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的比对分析

李睿

关键词:流式细胞仪, 比对, T细胞
摘要:目的 由于在测定全血T细胞亚群中CD3、CD4、CD8比例实验室可以使用BD与Beckman 2台流式细胞仪,为了保证两台仪器测定能提供一致的结果,于是对这两台仪器测定全血中CD3、CD4、CD8比例进行了比对.方法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提供了一套方案,来确保不同仪器测定能提供一致的结果.采用荧光免疫和流式细胞术相结合,新鲜肝素抗凝血,在两台仪器双份重复测定.首先检查方法 内两次重复测定的离群点,然后检查仪器间离群点,随后检查方法 的测定范围是否足够宽,后是将预期偏差与允许偏差相比较.结果 CD3、CD4、CD8均未超过可允许偏差.结论 实验室不用建立BD FACScan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尿酸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充盈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充盈压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酶法和Swan-Ganz导管测定150例心功能Ⅱ-Ⅳ级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和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瓣尖水平的E峰和A峰大速度比值(E/A).结果 随着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增加,患者的血清UA水平和PCWP依次增加,而LVEF和E/A值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UA水平与PCWP(r=0.416,P<0.01)呈显著正相关,而与LVEF(r=-0.508,P<0.01)和E/A(r=-0.205,P<0.01)呈显著负相关.出现肺部啰音、水肿和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患者的血清UA水平明显高于未出现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血清UA水平与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充盈压和临床症状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充盈压水平和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叶利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输血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的构建

    临床输血安全管理涉及血液的保存和运输、血样的采集和管理、血液的交配和发放、血液的输注和不良反应的预防等.各个方面都有规范和标准,书面记录繁杂、费时、易出错,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让计算机网络全面进入科室管理,是现代输血科发展的方向,而开发一套集备血、输血、检验、计费、审核、查询、统计、质量管理等输血科工作为一体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对提高输血科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作者:孙健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血液细胞分析仪结果比对与一致性评价方法探讨

    目的 比较两种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 一致性评价方法 的优劣.方法 应用配对t检验、简单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法对两种血液细胞分析仪结果 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 随机误差较大时,配对t检验仍显示较好的一致性;系统误差较大时,简单相关分析也呈现较好一致性.Bland-Altman分析不仅兼顾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对一致性结果 的影响,同时可结合临床意义进行判断.结论 配对t检验和简单相关分析评价两种血液细胞分析仪结果 具有明显的片面性,Bland-Altman法可作为一致性评价的优选方法.

    作者:夏寿扬;钱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采供血区域无偿献血者RhD阴性血型库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目的 了解奉节县和巫山县地区无偿献血者RhD血型分布规律,建立无偿献血者RhD阴性血型库,以满足临床需求,保障输血安全.方法 采用RhD初筛试验及确证试验对2004年3月15日至2011年6月30日,共103例无偿献血者血标本进行RhD血型初筛和确认鉴定,并建立了RhD阴性献血者资料库,采用纸质记录,计算机管理系统记录,对资料库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与献血者常保持联系和沟通,一旦医院需要和血站预约后,便和献血者进行联系,请他们来献血,邀请的献血者采用先近后远的原则,采集的血液经初复检合格后再发往所需的医疗机构.结果 经RhD初筛试验及确证试验鉴定为RhD阴性献血者,7年间49 000人次,再次献血30%(49 000~14 700)初次献血者34 300人,共103例,占献血人次的3‰.其中O型43例(41.7%),A型28例(27.2%),B型24例(23.3%),AB型8例(7.70%);7年间向临床RhD阴性受血者供血9 400 mL,未发生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及产生同种抗体.结论 建立RhD阴性献血者资料库,提供RhD血型抗原表型相配合献血者的血液,不仅可有效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而且可以避免产生同种抗体,并提高血液输注的疗效;还可以为采供血辖区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血液资源,确保临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书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卫生信息交换标准在检验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卫生信息交换标准(HL7)在检验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HL7标准协议以及消息的结构并通过编写程序实现检验仪器在以与检验信息系统(LIS)之间的通信接口.结果 运行后实现结果 数据和测试项目申请信息双向通信,结合LIS的标本条码化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结论 数据交换的标准化是未来检验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使用HL7节约了LIS开发维护成本,节省了信息交换时间,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龙喜雄;梁栋伟;卢昭桦;黄平;黄勤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质量循环管理程序在留置胃管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质量循环管理程序(PDCA),提高胃肠减压患者胃肠减压的有效性,减少不良反应与非计划性拔管率,提升患者满意率.方法 对94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从置管前1 d至拔管,置管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胃管意外滑脱率.结果 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25例(53.2%),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38例(80.9%);对照组胃管意外滑脱9例(19.2%),观察组有2例(4.3%).结论 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能有效地提升一次性留置胃管成功率,降低胃管意外滑脱率的发生,增进患者的舒适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护理质量.

    作者:孙文琦;高雯;侯黎莉;归承莹;甘佳惠;陈燕敏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常规细菌培养分离的91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结果 检出的9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以痰液分离率较高( 79.1%),临床分布以呼吸内科(38.4%)和神经外科为主(15.4%).鲍曼不动杆菌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阿米卡星低(6.6%),其次为亚胺培南(16.4%),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9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8株为泛耐药菌株.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15 种常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同时应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泛耐药菌株的暴发流行.

    作者:叶晓莉;涂经楷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泉州市丰泽区2006~2009年高考学生HBsAg及ALT检查结果分析

    每年的高考体检同征兵体检一样,是检验科重要的体检工作之一,而乙型肝炎病毒(下称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查一直以来都是高考体检必查项目,为了解本地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HBsAg携带及肝功能情况,并对其动态变化、分布特点、影响因素进行了解,分析2006~2009年8 351名准备参加高考学生的HBsAg及ALT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卢海景;饶华春;郭庆昕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血细胞分析仪比对试验应用的评价

    目的 验证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 之间的可靠性和可比性,规范操作血细胞分析仪的比对试验.方法 选择一台可溯源的血细胞分析仪作为参考比对仪器.在各仪器的精密度检测合格后,用新鲜高、中、低抗凝全血分别在各仪器上检测,收集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5个项目的 数据,应用差异百分率方法 将各仪器检测数据与参考仪器数据进行比对.结果 各比对仪器携带污染率正常;检测指标的变异系数以及在不同血细胞分析仪上的总体变异系数均小于5%;各检测项目的 差异百分率符合ICSH 制定的标准;20例标本在不同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的各项指标经两两比较的q检验(Newman-Keuls 法),各配伍组总体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7 d测得的各项指标与参考样机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7,其相对偏差在实验允许误差范围内.结论 当同一实验室使用不同的血细胞分析仪时,应定期对仪器进行比对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校准,保证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

    作者:赵陆伍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两种方法检测性病患者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结果分析

    目的 采用ELISA与PCR方法 分别检测具典型皮损与非典型皮损性病专科门诊患者的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了解性病专科门诊患者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Ⅱ)病毒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单纯疱疹感染诊断方法 及标本选择.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216例患者.结果 有典型生殖器疱疹皮损患者,血清HSV-Ⅱ型抗体检测阳性率占58.06%,疱液标本PCR阳性率占89.25%;无典型生殖器疱疹皮损患者,血清HSV-Ⅱ型抗体检测阳性率占23.58%,分泌物标本PCR阳性率占14.63%.结论 建议在生殖器疱疹有临床症状时采用PCR检查,无典型皮损的患者可采用血清学作抗体检查.

    作者:周潇;黄必然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金标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金标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应用.方法 选取40例糖尿病患者全血标本,分别用金标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全血HbA1c,并将测定结果 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用金标法(Y)测定HbA1c结果 和HPLC法(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方程为Y=1.000 5X+0.035 3,r=0.978,P<0.01;批内及批间不精密度小于5%.结论 金标法测定HbA1c结果 和HPLC法一致,相关性良好,且精密度高,操作简便,测定时间短,样本用量少,可用末稍血测定,仪器易携带,因此可作为床旁检验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一种方法.

    作者:彭钢文;黄雪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监测利奈唑胺对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利奈唑胺的敏感性及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住院患者各类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鉴定,按湖北地区监测网统一方案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依据CLSI2009年版标准判读结果,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97株,其中MRSA 116株.分离出MRSA的标本以痰标本为主,其次为分泌物和血液.MRSA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林敏感率为100%;对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敏感率大于80%;对青霉素、苯唑西林100%耐药;对其他药物敏感性较低.结论 MRSA对大部分抗菌药物仍维持较高的耐药率,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替考拉林一样是为数不多,仍然对MRSA表现较强抗菌活性的药物之一.

    作者:朱明;朱磊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27例血红蛋白E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42 087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下称地贫)筛查,经基因确诊筛出70例血红蛋白E(HbE)病.方法 现采用近3年27例HbE病分析异常HbE的理化性质.常规血液学检查、硷性血红蛋白电泳、α-和β-地贫基因检测来确诊本文病例.结果 有21例HbE杂合子,4例HbE杂合子复合标准型α-地贫,有2例HbE杂合子复合静止型α-地贫,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异常.结论 通过这70例HbE病基因检测,碱性血红蛋白电泳可确诊HbE病.临床表现贫血较轻,在本行政区本室统计HbE病的发生率为0.166%,这样能更好为产前检查、婚前检查提供科学参考.

    作者:赖兆新;欧丽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受血者输血前4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受血者输血前4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 687例受血者输血前4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抗体(抗-TP)的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 687例受血者中,HBsAg的阳性率为12.18%,抗-HCV阳性率为0.90%,抗-HIV阳性率为0.05%,抗-TP阳性率为0.57%.结论 做好受血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的检测工作,对掌握受血者的感染状况,判定医疗纠纷责任,预防和减少因输血治疗造成的医疗纠纷,以及对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过程中的自身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熊异和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艾滋病患者血培养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福州地区艾滋病患者血液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统计的方法,统计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73例艾滋病患者血培养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273例患者血培养检测,共检出67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4.5%.其中马尔尼菲青霉菌42例、革兰阴性杆菌12例、其他真菌6例、葡萄球菌3例,其他4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占阳性标本的62.7%.结论 福州地区艾滋病患者合并血液感染比例较高,其中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居首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应积极进行血液、骨髓培养或其他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作者:李圣聪;柳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艾滋病免疫重建炎性反应综合征的研究现况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开展使得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是艾滋病(AIDS)治疗史上的里程碑.但一些患者经过HAART后,在免疫功能重建的同时,却自相矛盾地在治疗的前几个月内病情反复、恶化、甚至危及生命,特别是对于病毒载量下降明显而CD4+T淋巴细胞迅速上升的患者,人们将发生于免疫重建过程中的疾病称为免疫重建炎性反应综合征(IRIS)或免疫重建疾病[1].当前,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已经全面铺开,而广泛开展HAART面临的主要问题是IRIS.因此许多学者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对其发病情况、发病机制、表现及诊断、预防与治疗均有相关的研究,本文综述如下.

    作者:蓝珂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84消毒液对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杀灭效果的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84消毒液在不同时间对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的杀灭效果.方法 用有效氯含量分别为4、40、80、200、400、800、2 000、4 000、8 000 mg/L的84消毒液,作用于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每一个浓度在5、10、15、20、25、30、45、60、120 min时,接种改良罗氏培养基,根据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情况,来确认消毒效果.结果 作用5、10 min时所有浓度的84消毒液对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均无作用;15 min时,有效氯含量分别为4 000、8 000 mg/L的84消毒液能杀灭人型结核分枝杆菌;20 min时,有效氯含量分别为800、2 000 mg/L的84消毒液能杀灭人型结核分枝杆菌;30 min时,有效氯含量分别为200、400 mg/L的84消毒液能杀灭人型结核分枝杆菌;60 min时,有效氯含量为80 mg/L的84消毒液能杀灭人型结核分枝杆菌;而有效氯含量分别为4、40 mg/L的84消毒液到120 min时对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仍无作用.结论 在日常工作中,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00~400 mg/L的84消毒液,作用30 min来消除人型结核分枝杆菌造成的台面或地面污染.

    作者:谢琦瑛;蒋荩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孕晚期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正常孕32周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为子痫前期患者的高凝状态和严重程度提供敏感性指标.方法 采用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和配套试剂,来检测孕32周的孕妇血浆中FIB和D-D含量,共1 481例.用minitab软件将所得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用SPSS统计软件将1 407例健康妊娠组和47例子痫前期组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FIB的参考范围为(4.42±1.25)g/L,D-D的参考范围为(1.09±0.66) μg/mL.健康妊娠组和子痫前期组孕妇的FIB和D-D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得到的参考范围大幅度降低因孕妇生理性增高而导致的异常判断.提示健康孕妇已处相对高凝状态;子痫前期组患者FIB含量显著下降而D-D明显高于健康孕妇,有血栓形成倾向,提示FIB和D-D可作为监测子痫前期患者血液纤溶和凝血状态的重要指标,对预防产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锡清;张静;侯雅萍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儿童患者人巨细胞病毒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儿童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现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43例住院疑似患儿进行HCMV-DNA定量检测.结果 HCMV总阳性率为16.05%;男性和女性阳性率分别为17.83%和12.79%;1个月至1岁年龄组(婴儿期)患者高为17.41%.临床诊断主要以肝损害、腹泻和黄疸为主.结论 加强儿童患者HCMV的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贾伟;师志云;赵志军;赵颖;魏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11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切除体会

    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在临床上较常见.施行一期切除还是一期造口、减压,二期吻合尚存在争议.近年来,由于术中外科处理技术进步,尤其是术中肠道处理方法的改进,术后强效抗生素的应用,营养支持的合理化,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现就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11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鹏;刘代强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