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分析(附56例)

卿希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基层医院, 诊治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临床常见急诊,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常见死亡原因,现对本院2007~2010年56例AMI救治进行分析,探讨基层医院提高AMI成功率的方法.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建立一项避免配血错误复核机制

    2010年卫生部发文公布了一起临床输血致人死亡案例,致死原因竟是血型不合,输错血液,与此相关的责任人和管理者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痛定思痛,为了防范输血差错少发或不发,医务人员除了要加强工作责任心之外,还应该在输血机制上进行反思[1].例如,三查七对是否具体有效,各段工作之间的复核是否彼此关联.

    作者:盛茂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2009年度雅安市人民医院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2009年度菌株主要分布情况及优势病原菌耐药现状,为选择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全院共检出的病原菌1 149株,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提供的生物鉴定板,用稀释法测定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1 149株病原菌分布情况痰液544株占47%,尿液164株占14.3%,其他标本151株占13.1%,血液106株占9.2%,创面分泌物55 株占4.7%,引流液52株占4.5%,咽拭子 52 株占4.5%,大便18 株占1.6%,静脉导管4 株占0.3%,气管插管3株占0.2%.优势病原菌耐药情况,耐药率达70%以上的抗菌药有氨苄西林90%,克林霉素71%,苯唑西林70%,头孢唑林70%.结论 通过分析发现医院内病原菌的分布有扩展的趋势且耐药率有上升的趋势,因此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化使用抗菌药物的培训,加强细菌耐药的监测,加强对临床用药的督导,从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通过分析充分说明开展细菌药敏试验的检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对于提高疗效,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霞;龙继川;羊建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LIASY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见故障处理及维护

    LIASY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下简称LIASYS)由意大利AMS公司生产,价格经济,操作简便,准确性高,重复性好,运行成本低,适合基层医院实验室使用[1].本院自2002年7月装机使用至今,性能一直比较稳定.实际工作中也遇到许多常见故障,在排除故障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LIASYS的常见故障处理及维护分4个工作系统进行解析.

    作者:姚中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新生儿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种类及仪器报警时间分析

    目的 分析新生儿血培养中检出阳性病原菌种类及仪器报警时间,协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血培养结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的1 664例新生儿血培养结果,分析阳性结果中病原菌种类及仪器报警时间.结果 1 664例新生儿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58例,阳性率15.5%.其中革兰阳性菌(G+菌)占85.2%,革兰阴性菌(G-菌)占13.6%,念珠菌占1.2%.仪器在12、24、48、72、96 h阳性报警率分别为8.9%、65.5%、94.6%、98.4%、99.6%.结论 258例阳性病原菌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可在48 h内检出94.6%的临床常见菌,微生物室可在仪器监测2 d后发出一级报告,协助临床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作者:屈玲;艾芳;李红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哈尔滨市140302例就诊患儿血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哈尔滨地区儿童血铅含量的现状,预防铅中毒.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140 302例就诊患儿血铅含量测定结果分析,应用北京博晖钨舟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及专用稀释液进行测定.结果 患儿血铅大于10 μg/dL为血铅超标,分析患儿的血铅含量与患者年龄,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说明铅中毒与年龄有相关性(P<0.05),并且血铅与性别相关性密切(P<0.05).结论 儿童的铅中毒与儿童年龄性别有关,对儿童生长发育危害极大,有效的预防,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李月英;赵志红;杨铭华;阚秀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建立高效护理流程提高手术护理质量

    目的 探讨高效护理流程对手术护理质量的提高作用.方法 将1 1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80例和对照组580例,分别给予高效护理流程护理和传统护理,比较两者手术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术前生理、心理反应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效护理流程有利于提高手术护理效率,缓解患者的生理、心理反应,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志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浆D-二聚体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以及探讨二者本身相互关系.方法 检测11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与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Hcy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患者组两种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组血清Hcy和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一定范围内血清Hcy与血浆D-二聚体呈正相关性.结论 血清Hcy和血浆D-二聚体在一定范围内的高表达与脑梗死有相关性,且一定范围内二者本身也是趋势一致.

    作者:宫春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经尿道汽化电切术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比较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RP)与经尿道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TUPKRP术治疗BPH患者185例与同期采用TUVP术的176例患者做比较,包括: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率、包膜穿孔率、术后血清钠、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后生活质量评分(QOL)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继发性出血发生率.结果 TUVP组手术时间、电切综合征发生率、包膜穿孔率、术后当天血清钠,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继发性出血发生率,与PKR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VP组术中出血量(304±110)mL,TUPKRP为(305±100)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TUVP IPSS(5.2±1.2)分、QOL(1.2±0.5)分、Qmax(24.1±4)mL/s;TUPKRP为IPSS(4.9±2)分、QOL(1.3±1)分、Qmax(25±3)mL/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VP与TUPKRP治疗BPH疗效基本一致,但TUPKRP安全性更高,适应证更广.

    作者:李科;陶炅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骨科高龄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骨科高龄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巴南区人民医院2010年47例骨科高龄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安全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指导早期下地等.结果 全部患者均成功手术,顺利康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骨科高龄手术患者实施全面、连续、规范的专业化整体护理是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李敏;葛永琼;朱军玲;蒋文鑫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门诊电子医嘱和样本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目的 建立一套较完善的门诊电子医嘱和样本管理模式.方法 通过门诊电子医嘱模块、指引单模块、样本管理模块软件的技术研发,对门诊电子医嘱和样本管理系统进行开发应用.结果 门诊电子医嘱和样本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检验项目的 电子开单和检验流程的无纸化,指引单还实现了个性化的患者准备告知的功能,并对样本采集、运送与接收整个过程做到实时监控.结论 研发的门诊电子医嘱和运用全信息条码的样本管理系统完全改变了原有的检验流程,改变后操作流程更加科学,工作效率、科室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作者:吴元健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在微生物检验开放实验室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与意义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方式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创立的一种自主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要形式,以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标准[1].

    作者:吴爱武;蒋月婷;高俊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重庆地区443例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近年来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部分就诊人员共计11 657例梅毒感染者,了解重庆南川地区各类人群的梅毒感染情况.方法 利用TP-ELISA检测就诊患者血清梅毒抗体,利用χ2检验分析男女之间及各年龄段人群阳性率差异.结果 在11 657例中,检出梅毒抗体阳性443例,其中4 616例男性标本检出阳性数为169例,检出百分率为3.66%;7 041例女性标本检出阳性为274例,检出百分率为3.89%.男女之间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梅毒已经成为该地区性病的主要感染疾病之一,提示高危人群中梅毒潜在感染率已经很高了,且处于稳定增长期.应及时对高危人群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同时针对流行特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作者:丁正林;刘少华;李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毛细管蛋白电泳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目的 通过对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部分患者毛细管蛋白电泳结果的分析,探讨毛细管蛋白电泳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ebia CAPILARYS 2全自动毛细管蛋白电泳分析仪对标本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本院1 177例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发现各种异常典型血清蛋白电泳图谱372例,对于其中出现M蛋白的59例患者进一步进行免疫固定电泳分型.结论 血清蛋白电泳作为初筛试验,对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症的检测尤为重要,对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临床工作中有必要将蛋白电泳作为筛检项目,对蛋白电泳筛查发现有M蛋白的患者可进一步进行免疫固定电泳.

    作者:李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女性精神分裂症伴高泌乳素血症患者泌乳素水平观察分析

    目的 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伴有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后泌乳素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2-R)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标准的患者130例分两组进行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用化学发光法在治疗前后同时对患者组和对照组泌乳素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血清泌乳素水平无变化;利培酮组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显著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立哌唑组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无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时,要充分考虑抗精神病药物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选择对泌乳素影响小的抗精神病药物是关键.

    作者:孔丽蕊;郭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探讨

    在实验室检测工作中,由于实验室工作人员认识不足、操作或防护不慎,感染时有发生,甚至可造成环境污染而使实验室以外的人员受害.因此其安全防范问题显得非常重要.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使得国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越来越重视.

    作者:吴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无偿献血情况调查分析

    本州自1998年10月1日开始全面实行无偿献血,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已成功地从有偿献血和计划献血向自愿无偿献血过渡.2005年本州临床用血全部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为了解本州无偿献血者的献血情况,作者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31日19882例无偿献血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印良斌;刘燕;杨弋迪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左膈下动脉起源变异1例

    本研究在尸体解剖过程中发现1例左膈下动脉起源分支变异的成年男性标本 1例,现报道如下.本病例平胸第12椎体,距离腹主动脉起始部4.5 mm处发出一外径5.0 mm胃左动脉;胃左动脉向左上行27.0 mm至胃小弯贲门处分出一支左膈下动脉,其根部外径4.0 mm,壁厚1.0 mm;沿胃小弯向上约11.0 mm和16.0 mm各分出一分支,前者外径2.0 mm长5.0 mm由胃贲门右前侧入胃,后者外径1.5 mm长10.0 mm由胃贲门前侧壁和左后侧壁入胃;然后呈螺旋向上达膈下中心腱,紧邻胃贲门前壁,沿膈肌下表面向左行36.0 mm进入膈肌.解剖变异图像见图1.

    作者:向展华;孙善全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探讨它们在ITP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并分析比较.结果 40例ITP患者治疗前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无效组外,其表达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初诊组与无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组、良效组和进步组均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但良效组和进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降低,但治疗后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升高,提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ITP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熊荣;宋建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基层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分析(附56例)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临床常见急诊,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常见死亡原因,现对本院2007~2010年56例AMI救治进行分析,探讨基层医院提高AMI成功率的方法.

    作者:卿希亮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顽固性高血压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避免降压失败.方法 对60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顽固性高血压经治疗后,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 顽固性高血压病因复杂,治疗要合理,重视个体化治疗.

    作者:陈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