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芳;尹向阳;唐林国;王霞;何聚莲;余志衡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5例,按AO分类标准分类,B3型7例,C1型7例,C2型17例,C3型4例.均采用掌侧入路,骨缺损严重者行植骨.结果 31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8~24个月,平均13.5个月.全部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周,所有病例无感染、延迟愈合、骨不连、内固定物松动、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活动腕关节时遗留中度疼痛.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17例,良12例,优良率93.5%.结论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玉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男性主、被动吸烟与血糖、血脂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302例健康成年男性分为3组,吸烟组140例,被动吸烟组40例,非吸烟组122例.分别进行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果糖胺(FMN)、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胆固醇(HDL-C)、低密度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检测.结果 (1)吸烟组TG(2.13±0.19)mmol/L、HbA1c(5.31±0.12)%值高于非吸烟组TG(1.52±0.08)mmol/L、HbA1c(5.02±0.05)%,(2)吸烟组apoB(0.97±0.02)g/L值高于被动吸烟组apoB(0.89±0.03)g/L,(3)被动吸烟组apoA-I(1.31±0.03)g/L值低于非吸烟组apoA-I(1.37±0.01)g/L.结论 男性被动吸烟影响脂代谢(apoA-I),主动吸烟影响脂代谢(TG、apoB)和糖代谢(HbA1c),提示主、被动吸烟都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马蓉蓉;欧春声;钮建中;卫志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对腹泻患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的发生率进行研究.方法 对2010年1~11月来本院就诊的589例腹泻患者的大便标本进行隐血检测.分为儿童组(0~6岁)489例,按照年龄划分为0~1岁组206例、1~3岁组247例、3~6岁组36例;成人组(>18岁)100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儿童组与成人组腹泻患者比较,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发生率儿童组高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儿童组年龄分段,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的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隐血试验阳性大便标本镜下红细胞检出率高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泻时大便隐血检测易呈阳性,应及时与影像学、病原学检测结果相结合查找病因,进行相应治疗.
作者:张耀东;冯媛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分子变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EH组159例和健康对照组147例AGT基因多态性,采用PCR技术检测EH组159例和健康对照组147例ACE基因多态性.结果 EH组AGT-TT基因型频率(63.53%)明显高于对照组(45.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DD型基因频率(36.48%)明显高于对照组(1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GT基因的突变与苗族人群EH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对男性EH影响可能更大.AGE-D基因与苗族人群EH的发病相关联.
作者:祝有国;符辉明;向亚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需求,我国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模式要求实行集中管理的方式.以达到资源共享,实现专业化、规范化管理的目的.本院自2010年以来,手术器械纳入供应室进行规范化处理,在这2年的运行中,暴露出一些问题,现将遇到的难点与采取的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漆光玉;莫玉英;潘姚;牟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I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球蛋白G(IgG)对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按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将患者分组,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24 h尿mAlb、α1-MG、β2-MG、IgG的含量,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AER正常组尿α1-MG、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UAER增高组尿4种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良好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尿中的mAlb、α1-MG、β2-MG、IgG水平显著低于血糖控制不良者组.结论 尿多种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早期发现和定位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作者:温庆辉;莫伟平;万德胜;黎凤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磁性高分子微球是指用高分子材料将磁性金属或磁性金属氧化物的超细微粒包裹起来形成的微粒[1].因而磁性微球具备了高分子及磁性物质的双重特性,一方面具有超顺磁性,能在外加磁场下快速分离;另一方面,有与生物活性物质反应的特殊功能基团,可以作为生物活性物质的载体.正因为磁性微球的优良特性,其被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靶向、临床诊断、标记)、生物工程(固化酶、细胞筛选),环境工程(废水处理)等多个领域,显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何荣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西安市长安区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明确本地区的耐药特点.方法 采用微孔板稀释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按照CLSI标准判断耐药、中介、敏感.对2008年6月至2010年11月2年多来本院就诊的疑似感染的所有患者进行培养并分离的1 260株细菌.结果 检测到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分别是47.7%、72%.革兰阳性球菌占40%、革兰阴性杆菌占60%.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8.1%、44.7%.对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ESBLs产生菌耐药率低的药物分别是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性比较低,分别是21.4%、26.5%、25.1%.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9%、1.8%、5.2%.出现少数铜绿假单胞菌(4.8%)和鲍曼不动杆菌(2.1%)的泛耐菌株.奎诺酮类的左氧氟沙星对革兰阳性球菌和阴兰阴性杆菌均有很强的广谱抗菌作用.结论 本地区肠杆菌和肺炎雷克菌的菌ESBLS检出率高,非发酵菌分离率上升,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出现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加强细菌的耐药性检测,对于正确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十分重要.
作者:肖新利;周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新折点下的耐药监测,更好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双纸片增效法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法(ESBL)筛选及确证试验.K-B法和琼脂稀释法进行直径和肉汤稀释法(MIC)值测定后计算耐药率.结果 新规则下总体耐药率升高,其中头孢噻肟耐药率高达67.0%,但与ESBL阳性规则下的耐药率比较,头孢他啶,氨曲南的敏感率显著提高,头孢他啶耐药率55.2%,氨曲南耐药率50.2%.结论 多重耐药模式确证以前的规则不可靠,一部分不能使用的头孢他啶、氨曲南敏感率显著性提高,新规则下三代、四代头孢总体耐药率上升,使临床大量求助其他类型药物,给感染控制提出巨大挑战.
作者:杨明明;林立中;邹飞扬;夏先考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疗效,总结经验,从而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使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配合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清除颅内血肿.结果 治疗200例,生存173例,死病死27例(13.5%).术后随访6个月,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定Ⅰ级40例,Ⅱ级66例,Ⅲ级41例,Ⅳ级21例,Ⅴ级5例.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简便易行,安全有效,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适合在拥有CT的各级医院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钟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为了解儿童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水平以及在慢性肝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400例1~15岁健康儿童和180例患有慢性肝炎儿童的4项肝纤维化标志物.结果 4项标志物检测结果(x±s)如下:HA(58±16)ng/mL,LN(115±17)ng/mL,PcⅢ(146±27)ng/mL,CⅣ(51±16)ng/mL.HA、CⅣ与年龄不相关(r=-0.022,P>0.05;r=0.070,P>0.05),而LN与年龄显著相关(r=0.128,P<0.01),PcⅢ与年龄呈负相关(r=-0.669,P<0.01).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与同龄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慢性肝炎患儿除H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3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度、重度及肝硬化儿童的4种血清标志物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中度、重度及肝硬化儿童中,有两种或3种以上的标志物显著性增加.结论 4项标志物在儿童期有其年龄特征.它们可反映慢性肝炎患儿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
作者:项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掌握本市无偿献血人群中Rh(D)血型的分布情况,Rh(D)阴性稀有血型库的建设情况.方法 对2005~2009年共73 091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Rh(D)测定,确证为Rh(D)阴性者进一步测定其表型频率.结果 73 091名无偿献血者中有234名测定结果为Rh(D)阴性(阴性率为0.32%),符合我国汉族人群中Rh(D)阴性比值,Rh(D)阴性人群中ABO血型分布为A>B>O>AB.结论 本市Rh(D)的分布情况与资料报道的汉族人分布概率相近.Rh(D)阴性稀有血型库的建立和建设,基本满足了临床的用血需求.
作者:陈继勤;彭芳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化疗对肾功能的损害情况,确定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在化疗过程中的监控价值.方法 对41例荷瘤肺癌患者于化疗前及化疗第后4、8和15天提取血清和尿液标本,测定β2-MG、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结果 化疗前后血β2-MG、BUN和Cr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尿β2-MG化疗后第4天与化疗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8天和第15天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其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铂(DDP)等药物对肾功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临床仅以BUN、Cr作为化疗患者的肾功能损伤指标是不够的.血、尿β2-MG具有早期肾损伤诊断价值,而且监测血、尿β2-MG对临床医师及时调整化疗药物用量及确定化疗间隙期长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易艳军;蒋显勇;陈婕;袁才佳;李国亮;李庆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妊娠妇女血清中IgG抗A(B)及Rh血型抗D抗体效价,探讨妊娠妇女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新生儿溶血病预防中的意义.方法 常规检测夫妇ABO及RhD血型,对夫妇ABO及Rh血型不合的妊娠妇女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结果 在421例夫妇ABO血型不合的妊娠妇女血清中,IgG抗A(B)效价大于或等于1∶64者168例(39.9%),在2例RhD阴性妊娠妇女中检出抗D抗体1例(50.0%).结论 产前对夫妇进行ABO、RhD血型及IgG抗A(B)和抗D效价检测,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可减少因母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血型不完全抗体检测卡检测IgG抗A(B)及抗D抗体效价,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作者:周红;王青;刘道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正反不符原因.方法 对本血站检验科发现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献血者26例血样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导致无偿献血者ABO正反不符的主要原因有3大类:抗原减弱、抗体减弱及不规则抗体的存在.结论 血站在对献血者做血型鉴定时一定要同时做正定与反定.
作者:欧小懂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疟疾是一种重要的虫媒传染病,已被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急需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特别是恶性疟疾的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本文主要通过对1例以发热、意识障碍为表象的重症脑型疟疾的误诊分析,希望给今后的临床诊治提出一些宝贵经验.
作者:吴闵;柯庆喜;张流忠;帅婧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间日疟原虫可溶性抗原(P.vAg)对树突状细胞(DC)成熟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间日疟患者感染红细胞获得P.vAg,体外刺激人单核来源的未成熟DC.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浓度的P.vAg(0.1、1.0、10.0 μg/mL)作用下再经脂多糖(LPS)诱导后DC成熟相关分子CD83、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分子(HLA-DR)的表达变化.结果 3组P.vAg刺激的DC再经LPS诱导后表达CD83、CD86和HLA-DR阳性的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3个剂量组CD83、CD86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vAg 10.0 μg/mL 组HLA-DR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Ag能上调DC部分成熟性表型的表达,表明P.vAg 具有促进DC成熟的作用.
作者:陈新年;孔评石;夏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动态血糖关系研究.方法 选取2009~2010年在本院门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筛查,然后按照不同的流程进行口服葡萄糖耐受度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查.并对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研究检测结果表明HbA1c与动态血糖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即随着血糖升高,HbA1c也升高.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的HbA1c实行监控,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控制的全面达标,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很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汤建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对全自动微粒子免疫荧光法(ME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进行方法学比较.方法 采用MEIA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从中筛选出的120例低水平HBsAg阳性标本,用ELISA法进行检测,并对确认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MEIA检测结果为20.05).结论 MEIA法对低水平HBsAg的阳性检出率较ELISA法高.
作者:杨荣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支原体感染所致泌尿生殖道疾病情况,并对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了解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319例泌尿生殖道患者进行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319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检出支原体感染114例,占35.74%:其中解脲脲原体69例,占60.53%;解脲脲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37例,占32.45%;人型支原体8例,占7.02%.药物敏感性排序,排在前4 位的抗生素为:美满霉素(95.61%)、交沙霉素(90.35 %)、强力霉素(88.60%)、四环素(86.64%);耐药率排在前四位依次为环丙沙星(32.46%)、罗红霉素(57.02 %)、氧氟沙星(57.02%)、红霉素(57.02%).结论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解脲脲原体为主,解脲脲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感染次之,单独人型支原体感染较少.药敏试验表明,支原体对常用抗生素已产生较高耐药性,提示临床要积极开展泌尿生殖道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规范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胡雪梅;周先军;李慧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