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展华;孙善全
目的 通过分析近年来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部分就诊人员共计11 657例梅毒感染者,了解重庆南川地区各类人群的梅毒感染情况.方法 利用TP-ELISA检测就诊患者血清梅毒抗体,利用χ2检验分析男女之间及各年龄段人群阳性率差异.结果 在11 657例中,检出梅毒抗体阳性443例,其中4 616例男性标本检出阳性数为169例,检出百分率为3.66%;7 041例女性标本检出阳性为274例,检出百分率为3.89%.男女之间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梅毒已经成为该地区性病的主要感染疾病之一,提示高危人群中梅毒潜在感染率已经很高了,且处于稳定增长期.应及时对高危人群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同时针对流行特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作者:丁正林;刘少华;李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与宫颈疾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快速导流杂交法对1 130例宫颈疾病筛查者(包括宫颈癌组5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73例、宫颈炎症组912例、健康对照组90例)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分型检测,分析各组疾病HPV感染情况.结果 从1 130例妇女中检出HPV阳性502例,检出阳性率44%,其中宫颈癌组52例(94.5%),宫颈上皮内瘤变组52例(71.7%),宫颈炎症组393例(43.1%),健康对照组5例(5.6%).各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5,P<0.01).在感染的患者中21种不同亚型均有检出,高危型以16(27.5%)、52(21.1%)、58(13.4%)、33(7.8%)、31(7.2%)为主,低危型以6(33.5%)、11(19.7%)为主,混合感染30.1%.HPV亚型感染患者小16岁,大72岁,以21~40岁年龄段多.结论 宫颈疾病与HPV感染有密切关系,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和宫颈炎患者中HPV检出率较高,特别对于宫颈癌患者HPV亚型检出率达94.5%,高危亚型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炎疾病中检出率均高于低危亚型,但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裴蕴锋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探讨它们在ITP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并分析比较.结果 40例ITP患者治疗前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无效组外,其表达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初诊组与无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组、良效组和进步组均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但良效组和进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降低,但治疗后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升高,提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ITP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熊荣;宋建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龙川县产妇梅毒(TP)感染流行及胎传梅毒的现状.方法 对龙川县妇幼保健院门诊产检和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并收集梅毒阳性产妇所分娩新生儿的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行梅毒血清学筛查.结果 在5 684 例产妇中,ELISA检测抗-TP阳性 76 例,产妇梅毒检出率为1.34%;在 2 458 例新生儿中,ELISA检测抗-TP阳性 21 例,新生儿梅毒检出率为 0.85%;23例抗-TP阳性产妇中,21例新生儿抗-TP呈阳性,检出率91.3 %.结论 加强孕前及孕期的梅毒监测及规范治疗,能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
作者:黄建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如何防范医患纠纷.方法 分析手术室护士引发的医患纠纷的直接原因,主要从手术室护士自身因素、管理因素和患者因素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杜绝了手术室护士引发的医患纠纷的发生,思考并提出防范医患纠纷的具体措施.结论 手术室护士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责任感,把好医疗护理安全关,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加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严防护理差错事故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勇;陈星玲;宋世兰;唐佩灵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为避免不规则抗体漏检,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在盐水介质的基础上一定要做聚凝胺或抗人球蛋白介质的配血,以防止输血反应发生.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张某,男,70岁,汉族,因肾性贫血于2010年2月住本院心肾科,患者有3次输血史,因重度贫血临床申请输血,血库检测血型为B型Rh阳性,与B型Rh阳性献者交叉配血,在盐水介质配合,但在聚凝胺介质中主测凝集,为查找原因送省血液中心进一步鉴定,经鉴定患者血清中含有抗-e,筛选红细胞上无e抗原的B型红细胞悬液2
作者:车文忠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监测及分析广东省佛山市医院临床细菌及真菌院内感染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提供合理使用抗菌药的建议及指引,达到控制院内感染,减少致病菌耐药率上升的目的.方法 采用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与手工K-B法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该地区具代表性的相关医院,对2006~2007年临床各类微生物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检测其对多种抗菌药的耐药性;采用WHONET5软件,从送检科室、标本类别、分离菌种及其对抗菌药的耐药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一系列有建设性的研究数据.结果 共检测标本34 368例,阳性9 132例,阳性检出率26.6%;院内感染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常见,真菌亦有5.42%的检出率;院内感染主要以呼吸道、泌尿道及外科感染为主;所有检出的菌株对临床各种常用抗菌药均呈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其多重耐药呈增加趋势.结论 开展院内感染及其致病菌耐药性监测,对于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减缓细菌耐药率以及控制院内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均宝;陈梓池;潘练华;吴智刚;陈凯婷;陈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2009年度菌株主要分布情况及优势病原菌耐药现状,为选择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全院共检出的病原菌1 149株,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提供的生物鉴定板,用稀释法测定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1 149株病原菌分布情况痰液544株占47%,尿液164株占14.3%,其他标本151株占13.1%,血液106株占9.2%,创面分泌物55 株占4.7%,引流液52株占4.5%,咽拭子 52 株占4.5%,大便18 株占1.6%,静脉导管4 株占0.3%,气管插管3株占0.2%.优势病原菌耐药情况,耐药率达70%以上的抗菌药有氨苄西林90%,克林霉素71%,苯唑西林70%,头孢唑林70%.结论 通过分析发现医院内病原菌的分布有扩展的趋势且耐药率有上升的趋势,因此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化使用抗菌药物的培训,加强细菌耐药的监测,加强对临床用药的督导,从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通过分析充分说明开展细菌药敏试验的检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对于提高疗效,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霞;龙继川;羊建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伴有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后泌乳素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2-R)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标准的患者130例分两组进行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用化学发光法在治疗前后同时对患者组和对照组泌乳素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血清泌乳素水平无变化;利培酮组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显著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立哌唑组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无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时,要充分考虑抗精神病药物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选择对泌乳素影响小的抗精神病药物是关键.
作者:孔丽蕊;郭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Th17细胞与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视磺醛酸相关的孤儿核受体(RORγt)mR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20例健康体检者和22例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刺激培养后,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患者PBMCs刺激后产生IL-17的量明显增高(P<0.01),RORγt mRNA也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Th17细胞参与了RA发病及病情发展.
作者:于月红;孙海玲;钱雷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本研究在尸体解剖过程中发现1例左膈下动脉起源分支变异的成年男性标本 1例,现报道如下.本病例平胸第12椎体,距离腹主动脉起始部4.5 mm处发出一外径5.0 mm胃左动脉;胃左动脉向左上行27.0 mm至胃小弯贲门处分出一支左膈下动脉,其根部外径4.0 mm,壁厚1.0 mm;沿胃小弯向上约11.0 mm和16.0 mm各分出一分支,前者外径2.0 mm长5.0 mm由胃贲门右前侧入胃,后者外径1.5 mm长10.0 mm由胃贲门前侧壁和左后侧壁入胃;然后呈螺旋向上达膈下中心腱,紧邻胃贲门前壁,沿膈肌下表面向左行36.0 mm进入膈肌.解剖变异图像见图1.
作者:向展华;孙善全 刊期: 2011年第13期
2010年卫生部发文公布了一起临床输血致人死亡案例,致死原因竟是血型不合,输错血液,与此相关的责任人和管理者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痛定思痛,为了防范输血差错少发或不发,医务人员除了要加强工作责任心之外,还应该在输血机制上进行反思[1].例如,三查七对是否具体有效,各段工作之间的复核是否彼此关联.
作者:盛茂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临床常见急诊,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常见死亡原因,现对本院2007~2010年56例AMI救治进行分析,探讨基层医院提高AMI成功率的方法.
作者:卿希亮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泾阳县幼儿园及中小学校儿童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方法 将受检儿童分组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结果 1 283例儿童HBsAg阳性16例,阳性率1.24%;抗-HBs阳性550例,阳性率42.87%.幼儿组未检出HBsAg阳性,小学组和初中组儿童HBsAg阳性率分别为3.11%和1.29%;3组儿童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9.40%、41.61%和36.77%.结论 该县儿童HBsAg携带率较低,抗-HBs阳性率也相对较低,且随年龄增长逐年下降,提示对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必须及时检测抗-HBs的产生情况,应重视对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进行必要的加强免疫.
作者:范宁;黄晓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手工法、血细胞分析仪与染色涂片法之间的差异.方法 收集200例本院临床医生要求人工血小板计数的患者资料,对其血小板分别采用手工法、仪器法及染色涂片法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配对t检验比较,血小板数小于50×109/L时,染色涂片法与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涂片法与手工计数法的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数大于50×109/L时,各种方法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血小板小于50×109/L时,血细胞分析仪所测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应用手工法或染色涂片法复查血小板.
作者:黄祥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RV)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432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RV抗原检测.结果 在432份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共检出RV阳性标本157例,阳性率为36.3%;其中在2、3月份共有86例RV阳性粪便被检出,占54.8%,在6个月至2岁年龄段的婴幼儿中有92例RV阳性标本,占58.6%,被检出的157例RV阳性标本中有男性患儿83例,占52.9%;女性患儿74例,占47.1%.结论 A组RV是引起的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每年冬季11月到次年1月份为集中,其中6个月至2岁年龄段为婴幼儿A组RV感染的高峰期.
作者:张希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院3年来血培养阳性中分离的病原菌的阳性率、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根据.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双相培养瓶和API细菌鉴定分析系统进行血培养和微生物鉴定,用ATB 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和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596例血培养中共检出阳性菌株61株(10.23%),其中革兰阳性菌27株(44.3%)、革兰阴性菌34株(55.7%),感染率高的是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高度耐药,分别为87.5%和100%;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85.71%.结论 大肠埃希菌可能是本院院内感染的主要细菌,检出的细菌抗生素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对发热疑为败(菌)血症患者的进行血标本培养检测,以便尽早、准确、合理的应用抗生素,从而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林建鹏;龙淑珍;马秋儿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浆D-二聚体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以及探讨二者本身相互关系.方法 检测11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与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Hcy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患者组两种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组血清Hcy和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一定范围内血清Hcy与血浆D-二聚体呈正相关性.结论 血清Hcy和血浆D-二聚体在一定范围内的高表达与脑梗死有相关性,且一定范围内二者本身也是趋势一致.
作者:宫春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泰安地区健康人群血尿酸浓度,以及健康人群存在的无症状性高、低尿酸血症群体比例.方法 用尿酸氧化酶法,检测了968份健康人血清样品.结果 男性中青年(20~49岁)为(355.3±76.5)μmol/L,>50岁为(359±87.8)μmol/L,女性中青年为(251.1±54.5)μmol/L,>50岁为(275.7±61.3)μmol/L,同年龄段男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尿酸在20~29岁组与30~39岁、40~49岁、≥70岁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组与≥70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后下降,到高龄前(>70岁)时又升高.女性尿酸20~29岁与50~69岁,30~39岁与50~59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诊断高、低尿酸血症各地区好建立自己的血清尿酸参考范围.
作者:宫春飞;喻冬梅;段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避免降压失败.方法 对60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顽固性高血压经治疗后,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 顽固性高血压病因复杂,治疗要合理,重视个体化治疗.
作者:陈超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