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脓毒症及其治疗策略的探讨

李小平;殷俊;贺文龙;杨茜;朱卫平

关键词:脓毒症, 治疗策略, 探讨
摘要:脓毒症是指各种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SIR),是严重感染、重度创伤、大手术后、重型急性胰腺炎和休克等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艾滋病合并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艾滋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方法 取艾滋病患者筛选痰液作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63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痰液检出葡萄球菌35株,检出率为4.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表皮葡萄球菌11株,溶血葡萄球菌3株,35株葡萄球菌对常见抗菌药耐药性较高,未检出对万古霉素(VA)耐药及低耐菌株.结论 艾滋病合并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耐药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以便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戚茂超;李世立;杨晓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2009年度雅安市人民医院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2009年度菌株主要分布情况及优势病原菌耐药现状,为选择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全院共检出的病原菌1 149株,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提供的生物鉴定板,用稀释法测定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1 149株病原菌分布情况痰液544株占47%,尿液164株占14.3%,其他标本151株占13.1%,血液106株占9.2%,创面分泌物55 株占4.7%,引流液52株占4.5%,咽拭子 52 株占4.5%,大便18 株占1.6%,静脉导管4 株占0.3%,气管插管3株占0.2%.优势病原菌耐药情况,耐药率达70%以上的抗菌药有氨苄西林90%,克林霉素71%,苯唑西林70%,头孢唑林70%.结论 通过分析发现医院内病原菌的分布有扩展的趋势且耐药率有上升的趋势,因此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化使用抗菌药物的培训,加强细菌耐药的监测,加强对临床用药的督导,从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通过分析充分说明开展细菌药敏试验的检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对于提高疗效,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霞;龙继川;羊建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心力衰竭患者60例,在常规利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强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3个月、6个月,对照比较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胸比例,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 使用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后能使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心胸比例缩小.结论 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作者:钟文木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对前置胎盘孕妇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前置胎盘孕妇的效果.方法 以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前置胎盘孕妇47例为治疗组,以前置胎盘孕妇41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治疗组给予有计划、有目的 、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有计划、有目的 及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后,治疗组继续妊娠率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实施有计划、有目的 及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母婴健康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率.

    作者:李秀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改变,评价其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采用被动凝集法,血清免疫球蛋白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显著低于正常.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存在着体液免疫功能的降低.

    作者:杨红欣;丁纯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取出路径及影响再次隆乳原因探讨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隆乳术后取出路径及影响再次隆乳原因.方法 在彩超、CT的指导下,对52例PAHG隆乳术的患者分别采用经腋窝、乳晕、乳房皱襞下等切口清除,同时对23例患者同期作了硅凝胶假体隆乳,11例患者在半年后作了硅凝胶假体隆乳.结果 47例患者术后自觉症状消失,彩超、CT检查乳腺、胸大肌及其间隙未发现PAHG,34例同期或延期隆乳的患者乳房形态满意,未出现术前的症状及心理问题.结论 术前经彩超、CT检查了解PAHG的分布情况,根据分布情况采取适当的取出路径,胸大肌及其后间隙是否完整影响再次隆乳.

    作者:陶宏军;刘华;周定;汪洋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利用PDCA循环管理确保物体表面和手的卫生质量

    医务人员执行一切操作离不开手.手在操作时势必会触及门把手,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所以正确地执行医院洗手的规定,规范对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可以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率.据统计,医院感染病例多数为接触性感染[1].其中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感染率为30%[2].

    作者:肖新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提高检验质量必须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

    检验作为医疗工作的前沿,其工作质量承担着发现潜在疾病、协助诊断、判断病情、评价治疗效果的作用.多年以来,检验在临床诊治上充当着一个较为被动及辅助的角色,由于各科工作的特殊性和临床与检验的历史原因,检验与临床常处于一个相对隔绝的状态,使得检验与临床沟通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一般认为影响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有3种:标本质量、放置时间和实验操作[1].

    作者:许静;潘贞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抗-e致配血不合1例

    为避免不规则抗体漏检,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在盐水介质的基础上一定要做聚凝胺或抗人球蛋白介质的配血,以防止输血反应发生.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张某,男,70岁,汉族,因肾性贫血于2010年2月住本院心肾科,患者有3次输血史,因重度贫血临床申请输血,血库检测血型为B型Rh阳性,与B型Rh阳性献者交叉配血,在盐水介质配合,但在聚凝胺介质中主测凝集,为查找原因送省血液中心进一步鉴定,经鉴定患者血清中含有抗-e,筛选红细胞上无e抗原的B型红细胞悬液2

    作者:车文忠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顽固性高血压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避免降压失败.方法 对60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顽固性高血压经治疗后,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 顽固性高血压病因复杂,治疗要合理,重视个体化治疗.

    作者:陈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经尿道汽化电切术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比较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RP)与经尿道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TUPKRP术治疗BPH患者185例与同期采用TUVP术的176例患者做比较,包括: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率、包膜穿孔率、术后血清钠、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后生活质量评分(QOL)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继发性出血发生率.结果 TUVP组手术时间、电切综合征发生率、包膜穿孔率、术后当天血清钠,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继发性出血发生率,与PKR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VP组术中出血量(304±110)mL,TUPKRP为(305±100)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TUVP IPSS(5.2±1.2)分、QOL(1.2±0.5)分、Qmax(24.1±4)mL/s;TUPKRP为IPSS(4.9±2)分、QOL(1.3±1)分、Qmax(25±3)mL/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VP与TUPKRP治疗BPH疗效基本一致,但TUPKRP安全性更高,适应证更广.

    作者:李科;陶炅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哈尔滨市140302例就诊患儿血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哈尔滨地区儿童血铅含量的现状,预防铅中毒.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140 302例就诊患儿血铅含量测定结果分析,应用北京博晖钨舟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及专用稀释液进行测定.结果 患儿血铅大于10 μg/dL为血铅超标,分析患儿的血铅含量与患者年龄,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说明铅中毒与年龄有相关性(P<0.05),并且血铅与性别相关性密切(P<0.05).结论 儿童的铅中毒与儿童年龄性别有关,对儿童生长发育危害极大,有效的预防,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李月英;赵志红;杨铭华;阚秀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1例暴露7年的牙齿标本的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目的 提取暴露7年的人乳牙标本基因组DNA,进行多重短串联重复序列片段扩增.方法 磨碎牙齿,脱钙后用氯仿提取DNA,纯化后进行荧光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结果 17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全部扩增成功,大片段峰值较低.结论 成功提取长期暴露的人乳牙标本基因组DNA,并且成功进行STR位点分析.

    作者:张彦;尹爱华;杜丽;张畅斌;李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骨科高龄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骨科高龄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巴南区人民医院2010年47例骨科高龄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安全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指导早期下地等.结果 全部患者均成功手术,顺利康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骨科高龄手术患者实施全面、连续、规范的专业化整体护理是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李敏;葛永琼;朱军玲;蒋文鑫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门诊电子医嘱和样本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目的 建立一套较完善的门诊电子医嘱和样本管理模式.方法 通过门诊电子医嘱模块、指引单模块、样本管理模块软件的技术研发,对门诊电子医嘱和样本管理系统进行开发应用.结果 门诊电子医嘱和样本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检验项目的 电子开单和检验流程的无纸化,指引单还实现了个性化的患者准备告知的功能,并对样本采集、运送与接收整个过程做到实时监控.结论 研发的门诊电子医嘱和运用全信息条码的样本管理系统完全改变了原有的检验流程,改变后操作流程更加科学,工作效率、科室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作者:吴元健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脓毒症及其治疗策略的探讨

    脓毒症是指各种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SIR),是严重感染、重度创伤、大手术后、重型急性胰腺炎和休克等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作者:李小平;殷俊;贺文龙;杨茜;朱卫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宫颈疾病与不同亚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与宫颈疾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快速导流杂交法对1 130例宫颈疾病筛查者(包括宫颈癌组5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73例、宫颈炎症组912例、健康对照组90例)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分型检测,分析各组疾病HPV感染情况.结果 从1 130例妇女中检出HPV阳性502例,检出阳性率44%,其中宫颈癌组52例(94.5%),宫颈上皮内瘤变组52例(71.7%),宫颈炎症组393例(43.1%),健康对照组5例(5.6%).各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5,P<0.01).在感染的患者中21种不同亚型均有检出,高危型以16(27.5%)、52(21.1%)、58(13.4%)、33(7.8%)、31(7.2%)为主,低危型以6(33.5%)、11(19.7%)为主,混合感染30.1%.HPV亚型感染患者小16岁,大72岁,以21~40岁年龄段多.结论 宫颈疾病与HPV感染有密切关系,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和宫颈炎患者中HPV检出率较高,特别对于宫颈癌患者HPV亚型检出率达94.5%,高危亚型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炎疾病中检出率均高于低危亚型,但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裴蕴锋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围化疗期患者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护理体会

    化疗药物因能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所以成为肿瘤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治疗中引起的恶心呕吐副作用,常令患者感到痛苦不堪,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呕吐引起脱水、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等反应,严重者不得不中止治疗,导致化疗不能顺利进行.目前,虽然临床有新的止吐药,不过仍有一半以上的化疗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

    作者:秦海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处理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术期处理的方法.方法 以60岁以上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76例为治疗组,以同期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非急性胆囊炎患者42例为对照组,均给予LC术,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只要充分围术期处理,掌握手术适应证,老年人早期行腹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德富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POCT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的比对试验及分析

    目的 以实验室大型生化分析仪器为参考方法作比对,对安徽亳州市人民医院2种型号17台即时床旁诊断(POCT)血糖仪检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测试.方法 用POCT血糖仪对葡萄糖含量分别为高、中、低3种浓度的全血标本进行测定,结果与实验室大生化仪血糖测试结果进行比对,用极差和偏倚作为精密度和准确度指标.结果 在精密度上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02年发布的葡萄糖POCT的应用准则的标准,17台血糖仪在3个水平中有1台不合格;在准确度上血糖仪结果低值标本平均偏高0.28%,中值标本平均偏高0.10%,高值标本则呈负偏差,平均为-0.03%.结论 POCT每一个测试都是独立的,极易出现差异,建立有效质保体系和管理规范,进一步提高POCT的质量,如稳定性与实验室方法的一致性,极其重要.

    作者:邓芳;敖家富;王海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