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自清;周明黎
目的 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与临床的联系.方法 用66例骨髓细胞培养,并对检出的54例慢性粒细胞进行白血病的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结果 检出费城染色体(Ph1染色体)阳性患者51例,其中标准型Ph1染色体畸变45例,标准型Ph1伴其他染色体易位者2例,双Ph1染色体者2例,变异Ph1染色体者2例;Ph1染色体阴性患者3例,其中2例为其他染色体畸变类型.结论 Ph1染色体是CML独立的细胞遗传学标志,双Ph1 及之外的染色体畸变可能预示着进入急变期,但变异Ph1染色体并不加快慢性期向急变期的转变.
作者:李艳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2010年5月,对本院机关及文职干部151例进行了血尿酸检测.现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机关及文职干部151例,男142例,女9例,年龄22~46岁.
作者:沈武龙;吕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对阳江地区体检人群血液流变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同群体的各项指标有无性别及年龄差异.方法 测定体检人群的血液流变指标,再用SPSS软件系统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流变学指数存在性别差异(P<0.05),男性组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压积的异常均高于女性组.全血黏度和压积,30~39岁组分别与50~59岁组、≥6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与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比较,其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变形指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50岁以上组的异常率较其他年龄组高.结论 (1)全血黏度的异常正逐渐年轻化;(2)血液流变指标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群体差异建立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参考值尤为重要.
作者:吴修宇;黎杨杨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精神科是一个专门收治精神病患者的科室,精神科患者的病情复杂,瞬息发生变化,随时都有伤害和被伤害发生,对于在精神科工作的护士,特别容易成为患者攻击和伤害的对象,造成躯体的伤害.精神病患者潜在患有其他内科疾病和传染性疾病,护士在诊治的过程中容易感染.高度紧张的工作极易产生不安全的因素,甚至造成自身的职业危害,严重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本文就针对精神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所面临的不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做一个简单分析.
作者:陈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使用比林斯自然避孕法进行避孕指导,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观察记录宫颈黏液的周期变化,应用比林斯避孕原理避孕.结果 观察3年的方法失败率甚低,每100名妇女使用失败率(比尔指数)仅为1.6,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1年的使用失败率为1~9).结论 掌握了比林斯避孕技巧,遵守比林斯避孕原理,其满意率达90%以上.
作者:王月明;刘大秀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enzymuria)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液微量清蛋白,比色法测定尿NAG,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尿β2-MG.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Ⅱ型糖尿病患者71例分成两组,即UAER正常组和微量清蛋白尿组,同健康对照组(n=35),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UAER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ysC结果已经升高,阳性率为28.5%,但β2-MG,NAG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量清蛋白组CysC阳性率为88.5%,β2-MG阳性率为80.0%,NAG阳性率为65.7%,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胱抑素C和β2-MG和尿NAG酶可反映早期肾损害,且升高的程度与肾损伤的程度成正相关.若联合检测,可提高糖尿病肾损伤的早期检出率.
作者:陈太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为探讨慢性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情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36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HBV、抗-HCV、抗-HDV的检测.并对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感染率作一分析.结果 单纯HBV的感染率为61.8%,远大于单纯HCV(8.5%)和HDV(0.4%)感染率.单纯HDV感染率很低,HBV和HDV重叠感染率较高为(12.3%),并且HBV和HDV重叠感染率按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呈顺序递增现象.肝癌组的HBV、HCV重叠感染率12.5%,与慢性肝炎组(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仍以感染HBV为主,HBV易与HCV、HDV发生重叠感染.重叠感染易使肝病加重.支持HDV要在感染HBV的基础上感染.
作者:张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解脲脲原体生物群Taqman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解脲脲原体生物群MBA基因差异,分别设计并合成引物和探针.优化引物和探针浓度及试验条件,并进行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评价.结果 生物1群适缓冲体系:25 μL反应体系中包含2.5 U Taq酶,Mg2+ 2.5 mmol/L,上、下游引物0.1 pmol/L,TaqMan探针0.2 pmol/L,模板DNA 2 μL.生物2群适缓冲体系:25 μL反应体系中包含2.5 U Taq酶,Mg2+2.5 mmol/L,上、下游引物0.2 pmol/L,TaqMan探针0.3 pmol/L,模板DNA 2 μL.PCR反应条件:95 ℃ 2 min;95 ℃ 10 s;55℃(检测荧光信号)20 s,循环40次.该方法线性范围在1.0×102~8 copy/mL之间,检测限达到100~200 copy/mL,特异性达到100%,CV值为2.5%.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TaqMan荧光PCR检测解脲脲原体生物群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特异性及重复性好,能够快速进行解脲脲原体生物群检测.
作者:董春雷;朱长太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通知检测肺癌患者及肺癌患者手术前后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bg)的含量变化,为肺癌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45例肺癌患者及17例手术后复发者,20例手术后无复发者和43名健康人的D-D和Fbg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D、Fbg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经手术后1年内复发的17例肺癌患者和手术后1年内无复发的20例肺癌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D-D和Fbg含量变化与患者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和疗效观察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陈景章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C反应蛋白(CRP)和结核抗体(TB-Ab)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113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结核积液组(72例)和恶性积液组(41例),检测胸腔积液中的LDH、ADA、CRP和TB-Ab,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核组胸腔积液中的ADA、CRP浓度和TB-Ab阳性率显著高于恶性积液组(P<0.01);结核组胸腔积液中LDH阳性率明显低于恶性积液组(P<0.01).结论进行胸腔积液中LDH、ADA、CRP和TB-Ab的联合检测在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乐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调查郴州市儿童感染患者中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常规分离培养并鉴定菌种,对鉴定出的病原菌做抗生素敏感试验,以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从郴州市儿童感染患者中检出的革兰阳性菌1 639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49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30株,肺炎链球菌390株,粪肠球菌51株,屎肠球菌19株.检出的革兰阳性菌对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大于50%,对氯霉素、利福霉素的耐药率小于30%,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小于5%.肺炎链球菌对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大于50%,对其他抗菌药物大部分敏感.结论 检出的革兰阳性菌对头孢菌素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等儿童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等儿童禁用药的耐药率较低.因此,在儿童感染患者中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非常重要.
作者:吴志坚;史文元;欧阳育琪;黄红卫;刘巧突;黄强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瘦素、脂联素的变化及其与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关系.方法 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69例空腹糖耐量受损患者,73例健康对照者采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留取血清测定其血糖、vaspin、瘦素、脂联素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组vaspin、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腹糖耐量受损组(P<0.05),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腹糖耐量受损组(P<0.05).空腹糖耐量受损组vaspin、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肥胖亚组的vaspin、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肥胖亚组(P<0.05),脂联素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肥胖亚组(P<0.05).2型糖尿病组vaspin与瘦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0.362,P<0.05),与脂联素呈负相关(r=-0.397,P<0.05).结论 Vaspin水平与肥胖、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海英;秦继宝;安仲武;王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和交通事故的增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直线上升,发病年龄不断升高.非手术治疗需长时间卧床,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现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2007年8月至2010年4月运用体外定位方法结合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系统治疗24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经过6~12个月随访,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益俊;盛永华;张曦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 通过分析晚期肿瘤患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防范于未然.结果 思想重视,措施得力,将晚期肿瘤患者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了肿瘤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结论 采取预见性的防范措施,做好晚期肿瘤患者的安全管理,可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满意度和对所患疾病的适应性,减少医疗纠纷,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
作者:李娅;郑圣凤 刊期: 2011年第15期
肺结核病是当今全球范围对人类具有威胁性的传染性疾病,是发展中国家的头号传染性疾病杀手.由于肺结核病的生物学性和社会因素以及近几十年来对结核病的忽视,造成全球性的疫情回升.在我国肺结核病是国家重点控制的乙类传染病.建国后党和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使我国肺结核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因近十几年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及人口的流动性增加,结核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部分地区有蔓延趋势.特别是近年来艾滋病毒及艾滋病患者多的地区,肺结核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有大幅增高[1].常规的痰涂片找抗酸杆菌是诊断肺结核病的依据和考核疗效随访病情的重要指标,疑诊肺结核病的患者均应痰涂片或培养[2].
作者:范辉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总结本科自2005年7月至2011年4月128例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原因、方法和体会.结果 126例手术顺利完成,2例中途转开腹手术,无死亡,手术时间25~160 min,平均105 min.术中出血10~100 mL,平均51 mL.术后5~10 d痊愈出院,平均7.46 d.随访3个月~3年,无症状复发,效果满意.结论 在化脓性胆囊炎或胆囊三角严重黏连疤痕化等不能够常规行胆囊切除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简便而安全可行,不但能够达到胆囊切除的目的,又能减少肝外胆管和血管损伤,避免了中转开腹,不失为复杂胆囊手术治疗的一种较好的选择,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处理胆囊残余部分.
作者:赖俊谕;陈川;姚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单采血小板与浓缩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2例患者输注血小板前后的血小板数值进行检测,根据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以及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单采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均有输注疗效,单采血小板有效率CCI 89.09%,PPR 93.64%,浓缩血小板有效率CCI 63.73%,PPR 69.61%;单采血小板组和浓缩血小板组在输注后1 h CCI、24 h CCI以及1 h P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 P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临床出血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可明显提升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并能迅速起到止血的目的,防止大出血并发症,而浓缩血小板效果不显著.
作者:易筱荣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对474例拟诊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NGU)的标本进行支原体检测和药物敏感分析,初步了解合浦地区支原体感染状况,为临床上选择治疗支原体的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珠海浪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支原体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剂盒(改良肉汤稀释法)进行支原体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474例标本中,支原体感染阳性212例,总阳性率为44.73%,解脲支原体(Uu)感染168例,检出率为35.44%;人型支原体(Mh)感染4例,检出率为0.84%;Uu+Mh混合感染40例,检出率为8.45%.对8种常用的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Uu敏感率由高到低为交沙霉素95.24%、克拉霉素83.33%、强力霉素75.00%、罗红霉素72.62%、阿奇霉素71.43%、红霉素71.43%、美满霉素59.52%、可乐必妥50.00%;4例Mh感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可乐必妥均敏感,对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及克拉霉素均耐药;Uu+Mh混合感染敏感率高的为交沙霉素70.00%,其次为强力霉素65.00%和美满霉素50.00%.结论 本地区泌尿生殖道炎症中,支原体有较高的阳性率,呈现单纯Uu感染阳性高,Uu+Mh混合感染其次,单纯Mh感染少.对单纯Uu感染首选敏感性高的交沙霉素,其次克拉霉素和强力霉素;Uu+Mh混合感染首选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次之;单纯Mh感染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上看可选择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及可乐必妥.
作者:李富南;包欢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近年来,老年人肺结核患病率居高不下,且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老年肺结核成为结核病的重要传染源[1].为此,作者就老年人肺结核的流行现状、临床特点、治疗和督导策略等做如下简要分析,为老年结核病防治提供参考[2-3].
作者:宋关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以老年患者多见,也可见于中年患者,且绝大多数发生于院外,因而,AMI的院前处理非常重要,它要求出诊医生必须在较短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处理,为下一步积极治疗赢得宝贵时间,以降低病死率.
作者:廉玉芬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