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作用初步分析

杨德朝

关键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心脑血管病
摘要: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脂类代谢紊乱系致心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研究及报道从多方面阐述其相关性.近年来有关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在临床中作用得到重视[1],临床医生不再把目光仅停留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等其他脂类物质上.本人对本院3 903例血脂检测结果作了初步分析,重点观察了HDL-C检测数据,试图寻找HDL-C浓度降低与其他脂类物质浓度紊乱的关系.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preS1)、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标志物(HBV-M)的关系.方法 从临床乙型肝炎标本中筛选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病例47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标志物5项、HBV-PreS1抗原,HBV-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结果 475例HBsAg阳性标本中前S1抗原及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4.7%(260/475)和61.1%(290/47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9例HBeAg阳性标本中,前S1抗原及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9.3%(142/159)和97.5%(155/15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sAg(+)HBeAb(+ )HBcAb(+)和HBsAg(+)HBcAb(+)两组,前S1抗原与HBV-DNA的检出率则分别为41.3%、35.0%和46.5%、4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eS1抗原与HBV呈不同程度相关性,是病毒感染复制的指标,同时在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邓兰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规范化宫颈标本采集对TCT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及应用

    目的 探讨标本采集方法的规范化操作对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及应用.方法 对门诊就诊需做TCT检测的3 186例患者进行分组,一组1 658例为用规范化标本采集方法操作的标准组,另一组1 528例为较为随意的对照组进行TCT检测,通过对制作出玻片中的标本满意度及细胞量的多少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标准组中不满意和细胞量小于5 000的有42例(2.5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9例(6.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规范化宫颈标本采集方法可降低TCT检测的不满意率,对减少不必要的人力及物力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普拉克索新型缓释片剂(每日仅需服用一次)2009年和2010年,相继通过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和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认证上市,成为优于普拉克索普通即释片剂(每日需服用三次)药物治疗帕金森病(PD)的新选择.本文就普拉克索及其缓释制剂在PD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作者:何海蓉;张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各种术式的选择与疗效,为临床治疗及降低复发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06~2010年收治的86例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患者,根据Campanicci影像学分级,结合侵袭范围、软组织侵犯程度、肿瘤位置确定手术方式,并通过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获随访12~60个月,Campanicci影像学分级的Ⅰ级复发率7.14%%,Ⅱ级复发率17.31%,Ⅲ级复发率5.00%.关节功能按Mankin标准评定:优33例,良46例,中7例,总体满意率为91%.结论 长骨骨巨细胞瘤患者应根据Campanicci影像学分级选择外科治疗方式.

    作者:李勇;陈飚;王全;张长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微生物实验室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 分析近半年来该院微生物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问题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对2011年1~6月送检的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进行统计及原因分析.结果 不合格标本数为142例,标本总不合格率为2.35%,主要原因为痰标本不合格,占不合格标本的41.93%,尿标本污染占18.31%,条形码不清楚占14.93%,血培养污染占13.38%.结论 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对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等分析前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同时应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结果.

    作者:陶真;阴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6例胃窦部腺癌致心动过缓临床探讨

    心动过缓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为多见.其他尚有电解质紊乱、血酸碱度及氧和二氧化碳的变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部及心脏手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1].作者曾收治6例胃窦部腺癌致心动过缓,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志杰;陈思潮;黄灿华;洪少雄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B超在绝经期妇女IUD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B超在绝经期妇女宫内节育器(IUD)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 7月至2010年 1月对门诊 113例绝经期取环妇女常规取环困难的病例均采用B超监测下取环.必要时行腹腔镜监测.结果 113例患者中,B超下成功取出IUD共110例,无一例发生子宫穿孔及子宫大出血等并发症,取环均一次成功,成功率97.3%.结论 B超应用于绝经期妇女IUD取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可提高取器的成功率.

    作者:刘佳汭;代瑞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泻患者感染人芽囊原虫1例

    人芽囊原虫(B.h)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寄生于人和动物的消化道内,是一种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条件致病性寄生虫.该虫长期被误认为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酵母菌.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虫的基本形态、超微结构、病理生理、免疫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证明B.h是一种主要引起宿主间歇性腹痛和腹泻等症状的病原体[1-3].近日,作者于本院住院患者中查出1例感染B.h的腹泻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蜀勇;龚弘局;廖蓉;刘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抗菌药治疗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变化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在抗菌药治疗无效后耐药变化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该院患者经治疗后仍多次在同一部位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在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多次检出铜绿假单胞菌中,替卡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从敏感转为耐药的比例分别为:27.8%、22.2%、22.2%、22.2%、14.8%、14.8%、11.1%、11.1%;从敏感转为中介比例为:0、0、29.6%、9.3%、9.3%、7.4%、7.4%、3.7%.结论 患者经治疗无效后多次检出同种病原菌的耐药率升高.多种抗菌药由原来敏感或者中介的转为耐药,并且比例较高,临床上在治疗感染时,应合理选用抗菌药,采取措施,提高治疗效果.以减少诱导耐药株的产生,以免给后续治疗带来更多的困难.

    作者:曾凤群;丘仲柳;冯丽春;李健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实行血培养阳性危机值报告制度监督血培养全程质量控制

    目的 实行血培养阳性危机值(critical value)报告制度监督血培养全程质量控制(TQC),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快速、准确地作出病原学诊断.方法 血培养及鉴定采用美国BD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和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仪.结果 在2 700例血培养中阳性共326例,其中4例为污染菌,污染率为1.2%;322例为病原菌,阳性率为12%.结论 实行血培养阳性危机值报告制度使微生物检验人员、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及时沟通,减少污染率,实现血培养全程质量控制.

    作者:陈玉莲;徐涛;翁杏华;邢孔鸯;李磊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肿瘤科护士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对护士自身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作者:郞平;包丽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8756例输血前四项检查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 输血前四项检查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 梅毒快速血液反应素(RPR)、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均为二次检测,采用ELISA法.抗-HIV阳性标本送上级医院确诊.结果 8 756名患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高达13.35%,抗-HCV阳性率达0.03%,抗-HIV的感染率0.01%,RPR的阳性率达0.05%,总阳性率达13.44%.结论 输血前四项检查对于防止患者、医务工作者感染,并减少医疗纠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琼舟;喻明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新鲜全血在不同血细胞分析仪上的比对和校准探讨

    目的 探讨新鲜全血在不同时间及保存条件下在血细胞分析仪比对和校准中的可行性分析.方法 每天留取白细胞增高、正常和减低的标本6例,其中3例放入2~8 ℃的冰箱,另外3例放置于室温,第2天在不同的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比对其结果,以监测不同仪器之间结果的符合性.结果 通过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保存的条件下进行检测和比对,用当天正常的新鲜全血好,可以解决校准和结果的统一性,减少因设备的不同产生的误差.结论 应用新鲜全血可以作为对同一实验室不同血细胞分析仪的室内质量控制检测和调整,其方法简便且效果理想.

    作者:黄革;胡贡学;李成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阴道真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目的 针对基层卫生院化验室检测阴道真菌阳性率不高的现状,探讨更加准确适用的检测方法.方法 用生理盐水湿片法、亚甲蓝(美蓝)染色法、革兰染色法三种方法做阴道真菌检测比较分析.结果 亚甲蓝染色法和革兰染色法阳性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湿片法.结论 推荐采用亚甲蓝染色法代替生理盐水湿片法.

    作者:苏贻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例用玉米杆故意杀人案法医学现场分析

    2009年6月8日13时2分,群众报案称,在某村2组的一块稻田内发现一女尸,下身赤裸.根据法医检验很快明确死因,但是如何才能抓获嫌疑人是该案件的关键所在.

    作者:李卡纳;晏祥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革兰阴性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耐药研究进展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作用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的16S rRNA高度保守的A位点,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引起细菌死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杀菌作用,抗菌谱广,较长抗生素后效应等特点,而且还与其他抗菌药物有协同作用,目前是治疗革兰阴性、阳性菌感染的重要药物,尤其是耐多药革兰阴性菌感染常用的联合治疗药物[1].

    作者:何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检测联合细胞学诊断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PV)检测联合细胞学诊断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对疑为HPV感染或宫颈病变的妇科患者行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根据细胞学诊断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HPV检测为阳性的病例进行阴道镜活检.结果 (1)225例细胞学异常患者,其中非典型鳞状细胞(ASC)167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4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0例,其高危型HPV-DNA阳性率依次为26.9%(45/167),45.8% (22/48),90.0%(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25例患者均进行接受阴道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NILM、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CINⅢ和浸润癌患者HR-HPV-DNA阳性率分别为25.9% (41/158)、33.3%(14/42)、76.9%(10/13)、87.5%(7/8)、1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0岁患者HPV-DNA阳性率为36.9%(24/65),>30~<40岁患者HPV-DNA阳性率为26.3%(20/76),≥40岁患者HPV-DNA阳性率为38.1%(3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检测联合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能更有效地筛查宫颈病变细胞,为临床防治宫颈癌变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

    作者:黄永建;陈波;杨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疤痕子宫对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影响的探讨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成为产科医生棘手问题,由于再次妊娠人数相应增多,给再次分娩方式选择带来困难,如何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并发症是产科医生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现对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28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处理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徐惠;王东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γ干扰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不同病理情况中的变化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变化以及相应的诊断作用.方法 收集该院共75例急性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不同的标准、将其分为重症肺炎和普通肺炎.经过治疗后,又收集其中的59例作为恢复期患儿样本.对其进行抽血并检测γ干扰素的水平.同时收集40例健康体检儿的血液标本,监测γ干扰素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作者发现在肺炎急性期γ干扰素的水平要远远高于恢复期和健康体检儿,而恢复期患儿的γ干扰素也有显著下降.此外,作者还发现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内的γ干扰素也要明显高于普通症状患儿.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γ干扰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其水平变化程度直接与肺炎的病程和病理严重程度相关.这提示检查γ干扰素作为重要的辅助检测手段,可以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和病情预后判断.

    作者:钟巧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水平(CysC)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261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根据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测定所有入选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肌酐(C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Cys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析CysC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冠心病组患者CysC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CysC水平较非冠心病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发现冠心病患者CysC与其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剔除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等因素后,此相关性仍存在(r=0.70,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CysC水平与增高,且与冠心病的病情程度有密切关系,随着CysC水平的升高,冠心病患者病情逐渐加重.

    作者:郭守玉;龙明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