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科护理纠纷隐患分析与对策

袁碧;王秀玲;康克娟

关键词:骨科, 护理纠纷, 原因, 对策
摘要:医学本身是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的高科技、高难度、高风险科学,在疾病诊治护理中,有着不可定性和不可预测性[1].尤其是骨科病人在其诊断、治疗、护理、康复过程中所具的特殊性、动态性、双重性,潜伏着多重纠纷隐患.笔者就此进行分析,以期对预防骨科护理纠纷能有所裨益.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20例维吾尔族新生儿破伤风诊疗报告

    新生儿破伤风是新生儿重症感染性疾病,死亡率较高,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病死率几乎是100%[1],解放前每年约100万新生儿死于破伤风,解放后由于无菌接生的推广,其发病率大大下降,但在边远、贫困地区本病的发病率仍然较高.2006年3月~2007年6月共收治维吾尔族新生儿破伤风20例,现将诊疗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孟桂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骨科护理纠纷隐患分析与对策

    医学本身是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的高科技、高难度、高风险科学,在疾病诊治护理中,有着不可定性和不可预测性[1].尤其是骨科病人在其诊断、治疗、护理、康复过程中所具的特殊性、动态性、双重性,潜伏着多重纠纷隐患.笔者就此进行分析,以期对预防骨科护理纠纷能有所裨益.

    作者:袁碧;王秀玲;康克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预防接种过敏反应识别和处理

    过敏反应是一种非常罕见,但非常严重且有可能致命的变态性反应(通常以接种每百万疫苗剂次发生率进行评价).病人发生过敏反应时,专业人员必须正确诊断、处理和迅速安置,然后转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作者:吐尔洪·现孜里;海尔娜木·阿布都热依木;努尔买买提·玉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布鲁氏菌病防治难点与对策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主要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患病牲畜的皮、毛、乳、肉、内脏以及流产分泌物污染环境、水源、草场、乳、肉带菌等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1].新疆是以布鲁氏菌病属的羊型菌和牛型菌为优势种、型的农、牧区型和城市型布病疫区.新疆从20世纪50~80年代,是国内主要布病疫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新疆80余县、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13个师均有布病不同程度的流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新疆布病疫情有所回升[2].

    作者:武文革;陈康;任德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精液的变化与不育

    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的常见病,对生育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在部分男性不育症中,慢性前列腺炎是个很重要的原因,慢性前列腺炎造成不育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通过对91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精液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生育的影响.

    作者:李清;武文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对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当今全球的结核病正持续蔓延,这与人口流动、HIV/AIDS流行的增加、耐药结核菌的传播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我国HIV感染者逾百万,这些易感人群、高发人群更为控制结核病增加了困难.目前,更严重的是肺结核病引起的并发症已成为因结核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肺结核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因而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现谈一点认识.

    作者:努尔亚·阿斯卡尔;阿尔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006年新疆和布克赛尔县碘缺乏病防治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和布克赛尔县碘缺乏病消除工作,以食盐加碘为主的防治情况,为深入持续地开展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统一的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PS)抽样,开展居民碘盐食用率、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8~10岁儿童日间随机一次尿碘水平的调查和监测、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结果 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7.7%,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2.7%,不合格碘盐16户,不合格碘盐食用率为5.6%,非碘盐5户,非碘盐食用率为1.7%;8~10岁儿童日间随机尿样,尿碘中位数是153.53 μg/L;3年级、5年级各调查75名学生,及格率为100%. 结论 2006年和布克赛尔县已实现国家基本碘缺乏病的标准,但如何持续进行下去,真正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初向东;贺金华;马继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006年新疆额敏县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分析

    为做好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保障学生身体健康,我们于2006年对新疆额敏县所属城乡中小学校在校生进行了预防性健康体检,现将四病(龋齿、近视、HBsAg阳性、包虫病)患病状况报告如下.

    作者:陈康;姬松涛;李美玲;冯建红;马德存;彭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和静县农牧区卫生监督工作现状与对策

    随着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各级卫生监督所的成立,卫生监督执法的力度大大增强,特别是食品、化妆品、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及打击非法行医等专项整治的开展,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由于经费、监督人员数量、交通工具等因素的影响,新疆和静县的卫生监督工作主要集中在县城区域,而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农牧区的卫生安全保障工作相对滞后.

    作者:吐尔洪·卡斯木;王新湘;玛丽亚木·阿不都许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236例临床报告

    近年来,不孕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不孕症的病因复杂、类型也较多,其中输卵管性不孕在不孕症中占首位[1].性传播疾病是引起输卵管性不孕症的重要因素之一[2].近期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沙眼衣原体(CT)和解尿支原体(UU)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其中CT感染在发达国家居性传播疾病的首位[3] .CT和UU的感染病程隐匿,临床症状轻或无症状,因而疾患常被忽视,从而导致病程延长,反复感染,导致更严重的生殖道损害.女性若被CT和UU感染,会引起急、慢性输卵管炎和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发生感染后,就有可能引起管腔堵塞,造成输卵管性不孕.

    作者:米合日办·吾守尔;孙缄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新疆莎车县黑热病新发疫点暴发流行的调查

    黑热病已成为新疆南部喀什地区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20世纪70年代中期对喀什地区的黑热病疫区采取了以药物灭蛉结合普查病人和集中治疗患者的大规模综合性防治措施,通过10余年的防治,黑热病发病人数由1975年的124例降低到1988年11例,发病率下降91.1%.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员的增加,黑热病发病人数逐年递增,发病地区由1988年的3县1市,增加到2002年的10个县市, 2002年发病人数为322例.莎车县1996~2002年发现黑热病患者1例,2003年2例.2004年7月~2006年5月又先后出现9例,均为新发病例,9例患者基本情况如下.

    作者:伊斯拉音·乌斯曼;张超威;开赛尔·克尤木;张松;茹孜古丽·朱马洪;斯康德尔;伍卫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新疆喀什市对娱乐场所性服务小姐开展健康教育模式的初探

    新疆喀什市的艾滋病防治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根据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于2005年7月依托第四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建立了艾滋病综合干预平台-妇女健康中心,探索针对娱乐场所性服务工作者的健康教育模式,开展娱乐场所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工作.

    作者:梁俊;申中美;吴晓飞;夏江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甘肃省渭源县地方病防治30年概述

    1970~2000年,甘肃省渭源县地方病防治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极大成就.期间,国家先后投入渭源地方病防治各项资金高达340多万元.1979年2月6日和6月27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李先念和省委书记宋平先后批示, 要抓紧、抓好渭源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到1990年,全县基本消灭了麻风病,控制了布鲁氏杆菌病和碘缺乏病,截止2000年底,全县6种地方病患病率由防治前的24.78%下降到6.4%,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作者:王定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剂量阿苯达唑乳剂治疗囊型包虫病36例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本文选用新型阿苯达唑乳剂对36例囊型包虫病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对36例囊型包虫病的54个包囊用阿苯达唑乳剂10 mg/kg剂量进行治疗,服药3个月为1个疗程,复查一次,各疗程之间不间断连续服药.以B超影像为主要判断指征,观察不同疗程的效果,9~12个月为总疗程.结果 36例患者平均近期疗效有效率94.7%,治愈率80.6%.54个包囊有效率为92.6%,治愈率81.5%.结论 阿苯达唑乳剂为治疗囊型包虫病的首选药物.

    作者:多力坤·买买提;古丽拜尔;阿迪力·司马义;哈力木拉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药物经济学及其对控制医疗费用的作用

    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是指药物治疗对卫生保健系统和人类社会所付出的成本和产生效果的描述和分析.具体地说,药物经济学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案与其它方案,如手术治疗以及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如社会养老与家庭照顾等的成本、效益或效果及效用,评价其经济学价值的差别.药物经济学的服务对象包括医疗保健体系的所有参与者:政府管理部门、医疗提供单位、医疗保险公司、医生以及病人.药物经济学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

    作者:郑莉;吴延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新疆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区系

    对西天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鸟类区系调查,采集到鸟类101种,分属13目31科,并对不同生境鸟类的分布、数量以及动物地理从属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作者:刘坪;康林江;侯兰新;尼合买提·吐尔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鼠类伤害儿童2例报告及分析

    2006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后接待2位来门诊求医的病人,均为鼠类伤害幼童事件.1 发病情况病例1:出生15 d,住在银川市郊区的某出租房(平房),据其父母讲述,8月某日17:00时,婴儿独自留在屋内睡觉,半小时后发现孩子左手指在流血,袖口有一定量的血迹,约20 mL.病例2:出生2个月,住某小区1楼,据其父母讲述,某日20:00,小孩在睡梦中哭醒,家人当即发现孩子的耳朵流血并有明显伤口.2患者在本中心均得到了妥善消毒包扎处理,并建议随访.

    作者:卢世堂;李晶;王自存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混合糊剂治疗肺结核病人1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阿哈提,男,哈萨克族,16岁,学生,因乏力且午后低热、咳嗽、痰中带血、盗汗、胸痛1月余而前来就诊.体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巩膜无黄染;表浅淋巴结无肿大;胸廓对称;体温37.8℃;心率84次/min;未闻及杂音,右肺尖部听诊,呼吸音减弱;腹软,肝、脾触及无压痛;大小便正常,化验结果,尿常规及肝功无异常;白细胞7.3×109/L,中性0.7 u,淋巴0.2 u,嗜酸性0.2 u;嗜碱性0.1 u;黄疸指数4 u;麝香草酚浊度12 u;血清谷-丙转氨酶(比色清)18 u;乙肝表面抗原(-);痰厚涂片呈阳性;胸片显示右上肺密度增高,呈边缘不清的云絮状阴影,诊断为浸润性肺结核活动进展期.

    作者:唐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糖尿病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就我国目前糖尿病发病情况而言,大力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有人将它的治疗比喻为五驾马车,即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管理、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这五驾马车首位就是糖尿病健康教育,患者只有很好地驾驭这五驾马车,才能良好地控制血糖,减少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糖尿病患者病程漫长,健康教育就必须贯穿于患者的一生,我国糖尿病健康教育起步晚,缺乏统一规范模式,组织及管理力量薄弱,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教育质量亟待提高.我们于2003~2006年曾治疗管理200余名糖尿病人,现就糖尿病人健康教育问题谈几点个人体会.

    作者:夏迪亚·阿不力孜;刘天朗;何春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大骨节病患儿外周血白细胞的病理学研究——揭示大骨节病病毒血症的形态学证据

    目的 大骨节病(KBD)病因至今未明.本文做KBD患儿外周血白细胞的病理学研究拟验证KBD发病中有病毒血症的假设.方法 在病区小学,临床粗筛出KBD疑似儿童82例(经X线片检出KBD患儿65例),光镜查其外周血血涂片后,从中选出有白细胞病变者10例,以电镜寻找其白细胞内的病毒体. 结果 光镜查出外周血白细胞病变阳性者64/82例,可疑阳性者7/82例.电镜下,在9/10例白细胞内检出病毒核衣壳.衣壳直径70~100 nm,外形六角,部分有小核心.核衣壳外围见细胞核染色质溶解灶. 结论 在9/10例白细胞核内有病毒核衣壳的结果,使KBD发病中有病毒血症的假设得到验证.该病毒引发出白细胞坏死过程是具有细胞病变效应的.该病毒可能也是KBD软骨细胞坏死的原因.KBD病儿外周血白细胞坏死的病理学发现将对血液病理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毕华银;王治伦;陈静宏;谭希旺;杨占田;王延续;杨顺华;曹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