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8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根本死亡原因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杨蕉;李天萍;赖成美

关键词:住院精神疾病患者, 根本死亡原因, 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 了解分析精神疾病患者根本死亡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对本院2006~2011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中58例死亡病例进行根本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 58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根本死亡原因中慢性支气管炎20例占34.48%;肺癌9例占15.52%;痴呆8例占13.79%;肿瘤6例占10.34%;脑梗死5例占8.62%;胆囊结石伴胆囊炎4例占6.89%;偏执型精神分裂症3例占5.17%;糖尿病2例占3.45%;抑郁症1例占1.72%.精神疾病诊断、性别及年龄相关因素调查中,精神分裂症、男性、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患者占主要比例.结论 针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根本死亡原因,尽早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慢疾病的发生发展,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患者细菌定植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患者细菌定植的病原菌类型及耐药性特点,为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365份呼吸道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判定出119例定植菌,定植率32.6%;其中8株产β-内酰胺酶的溶血葡萄球菌,14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结论 老年科细菌定植处在中等水平,多重耐药菌定植率高,应加强重视,预防老年患者的院内感染暴发.同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童;王淑玲;李甜;廖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快速自动微板血源筛查法在疑难配血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一种为需要进行疑难配血的患者自动化、快速、准确的血源筛查方法.方法 从医院送检的疑难配血标本中选取2个具有代表性的标本,一个标本同时含有IgG 类抗-C和抗-e,另一个标本含有IgG 类抗-D,使用U型板、凝聚胺溶液和自动加样器联合应用的方法在528个供血者全血标本中为上述两个标本筛查相合血源,同时使用手工试管法进行平行实验,记录并对比上述两种方法筛查总过程使用的时间,筛查出的供者标本数.结果 快速微板自动血源筛查法、试管法均能筛查出相合血源,微孔板筛查所需要的总时间较短,试剂用量也较少.结论 快速微板自动血源筛查法在疑难配血中筛查相合血源,具有快速、准确的效果.

    作者:钟展华;严凤好;李雪群;万小春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氨茶碱与多索茶碱治疗中度哮喘6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氨茶碱与多索茶碱治疗中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取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静脉注射氨茶碱配合吸入复方异丙托溴胺和布地奈德,治疗组静脉注射多索茶碱配合吸入复方异丙托溴胺和布地奈德,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疗效.结果 注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2.3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9%,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为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索茶碱疗效优于氨茶碱,不良反应少于氨茶碱.

    作者:张令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24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海门市人民医院临床的分布状况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控制与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送检的临床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分离培养,采用ATB Express系统进行菌株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痰标本中分离到207株铜绿假单胞菌,占85.1%,且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比例,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0.6%与14.4%.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且易产生多重耐药、泛耐药,应对其加强耐药性监测及院感的防治,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李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脂质运载蛋白-2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其合并肾病(DN)尿脂质运载蛋白-2(LCN2)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115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4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40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29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尿LCN2.结果 SDM、EDN、CDN组尿LCN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较NC组升高(P<0.05),随病情加重,升高更为明显.尿LCN2与hs-CRP高度相关(r=0.86,P<0.01).T2DM患者尿LCN2水平随着尿清蛋白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T2DM患者尿LCN2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DN早期的敏感的诊断指标.

    作者:张国明;胡礼仪;马小波;刘玲玲;张高明;杨莉;徐庆雷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在诊断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P)联合白细胞(WBC)水平在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前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76例AECOPD入院患者,记录入院时及出院时及出院后随访的临床症状,并测定患者血清中CRP、WBC水平等情况并于健康志愿者的相同指标相比较,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急性加重期CPR及WBC水平较临床症状缓解后及健康志愿者血浆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联合白细胞水平可作为评估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病情程度,并能提示其病情转归变化,具有一定敏感性,可动态检测两者水平联合评估患者病情程度及治疗效果.

    作者:廖洪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锻丝卡环结合铸造支架式设计修复老年患者牙列缺损后的义齿修理体会

    目的 探讨锻丝卡环结合网状基托铸造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便于修改或修理的体会.方法 对685例老年患者佩戴锻丝卡环结合网状基托铸造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的老年患者进行义齿修理或修改.结果 680例老年患者经过义齿及卡环的修理和增补人工牙等,原义齿仍能较满意的使用;5例由于旧义齿戴用的时间过长,旧义齿根本无法修理或患者主动要求更换,重新制作了义齿.结论 针对老年患者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时,采用锻丝卡环结合铸造支架以及网状基托的合理设计形式,以便于日后义齿的修理或调改,更加地延长了义齿使用寿命,既减少了老年患者的不适又为患者节约费用.

    作者:龙刚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探讨分析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以及对策.方法 选取2010年6~12月期间,本院各科住院患者采集血液作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630 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采集.所有检验标本均由护理人员采集、送检.采取严格监管措施,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登记,注明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原因探讨解决方法.结果 共收集血液标本630份,其中血清430份,血浆149份,全血51份.其中不合格标本41份,占总标本的6.51%(41/630).依据不合格标本的不同原因分为5类:即溶血、凝固、错用抗凝、量不准及其他,各自的所占的比例为29.27%、14.63%、12.20%、31.71%以及12.20%.结论 医护人员必须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标本采集规范,注意标本采集、送检、处理等事项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陈锦容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选择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位于股骨干-颈的交界处,主要由松质骨构成,是承受剪切应力较大的部位,其机械强度受骨质疏松的影响较大,因此多见于老年人[1].早期倾向于保守治疗,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保守治疗并发症多,护理困难及功能恢复差,且病死率高于手术治疗[2],因此手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成为目前首选治疗方式.下面就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外固定、和内固定进行分别阐述.

    作者:胡杨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在菌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血液细菌培养在菌血症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2例临床怀疑菌血症患者采用双抗免疫夹心化学发光法检测其PCT水平,同时进行血液细菌培养.根据血液细菌培养结果,按照培养时间分组,分别统计每组的平均PCT值,然后比较各组PCT值的差异性.结果 血液细菌培养报阳时间能反应患者血液中的含菌量,血培养第1~2天阳性组PCT平均含量为(16.29±4.20)μg/L,第3~4天阳性组PCT平均含量为(9.44±2.70)μg/L,第5天后阳性组PCT平均含量为(1.50±0.85)μg/L,血培养阴性组PCT平均含量为(0.30±0.51)μg/L,各研究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菌血症患者中PCT检测结果与血培养结果是一致的,PCT升高的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愈后有关,PCT能及时反映临床过程,PCT检测的便利、快速、动态监测要优于血培养.

    作者:刘传桂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两项指标联合检测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两项指标的联合检测为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40例胸痛开始在0~6 h、6~12 h、12 h 3个时间段的ACS患者血清中的H-FABP、cTnI的值进行检测.结果 cTn1在40例ACS患者发作0~6 h测得阳性率为55%,H-FABP在40例ACS患者发作0~6 h测得阳性率为85%,2项指标联合分析阳性率可达92.5%.而且在12 h内的几个时段所测得的结果灵敏度在联合检测上都相应提高了很多.结论 H-FABP与cTnI联合检测对ACS早期诊断具有高灵敏性.

    作者:张瑞强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临床标本中常见非发酵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非发酵菌在本院6年中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状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各种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用ATB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进行共分离出非发酵菌1 750株,居前3位的非发酵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626株,鲍曼不动杆菌574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60株;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分别为17.6%和7.7%,而对头孢噻吩、头孢曲松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耐药率大于8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对其他大多数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而复方新诺明对该菌非常敏感,耐药率为7.8%.结论 非发酵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提醒临床在治疗非发酵菌感染时应根据实验室的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作者:朱道;朱海平;王丽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不同临床诊断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方法学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诊断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不同方法学的结果差异.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略阳县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中存在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病例20例,冠状动脉狭窄15例,慢性肾脏功能障碍病例43例,肝功能损伤病例32例,健康体检人群200例,分别利用甲基转移酶方法试剂与胱硫醚方法测定试剂进行测定Hcy,利用成对t检验比较结果.结果 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组Hcy水平分别为(16.3±4.1)μmol/L(甲基转移酶法)、(17.3±5.1)μmol/L(胱硫醚法),P>0.05;冠状动脉狭窄组Hcy水平分别为(24.1±5.1)μmol/L、(23.4±5.6)μmol/L,P>0.05;慢性肾脏功能障碍组Hcy水平分别为(4.9±1.9)μmol/L、(4.3±2.8)μmol/L,P>0.05; 肝功能损伤组Hcy水平分别为(5.8±2.4)μmol/L、(5.3±3.7)μmol/L,P>0.05;健康体检组Hcy水平分别为(5.1±3.0)μmol/L、(4.5±2.0)μmol/L,P>0.05.结论 Hcy的测定在不同临床诊断中可以进行区别,不同方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清中的特殊成分会对不同测定方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胡秀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三甲医院医疗设备运行保障的研究

    随着医疗设备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对医疗设备的依赖性逐渐突显,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医疗设备的快速发展,对设备维护、保养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如何大限度地保障医院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是每个医院设备管理部门的难题.本文对如何保障三甲医院医疗设备高效正常运转作了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李童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73例脑挫伤气管切开术后病原菌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此类患者的经验性用药提供帮助.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73例脑挫裂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痰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119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7.01%,革兰阳性球菌占27.84%,真菌占5.15%.所分离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为多重耐药菌.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致病菌以革兰阳性杆菌为主,临床应重视病原菌的检查及耐药性的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谢会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犯罪嫌疑人3220份病历住院疾病谱调查

    目的 了解看守所犯罪嫌疑人住院疾病谱,为加强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医疗保障,制定科学的防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贵阳市2007~2010年收治的犯罪嫌疑人住院的3 220份病历进行分析.结果 3 220份病案按病种构成比排序,前5位病种分别是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药物瘾、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病案的70.31%.结论 前5位病种占所调查病案的一半以上,重视和加强这些疾病防治策略和措施的研究,有效降低其发病率,是做好犯罪嫌疑人卫生防病工作的关键.

    作者:陈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临床送检尿液培养标本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遵照CLSI M100-S20,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分离出85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578株,占67.3%;革兰阳性球菌156株,占18.2%;真菌分离125株,占14.5%.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有较高敏感性.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7.2%和4.7%,鲍曼不动杆菌呈较高水平耐药.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3.3%和40.0%.检出2株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其次是氯霉素和呋喃妥因敏感率94.1%.结论 临床分离病原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开展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冬梅;齐宏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目的 调查医院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6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使用WHONET5.4 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62.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结论 加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监控工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红升;韩晶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东莞市男性不同人群代谢综合征分布特点的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了解广东省东莞市男性不同人群代谢综合征分布的特点,从而为本地男性不同人群防止代谢综合征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所有受试人员选自2011年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医院的体检门诊,年龄28~55岁的男性,对其职业情况采取问卷调查,根据职业情况分为全体力劳动组(APLG)、主要体力劳动组(MPLG)、主要脑力劳动组(MMWG)和全脑力劳动组(TMWG),分别称体质量、量身高和腰围,测血压,空腹检测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 APLG与MPLG相比,MPLG的各项检测值均显著高于APLG(P<0.01),但MPLG代谢综合征和血压异常的发生率与APLG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LG与MMWG相比,MMWG各项检测值均显著高于APLG(P<0.01),MMWG代谢综合征和血压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PLG(P<0.01);APLG与TMWG相比,TMWG各项检测值均显著高于APLG(P<0.01),TMWG代谢综合征和血压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PLG(P<0.01).结论 本地男性代谢综合征主要分布在主要脑力和全脑力劳动人群中.

    作者:陈伟雄;罗伟波;彭易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肾病综合征患者医院内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因素,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降低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病例资料.结果 发生院内感染35例,感染率21.88%.院内感染发生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和泌尿道.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机体抵抗力、住院时间、激素的使用、交叉感染密切相关.结论 健全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加强病房管理,合理营养,增强抵抗力,合理使用激素,缩短住院时间,提供情感支持,对降低肾病综合征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左红;曹咏梅;李白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