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冬玉
化疗药物因能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所以成为肿瘤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治疗中引起的恶心呕吐副作用,常令患者感到痛苦不堪,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呕吐引起脱水、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等反应,严重者不得不中止治疗,导致化疗不能顺利进行.目前,虽然临床有新的止吐药,不过仍有一半以上的化疗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
作者:秦海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原因及降低ALT不合格率的策略.方法 对2009年河源市中心血站自愿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异常的160例进行ALT异常与性别、年龄、体质量及献血次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ALT检测不合格献血者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体质量大于70 kg的与体质量在45~70 kg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异常升高与性别、体质量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够降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ALT不合格率,有利于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提高自愿无偿献血的社会效应.
作者:欧小懂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日常尿检联合检测结果,综合分析质量,探讨尿液分析联合检验综合分析与临床诊疗的相关性和重要性.方法 统计分析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的9 160例尿液干化学分析、有形成分计数、人工显微镜复核镜检及相关血液生化结果和临床回访反馈资料,进行综合质量分析和评估.结果 干化学分析与有形成分检验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干化学各项分析与临床诊断也有偏差,联合检验综合分析可提高临床符合率.结论 尿液常规分析影响因素很多,单纯的干化学分析、仪器有形成分分析及人工显微镜镜检易致临床漏诊和误诊,均不能充分地满足临床诊疗需求,须坚持尿液分析联合检验综合分析的全面的质量控制,才能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作者:刘富新;朱国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检测人类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MC1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黑发和非黑发色群体中的分布,探讨MC1R基因与发色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DNA测序技术,选择黑发色和非黑发色人群的DNA为样本,对MC1R基因进行SNP位点检测和分析.结果 MC1R基因包括4个SNP位点(T176G、G274A、G488A和A942G),各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分别为:176T和G在黑发色人群0.758和0.242,在非黑发色人群0.817和0.183;274A和G在黑发色人群0.25和0.75,在非黑发色人群0.183和0.817;488A和G在黑发色人群0.675和0.325,在非黑发色人群0.758和0.242;942A和G在黑发色人群0.9和0.1,在非黑发色人群0.933和0.067.MC1R基因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黑发色和非黑发色之间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C1R基因多态性与发色间不存在相关性.
作者:苏洁;张博;邓亚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对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部分患者毛细管蛋白电泳结果的分析,探讨毛细管蛋白电泳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ebia CAPILARYS 2全自动毛细管蛋白电泳分析仪对标本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本院1 177例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发现各种异常典型血清蛋白电泳图谱372例,对于其中出现M蛋白的59例患者进一步进行免疫固定电泳分型.结论 血清蛋白电泳作为初筛试验,对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症的检测尤为重要,对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临床工作中有必要将蛋白电泳作为筛检项目,对蛋白电泳筛查发现有M蛋白的患者可进一步进行免疫固定电泳.
作者:李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以及转氨酶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临床检测HBV-M的标本中筛出HBV阳性病例1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V前S1抗原,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酶联免疫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BV前S1抗原和HBV-DNA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组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1.0%和87.7%.在HBeAg(-)组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1%和40.5%.HBV前S1抗原(+)组中,ALT与AST异常率分别占 57.1%和55.7%.结论 HBV前S1抗原与HBeAg、HBV-DNA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前S1抗原可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BV感染复制和预后判断的指标,是HBV-M和HBV-DNA测定的重要补充和加强,适合在没有条件开展HBV-DNA定量的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陈冬梅;龙钟仕;廖威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艾滋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方法 取艾滋病患者筛选痰液作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63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痰液检出葡萄球菌35株,检出率为4.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表皮葡萄球菌11株,溶血葡萄球菌3株,35株葡萄球菌对常见抗菌药耐药性较高,未检出对万古霉素(VA)耐药及低耐菌株.结论 艾滋病合并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耐药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以便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戚茂超;李世立;杨晓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手工法、血细胞分析仪与染色涂片法之间的差异.方法 收集200例本院临床医生要求人工血小板计数的患者资料,对其血小板分别采用手工法、仪器法及染色涂片法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配对t检验比较,血小板数小于50×109/L时,染色涂片法与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涂片法与手工计数法的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数大于50×109/L时,各种方法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血小板小于50×109/L时,血细胞分析仪所测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应用手工法或染色涂片法复查血小板.
作者:黄祥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该模式顺应医学模式的改变,在护理工作中将人视为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
作者:徐文琴;孙业富;夏爱萍;范恩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医学实验室是医院病原微生物的重要集散地之一,是医院内一个重要的潜在生物传染源,已成为院内交叉感染的源头之一[1].近年来,为了减少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和感染事故的发生,政府颁布了各种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准则.
作者:陈风;何晓平;许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方式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创立的一种自主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要形式,以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标准[1].
作者:吴爱武;蒋月婷;高俊 刊期: 2011年第13期
MNS是第二个被发现的血型系统,其复杂性仅次于Rh系统.MN的抗原决定簇位于糖蛋白A(glycophorin A,GPA)上.GPA是红细胞上一种主要的唾液酸糖蛋白C(sialoglycoprotein,SGP).
作者:宁芳;蒋利星;粟明丽;陈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胰岛素和盐酸二钾双胍片(商品名:格华止)对血糖检测的影响.方法 给样本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和格华止,然后检测样本血糖浓度,比较不同浓度药物对血糖的影响.结果 样本中格华止浓度超过1.25 mg/mL时,造成血糖结果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浓度0.5 U/mL,血糖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胰岛素和格华止均可引起血糖降低.
作者:王福刚;王晓妹;于帆;朱文秀;玛依努尔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RV)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432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RV抗原检测.结果 在432份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共检出RV阳性标本157例,阳性率为36.3%;其中在2、3月份共有86例RV阳性粪便被检出,占54.8%,在6个月至2岁年龄段的婴幼儿中有92例RV阳性标本,占58.6%,被检出的157例RV阳性标本中有男性患儿83例,占52.9%;女性患儿74例,占47.1%.结论 A组RV是引起的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每年冬季11月到次年1月份为集中,其中6个月至2岁年龄段为婴幼儿A组RV感染的高峰期.
作者:张希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2009年度菌株主要分布情况及优势病原菌耐药现状,为选择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全院共检出的病原菌1 149株,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提供的生物鉴定板,用稀释法测定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1 149株病原菌分布情况痰液544株占47%,尿液164株占14.3%,其他标本151株占13.1%,血液106株占9.2%,创面分泌物55 株占4.7%,引流液52株占4.5%,咽拭子 52 株占4.5%,大便18 株占1.6%,静脉导管4 株占0.3%,气管插管3株占0.2%.优势病原菌耐药情况,耐药率达70%以上的抗菌药有氨苄西林90%,克林霉素71%,苯唑西林70%,头孢唑林70%.结论 通过分析发现医院内病原菌的分布有扩展的趋势且耐药率有上升的趋势,因此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化使用抗菌药物的培训,加强细菌耐药的监测,加强对临床用药的督导,从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通过分析充分说明开展细菌药敏试验的检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对于提高疗效,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霞;龙继川;羊建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老年患者胰胆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总结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完成的73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治疗性ERCP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73例患者共完成治疗69例,成功率94.5%.胆管结石49例,胆管癌6例,胰头癌4例,乳头癌3例,乳头良性狭窄7例,失败4例.其中49例胆道结石组中,48例经乳头奥狄氏括约肌切开(EST)或气囊扩张乳头后,取石成功,7例合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以及6例合并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症状均很快缓解.1例因结石较多并且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转外科行开腹手术,13例肿瘤组中,4例胰头癌、6例胆总管癌患者均安置金属支架,引流通畅,均顺利出院.本组无严重的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 经过认真的术前准备和术中监护及操作,治疗性ERCP对老年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代替部分传统开腹手术.
作者:岳光平;蒲红;董刚强;向谦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例,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红花注射液30 mL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30 mL静滴,每日 1次,观察均为两个疗程.结果 红花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6.7%)、心电图改善率及降脂作用均优于丹参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06,P<0.01).结论 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孙建军;王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哈尔滨地区儿童血铅含量的现状,预防铅中毒.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140 302例就诊患儿血铅含量测定结果分析,应用北京博晖钨舟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及专用稀释液进行测定.结果 患儿血铅大于10 μg/dL为血铅超标,分析患儿的血铅含量与患者年龄,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说明铅中毒与年龄有相关性(P<0.05),并且血铅与性别相关性密切(P<0.05).结论 儿童的铅中毒与儿童年龄性别有关,对儿童生长发育危害极大,有效的预防,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李月英;赵志红;杨铭华;阚秀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PMAP)的血液学诊断.方法 统计湖北省浠水县人民医院2000年至2009年10年间的44例PMAP.结果 PMAP即获得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结合文献发现,该疾病仅为外周血血小板减少及骨髓巨核细胞(MK)数低于正常.结论 认为干细胞分化缺陷及综合性免疫因素是引起PMAP发生的原因,对PMAP的命名进行了讨论,并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其他一些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作者:周益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临床常见急诊,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常见死亡原因,现对本院2007~2010年56例AMI救治进行分析,探讨基层医院提高AMI成功率的方法.
作者:卿希亮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