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新利
本研究在尸体解剖过程中发现1例左膈下动脉起源分支变异的成年男性标本 1例,现报道如下.本病例平胸第12椎体,距离腹主动脉起始部4.5 mm处发出一外径5.0 mm胃左动脉;胃左动脉向左上行27.0 mm至胃小弯贲门处分出一支左膈下动脉,其根部外径4.0 mm,壁厚1.0 mm;沿胃小弯向上约11.0 mm和16.0 mm各分出一分支,前者外径2.0 mm长5.0 mm由胃贲门右前侧入胃,后者外径1.5 mm长10.0 mm由胃贲门前侧壁和左后侧壁入胃;然后呈螺旋向上达膈下中心腱,紧邻胃贲门前壁,沿膈肌下表面向左行36.0 mm进入膈肌.解剖变异图像见图1.
作者:向展华;孙善全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与宫颈疾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快速导流杂交法对1 130例宫颈疾病筛查者(包括宫颈癌组5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73例、宫颈炎症组912例、健康对照组90例)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分型检测,分析各组疾病HPV感染情况.结果 从1 130例妇女中检出HPV阳性502例,检出阳性率44%,其中宫颈癌组52例(94.5%),宫颈上皮内瘤变组52例(71.7%),宫颈炎症组393例(43.1%),健康对照组5例(5.6%).各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5,P<0.01).在感染的患者中21种不同亚型均有检出,高危型以16(27.5%)、52(21.1%)、58(13.4%)、33(7.8%)、31(7.2%)为主,低危型以6(33.5%)、11(19.7%)为主,混合感染30.1%.HPV亚型感染患者小16岁,大72岁,以21~40岁年龄段多.结论 宫颈疾病与HPV感染有密切关系,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和宫颈炎患者中HPV检出率较高,特别对于宫颈癌患者HPV亚型检出率达94.5%,高危亚型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炎疾病中检出率均高于低危亚型,但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裴蕴锋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医务人员执行一切操作离不开手.手在操作时势必会触及门把手,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所以正确地执行医院洗手的规定,规范对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可以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率.据统计,医院感染病例多数为接触性感染[1].其中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感染率为30%[2].
作者:肖新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如何防范医患纠纷.方法 分析手术室护士引发的医患纠纷的直接原因,主要从手术室护士自身因素、管理因素和患者因素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杜绝了手术室护士引发的医患纠纷的发生,思考并提出防范医患纠纷的具体措施.结论 手术室护士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责任感,把好医疗护理安全关,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加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严防护理差错事故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勇;陈星玲;宋世兰;唐佩灵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监测及分析广东省佛山市医院临床细菌及真菌院内感染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提供合理使用抗菌药的建议及指引,达到控制院内感染,减少致病菌耐药率上升的目的.方法 采用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与手工K-B法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该地区具代表性的相关医院,对2006~2007年临床各类微生物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检测其对多种抗菌药的耐药性;采用WHONET5软件,从送检科室、标本类别、分离菌种及其对抗菌药的耐药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一系列有建设性的研究数据.结果 共检测标本34 368例,阳性9 132例,阳性检出率26.6%;院内感染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常见,真菌亦有5.42%的检出率;院内感染主要以呼吸道、泌尿道及外科感染为主;所有检出的菌株对临床各种常用抗菌药均呈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其多重耐药呈增加趋势.结论 开展院内感染及其致病菌耐药性监测,对于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减缓细菌耐药率以及控制院内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均宝;陈梓池;潘练华;吴智刚;陈凯婷;陈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PMAP)的血液学诊断.方法 统计湖北省浠水县人民医院2000年至2009年10年间的44例PMAP.结果 PMAP即获得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结合文献发现,该疾病仅为外周血血小板减少及骨髓巨核细胞(MK)数低于正常.结论 认为干细胞分化缺陷及综合性免疫因素是引起PMAP发生的原因,对PMAP的命名进行了讨论,并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其他一些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作者:周益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以四川省宜宾市中医专科医院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42例为治疗组,以同期收治的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41例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给予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痊愈率、有效率及无效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性胫腓骨远端骨折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综合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坤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对标本运输箱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监测其有效性.方法 通过标本运输箱表面细菌培养,计算其细菌菌落总数(cfu/cm2).结果 消毒前和消毒处理后细菌菌落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消毒处理后标本运输箱满足生物安全要求.
作者:唐云海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临床常见急诊,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常见死亡原因,现对本院2007~2010年56例AMI救治进行分析,探讨基层医院提高AMI成功率的方法.
作者:卿希亮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艾滋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方法 取艾滋病患者筛选痰液作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63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痰液检出葡萄球菌35株,检出率为4.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表皮葡萄球菌11株,溶血葡萄球菌3株,35株葡萄球菌对常见抗菌药耐药性较高,未检出对万古霉素(VA)耐药及低耐菌株.结论 艾滋病合并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耐药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以便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戚茂超;李世立;杨晓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一套较完善的门诊电子医嘱和样本管理模式.方法 通过门诊电子医嘱模块、指引单模块、样本管理模块软件的技术研发,对门诊电子医嘱和样本管理系统进行开发应用.结果 门诊电子医嘱和样本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检验项目的 电子开单和检验流程的无纸化,指引单还实现了个性化的患者准备告知的功能,并对样本采集、运送与接收整个过程做到实时监控.结论 研发的门诊电子医嘱和运用全信息条码的样本管理系统完全改变了原有的检验流程,改变后操作流程更加科学,工作效率、科室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作者:吴元健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提取暴露7年的人乳牙标本基因组DNA,进行多重短串联重复序列片段扩增.方法 磨碎牙齿,脱钙后用氯仿提取DNA,纯化后进行荧光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结果 17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全部扩增成功,大片段峰值较低.结论 成功提取长期暴露的人乳牙标本基因组DNA,并且成功进行STR位点分析.
作者:张彦;尹爱华;杜丽;张畅斌;李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2009年度菌株主要分布情况及优势病原菌耐药现状,为选择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全院共检出的病原菌1 149株,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提供的生物鉴定板,用稀释法测定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1 149株病原菌分布情况痰液544株占47%,尿液164株占14.3%,其他标本151株占13.1%,血液106株占9.2%,创面分泌物55 株占4.7%,引流液52株占4.5%,咽拭子 52 株占4.5%,大便18 株占1.6%,静脉导管4 株占0.3%,气管插管3株占0.2%.优势病原菌耐药情况,耐药率达70%以上的抗菌药有氨苄西林90%,克林霉素71%,苯唑西林70%,头孢唑林70%.结论 通过分析发现医院内病原菌的分布有扩展的趋势且耐药率有上升的趋势,因此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化使用抗菌药物的培训,加强细菌耐药的监测,加强对临床用药的督导,从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通过分析充分说明开展细菌药敏试验的检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对于提高疗效,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霞;龙继川;羊建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心力衰竭患者60例,在常规利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强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3个月、6个月,对照比较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胸比例,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 使用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后能使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心胸比例缩小.结论 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作者:钟文木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黔江区不同人群新甲型H1N1病毒抗体水平,为预防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一所学校学生血清98例,普通人群(无偿献血人群)血清标本52例.应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病毒抗体血清学监测.结果 A/Californial/7/2009(H1N1)抗体阳体分布,学生98例,已接种新甲型H1N1疫苗71例,HI抗原阳性率97.2%,未接种新甲型H1N1疫苗20例,HI抗原阳性率50.0%.普通人群52例,均未接种新甲型H1N1疫苗,HI抗原阳性率为42.3%.结论 黔江区学生人群对新甲型H1N1有较强的免疫保护,未接种新甲型H1N1疫苗人群也隐性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屏障,因此,对人群甲型流感抗体监测,可以了解人群对甲型H1N1是否具有保护力,为防控新甲型H1N1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唐慧玲;李慧 刊期: 2011年第13期
2010年卫生部发文公布了一起临床输血致人死亡案例,致死原因竟是血型不合,输错血液,与此相关的责任人和管理者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痛定思痛,为了防范输血差错少发或不发,医务人员除了要加强工作责任心之外,还应该在输血机制上进行反思[1].例如,三查七对是否具体有效,各段工作之间的复核是否彼此关联.
作者:盛茂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泰安地区健康人群血尿酸浓度,以及健康人群存在的无症状性高、低尿酸血症群体比例.方法 用尿酸氧化酶法,检测了968份健康人血清样品.结果 男性中青年(20~49岁)为(355.3±76.5)μmol/L,>50岁为(359±87.8)μmol/L,女性中青年为(251.1±54.5)μmol/L,>50岁为(275.7±61.3)μmol/L,同年龄段男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尿酸在20~29岁组与30~39岁、40~49岁、≥70岁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组与≥70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后下降,到高龄前(>70岁)时又升高.女性尿酸20~29岁与50~69岁,30~39岁与50~59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诊断高、低尿酸血症各地区好建立自己的血清尿酸参考范围.
作者:宫春飞;喻冬梅;段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伴有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后泌乳素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2-R)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标准的患者130例分两组进行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用化学发光法在治疗前后同时对患者组和对照组泌乳素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血清泌乳素水平无变化;利培酮组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显著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立哌唑组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无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时,要充分考虑抗精神病药物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选择对泌乳素影响小的抗精神病药物是关键.
作者:孔丽蕊;郭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隆乳术后取出路径及影响再次隆乳原因.方法 在彩超、CT的指导下,对52例PAHG隆乳术的患者分别采用经腋窝、乳晕、乳房皱襞下等切口清除,同时对23例患者同期作了硅凝胶假体隆乳,11例患者在半年后作了硅凝胶假体隆乳.结果 47例患者术后自觉症状消失,彩超、CT检查乳腺、胸大肌及其间隙未发现PAHG,34例同期或延期隆乳的患者乳房形态满意,未出现术前的症状及心理问题.结论 术前经彩超、CT检查了解PAHG的分布情况,根据分布情况采取适当的取出路径,胸大肌及其后间隙是否完整影响再次隆乳.
作者:陶宏军;刘华;周定;汪洋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直视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脑出血后6~7 h内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2例患者的手术经验.结果 术后6个月按日常生活活动分级,Ⅰ级9例,Ⅱ级23例,Ⅲ级13例,Ⅳ级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8例.结论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创伤小,时间短,能较迅速降低颅内压,直视下血肿清除彻底,止血确切,适用于皮层下和未形成脑疝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
作者:程波;吴海;谈志辉;苏俊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