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液分析联合检验综合分析的重要性

刘富新;朱国勇

关键词:尿液联合检验, 质量保证, 综合分析
摘要:目的 评价日常尿检联合检测结果,综合分析质量,探讨尿液分析联合检验综合分析与临床诊疗的相关性和重要性.方法 统计分析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的9 160例尿液干化学分析、有形成分计数、人工显微镜复核镜检及相关血液生化结果和临床回访反馈资料,进行综合质量分析和评估.结果 干化学分析与有形成分检验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干化学各项分析与临床诊断也有偏差,联合检验综合分析可提高临床符合率.结论 尿液常规分析影响因素很多,单纯的干化学分析、仪器有形成分分析及人工显微镜镜检易致临床漏诊和误诊,均不能充分地满足临床诊疗需求,须坚持尿液分析联合检验综合分析的全面的质量控制,才能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建立高效护理流程提高手术护理质量

    目的 探讨高效护理流程对手术护理质量的提高作用.方法 将1 1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80例和对照组580例,分别给予高效护理流程护理和传统护理,比较两者手术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术前生理、心理反应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效护理流程有利于提高手术护理效率,缓解患者的生理、心理反应,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志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血站物料管理的质量体系建设

    血站物料管理是血站后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个科学、合理的物料管理质量体系是血站各项工作开展的物质基础[1].物料是用于生产及服务的原料和检测的试剂.质量体系是实施质量要求所需要的组织结构、过程、程序和资源[2].

    作者:张金磊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标本运输箱消毒效果评价

    目的 对标本运输箱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监测其有效性.方法 通过标本运输箱表面细菌培养,计算其细菌菌落总数(cfu/cm2).结果 消毒前和消毒处理后细菌菌落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消毒处理后标本运输箱满足生物安全要求.

    作者:唐云海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脓毒症及其治疗策略的探讨

    脓毒症是指各种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SIR),是严重感染、重度创伤、大手术后、重型急性胰腺炎和休克等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作者:李小平;殷俊;贺文龙;杨茜;朱卫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骨科高龄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骨科高龄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巴南区人民医院2010年47例骨科高龄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安全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指导早期下地等.结果 全部患者均成功手术,顺利康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骨科高龄手术患者实施全面、连续、规范的专业化整体护理是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李敏;葛永琼;朱军玲;蒋文鑫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LIASY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见故障处理及维护

    LIASY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下简称LIASYS)由意大利AMS公司生产,价格经济,操作简便,准确性高,重复性好,运行成本低,适合基层医院实验室使用[1].本院自2002年7月装机使用至今,性能一直比较稳定.实际工作中也遇到许多常见故障,在排除故障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LIASYS的常见故障处理及维护分4个工作系统进行解析.

    作者:姚中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本地区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RV)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432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RV抗原检测.结果 在432份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共检出RV阳性标本157例,阳性率为36.3%;其中在2、3月份共有86例RV阳性粪便被检出,占54.8%,在6个月至2岁年龄段的婴幼儿中有92例RV阳性标本,占58.6%,被检出的157例RV阳性标本中有男性患儿83例,占52.9%;女性患儿74例,占47.1%.结论 A组RV是引起的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每年冬季11月到次年1月份为集中,其中6个月至2岁年龄段为婴幼儿A组RV感染的高峰期.

    作者:张希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围化疗期患者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护理体会

    化疗药物因能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所以成为肿瘤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治疗中引起的恶心呕吐副作用,常令患者感到痛苦不堪,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呕吐引起脱水、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等反应,严重者不得不中止治疗,导致化疗不能顺利进行.目前,虽然临床有新的止吐药,不过仍有一半以上的化疗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

    作者:秦海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17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对11种抗菌药的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32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药敏结果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相关文件判读.结果 临床分离的172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感染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以痰液标本分离多,高达70.9%,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达85.8%,其次是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分别为78.9%和45.9%,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率低,分别为17.2%、16.9%.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为医院病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

    作者:张秀芳;孔东辉;柴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抗-Mur1例

    MNS是第二个被发现的血型系统,其复杂性仅次于Rh系统.MN的抗原决定簇位于糖蛋白A(glycophorin A,GPA)上.GPA是红细胞上一种主要的唾液酸糖蛋白C(sialoglycoprotein,SGP).

    作者:宁芳;蒋利星;粟明丽;陈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艾滋病合并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艾滋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方法 取艾滋病患者筛选痰液作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63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痰液检出葡萄球菌35株,检出率为4.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表皮葡萄球菌11株,溶血葡萄球菌3株,35株葡萄球菌对常见抗菌药耐药性较高,未检出对万古霉素(VA)耐药及低耐菌株.结论 艾滋病合并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耐药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以便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戚茂超;李世立;杨晓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树突状细胞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树突状细胞(DC)是人体内抗原递呈能力强的细胞[1],也是惟一能激活初始化T淋巴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在抗病毒的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2-3],同时在诱导免疫耐受和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中也起着重要作用[4-5].

    作者:任粉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对疼痛评分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对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 58例带状疱疹患者分别采用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及单纯更昔洛韦治疗,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单纯阿昔洛韦治疗(P<0.05).结论 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胡兵;代杰;罗朝琼;李维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手术室护士如何防范医患纠纷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如何防范医患纠纷.方法 分析手术室护士引发的医患纠纷的直接原因,主要从手术室护士自身因素、管理因素和患者因素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杜绝了手术室护士引发的医患纠纷的发生,思考并提出防范医患纠纷的具体措施.结论 手术室护士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责任感,把好医疗护理安全关,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加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严防护理差错事故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勇;陈星玲;宋世兰;唐佩灵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尿液分析联合检验综合分析的重要性

    目的 评价日常尿检联合检测结果,综合分析质量,探讨尿液分析联合检验综合分析与临床诊疗的相关性和重要性.方法 统计分析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的9 160例尿液干化学分析、有形成分计数、人工显微镜复核镜检及相关血液生化结果和临床回访反馈资料,进行综合质量分析和评估.结果 干化学分析与有形成分检验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干化学各项分析与临床诊断也有偏差,联合检验综合分析可提高临床符合率.结论 尿液常规分析影响因素很多,单纯的干化学分析、仪器有形成分分析及人工显微镜镜检易致临床漏诊和误诊,均不能充分地满足临床诊疗需求,须坚持尿液分析联合检验综合分析的全面的质量控制,才能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作者:刘富新;朱国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西宁地区686例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液药物浓度监测的结果分析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以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多发病、常见病.为了控制癫痫发作或减少发作次数,患者需要长期或终生服用抗癫痫药物.

    作者:彭海;刘兰;龙溯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建立一项避免配血错误复核机制

    2010年卫生部发文公布了一起临床输血致人死亡案例,致死原因竟是血型不合,输错血液,与此相关的责任人和管理者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痛定思痛,为了防范输血差错少发或不发,医务人员除了要加强工作责任心之外,还应该在输血机制上进行反思[1].例如,三查七对是否具体有效,各段工作之间的复核是否彼此关联.

    作者:盛茂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脑卒中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变化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 (GGT) 的变化及与血脂的关系,为脑卒中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一个实验依据.方法 测定605例(其中男477例,女128例)脑卒中患者血清 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按 GGT值分为 4 个级别,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605例脑卒中患者中 GGT 升高者为131例,异常率21.65%,其中男、女患者 GGT 异常率分别为21.59%、21.87%,男、女患者间 GGT 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大多数血脂指标随GGT水平升高而改变,血清TC、TG、LDL-C与GGT水平呈正相关,HDL-C与GGT呈负相关.而女性患者GGT不同分级组间血脂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GGT活性升高有可能是男性脑卒中患者的一种危险因素.

    作者:朱青川;侯丽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M HBV-DNA的关系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以及转氨酶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临床检测HBV-M的标本中筛出HBV阳性病例1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V前S1抗原,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酶联免疫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BV前S1抗原和HBV-DNA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组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1.0%和87.7%.在HBeAg(-)组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1%和40.5%.HBV前S1抗原(+)组中,ALT与AST异常率分别占 57.1%和55.7%.结论 HBV前S1抗原与HBeAg、HBV-DNA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前S1抗原可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BV感染复制和预后判断的指标,是HBV-M和HBV-DNA测定的重要补充和加强,适合在没有条件开展HBV-DNA定量的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陈冬梅;龙钟仕;廖威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整体护理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应用评价

    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该模式顺应医学模式的改变,在护理工作中将人视为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

    作者:徐文琴;孙业富;夏爱萍;范恩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