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宫春勇

关键词: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D-二聚体
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浆D-二聚体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以及探讨二者本身相互关系.方法 检测11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与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Hcy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患者组两种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组血清Hcy和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一定范围内血清Hcy与血浆D-二聚体呈正相关性.结论 血清Hcy和血浆D-二聚体在一定范围内的高表达与脑梗死有相关性,且一定范围内二者本身也是趋势一致.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整体护理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应用评价

    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该模式顺应医学模式的改变,在护理工作中将人视为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

    作者:徐文琴;孙业富;夏爱萍;范恩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关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和高校对实验室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纷纷投资组建了许多高水平的实验室中心.这对提高实验室教学,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起着非常大的积极作用.但是成立的综合性实验室不是几个或者整个实验室的简单合并,而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体系.如何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实验室管理,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是值得从事实验室工作者研究、探讨的主要问题.以下是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思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肖华;赵庆伟;朱琳琳;张晨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解脲支原体感染对精液中精浆生化成分及精子顶体完整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感染对精液中精浆生化成分α-葡萄糖苷酶(α-GLU)、酸性磷酸酶(ACP)、果糖(Fru)、锌(Zn)及精子顶体完整性的影响.方法 Uu检测使用Uu培养基进行培养.精浆生化项目按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采用姬-瑞染色法分析精子顶体完整率.结果 Uu感染者中精液中精浆的部分生化成分及精子顶体完整率出现明显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u感染对精液中精浆生化成分a-GLU,ACP的结果及精子顶体完整率有着显著影响,对Fru及Zn含量无显著影响.

    作者:郭名和;郭春晓;邵永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尿液中含有精子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尿液中含有精子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用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H-500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对100例未含精子组尿液标本和含精子组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含精子组尿液尿蛋白出现假阳性.当尿液中精子数大于或等于60/μL,尿白细胞数(WBC-U)、尿白细胞(WBC-HP)、尿红细胞数(RBC-U)、尿红细胞(RBC-HP)出现假阳性.未含精子组尿液标本与尿液中精子数大于或等于60/μL含精子组尿液标本的WBC-U、WBC-H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U、RBC-HP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杜绝精子混入尿液中,提高尿液的检测质量.

    作者:李雪兰;钟晓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住院老年高危跌倒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老年高危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后4例患者仍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引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有年龄、疾病、心理社会因素等.结论 加强护士跌倒相关知识的培训,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安全防范意识,认真落实预防跌倒护理措施,减少跌倒意外的发生.

    作者:代后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基层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分析(附56例)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临床常见急诊,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常见死亡原因,现对本院2007~2010年56例AMI救治进行分析,探讨基层医院提高AMI成功率的方法.

    作者:卿希亮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POCT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的比对试验及分析

    目的 以实验室大型生化分析仪器为参考方法作比对,对安徽亳州市人民医院2种型号17台即时床旁诊断(POCT)血糖仪检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测试.方法 用POCT血糖仪对葡萄糖含量分别为高、中、低3种浓度的全血标本进行测定,结果与实验室大生化仪血糖测试结果进行比对,用极差和偏倚作为精密度和准确度指标.结果 在精密度上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02年发布的葡萄糖POCT的应用准则的标准,17台血糖仪在3个水平中有1台不合格;在准确度上血糖仪结果低值标本平均偏高0.28%,中值标本平均偏高0.10%,高值标本则呈负偏差,平均为-0.03%.结论 POCT每一个测试都是独立的,极易出现差异,建立有效质保体系和管理规范,进一步提高POCT的质量,如稳定性与实验室方法的一致性,极其重要.

    作者:邓芳;敖家富;王海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建立高效护理流程提高手术护理质量

    目的 探讨高效护理流程对手术护理质量的提高作用.方法 将1 1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80例和对照组580例,分别给予高效护理流程护理和传统护理,比较两者手术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术前生理、心理反应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效护理流程有利于提高手术护理效率,缓解患者的生理、心理反应,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志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手术室护士如何防范医患纠纷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如何防范医患纠纷.方法 分析手术室护士引发的医患纠纷的直接原因,主要从手术室护士自身因素、管理因素和患者因素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杜绝了手术室护士引发的医患纠纷的发生,思考并提出防范医患纠纷的具体措施.结论 手术室护士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责任感,把好医疗护理安全关,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加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严防护理差错事故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勇;陈星玲;宋世兰;唐佩灵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取出路径及影响再次隆乳原因探讨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隆乳术后取出路径及影响再次隆乳原因.方法 在彩超、CT的指导下,对52例PAHG隆乳术的患者分别采用经腋窝、乳晕、乳房皱襞下等切口清除,同时对23例患者同期作了硅凝胶假体隆乳,11例患者在半年后作了硅凝胶假体隆乳.结果 47例患者术后自觉症状消失,彩超、CT检查乳腺、胸大肌及其间隙未发现PAHG,34例同期或延期隆乳的患者乳房形态满意,未出现术前的症状及心理问题.结论 术前经彩超、CT检查了解PAHG的分布情况,根据分布情况采取适当的取出路径,胸大肌及其后间隙是否完整影响再次隆乳.

    作者:陶宏军;刘华;周定;汪洋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佛山地区院内感染病原菌现状的监测

    目的 监测及分析广东省佛山市医院临床细菌及真菌院内感染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提供合理使用抗菌药的建议及指引,达到控制院内感染,减少致病菌耐药率上升的目的.方法 采用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与手工K-B法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该地区具代表性的相关医院,对2006~2007年临床各类微生物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检测其对多种抗菌药的耐药性;采用WHONET5软件,从送检科室、标本类别、分离菌种及其对抗菌药的耐药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一系列有建设性的研究数据.结果 共检测标本34 368例,阳性9 132例,阳性检出率26.6%;院内感染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常见,真菌亦有5.42%的检出率;院内感染主要以呼吸道、泌尿道及外科感染为主;所有检出的菌株对临床各种常用抗菌药均呈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其多重耐药呈增加趋势.结论 开展院内感染及其致病菌耐药性监测,对于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减缓细菌耐药率以及控制院内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均宝;陈梓池;潘练华;吴智刚;陈凯婷;陈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直视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脑出血后6~7 h内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2例患者的手术经验.结果 术后6个月按日常生活活动分级,Ⅰ级9例,Ⅱ级23例,Ⅲ级13例,Ⅳ级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8例.结论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创伤小,时间短,能较迅速降低颅内压,直视下血肿清除彻底,止血确切,适用于皮层下和未形成脑疝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

    作者:程波;吴海;谈志辉;苏俊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毛细管蛋白电泳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目的 通过对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部分患者毛细管蛋白电泳结果的分析,探讨毛细管蛋白电泳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ebia CAPILARYS 2全自动毛细管蛋白电泳分析仪对标本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本院1 177例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发现各种异常典型血清蛋白电泳图谱372例,对于其中出现M蛋白的59例患者进一步进行免疫固定电泳分型.结论 血清蛋白电泳作为初筛试验,对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症的检测尤为重要,对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临床工作中有必要将蛋白电泳作为筛检项目,对蛋白电泳筛查发现有M蛋白的患者可进一步进行免疫固定电泳.

    作者:李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利用PDCA循环管理确保物体表面和手的卫生质量

    医务人员执行一切操作离不开手.手在操作时势必会触及门把手,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所以正确地执行医院洗手的规定,规范对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可以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率.据统计,医院感染病例多数为接触性感染[1].其中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感染率为30%[2].

    作者:肖新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Th17细胞与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视磺醛酸相关的孤儿核受体(RORγt)mR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20例健康体检者和22例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刺激培养后,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患者PBMCs刺激后产生IL-17的量明显增高(P<0.01),RORγt mRNA也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Th17细胞参与了RA发病及病情发展.

    作者:于月红;孙海玲;钱雷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哈尔滨市140302例就诊患儿血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哈尔滨地区儿童血铅含量的现状,预防铅中毒.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140 302例就诊患儿血铅含量测定结果分析,应用北京博晖钨舟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及专用稀释液进行测定.结果 患儿血铅大于10 μg/dL为血铅超标,分析患儿的血铅含量与患者年龄,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说明铅中毒与年龄有相关性(P<0.05),并且血铅与性别相关性密切(P<0.05).结论 儿童的铅中毒与儿童年龄性别有关,对儿童生长发育危害极大,有效的预防,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李月英;赵志红;杨铭华;阚秀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医学实验室设备维修人员的生物安全探讨

    医学实验室是医院病原微生物的重要集散地之一,是医院内一个重要的潜在生物传染源,已成为院内交叉感染的源头之一[1].近年来,为了减少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和感染事故的发生,政府颁布了各种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准则.

    作者:陈风;何晓平;许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探讨它们在ITP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并分析比较.结果 40例ITP患者治疗前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无效组外,其表达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初诊组与无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组、良效组和进步组均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但良效组和进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降低,但治疗后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升高,提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ITP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熊荣;宋建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顽固性高血压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避免降压失败.方法 对60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顽固性高血压经治疗后,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 顽固性高血压病因复杂,治疗要合理,重视个体化治疗.

    作者:陈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120株淋球菌对5种抗菌药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2009年淋球菌对5种抗菌药的耐药性及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和高水平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MIC)以及用纸片碘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120株淋球菌检出PPNG 33株(27.5%)、TRNG 52株(43.3%);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95.8%,青霉素耐药率达95.0%;头孢曲松、壮观霉素没有发现耐药菌株,且抗菌活性强.结论 持续监测淋球菌的耐药性十分重要.

    作者:牛玉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