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顽固性高血压60例临床分析

陈超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 降压失败,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避免降压失败.方法 对60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顽固性高血压经治疗后,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 顽固性高血压病因复杂,治疗要合理,重视个体化治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毛细管蛋白电泳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目的 通过对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部分患者毛细管蛋白电泳结果的分析,探讨毛细管蛋白电泳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ebia CAPILARYS 2全自动毛细管蛋白电泳分析仪对标本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本院1 177例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发现各种异常典型血清蛋白电泳图谱372例,对于其中出现M蛋白的59例患者进一步进行免疫固定电泳分型.结论 血清蛋白电泳作为初筛试验,对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症的检测尤为重要,对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临床工作中有必要将蛋白电泳作为筛检项目,对蛋白电泳筛查发现有M蛋白的患者可进一步进行免疫固定电泳.

    作者:李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心力衰竭患者60例,在常规利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强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3个月、6个月,对照比较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胸比例,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 使用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后能使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心胸比例缩小.结论 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作者:钟文木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实现自身价值的探讨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的心理压力及如何实现自身价值.方法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压力的分析,积极进行引导,努力实现自身调节.结果 让人们了解护理工作,关爱护士,使护士获得工作成就感.结论 通过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压力源分析,掌握护士思想动态并及时交流沟通,减少护士的心理压力,实现自身价值.

    作者:李洪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对疼痛评分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对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 58例带状疱疹患者分别采用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及单纯更昔洛韦治疗,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单纯阿昔洛韦治疗(P<0.05).结论 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胡兵;代杰;罗朝琼;李维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老年患者胰胆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老年患者胰胆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总结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完成的73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治疗性ERCP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73例患者共完成治疗69例,成功率94.5%.胆管结石49例,胆管癌6例,胰头癌4例,乳头癌3例,乳头良性狭窄7例,失败4例.其中49例胆道结石组中,48例经乳头奥狄氏括约肌切开(EST)或气囊扩张乳头后,取石成功,7例合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以及6例合并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症状均很快缓解.1例因结石较多并且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转外科行开腹手术,13例肿瘤组中,4例胰头癌、6例胆总管癌患者均安置金属支架,引流通畅,均顺利出院.本组无严重的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 经过认真的术前准备和术中监护及操作,治疗性ERCP对老年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代替部分传统开腹手术.

    作者:岳光平;蒲红;董刚强;向谦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建立一项避免配血错误复核机制

    2010年卫生部发文公布了一起临床输血致人死亡案例,致死原因竟是血型不合,输错血液,与此相关的责任人和管理者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痛定思痛,为了防范输血差错少发或不发,医务人员除了要加强工作责任心之外,还应该在输血机制上进行反思[1].例如,三查七对是否具体有效,各段工作之间的复核是否彼此关联.

    作者:盛茂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三种方法计数血小板结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手工法、血细胞分析仪与染色涂片法之间的差异.方法 收集200例本院临床医生要求人工血小板计数的患者资料,对其血小板分别采用手工法、仪器法及染色涂片法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配对t检验比较,血小板数小于50×109/L时,染色涂片法与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涂片法与手工计数法的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数大于50×109/L时,各种方法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血小板小于50×109/L时,血细胞分析仪所测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应用手工法或染色涂片法复查血小板.

    作者:黄祥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浆D-二聚体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以及探讨二者本身相互关系.方法 检测11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与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Hcy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患者组两种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组血清Hcy和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一定范围内血清Hcy与血浆D-二聚体呈正相关性.结论 血清Hcy和血浆D-二聚体在一定范围内的高表达与脑梗死有相关性,且一定范围内二者本身也是趋势一致.

    作者:宫春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西宁地区686例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液药物浓度监测的结果分析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以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多发病、常见病.为了控制癫痫发作或减少发作次数,患者需要长期或终生服用抗癫痫药物.

    作者:彭海;刘兰;龙溯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胰岛素和盐酸二钾双胍片对血液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胰岛素和盐酸二钾双胍片(商品名:格华止)对血糖检测的影响.方法 给样本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和格华止,然后检测样本血糖浓度,比较不同浓度药物对血糖的影响.结果 样本中格华止浓度超过1.25 mg/mL时,造成血糖结果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浓度0.5 U/mL,血糖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胰岛素和格华止均可引起血糖降低.

    作者:王福刚;王晓妹;于帆;朱文秀;玛依努尔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标本运输箱消毒效果评价

    目的 对标本运输箱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监测其有效性.方法 通过标本运输箱表面细菌培养,计算其细菌菌落总数(cfu/cm2).结果 消毒前和消毒处理后细菌菌落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消毒处理后标本运输箱满足生物安全要求.

    作者:唐云海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佛山地区院内感染病原菌现状的监测

    目的 监测及分析广东省佛山市医院临床细菌及真菌院内感染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提供合理使用抗菌药的建议及指引,达到控制院内感染,减少致病菌耐药率上升的目的.方法 采用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与手工K-B法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该地区具代表性的相关医院,对2006~2007年临床各类微生物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检测其对多种抗菌药的耐药性;采用WHONET5软件,从送检科室、标本类别、分离菌种及其对抗菌药的耐药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一系列有建设性的研究数据.结果 共检测标本34 368例,阳性9 132例,阳性检出率26.6%;院内感染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常见,真菌亦有5.42%的检出率;院内感染主要以呼吸道、泌尿道及外科感染为主;所有检出的菌株对临床各种常用抗菌药均呈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其多重耐药呈增加趋势.结论 开展院内感染及其致病菌耐药性监测,对于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减缓细菌耐药率以及控制院内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均宝;陈梓池;潘练华;吴智刚;陈凯婷;陈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POCT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的比对试验及分析

    目的 以实验室大型生化分析仪器为参考方法作比对,对安徽亳州市人民医院2种型号17台即时床旁诊断(POCT)血糖仪检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测试.方法 用POCT血糖仪对葡萄糖含量分别为高、中、低3种浓度的全血标本进行测定,结果与实验室大生化仪血糖测试结果进行比对,用极差和偏倚作为精密度和准确度指标.结果 在精密度上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02年发布的葡萄糖POCT的应用准则的标准,17台血糖仪在3个水平中有1台不合格;在准确度上血糖仪结果低值标本平均偏高0.28%,中值标本平均偏高0.10%,高值标本则呈负偏差,平均为-0.03%.结论 POCT每一个测试都是独立的,极易出现差异,建立有效质保体系和管理规范,进一步提高POCT的质量,如稳定性与实验室方法的一致性,极其重要.

    作者:邓芳;敖家富;王海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在微生物检验开放实验室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与意义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方式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创立的一种自主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要形式,以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标准[1].

    作者:吴爱武;蒋月婷;高俊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17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对11种抗菌药的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32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药敏结果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相关文件判读.结果 临床分离的172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感染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以痰液标本分离多,高达70.9%,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达85.8%,其次是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分别为78.9%和45.9%,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率低,分别为17.2%、16.9%.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为医院病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

    作者:张秀芳;孔东辉;柴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整体护理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应用评价

    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该模式顺应医学模式的改变,在护理工作中将人视为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

    作者:徐文琴;孙业富;夏爱萍;范恩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围化疗期患者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护理体会

    化疗药物因能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所以成为肿瘤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治疗中引起的恶心呕吐副作用,常令患者感到痛苦不堪,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呕吐引起脱水、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等反应,严重者不得不中止治疗,导致化疗不能顺利进行.目前,虽然临床有新的止吐药,不过仍有一半以上的化疗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

    作者:秦海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重庆地区443例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近年来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部分就诊人员共计11 657例梅毒感染者,了解重庆南川地区各类人群的梅毒感染情况.方法 利用TP-ELISA检测就诊患者血清梅毒抗体,利用χ2检验分析男女之间及各年龄段人群阳性率差异.结果 在11 657例中,检出梅毒抗体阳性443例,其中4 616例男性标本检出阳性数为169例,检出百分率为3.66%;7 041例女性标本检出阳性为274例,检出百分率为3.89%.男女之间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梅毒已经成为该地区性病的主要感染疾病之一,提示高危人群中梅毒潜在感染率已经很高了,且处于稳定增长期.应及时对高危人群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同时针对流行特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作者:丁正林;刘少华;李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改变,评价其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采用被动凝集法,血清免疫球蛋白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显著低于正常.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存在着体液免疫功能的降低.

    作者:杨红欣;丁纯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宫颈疾病与不同亚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与宫颈疾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快速导流杂交法对1 130例宫颈疾病筛查者(包括宫颈癌组5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73例、宫颈炎症组912例、健康对照组90例)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分型检测,分析各组疾病HPV感染情况.结果 从1 130例妇女中检出HPV阳性502例,检出阳性率44%,其中宫颈癌组52例(94.5%),宫颈上皮内瘤变组52例(71.7%),宫颈炎症组393例(43.1%),健康对照组5例(5.6%).各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5,P<0.01).在感染的患者中21种不同亚型均有检出,高危型以16(27.5%)、52(21.1%)、58(13.4%)、33(7.8%)、31(7.2%)为主,低危型以6(33.5%)、11(19.7%)为主,混合感染30.1%.HPV亚型感染患者小16岁,大72岁,以21~40岁年龄段多.结论 宫颈疾病与HPV感染有密切关系,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和宫颈炎患者中HPV检出率较高,特别对于宫颈癌患者HPV亚型检出率达94.5%,高危亚型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炎疾病中检出率均高于低危亚型,但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裴蕴锋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