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项血清指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金涛;唐喜军;林素香;周武林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血管紧张素Ⅱ
摘要: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健康晚孕期妇女及健康未怀孕妇女的关系.方法 选择HDP患者70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34例,子痫前期轻度22例,子痫前期重度14例;并随机选取同期健康晚期孕妇35例,健康非孕妇30例作对照.检测其血清Hcy、hs-CRP、AngⅡ的水平.结果 (1)与健康晚孕期妇女及健康未孕期妇女相比,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组Hcy、AngⅡ、hs-CRP的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重度子痫前期和轻度子痫前期相比Hcy、AngⅡ、hs-CRP的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轻度子痫前期和妊娠期高血压相比Hcy、AngⅡ、hs-CRP的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Hcy与AngⅡ、hs-CRP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Hcy、AngⅡ和hs-CRP水平与HDP的发生、发展有关,且Hcy与AngⅡ、hs-CRP 呈明显正相关.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S100β蛋白对急性脑梗死(ACI)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进行检测,观察比较不同病情和不同梗死面积ACI患者在不同时点含量的变化.结果 ACI患者12 h血清中的S100β蛋白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5);150例ACI重度、中度患者在入院后24、36、48、72 h血清S100β蛋白明显高于12 h轻度患者(P<0.05);150例ACI大面积、小面积患者在入院后24、36、48、72 h血清S100β蛋白明显高于12 h腔隙性梗死患者(P<0.05).结论 血清S100β蛋白可能是预测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孙耀峰;孙荣同;孙大林;王鹏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AT1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高血压相关基因和高血压的易感性(包括环境易感性、疾病易感性、药物易感性等)在临床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的过度兴奋是高血压发生、发展和并发症的重要病理生理原因,Ⅰ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是RAS系统的主要效应物质,本研究通过运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临床生化检验、影像学等方法意在探讨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AngⅡAT1R)多态性与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易感性的相关性的问题.结果 研究发现AT1R基因A1166C在高血压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AT1R基因A1166C频率在黄种人中极低,导致检出率低;AT1R基因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生物学关联,有一个组织特异性范畴,并提示AT1R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间接方式,如在环境易感性、疾病易感性等各种因素情况下增加组织血浆肾素的摄取或活化,引起局部RAS的激活.结论 高血压的易感性问题和高血压相关基因在疾病发展发展过程中一样至关重要.

    作者:廖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3种吸附剂对百草枯吸附能力的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白陶土、蒙脱石散、活性炭三者对百草枯吸附能力.方法 在体外,用白陶土、蒙脱石散、活性炭处理相同的百草枯溶液,比较处理过的百草枯溶液的百草枯含量;临床上,服药量相近的患者分别经白陶土、蒙脱石散、活性炭治疗后比较患者尿中百草枯的含量.结果 体外实验:经蒙脱石散处理过的溶液中的百草枯含量低;临床观察:经蒙脱石散治疗过的患者尿中百草枯含量较低.结论 蒙脱石散对百草枯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救治可能更有力.

    作者:姜家瑚;柳玉华;褚海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检测与耐药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产生情况,为临床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用K-B 法进行常规药敏试验,筛选出 78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各种β-内酰胺酶,同时用 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检测金属酶.结果 78 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5 株(6.4%)、产碳青酶烯酶(AmpC)31株(39.7%),17株同时产ESBLs和AmpC(21.8%),金属酶筛选出 12株(15.4%)阳性.结论 该院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以 AmPC 酶为主,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徐伟红;张正银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32例痔上黏膜环切术患者的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结果 3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出血少,疼痛较轻,平均住院3~5 d,并发症少,术后疼痛2例,尿潴留2例.结论 通过PPH手术前后的心理疏导、术前准备、术后饮食指导、排便等护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增强患者信心有重要作用.

    作者:夏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尿白细胞干化学法检测与人工显微镜检查的比较

    目的 通过尿干化学法检测尿白细胞(WBC)与人工显微镜检查作比较,分析导致干化学法检测假阴性及假阳性的原因.方法 收集1 036例患者新鲜尿液,分别用干化学法检测及人工显微镜检查,对其中WBC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以人工显微镜检查作为确证标准,干化学检测尿WBC的假阴性率为9.36%,假阳性率为5.41%.结论 干化学法检测尿WBC简便快速,但有相当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进行尿液分析时应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外观、理学、化学及显微镜检查.

    作者:冯彩莲;李伟良;郑素娟;李诗韵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尿转铁蛋白(TRF)、N-乙烯-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s C)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TRF和血Cys C,终点法检测尿NAG,并比较其在各组中的差异.结果 TRF、NAG及血Cys C在糖尿病无蛋白尿组(A组)中的浓度分别为(3.12±0.45)mg/L、(2.26±0.97)U/mmoL和(1.83±0.37)mg/L,糖尿病蛋白尿组(B组)中的浓度分别为(10.66±3.50)mg/L、(4.30±1.74)U/mmoL和(3.14±0.96)mg/L,A组中各指标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中相应的浓度,B组中各指标的浓度均显著高于A组中相应的浓度(P<0.05).单纯检测一项或两项指标阳性率较低,而联合检测则能提高阳性率.结论 联合检测尿TRF、NAG及血Cys C能反映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损害,对糖尿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政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产科会阴保护临床护理体会

    会阴是指阴道口到肛门之间的长约2~3 cm的软组织结构.分娩时会阴将承受较大的压力,如果保护不当,可能会引起会阴的损伤,给产妇产后的恢复和产后生活产生不良影响.本院产科,经过多年助产经验总结及临床实践,形成了较好的分娩会阴保护模式,有效降低了会阴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黄素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家蝇蛆粉的临床前致畸性研究

    目的 探讨家蝇蛆粉对大鼠的致畸性,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家蝇蛆粉按比例定量添加到普通饲料原料中混匀,干燥,做成高、中、低剂量家蝇蛆粉饲料.将性成熟的98只SD大鼠按雌雄2∶1的比例同笼交配.取64只孕鼠平均分为4组:家蝇蛆粉饲料低剂量组;家蝇蛆粉饲料中剂量组;家蝇蛆粉饲料高剂量组;普通饲料对照组.于受孕后称量体质量增长情况.后脱颈椎处死孕鼠,称子宫质量,并进行胎鼠检查.结果 家蝇蛆粉饲料高、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雌鼠体质量增长、子宫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吸收胎、早死胎、晚死胎;各组间雄性与雌性胎鼠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雄性与雌性胎鼠的外观、体质量、体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胎鼠骨骼和胎鼠内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蝇蛆粉对SD大鼠未见致畸性.

    作者:黎运西;朱家勇;林超群;金小宝;曾爱华;褚夫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梧州市2100例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梧州地区6岁以下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情况,为判断该地区儿童微量元素是否缺乏或过多提供有效的检测依据.方法 使用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公司生产的BH5100型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对门诊体检及托幼机构儿童体检的2 100例6岁以下儿童采集末梢血进行铜、锌、铁、钙、镁5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检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被检测的儿童中缺乏微量元素主要以缺锌为主(40.7%),其次为钙(38.3%)、铁(28.7%),而铜和镁无明显的失衡现象.结论 儿童体内的微量元素水平对其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合理的膳食,均衡的营养,及时补充和调节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的必备条件.

    作者:余永雄;陈洁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重症患者肺不张应用主动翻身和叩击背部联合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重症患者肺不张应用主动翻身和叩击背部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4例重症患者肺不张患者按平均原则分组,实验组采用多功能翻身护理床进行主动翻身和叩击背部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动侧翻和叩击背部治疗,通过对肺不张0、3、7、14 d胸片、支气管镜检查、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观察,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缓解和治愈肺不张:实验组10例(82.3%),对照组2例(14.3%);支气管镜检查:实验组0例,对照组中5例.在治疗结束时实验组的氧饱和度提高,然而对照组在相同的时间内氧饱和度有所下降.结论 采用多功能翻身护理床对重症患者肺不张应用主动翻身和叩击背部联合治疗效果观察明显优于传统的手动侧翻和叩击背部的治疗效果.

    作者:蒋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食物不耐受免疫球蛋白G抗体检测结果观察与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中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010年37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14种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患者检测出特异性IgG抗体阳性为337例,阳性率为90.35%,其中以鸡蛋、牛奶阳性率为高,分别占24.3%和20.8%,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定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对找出和发现引起疾病的发病原因,在临床疾病诊断和避免食入不耐受食物有重要意义.

    作者:侯廷政;李小刚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住层流床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住层流床的意义.方法 把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7例分为两组,安置在层流床的34例为实验组,普通病床的33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保护性措施相同,并密切监测体温及病情,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情绪焦虑例数、继发感染例数、发热持续时间、使用抗生素天数及住院天数比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住层流床能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就医情绪.

    作者:陈淑婧;李萍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精神疾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类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9~2010年200例老年精神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致病菌200例,以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为主(66.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7.6%、40.0%.尿路感染患者对常用抗菌药都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结论 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尿路感染比较高,耐药性增强,应加强监测和控制.

    作者:田海华;李再忠;崔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梅毒感染人群中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与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用3种血清学方法对本地性病门诊高危人群梅毒感染情况的研究,一方面了解高危人群梅毒感染率,另一方面评价3种方法在梅毒血清筛查中的运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TP-ELISA)、明胶颗粒凝集法(TPPA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3种方法分别对高危人群352例进行筛查,用χ2检验分析结果.结果 TRUST检测结果显示男性阳性率为15.7%,女性阳性率为17.1%,总体阳性率为16.8%;TP-ELISA检测结果显示,男性阳性率为14.9%,女性阳性率为15.9%,总体阳性率为15.6%;TPPA检测结果显示,男性阳性率为13.1%,女性阳性率为15.9%,总体的阳性率为15.0%.对3种检测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显示男性阳性率、女性阳性率以及总体阳性率3种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地高危人群梅毒感染率较高.梅毒3种血清学方法显示灵敏度均符合临床需要,TPPA特异性较好,3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一般来说3种方法中任何一种都可用来做梅毒中期筛查实验,梅毒早期好选择ELISA方法,确诊实验应选择TPPA的方法.

    作者:丁正林;刘少华;李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溶血指数在测定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血清信息中的溶血指数计算出每克血红蛋白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活性.方法 在生化仪上测定压积红细胞G6PD的活性,结合溶血指数的测定以及其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显著相关关系,计算出G6PD的活性浓度,即每克血红蛋白的G6PD活性,并将G6PD缺乏阳性率和G6P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比值法进行比较.结果 利用溶血指数计算每克血红蛋白中G6PD活性浓度法在G6PD缺乏的检出率与G6PD/6PGD比值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检出能力一致.结论 利用溶血指数计算G6PD的活性浓度操作简单方便,无需洗涤压积红细胞,且无需测定6PGD和血红蛋白,在G6PD缺乏的筛查中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彭钢文;林颜玉;赵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100例分娩方式临床观察

    目的 讨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城口县人民医院2000~2008年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10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疤痕子宫中80例行剖宫产,剖宫产率达80%;20例阴道试产,阴道试产率20%,阴道试产成功率75%.结论 疤痕子宫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对于符合试产条件者,可严密监护下试产.

    作者:陈学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药骨髓丹治疗白血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比较服用骨髓丹前后血常规指标、骨髓象形态,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的方法.方法 收集白血病患者,分为单纯中医治疗组、单纯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在中西医结合组中比较服用骨髓丹前后指标变化,探讨骨髓丹是否有促进骨髓细胞生长的作用;通过比较单纯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探讨服用骨髓丹后对化疗的耐受性;在单纯中医治疗组中,探讨骨髓丹是否有杀灭幼稚细胞的作用.结果 在单纯中医治疗组中骨髓丹杀灭幼稚细胞的作用不明显.而在中西医结合组中发现,服用骨髓丹的患者在化疗后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促红细胞生长素比单纯西医治疗组升高明显.而在以后多次的化疗中,服用骨髓丹的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促红细胞生长素下降的比例比单纯西医治疗组要小.结论 骨髓丹有刺激骨髓增生和促进红细胞生长素生长的作用,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和对化疗的耐受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名均;陈中平;王嘉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治疗对慢性荨麻疹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重庆市渝中区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慢性荨麻疹患者54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玉屏风胶囊和地氯雷他定片;对照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治疗28 d 后评价临床疗效,并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 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 治疗28 d 后,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9.3%和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生活质量指数总分分别为(12.43±6.52)分和(11.87±7.5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总分分别为(8.45±3.72)分和(5.32±2.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兵;代杰;李维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探讨

    目的 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06~2010年临床送检标本124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培养与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 12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分布在呼吸科(45株,36.3%)、重症监护病房(ICU)(33株,26.6%)、肿瘤病区(22株,17.7%)、内科(21株,16.9%)和外科 (3株,2.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敏感性高的抗菌药是米诺环素,其次是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和复方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氨曲南和亚胺培南敏感性很低.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已比较严重,应加强监测、预防与控制.

    作者:袁启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