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功能中远期变化的二维斑点追踪显像研究

张爱红;景江新;王霞;宋鹏远;李君;吴山;王红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介入治疗术, 左室扭转, 心功能
摘要: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中远期心功能变化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后24 h 内行 PCI 术患者200例,于术前及术后1 w 测量左室扭转角度与左室射血分数,根据术后1 w 左室扭转角度与术前扭转角度的变化分为有改善组(136例)、无改善组(48例)、减低组(16例)。以10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使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测量心尖水平与瓣环水平左室短轴心肌旋转角度及左室扭转角度,同时使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室腔大小、LVEF 等常规超声指标。结果(1)PCI 术后1、3、6、12个月各组 LVEDD、LVESD、LVEDV、LVES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后1 w 比较,术后1、3、6、12个月有改善组 LVEF 明显增高,减低组 LVEF 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改善组 LVEF 略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与术后1 w 比较,术后1、3、6、12个月有改善组左室扭转角度明显增加,减低组扭转角度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改善组12个月心尖部旋转角度与左室扭转角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术后1 w 各组左室扭转角度与 LVEF 均有较好的相关性(r 分别为0.730、0.708、0.755,P <0.05)。ROC 曲线显示以左室整体扭转角度15.0°为临界值,预测 LVEF<45%的曲线下面积、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0.963、95%、8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及时行 PCI 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中、远期心功能,心肌扭转角度可反映 PCI 术后心功能变化,亦可作为预测 PCI 术远期疗效的重要参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心衰大鼠 CD4+CD25+Treg 细胞 Kv1.3钾通道电流变化

    目的:观察慢性心衰大鼠脾脏 CD4+ CD25+调节 T 细胞(Treg)电压依赖性 Kv1.3钾通道电流变化,为心衰发生、发展的免疫学机制提供证据。方法将25只健康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冠脉结扎的慢性心衰组(CHF组,n =18)和不结扎冠脉的对照组(Control 组,n =7),手术结扎冠脉前降支建立心衰模型,通过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血浆脑尿钠肽(BNP)及心肌 Masson 染色的检测确定心衰模型,应用免疫磁珠分离两组大鼠脾脏 CD4+CD25+ Treg 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 CHF 组与 Control 组 CD4+ CD25+ Treg 细胞 Kv1.3通道电流变化。结果CHF 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39.3±10.0)%,较 Control 组[(84.5±3.7)%]明显降低(P <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为(4.4±0.3)mmHg,较 Control 组[(11.6±1.4)mmHg]显著降低(P <0.01);血浆BNP 水平为(562.0±22.0)μg/L,较 Control 组[(366.2±21.9)μg/L]显著升高(P <0.01)。Masson 染色中, Control 组红染的心肌细胞较多,细胞条纹清晰,CHF 组大量蓝染的胶原纤维取代心肌纤维成条索状。CHF 组大鼠 CD4+ CD25+ Treg 细胞 Kv1.3钾通道峰值电流密度为(272.7±27.7)pA/pF,较 Control 组的(65.6±6.4)pA/pF 明显增大(P <0.01)。两组大鼠 CD4+ CD25+ Treg 细胞膜电容分别为(1.67±0.14)pF 和(2.07±0.18)p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HF 组 CD4+ CD25+ Treg 细胞 Kv1.3通道峰值电流密度增大,提示其可能参与慢性心衰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刘长江;武洋;李少华;邵培培;程路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疆涂阳结核病的流行特征及地区聚集性分析

    目的:探讨新疆涂阳结核病流行特征及地区聚集性,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2004-2010年新疆涂阳结核病报告患者资料为依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涂阳结核病患者的人群特征与发病的季节性;采用系统聚类对各地州涂阳结核病报告率进行归类;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测98个区县报告率的空间格局及热点区域。结果2004-2010年新疆涂阳结核病报告患者共计104961例,2005年涂阳结核病报告率高达95.1/10万,2005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患者平均年龄(47.52±19.04)岁,以60~69岁患者居多,其次为20~29岁;职业以农牧民为主;流行期为3~6月份;系统聚类将各地州涂阳结核病报告率从高到低划分为3 类,且由北向南呈上升趋势;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涂阳结核病在区县水平呈聚集分布,且发病热点区覆盖19个区(县),多集中在西南部,冷点区主要集中在天山北坡经济带周围。结论新疆涂阳结核病报告率南疆高于北疆,存在明显空间聚集,应对发病高风险高聚集区域加强监测及管理,制定区域化的结核防控策略。

    作者:靳圆圆;姚雪梅;王微;曹明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法测定甲紫含量

    目的:建立基于牛血清白蛋白(BSA)荧光猝灭测定甲紫(MV)含量的荧光分析法。方法选择激发波长为279 nm,发射波长为340 nm,MV 与 BSA 相互作用使其内源性荧光产生猝灭,荧光强度的下降值△I 与 MV浓度呈线性相关,标准曲线法测定甲紫溶液中 MV 的含量。结果△I 与 MV 的浓度在2~10μg/mL 内呈线性关系,△I =11.709C +0.95(r =0.9992),加样回收率为97.3%~100.1%,RSD 为0.24%~1.7%。3批次医用甲紫溶液中 MV 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16%、1.011%、1.029%,与标示量一致。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用于低含量甲紫样品的测定。

    作者:周谢海;张龙;杨兰;程煜凤;李改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石榴皮多酚中安石榴苷的大鼠在体胃吸收动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石榴皮多酚中安石榴苷的大鼠在体胃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原位胃灌注模型,分别考察石榴皮多酚中安石榴苷的在体胃吸收情况,采用 HPLC 法测定胃灌注液中药量的变化,并计算胃内药物吸收率。结果石榴皮多酚精制物低浓度(190.55μg/mL)、高 浓度(527.40μg/mL)及 安 石 榴 苷 低 浓度(80.03μg/mL)、高浓度(221.50μg/mL)在体胃每小时平均吸收率分别为(11.68±5.15)%、(11.82±2.41)%、(11.80±1.24)%、(13.02±4.22)%(n =3)。结论安石榴苷在胃部吸收较差,石榴皮多酚精制物中的其他成分对安石榴苷的胃吸收无影响。

    作者:田莉;谢莉;张慧慧;畅静;高晓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层次医学生对统计软件教学需求分析

    了解新疆医学院校不同学位层次在校生对 SAS-JMP 软件的需求,为统计软件教学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自行设计问卷,分层整群抽取新疆医科大学在校研究生900名、本科生800名进行调查。未学过统计软件的医学生中,87.4%的研究生和61.2%的本科生认为有必要开展统计软件课;不同层次的医学生对统计软件课程态度及对 SAS-JMP 软件需求等方面不同,研究生对软件的感兴趣程度和需求程度高于本科生。因此宜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特点及其对统计软件需求特征采取相应教学方法。

    作者:戴江红;窦亚兰;曹明芹;姜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石榴皮中活性成分鞣花酸的平衡溶解度与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目的:考察鞣花酸在25℃和37℃下不同 pH 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与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 app )。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鞣花酸在不同 pH 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采用摇瓶法测定鞣花酸的 P app 值。结果25℃时鞣花酸在 pH 值为1.2、2.5、5.0、5.8、6.8、7.4、7.8~8.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分别为2.77、4.97、8.14、6.16、1.22、1.33、1.01 g/mL,相应条件下 P app 值分别为-3.20、-2.36、-2.49、-2.50、-2.48、-2.37、-2.22;37℃时鞣花酸在上述 pH 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为3.25、5.08、8.04、6.39、1.02、1.54、1.14 g/mL,相应条件下的 P app 值分别为-2.38、-2.32、-2.38、-2.41、-2.44、-2.38、-2.18。结论鞣花酸在酸性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随 pH 值的升高而增大,在中性及弱碱性溶液中其溶解度较小。在 pH 值为1.2~8.0时,鞣花酸的 P app 值均<-2,表明鞣花酸不易透过生物膜,推测其在胃肠道的吸收不好,且温度对鞣花酸的 P app 值几乎无影响。

    作者:施洋;孙芸;谢莉;田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石油工人 ET-1基因 Lys198Asn 位点与职业紧张和高血压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石油工人 ET-1基因 Lys198Asn 位点与职业紧张和高血压的关系。方法(1)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石油工人1473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职业任务问卷(ORQ)测定其紧张程度,分析1425份有效问卷;(2)抽取其中337名石油工人,病例组(血压≥140/90 mmHg)155名,对照组182名,采集血样进行 DNA 提取,并用 RT-PCR 的方法检测 Lys198Asn 位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在不同职业紧张水平下,高血压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职业紧张水平石油工人是否患高血压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病例组和对照组 Lys198Asn 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紧张水平组的高血压与 Lys198Asn 位点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石油工人中,紧张程度高的是输油工。Lys198Asn 位点可能与高血压的患病与否无关,不同紧张水平的石油工人患高血压可能与 Lys198Asn 位点无关。

    作者:张馨怡;姜雨;赵云娟;刘继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定量评价心肌梗死后微循环灌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对心肌梗死后微循环灌注的定量评价。方法将21头中华小型猪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MI 组)和对照组,MI 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依据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随机分为6个亚组,分别注射超声造影剂,测量参数获得造影剂心肌灌注参数(A、β、A×β)。各组实验终点动物处死后取相应心肌梗死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微血管数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 组各项灌注参数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I 1 w 组各项灌注参数指标高,2 w、3 w 和4 w 组灌注参数指标均较1 w 组下降(P <0.05),2 w 组和3 w 组各项灌注参数指标无差异(P >0.05);4 w 组各项灌注参数指标下降较2 w、3 w 组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I 1 w 组的微血管数量增多,与3 d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I 4 w 组微血管数量较2 w、3 w 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肌造影灌注强度与病理检测的微血管密度存在正相关关系。Y(微血管密度)=1.098+0.7576 X (心肌造影灌注强度),相关系数 r =0.852,r 2 =0.752(P <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可定量评估心肌梗死后微循环灌注。

    作者:史琪;杨媛媛;王梦;穆玉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学院校大学生睡眠情况调查分析--以新疆医科大学为例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睡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自行设计的相关因素调查表,对新疆某医学院校89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对其一般情况、PSQI 总分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性别、民族、年级大学生睡眠质量各因子分及 PSQI 总分的差异。结果771名医学院校大学生中146人有睡眠质量问题(18.9%),其中女生111人,PSQI 评分高分17分,低分0分,总均分为(5.23±2.72)分;不同性别大学生 PSQI 总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女生入睡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得分与男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大学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 PSQI 总分得分不全相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级大学生 PSQI 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健康状况、生活节奏、休息被干扰、睡前饮食以及心情。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不同个体特征间睡眠质量问题发生情况不同,学校等相关部门应针对有关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

    作者:张尚孝;张勇;杨晓燕;宁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功能中远期变化的二维斑点追踪显像研究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中远期心功能变化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后24 h 内行 PCI 术患者200例,于术前及术后1 w 测量左室扭转角度与左室射血分数,根据术后1 w 左室扭转角度与术前扭转角度的变化分为有改善组(136例)、无改善组(48例)、减低组(16例)。以10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使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测量心尖水平与瓣环水平左室短轴心肌旋转角度及左室扭转角度,同时使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室腔大小、LVEF 等常规超声指标。结果(1)PCI 术后1、3、6、12个月各组 LVEDD、LVESD、LVEDV、LVES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后1 w 比较,术后1、3、6、12个月有改善组 LVEF 明显增高,减低组 LVEF 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改善组 LVEF 略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与术后1 w 比较,术后1、3、6、12个月有改善组左室扭转角度明显增加,减低组扭转角度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改善组12个月心尖部旋转角度与左室扭转角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术后1 w 各组左室扭转角度与 LVEF 均有较好的相关性(r 分别为0.730、0.708、0.755,P <0.05)。ROC 曲线显示以左室整体扭转角度15.0°为临界值,预测 LVEF<45%的曲线下面积、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0.963、95%、8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及时行 PCI 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中、远期心功能,心肌扭转角度可反映 PCI 术后心功能变化,亦可作为预测 PCI 术远期疗效的重要参数。

    作者:张爱红;景江新;王霞;宋鹏远;李君;吴山;王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茴香挥发油贴剂的处方前研究

    目的:对小茴香挥发油进行处方前研究,为设计优良的处方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测定小茴香挥发油的分析方法,并进行小茴香挥发油的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稳定性试验、原辅料相容性试验等处方前研究。结果小茴香挥发油在2.00~120.24μ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小茴香挥发油在蒸馏水、生理盐水、不同 pH(2.0、5.0、6.8、7.4、8.0)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平衡溶解度分别为21.47、22.89、25.55、16.08、18.29、27.36、28.94μg/mL;在无水乙醇、95%乙醇、乙酸乙酯、丙酮、石油醚中极易溶解。小茴香挥发油的油水分配系数(log P )为3.59。小茴香挥发油稳定性试验及小茴香挥发油贴剂原辅料相容性试验第5天及第10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其受条件影响:温度>光照>湿度。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可靠。本研究表明小茴香挥发油几乎不溶或不溶于水及磷酸盐缓冲液,极易溶解于部分有机溶剂。小茴香挥发油在高温和光照下不稳定,易降解;在高湿下较稳定。

    作者:陈雯雯;云琦;陶亮;高晓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指导临床依据促甲状腺激素(TSH)预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老年2型糖尿病1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83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研究组39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比两组患者病情情况和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LDL-C、HDL-C、TC、TG、血尿酸、脂蛋白(a)、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C 反应蛋白等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 TSH 水平呈正相关性。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需引起重视。

    作者:邓明玲;张巧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石榴皮多酚中鞣花酸的肠吸收动力学

    目的:考察石榴皮多酚中鞣花酸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选用 HPLC 法测定灌流液中鞣花酸在大鼠不同肠段以及在不同质量浓度下的吸收情况。结果鞣花酸在不同肠段均有吸收,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鞣花酸单体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4.44×10-2~7.11×10-2/min、6.58×10-2~8.60×10-2/min、5.61×10-2~7.02×10-2/min、3.92×10-2~5.95×10-2/min;石榴皮多酚精制物中鞣花酸的 Ka 分别为7.00×10-2~7.81 ×10-2/min、6.32×10-2~7.96×10-2/min、4.97×10-2~5.58×10-2/min、3.50×10-2~4.68×10-2/min。鞣花酸单体和石榴皮多酚精制物中的鞣花酸的 Ka 和表观渗透系数(P ap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鞣花酸在大鼠肠道内不存在特殊“吸收窗”,石榴皮多酚精制物中的其他成分可能对鞣花酸的吸收有促进作用,在不同肠段鞣花酸的质量浓度对 Ka 和 P app 值影响不大,吸收机制可能为主动转运。

    作者:田莉;张慧慧;谢莉;畅静;高晓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电话随访对提高脑血管内支架术后患者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提高脑血管内支架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脑血管内支架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按常规进行治疗指导并告知定期来院复查,6个月时电话随访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指导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出院后12个月内电话随访8次(如在随访中发现患者依从性欠佳时则增加随访次数)。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服药依从性(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调脂药物、抗高血压药物)、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再次狭窄率、再住院率、按时复诊率、合理饮食(包括戒烟)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脑卒中知识评分和用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 <0.05)。出院后观察组按时复诊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再狭窄率和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合理饮食、满意度和来电咨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话随访能提高脑血管支架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丽娜;李维民;姜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复方一枝蒿微丸抗炎、免疫及抗菌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一枝蒿微丸的抗炎、免疫及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观察复方一枝蒿微丸的抗炎作用;检测其对 SRBC 免疫小鼠血清中 IgM 生成的影响,以及对 LPS 及ConA 诱导下 T、B 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观察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感染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结果复方一枝蒿微丸低、中、高(0.5、1.0、2.0 g/kg)剂量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显著升高 SRBC 免疫小鼠血清IgM 水平;在232~15000μg/mL 浓度范围内,能显著抑制 ConA 诱导的 T 淋巴细胞增殖作用(P <0.05);在464~15000μg/mL 浓度范围内,能显著抑制 LPS 诱导的 B 淋巴细胞增殖作用(P <0.05);1.0 g/mL 的复方一枝蒿微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5、1.38 mm,MIC 分别为62.5、6.4 mg/mL,MBC 分别为125.0、12.5 mg/mL,且能显著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P <0.05)。结论复方一枝蒿微丸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陈蕾;姜雯;潘晓梅;刘婕妤;邢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频稳态噪声对雌性大鼠多脏器组织的病理影响

    目的:观察高频稳态噪声对雌性大鼠脑、心脏、肝脏以及脾脏组织的病理影响。方法将20只 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噪声暴露组与对照组,每组10只,噪声暴露组大鼠持续暴露高频稳态噪声2 w,取两组大鼠的脑、心脏、肝脏及脾脏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切片并镜下观察各脏器组织有无病理改变。结果噪声暴露组高频噪声暴露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持续暴露高频稳态噪声2 w 后,和对照组相比,噪声暴露组光镜下脑组织结构疏松紊乱、充血、水肿,血管扩张,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区域伴轻度异型(核深染,核型不规则);未见变性和坏死。肝脏组织中央静脉、肝窦、小叶间静脉扩张淤血,肝小叶结构破坏,较多炎症细胞浸润,淋巴小结形成。脾脏结构尚存,有淤血,脾窦高度扩张淤血,白髓淋巴组织增生活跃;心脏心肌间质血管扩张淤血,心肌细胞轻度变性、充血,未见出血及心肌细胞坏死。结论高频稳态噪声能引起雌性大鼠脑、心脏、肝脏及脾脏组织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

    作者:张彦红;薛来俊;晓开提?依不拉音;王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疆酸石榴皮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石榴皮不同极性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寻找抗菌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微孔板法和稀释法研究石榴皮不同极性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石榴皮的不同极性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而对其生物膜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石榴皮正丁醇、乙醇和水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石榴皮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生长和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作者:田玉娥;刘江杰;王东东;田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亚砷酸钠对皮肤细胞角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对人角质形成细胞角化相关因子 mRNA 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阐述砷致皮肤角化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浓度为0.00(对照)、1.30、3.25、6.50μmol/L 的亚砷酸钠培养基培养 HaCaT 细胞24、48、72、96 h;采用 MTT 还原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 HaCaT 细胞角蛋白1(Keratin1,K-1)、角蛋白10(Keratinl0,K-10)的 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1)1.30μmol/L 的亚砷酸钠染毒能显著促进 HaCaT 细胞增殖,3.25μmol/L、6.50μmol/L 的亚砷酸钠染毒48 h 开始抑制 HaCaT 细胞的增殖,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1.30μmol/L 的亚砷酸钠染毒 HaCaT 细胞24 h 能促进 K1和 K10 mRNA 的表达上调,3.25μmol/L、6.50μmol/L 的亚砷酸钠染毒72 h 可使 HaCaT 细胞中 K1、K10 mRNA 的表达显著下调,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亚砷酸钠浓度<1.30μmol/L 时,对人皮肤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明显,促进皮肤角化进程;K1、K10的上调在皮肤细胞增殖和角化的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李煜;吴军;郑玉建;陈柔锦;刘媛;葛龙;郎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于 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鞣花酸的转运特性

    目的:研究鞣花酸在 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上的转运特性。方法利用 MTT 法确定鞣花酸单体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转运过程的安全浓度区间。以鞣花酸的表观渗透系数(P app )和累积转运量为衡量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鞣花酸含量,考察不同浓度、不同孵育时间的鞣花酸在 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上的双向转运过程。结果鞣花酸的累计转运量与孵育时间、给药浓度呈正相关,不同浓度的鞣花酸 P app 值差异明显且吸收作用明显强于外排作用,外排比均<1.5。结论鞣花酸单体在 Caco-2细胞模型的双向转运过程中以主动转运为主,外排蛋白可能未参与转运过程,鞣花酸为难吸收的一类药物。

    作者:田莉;谢莉;张慧慧;高晓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 CD90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组织中 CD90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为 HCC 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住院并进行肝癌切除的 HCC 患者共80例,收集患者 HCC 组织(HCC 组)、癌旁组织(癌旁组),并收集40例同时期就诊的肝外伤患者正常肝脏组织(对照组),分析不同组织中 CD90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3组 CD90阳性表达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41,P <0.05)。HCC 组和癌旁组 CD90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519,-3.545,P <0.05)。HCC 组 CD90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8.958,P <0.05)。CD90在 HCC 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肝内转移、TMN 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Z =-2.204、-2.728、-3.085、-4.068,P <0.05)。CD90阳性患者1年生存率与2年生存率分别为87.67%和63.01%,CD90阴性患者分别为85.71%和57.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21,P =0.233;χ2 =0.094,P =0.759)。结论CD90在 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高表达,且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紧密相关,可为 HCC 患者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作者:周焕城;彭广福;宋越;张彩云;王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新疆医科大学

主办:新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