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潇;黄必然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2010年临床常见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疾病诊断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19 238例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共检出致病菌5 443例.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及药敏试验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本院分离细菌5 443株,革兰阴性菌3 486株,占64.05%;革兰阳性菌1 478株,占27.15% ;真菌479株,占8.8%.痰液中检出率高,占45.05%.在革兰阴性菌中耐药率低的为碳青霉烯类和头孢替坦.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发生率:大肠埃希菌52.8%,肺炎克雷伯菌61.5%.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率为68.1%,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为63.34%.结论 细菌培养结果 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加强细菌耐药监测,了解其耐药性变化,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冯雪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血清及尿中胱抑素C(Cys C)浓度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及尿中的Cys C;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24 h尿微量清蛋白(24 h UmAlb).并根据24 h UmAlb将糖尿病患者分为DM组(无肾病)、DN1组(早期DN)和DN2组(临床DN)共3组.结果 DM组血清及尿中的Cys C分别为(1.32±0.56)、(0.26±0.12)与健康对照组血及尿Cys C分别为(0.97±0.20)、(0.12±0.0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N1组血清及尿中的Cys C为(1.76±0.79)、(0.46±0.18)和DN2组血清及尿中的Cys C为(2.98±1.24)、(0.96±0.20)较对照组和DM组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血清及尿中的Cys C的浓度均显著升高,可作为糖尿病早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小管损伤的评价指标.
作者:李文锋;李秋云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本院儿童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现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43例住院疑似患儿进行HCMV-DNA定量检测.结果 HCMV总阳性率为16.05%;男性和女性阳性率分别为17.83%和12.79%;1个月至1岁年龄组(婴儿期)患者高为17.41%.临床诊断主要以肝损害、腹泻和黄疸为主.结论 加强儿童患者HCMV的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贾伟;师志云;赵志军;赵颖;魏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利奈唑胺的敏感性及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住院患者各类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鉴定,按湖北地区监测网统一方案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依据CLSI2009年版标准判读结果,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97株,其中MRSA 116株.分离出MRSA的标本以痰标本为主,其次为分泌物和血液.MRSA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林敏感率为100%;对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敏感率大于80%;对青霉素、苯唑西林100%耐药;对其他药物敏感性较低.结论 MRSA对大部分抗菌药物仍维持较高的耐药率,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替考拉林一样是为数不多,仍然对MRSA表现较强抗菌活性的药物之一.
作者:朱明;朱磊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常规细菌培养分离的91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结果 检出的9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以痰液分离率较高( 79.1%),临床分布以呼吸内科(38.4%)和神经外科为主(15.4%).鲍曼不动杆菌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阿米卡星低(6.6%),其次为亚胺培南(16.4%),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9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8株为泛耐药菌株.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15 种常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同时应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泛耐药菌株的暴发流行.
作者:叶晓莉;涂经楷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调查贵州省黔南地区人群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Ⅱ(HTLVⅠ/Ⅱ)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贵州省黔南地区一般人群7 280例进行HTLV(Ⅰ/Ⅱ)抗体筛查,阳性结果 用蛋白印迹试验(WB)确认.结果 经检测有6份标本初检阳性,但经WB确认均为阴性.结论 本调查未发现HTLV(Ⅰ/Ⅱ)抗体阳性,要进一步了解感染及流行情况有必要加大调查范围和相关疾病的调查.
作者:曹盛;唐斌;吴昌松;朱廷伦;卢征翠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由于在测定全血T细胞亚群中CD3、CD4、CD8比例实验室可以使用BD与Beckman 2台流式细胞仪,为了保证两台仪器测定能提供一致的结果,于是对这两台仪器测定全血中CD3、CD4、CD8比例进行了比对.方法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提供了一套方案,来确保不同仪器测定能提供一致的结果.采用荧光免疫和流式细胞术相结合,新鲜肝素抗凝血,在两台仪器双份重复测定.首先检查方法 内两次重复测定的离群点,然后检查仪器间离群点,随后检查方法 的测定范围是否足够宽,后是将预期偏差与允许偏差相比较.结果 CD3、CD4、CD8均未超过可允许偏差.结论 实验室不用建立BD FACScan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作者:李睿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通过本院近年收治的16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收治过程,病因及处置失误的分析,总结临床经验,减少临床上的误诊及处理不当,使临床医生增加该类疾病的认识,能正确、及时诊治,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危险.
作者:杨文;陈峰;姚跃 刊期: 2012年第13期
临床输血安全管理涉及血液的保存和运输、血样的采集和管理、血液的交配和发放、血液的输注和不良反应的预防等.各个方面都有规范和标准,书面记录繁杂、费时、易出错,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让计算机网络全面进入科室管理,是现代输血科发展的方向,而开发一套集备血、输血、检验、计费、审核、查询、统计、质量管理等输血科工作为一体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对提高输血科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作者:孙健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静脉复合丙泊酚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救过程中静脉复合丙泊酚,早期控制气道,积极预防并发症的作用.结果 本组中低氧血症40例得到纠正,有效防止了误吸的发生,加强了对气道的管理,颅内高压得到改善.结论 合理使用丙泊酚明显减少了颅脑损伤急救中的并发症,为后期治疗创造了条件,提高了颅脑损失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郑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健康人群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参考区间.方法 采用Becman COULTER DXC-800生化分析仪对810名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总胆红素的测定,按性别年龄分别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本地区维吾尔族健康人群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结果 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健康人群总胆红素水平在性别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提供的参考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吾尔族健康人群TBIL在性别和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必要建立本地区维吾尔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间的参考范围.
作者:马颖;胡金伟;朱有森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的检测在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43例前列腺癌患者和5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TPSA和FPSA含量,并以45名健康者作比较.结果 前列腺癌组TPSA和FPSA均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a组FPSA/TPSA比值则明显低于BPH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PSA、FPSA、FPSA/TPSA比值联检可作为PCa和BPH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世永;苏国生;劳炳焕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县级医院2008~2010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008~2010年本院临床共分离出732株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65.6%和54.0%,分离革兰阴性细菌除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均在7%以下外,但对其他大多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肠杆菌属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为22.1%;志贺菌属、变形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和沙雷菌属表现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小于25.0%,变形杆菌属对大多抗菌药物耐药率多小于2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均不高于14%,对其他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性表现较高.结论 本院分离临床细菌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严重,应引起关注.
作者:王利平;张才仕;秦声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血小板供者HLA基因分型资料库,探讨HLA-A、B基因频率及单体型频率,为临床患者提供HLA匹配的血小板,解决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 (PCR-SSOP)对568名中山地区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进行HLA-I类(A、B位点)基因分型并形成数据库,根据HLA表型群体资料,使用大数学预期值算法(EM)计算HLA-A、B单体型频率.结果 HLA-A位点共检出17种等位基因,HLA-B位点共检出29种等位基因,单体型数153种.结论 血小板供者HLA分型资料库的建立可以为PTR患者迅速寻找到HLA相合血小板,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作者:袁文声;何锐洪;梁玉初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对生化检验分析中肝素钠抗凝血浆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对肝素钠抗凝血浆以及血清的10项生化项目的 测定结果 作相关比较,并提出对应的处理方法,选择20例本院门诊的患者,按照常规的方法 抽取静脉血液4 mL,各取一半分别注入2支不同的试管.其中一支试管不做抗凝处理,放置于37 ℃并水浴30 min,然后通过离心分离出血清;另一试管含肝素钠抗凝剂,在加血之后立刻进行离心分离出血浆.钾(K+)、钙(Ca2+)、钠(Na+)、氯(Cl-)、镁(Mg2+)、葡萄糖(Glu)、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上10个项目指标均使用日立7080型的全自动分析仪来进行测定,并对结果 进行记录.结果 血清和血浆中Cl-、Ca2+、Mg2+、BUN、Cr、ALT、AST的检验结果 基本一致;钠和葡萄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钾浓度(Y)与血浆钾浓度(X)的回归方程为Y=0.715X+0.499,r=0.749.结果 清晰地表明了血清跟血浆中的K+、Glu、Na+测定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它的项目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肝素钠抗凝血浆进行生化检验分析,只要纠正了钾的差异或者可以考虑建立一个血浆钾参考值的范围即可迅速,准确地报告出结果,为协助临床医生的及时合理用药提供了技术保障.
作者:唐继海;黄文方;李峥嵘;刘蔚;程余恒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两种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 一致性评价方法 的优劣.方法 应用配对t检验、简单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法对两种血液细胞分析仪结果 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 随机误差较大时,配对t检验仍显示较好的一致性;系统误差较大时,简单相关分析也呈现较好一致性.Bland-Altman分析不仅兼顾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对一致性结果 的影响,同时可结合临床意义进行判断.结论 配对t检验和简单相关分析评价两种血液细胞分析仪结果 具有明显的片面性,Bland-Altman法可作为一致性评价的优选方法.
作者:夏寿扬;钱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D-二聚体可作为排除诊断肺栓塞的筛选试验,其定量检测,对肺栓塞的诊断治疗、观察、预后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对急诊患者应用价值更大.作者就近来本院1例患肺栓塞的急诊患者抢救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刘铁牛;黄强;陈要朋;杨静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与不同上消化道症状出现的相关性.方法 199例患者的胃黏膜标本用来做本次研究,使用Real-time PCR检测H.pylori的保守基因ure以判断H.pylori的感染.结果 199例患者中,H.pylori 阳性121例(60.8%),有反酸嗳气症状者65例(32.7%),恶心呕吐者8例(4%),食欲不振者65例(32.7%),慢性腹痛者89例(44.7%).H.pylori感染与反酸嗳气(χ2=0.22;P=0.64)、恶心呕吐(χ2=0.01;P=0.92)及食欲不振(χ2=1.92; P=0.17)无显著相关性,但H.pylori阳性人群中出现慢性腹痛症状者明显多于H.pylori阴性的人群(χ2=8.33; P=0.004).结论 H.pylori 可能在慢性腹痛症状的出现过程中发挥着潜在的作用.
作者:李娟;嘉红云;黄思聪;周强;吴晓蔓;王方金;何蕴韶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及分析心肌酶谱的指标在精神疾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将本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41例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肌酶谱数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组的心肌酶水平对差异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于治疗前.结论 心肌酶谱的数值变化可作为精神分裂患者急性期疗效的观察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志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本地妊娠妇女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探讨妊娠妇女传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0年门诊和2 456例住院妊娠妇女进行产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1/2抗体[抗-HIV(1/2)]、梅毒抗体、TORCH-IgM型抗体[弓形虫(TOX-IgM)、风疹病毒(RV-IgM)、巨细胞病毒(CMM-IgM)、单纯疱疹病毒(HSV-Ⅱ-IgM)]检测.结果 2 456例妊娠妇女中,孕产妇总阳性453例,阳性率18.44%,HBsAg阳性率14.08%,抗-HCV阳性率0.325%,抗-HIV(1+2)初筛阳性率0.122%,梅毒(TRUST/TPPA)阳性率0.977 %;TORCH IgM抗体总阳性率为2.93%,其中TOX-IgM、RV-IgM、CMV-IgM、HSV-Ⅱ- IgM的检出率分别为0.610%、0.203%、1.221%、0.895%.结论 对孕产妇进行产前传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的检测,能够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采取治疗和有效干预措施,防止母婴垂直传播,降低胎儿宫内感染,对提高优生优育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劭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