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朝辉;蔡雯;热比古丽·热合曼;陈凤辉
了解新疆医学院校不同学位层次在校生对 SAS-JMP 软件的需求,为统计软件教学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自行设计问卷,分层整群抽取新疆医科大学在校研究生900名、本科生800名进行调查。未学过统计软件的医学生中,87.4%的研究生和61.2%的本科生认为有必要开展统计软件课;不同层次的医学生对统计软件课程态度及对 SAS-JMP 软件需求等方面不同,研究生对软件的感兴趣程度和需求程度高于本科生。因此宜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特点及其对统计软件需求特征采取相应教学方法。
作者:戴江红;窦亚兰;曹明芹;姜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高频稳态噪声对雌性大鼠脑、心脏、肝脏以及脾脏组织的病理影响。方法将20只 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噪声暴露组与对照组,每组10只,噪声暴露组大鼠持续暴露高频稳态噪声2 w,取两组大鼠的脑、心脏、肝脏及脾脏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切片并镜下观察各脏器组织有无病理改变。结果噪声暴露组高频噪声暴露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持续暴露高频稳态噪声2 w 后,和对照组相比,噪声暴露组光镜下脑组织结构疏松紊乱、充血、水肿,血管扩张,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区域伴轻度异型(核深染,核型不规则);未见变性和坏死。肝脏组织中央静脉、肝窦、小叶间静脉扩张淤血,肝小叶结构破坏,较多炎症细胞浸润,淋巴小结形成。脾脏结构尚存,有淤血,脾窦高度扩张淤血,白髓淋巴组织增生活跃;心脏心肌间质血管扩张淤血,心肌细胞轻度变性、充血,未见出血及心肌细胞坏死。结论高频稳态噪声能引起雌性大鼠脑、心脏、肝脏及脾脏组织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
作者:张彦红;薛来俊;晓开提?依不拉音;王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考察石榴皮多酚中鞣花酸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选用 HPLC 法测定灌流液中鞣花酸在大鼠不同肠段以及在不同质量浓度下的吸收情况。结果鞣花酸在不同肠段均有吸收,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鞣花酸单体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4.44×10-2~7.11×10-2/min、6.58×10-2~8.60×10-2/min、5.61×10-2~7.02×10-2/min、3.92×10-2~5.95×10-2/min;石榴皮多酚精制物中鞣花酸的 Ka 分别为7.00×10-2~7.81 ×10-2/min、6.32×10-2~7.96×10-2/min、4.97×10-2~5.58×10-2/min、3.50×10-2~4.68×10-2/min。鞣花酸单体和石榴皮多酚精制物中的鞣花酸的 Ka 和表观渗透系数(P ap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鞣花酸在大鼠肠道内不存在特殊“吸收窗”,石榴皮多酚精制物中的其他成分可能对鞣花酸的吸收有促进作用,在不同肠段鞣花酸的质量浓度对 Ka 和 P app 值影响不大,吸收机制可能为主动转运。
作者:田莉;张慧慧;谢莉;畅静;高晓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对中年男性高血压患者系统性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140例完成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110例为 OSA(78.6%),轻、中、重度 OSA 分别占26.4%、27.8%和24.3%。并根据 PSG 诊断结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15次/h)和肥胖(体质指数≥28 kg/m2)分组,分析各组间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水平及低氧相关指标之间的联系。结果在总体人群和肥胖组中无和轻度 OSA 组和中重度 OSA 组血清 Hs-CRP、TNF-α、IL-6和 IL-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非肥胖患者(BMI<28 kg/m2)中,无和轻度 OSA 组与中重度 OSA 组患者血清 hs-CRP、TNF-α和 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清 IL-1β水平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提示,在非肥胖组中,在校正 BMI、年龄后,AHI、LSO2和 ODI3仍与 IL-1β存在联系。结论在非肥胖的人群中,中重度 OSA 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 IL-1β水平显著高于无和轻度 OSA 患者,OSA 的严重程度与血清 IL-1β水平存在联系。
作者:周克明;骆秦;邵亮;李南方;汪迎春;索菲亚·阿不力克木;张德莲;常桂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基于牛血清白蛋白(BSA)荧光猝灭测定甲紫(MV)含量的荧光分析法。方法选择激发波长为279 nm,发射波长为340 nm,MV 与 BSA 相互作用使其内源性荧光产生猝灭,荧光强度的下降值△I 与 MV浓度呈线性相关,标准曲线法测定甲紫溶液中 MV 的含量。结果△I 与 MV 的浓度在2~10μg/mL 内呈线性关系,△I =11.709C +0.95(r =0.9992),加样回收率为97.3%~100.1%,RSD 为0.24%~1.7%。3批次医用甲紫溶液中 MV 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16%、1.011%、1.029%,与标示量一致。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用于低含量甲紫样品的测定。
作者:周谢海;张龙;杨兰;程煜凤;李改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小茴香挥发油进行处方前研究,为设计优良的处方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测定小茴香挥发油的分析方法,并进行小茴香挥发油的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稳定性试验、原辅料相容性试验等处方前研究。结果小茴香挥发油在2.00~120.24μ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小茴香挥发油在蒸馏水、生理盐水、不同 pH(2.0、5.0、6.8、7.4、8.0)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平衡溶解度分别为21.47、22.89、25.55、16.08、18.29、27.36、28.94μg/mL;在无水乙醇、95%乙醇、乙酸乙酯、丙酮、石油醚中极易溶解。小茴香挥发油的油水分配系数(log P )为3.59。小茴香挥发油稳定性试验及小茴香挥发油贴剂原辅料相容性试验第5天及第10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其受条件影响:温度>光照>湿度。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可靠。本研究表明小茴香挥发油几乎不溶或不溶于水及磷酸盐缓冲液,极易溶解于部分有机溶剂。小茴香挥发油在高温和光照下不稳定,易降解;在高湿下较稳定。
作者:陈雯雯;云琦;陶亮;高晓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考察鞣花酸在25℃和37℃下不同 pH 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与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 app )。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鞣花酸在不同 pH 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采用摇瓶法测定鞣花酸的 P app 值。结果25℃时鞣花酸在 pH 值为1.2、2.5、5.0、5.8、6.8、7.4、7.8~8.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分别为2.77、4.97、8.14、6.16、1.22、1.33、1.01 g/mL,相应条件下 P app 值分别为-3.20、-2.36、-2.49、-2.50、-2.48、-2.37、-2.22;37℃时鞣花酸在上述 pH 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为3.25、5.08、8.04、6.39、1.02、1.54、1.14 g/mL,相应条件下的 P app 值分别为-2.38、-2.32、-2.38、-2.41、-2.44、-2.38、-2.18。结论鞣花酸在酸性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随 pH 值的升高而增大,在中性及弱碱性溶液中其溶解度较小。在 pH 值为1.2~8.0时,鞣花酸的 P app 值均<-2,表明鞣花酸不易透过生物膜,推测其在胃肠道的吸收不好,且温度对鞣花酸的 P app 值几乎无影响。
作者:施洋;孙芸;谢莉;田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17(IL-17)、白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为 CLL 患者60例为初诊 CLL 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并对32例患者进行了治疗随访(治疗后组),用 ELISA 技术检测血清 IL-17、TGF-β、IL-4和 IFN-γ及其比值的变化。结果初诊 CLL 组患者外周血 IL-17、TGF-β、IL-4、TGF-β/IL-17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IFN-γ及 IFN-γ/IL-4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组 TGF-β、IL-17、IL-4及 TGF-β/IL-17均低于初诊 CLL 组(P <0.05),IFN-γ及 IFN-γ/IL-4高于初诊 CLL 组(P <0.05)。在 Binet A 期、B 期、C 期分期中,TGF-β/IL-17比值逐渐增高,其中 C 期高于 A 期和 B 期(P <0.05),IFN-γ/ IL-4比值逐渐减低(P <0.05),初诊 CLL组患者 TGF-β/IL-17及 IFN-γ/ IL-4比值与 Binet 分期均呈正相关。结论随着疾病的进展,CLL 患者细胞因子IFN-γ/IL-4和 TGF-β/IL-17的格局发生变化,TGF-β/IL-17比值逐渐增高,IFN-γ/IL-4比值逐渐减低,IFN-γ/IL-4和 TGF-β/IL-17的比值可能可以作为 CLL 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评价指标之一。
作者:张瑞;庞楠楠;李金花;张正昊;陈刚;曲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对人角质形成细胞角化相关因子 mRNA 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阐述砷致皮肤角化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浓度为0.00(对照)、1.30、3.25、6.50μmol/L 的亚砷酸钠培养基培养 HaCaT 细胞24、48、72、96 h;采用 MTT 还原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 HaCaT 细胞角蛋白1(Keratin1,K-1)、角蛋白10(Keratinl0,K-10)的 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1)1.30μmol/L 的亚砷酸钠染毒能显著促进 HaCaT 细胞增殖,3.25μmol/L、6.50μmol/L 的亚砷酸钠染毒48 h 开始抑制 HaCaT 细胞的增殖,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1.30μmol/L 的亚砷酸钠染毒 HaCaT 细胞24 h 能促进 K1和 K10 mRNA 的表达上调,3.25μmol/L、6.50μmol/L 的亚砷酸钠染毒72 h 可使 HaCaT 细胞中 K1、K10 mRNA 的表达显著下调,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亚砷酸钠浓度<1.30μmol/L 时,对人皮肤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明显,促进皮肤角化进程;K1、K10的上调在皮肤细胞增殖和角化的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李煜;吴军;郑玉建;陈柔锦;刘媛;葛龙;郎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以异甘草素(ILG)为先导化合物进行化学合成其衍生物3-甲氧基异甘草素(3-MO-ILG),探讨其体外抗宫颈癌活性。方法采用硼酸催化高温法、羟基保护法、微波辅助碱催化法3种方法进行羟醛缩合反应而制备目标化合物;以人宫颈癌 SiHa 细胞为体外模型,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测定对癌细胞增长的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促进癌细胞凋亡作用,以顺铂作为阳性对照组。结果用硼酸催化高温法、羟基保护法、微 波 辅 助 碱 催 化 法3种 方 法 所 得 到 的 3-甲氧基异甘草素产率分别为8.9%、9.27%和57.60%。3-甲氧基异甘草素对 SiHa 细胞具有较强抑制增殖作用,当药物浓度为20~150μg/mL、作用时间为24 h时,其抑制率可达93.5%;当作用时间达到72 h 时,抑制率强。3-甲氧基异甘草素在100μg/mL 时,对 SiHa 细胞早期凋亡率为38.6%,晚期凋亡率为1.4%,具有明显的促细胞凋亡作用。结论微波辅助碱催化方法在查尔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中具有产率较高的方法。3-甲氧基异甘草素对 SiHa 细胞具有较强抑制增殖作用,并且具有明显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同时对 SiHa 细胞具有明显的促细胞凋亡作用。
作者:杨旭超;西力扎提·阿不来提;木合布力·阿布力孜;任丙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石榴皮多酚中安石榴苷的大鼠在体胃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原位胃灌注模型,分别考察石榴皮多酚中安石榴苷的在体胃吸收情况,采用 HPLC 法测定胃灌注液中药量的变化,并计算胃内药物吸收率。结果石榴皮多酚精制物低浓度(190.55μg/mL)、高 浓度(527.40μg/mL)及 安 石 榴 苷 低 浓度(80.03μg/mL)、高浓度(221.50μg/mL)在体胃每小时平均吸收率分别为(11.68±5.15)%、(11.82±2.41)%、(11.80±1.24)%、(13.02±4.22)%(n =3)。结论安石榴苷在胃部吸收较差,石榴皮多酚精制物中的其他成分对安石榴苷的胃吸收无影响。
作者:田莉;谢莉;张慧慧;畅静;高晓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天山花楸枝叶和果实的粉末的显微特征,为天山花楸的鉴别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ⅡC 显微鉴别方法,通过数码显微镜观察天山花楸枝叶和果实的粉末显微特征。结果天山花楸枝叶的主要显微鉴别特征是表皮细胞和草酸钙簇晶;天山花楸果实的主要显微特征是石细胞、螺纹导管、草酸钙簇晶、非腺毛、果皮细胞和薄壁细胞。结论彩色数码图片可以真实、直观地反映天山花楸枝叶和果实的显微鉴别特征,可为天山花楸粉末显微鉴别及药材质量标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作者:王雪;于睿;常军民;帕丽达?阿不力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石油工人 ET-1基因 Lys198Asn 位点与职业紧张和高血压的关系。方法(1)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石油工人1473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职业任务问卷(ORQ)测定其紧张程度,分析1425份有效问卷;(2)抽取其中337名石油工人,病例组(血压≥140/90 mmHg)155名,对照组182名,采集血样进行 DNA 提取,并用 RT-PCR 的方法检测 Lys198Asn 位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在不同职业紧张水平下,高血压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职业紧张水平石油工人是否患高血压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病例组和对照组 Lys198Asn 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紧张水平组的高血压与 Lys198Asn 位点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石油工人中,紧张程度高的是输油工。Lys198Asn 位点可能与高血压的患病与否无关,不同紧张水平的石油工人患高血压可能与 Lys198Asn 位点无关。
作者:张馨怡;姜雨;赵云娟;刘继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疆涂阳结核病流行特征及地区聚集性,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2004-2010年新疆涂阳结核病报告患者资料为依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涂阳结核病患者的人群特征与发病的季节性;采用系统聚类对各地州涂阳结核病报告率进行归类;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测98个区县报告率的空间格局及热点区域。结果2004-2010年新疆涂阳结核病报告患者共计104961例,2005年涂阳结核病报告率高达95.1/10万,2005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患者平均年龄(47.52±19.04)岁,以60~69岁患者居多,其次为20~29岁;职业以农牧民为主;流行期为3~6月份;系统聚类将各地州涂阳结核病报告率从高到低划分为3 类,且由北向南呈上升趋势;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涂阳结核病在区县水平呈聚集分布,且发病热点区覆盖19个区(县),多集中在西南部,冷点区主要集中在天山北坡经济带周围。结论新疆涂阳结核病报告率南疆高于北疆,存在明显空间聚集,应对发病高风险高聚集区域加强监测及管理,制定区域化的结核防控策略。
作者:靳圆圆;姚雪梅;王微;曹明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的幽门螺杆菌分离株 cagA、vacA 基因型与常见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92例胃病患者(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的幽门螺杆菌vacA 和 cagA 基因型。结果维吾尔族与汉族胃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 cagA 基因检出率高,均为84.8%,但 cagA基因的分布无明显差异。在92株菌株中 vacA m2、s1a、m1b、s2的检出率分别为67.4%、61.9%、18.5%和4.3%。维、汉族胃病患者常见的 vacA 基因型为 s1a、m2。维吾尔族胃癌患者 vacA m2基因型检出率高于汉族胃癌患者,而 vacA m1b 基因型检出率低于汉族患者。汉族胃溃疡患者 vacA m2基因型检出率显著高于胃癌患者;各胃病组 vacA m1b 基因型检出率从高到底依次为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胃癌患者的 vacA 基因型分布可能与民族的不同而有区别,此结果可能为未来幽门螺杆菌的基因治疗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作者:阿孜尔古丽·阿布都克日木;许海峰;刘玉梅;娜迪热·铁列吾汗;布海里且木·吾甫尔;斯坎德尔·努尔买买提;德力夏提·依米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中远期心功能变化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后24 h 内行 PCI 术患者200例,于术前及术后1 w 测量左室扭转角度与左室射血分数,根据术后1 w 左室扭转角度与术前扭转角度的变化分为有改善组(136例)、无改善组(48例)、减低组(16例)。以10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使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测量心尖水平与瓣环水平左室短轴心肌旋转角度及左室扭转角度,同时使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室腔大小、LVEF 等常规超声指标。结果(1)PCI 术后1、3、6、12个月各组 LVEDD、LVESD、LVEDV、LVES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后1 w 比较,术后1、3、6、12个月有改善组 LVEF 明显增高,减低组 LVEF 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改善组 LVEF 略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与术后1 w 比较,术后1、3、6、12个月有改善组左室扭转角度明显增加,减低组扭转角度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改善组12个月心尖部旋转角度与左室扭转角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术后1 w 各组左室扭转角度与 LVEF 均有较好的相关性(r 分别为0.730、0.708、0.755,P <0.05)。ROC 曲线显示以左室整体扭转角度15.0°为临界值,预测 LVEF<45%的曲线下面积、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0.963、95%、8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及时行 PCI 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中、远期心功能,心肌扭转角度可反映 PCI 术后心功能变化,亦可作为预测 PCI 术远期疗效的重要参数。
作者:张爱红;景江新;王霞;宋鹏远;李君;吴山;王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和弧形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ARC therapy,IMAT)的剂量学特点,为直肠癌术前精确放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17例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患者分别进行 IMRT5野、7野、9野和 IMAT 的计划设计,肿瘤原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GTV)及高危受累区域和区域淋巴引流区(CTV)统一给予2 Gy/次、5次/w、总剂量50 Gy/25次的照射。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靶区剂量的分布以及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结果4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处方剂量及危及器官剂量限制要求,IMAT 计划靶区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优于 IMRT 各野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MRT 计划 5野、7野、9野和 IMAT 计划剂量均匀指数(homogeneityindex,HI)优于 IMAT 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MAT 计划对危及器官膀胱的保护优于 IMRT 各野计划,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IMAT 计划机器跳数较 IMRT 机器跳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MRT 各野计划间的机器跳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直肠癌术前放疗 IMAT 计划较IMRT 计划能更好地保护膀胱,同时缩短照射时间。
作者:曾敏;王巨武;张瑾熔;潘广鹏;阿衣古丽·哈热;马栋辉;伊斯刊达尔·阿布力米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社区居家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居家养老健康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新疆乌鲁木齐市2个社区331名居家老年人,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其健康状况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所调查居家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57.7%,其中高血压患病率高(35.95%);民族、活动是否受限、睡眠质量3个因素是影响居家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影响居家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开展社区居家老年人健康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加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
作者:骆朝辉;蔡雯;热比古丽·热合曼;陈凤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方一枝蒿微丸的抗炎、免疫及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观察复方一枝蒿微丸的抗炎作用;检测其对 SRBC 免疫小鼠血清中 IgM 生成的影响,以及对 LPS 及ConA 诱导下 T、B 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观察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感染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结果复方一枝蒿微丸低、中、高(0.5、1.0、2.0 g/kg)剂量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显著升高 SRBC 免疫小鼠血清IgM 水平;在232~15000μg/mL 浓度范围内,能显著抑制 ConA 诱导的 T 淋巴细胞增殖作用(P <0.05);在464~15000μg/mL 浓度范围内,能显著抑制 LPS 诱导的 B 淋巴细胞增殖作用(P <0.05);1.0 g/mL 的复方一枝蒿微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5、1.38 mm,MIC 分别为62.5、6.4 mg/mL,MBC 分别为125.0、12.5 mg/mL,且能显著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P <0.05)。结论复方一枝蒿微丸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陈蕾;姜雯;潘晓梅;刘婕妤;邢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睡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自行设计的相关因素调查表,对新疆某医学院校89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对其一般情况、PSQI 总分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性别、民族、年级大学生睡眠质量各因子分及 PSQI 总分的差异。结果771名医学院校大学生中146人有睡眠质量问题(18.9%),其中女生111人,PSQI 评分高分17分,低分0分,总均分为(5.23±2.72)分;不同性别大学生 PSQI 总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女生入睡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得分与男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大学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 PSQI 总分得分不全相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级大学生 PSQI 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健康状况、生活节奏、休息被干扰、睡前饮食以及心情。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不同个体特征间睡眠质量问题发生情况不同,学校等相关部门应针对有关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
作者:张尚孝;张勇;杨晓燕;宁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