%,尿液的检出率为4.3%,血液的检出率为3.6%.其他标本检出率为2.1%.鲍曼不动杆菌对广谱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含酶抑制剂复合物和亚胺培南耐药率低.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十分严重,医院应重视病原学及耐药性检测,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作者:都青;张有忠;谌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寻找一种快速提取酵母样真菌DNA的方法.方法 使用酶溶解法提取新生隐球菌及其他酵母样真菌DNA,并对提取的DNA通过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所得产物进行酶切验证.结果 用此方法提取的新生隐球菌基因组DNA浓度为280~395 ng/μL,OD260/OD280比值为1.6~1.8,所提取的DNA可用于PCR的扩增检测特异性酵母样真菌.结论 该方法可以用于提取新生隐球菌及其他酵母样真菌.
作者:徐令清;汪峰;刘彩林;欧国平;孙明月;孙自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浆中(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查阅住院患者病历的回顾性调查分析,对昆明市延安医院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等,且临床出现感染症状的120例怀疑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所做血浆(1,3)-β-D葡聚糖的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终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的阳性预测值时G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20例住院患者中按临床诊断标准诊断为深部真菌感染37例,临床资料不明确的8例(剔除),实际有效病例112例.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验分别以10、20、50 pg/mL为临界值时,其敏感度分别为73.0%(27/37)、67.6%(25/37)、56.8%(21/37);特异度分别为66.7%(50/75)、76.0%(57/75)、86.7%(65/7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1.9%(27/52)、58.1%(25/43)、67.7%(21/3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50/60)、82.6%(57/69)、80.2%(65/81).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具有简便、快速、阳性率高的优点,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但影响因素也较多,实际应用中需密切结合临床情况和动态监测以排除假阳性.
作者:黄云昆;史玉芹;朱雯梅;王佳;姚瑶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