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56例HIV感染者结核菌感染情况分析

戚茂超;李世立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结核杆菌, 血清结核抗体
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导致结核感染者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患者危险的因素,本文对156例HIV感染者用胸部X线、结核菌痰检(简称痰检,包括痰培养和涂片镜检)、血清结核抗体(TB-Ab)检测,以了解3种方法在HIV感染者中的检出率,现报道如下.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高钠血症的发生机制与临床处理

    高钠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机体状态,血清钠离子浓度大于145 mmol/L,并伴有血浆渗透压的升高.临床上常有两种分型:原发性高钠血症的发病机制目前不十分清楚,有推测认为可能的机制是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或渴感中枢的感受阈值上升所致,即只有当体液达到明显高渗状态时机体才释放抗利尿素(ADH),导致体液一直处于高血钠、高血渗透压状态,也有人认为原发性高钠血症是由于渴感减退合并部分性中枢性尿崩症所致[1].

    作者:张剑;张永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2002~2008年本院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状况分析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和输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输血在临床治疗工作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在大出血、血液病及各种贫血等患者的抢救和治疗中尤其重要.目前国内外都把成分输血的临床实际用量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及一名临床医生掌握与运用现在医学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也是等级医院评审的必备条件,是当今世界输血事业的发展方向.本文将本院7年来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惠霞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 分析某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现状及耐药性.方法 分析医院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发生的116例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病历及相应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结果 以痰标本检出率高,粪便标本次之.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为主,亦有曲霉菌感染.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较好,对氟康唑的耐药性较高.结论 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 掌握深部真菌的感染及耐药情况,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作者:王永;狄亮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3种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

    目的 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试验(金标法)3种检测方法 的应用比较,探讨如何合理利用3种方法 来检测梅毒抗体.方法 用目前为常用的RPR和TPPA、金标法进行测定.结果 RPR、TPPA和金标法的灵敏度分别为59.8%、100.0%、91.5%,特异性分别为77.8%、100.0%、94.4%.结论 RPR适用于疗效观察,金标法适用于急诊检验,而TPPA是临床检验梅毒抗体的确认试验.

    作者:赖年钰;甘晓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6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巨大坏死溃疡期压疮的效果观察

    压疮是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营养代谢障碍而发生变性、坏死的病理过程,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巨大坏死溃疡期压疮一旦形成就很难愈合,临床上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临床护理难点.自体干细胞已被移植应用到各种组织,本血站于2005年7月至2009年1月协助临床对6例巨大坏死溃疡期压疮患者成功实施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艳;谷小燕;王桂云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143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水平变化

    目的 测定丙型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浓度,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水平变化与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143例,分成HCV携带者、轻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中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血清透明质酸的水平.结果 HCV携带者、轻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中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浓度均值分别为(38.3±7.4)、(48.9±5.9)、(67.2±9.9)n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值(28.9±5.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透明质酸的水平随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增加.结论 血清透明质酸升高是肝纤维化的特征之一,丙型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的水平随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增加,也预示随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患者出现肝纤维化的概率增加.

    作者:郭玲;赵梅桂;张荣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CRP、WBC及红细胞沉降率在老年肺部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在老年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检测9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CRP、ESR、WBC、N及痰培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肺部感染患者CRP水平显著高于8 mg/L,阳性率达100%,治疗后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R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ESR、WBC、N和痰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N、ESR、痰培养在诊断和治疗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作用有限,而CRP可作为诊断肺部感染和观察疗效的敏感指标.

    作者:张梁;黄涵;周娜;邓巧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ALT测定中两种波长设置对不同浓度溶血影响程度的控制

    目的 观测不同波长设置时,3种溶血程度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的影响.方法 用Sysmex 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血红蛋白(Hb)浓度.应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波长设置于340 nm和340/660 nm时检测20例住院患者,在不溶血和溶血程度在Hb为2.0、5.0、8.0 g/L时ALT指标的变化.结果 应用配对设计差值均数t检验得出,波长340 nm时,与无溶血比较,Hb=2.0 g/L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5.0 g/L时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8.0 g/L时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波长340/660 nm时,与无溶血比较,Hb=2.0 g/L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5.0 g/L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8.0 g/L时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溶血标本在两种波长设置检测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定的溶血会影响ALT检测,不同波长设置抗干扰能力不同,340/660 nm优选.

    作者:李晔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LUMO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测量性能的初步评价

    目的 对LUMO半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的测量性能作出初步评价.方法依照<临床实验室定量方法的初步评价-标准指南>(第2版)EP10-A2实验方案,每天用高(37.50 pmol/L)、中(19.63 pmol/L)、低(1.75 pmol/L)3种浓度水平的标准品作为测量样本进行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检测,计算FT3的偏倚、总不精密度、斜率、携带污染率、非线性、漂移.并进行t检验.结果 高、中、低值的偏倚分别为0.14、2.40、3.77 pmol/L;总不精密度分别为:9.29%、6.29%、4.83%;非线性:-0 001 3;携带污染率:-1.049 4%;漂移:-0.008 4;斜率:1.103 2;截距:0.099.结论 LUMO半自动化学发光仪FT3测定的偏倚、总不精密度均在允许范围内.在验证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携带污染率较低,漂移稳定性较好,各项评价指标基本能够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许华斌;汪守玲;金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方法 通过21例替牙期错(牙合)畸形患者运用FrankelⅢ功能性矫治器矫正,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21例患者前牙反(牙合)解除,建立正常覆盖、覆(牙合),疗效满意.结论 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有良好疗效.

    作者:姚礼红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生物监测方法的比较

    目的 选择结果准确、价廉、操作简便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生物监测方法 .方法 将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装入10 mL刻度螺旋瓶盖试管,与凯斯普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生物指示剂同时进行灭菌效果生物监测.结果 螺旋瓶盖试管装菌片15次75管均为阴性;凯斯普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生物指示剂15次15管均为阴性.结论 螺旋瓶盖试管装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可用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生物监测.

    作者:周家玉;顾敏;周喜桃;金今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2008年峨眉山市城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患调查

    目的 了解峨眉山市城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患情况.方法 2007年5月至2008年12月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SC)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队开展了对峨眉山市城市居民以各居委会随机抽取住户小区入户调查建档工作.结果 完成峨眉山市区11个居委会范围的21 472人次的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患调查.统计结果 显示,峨眉山市城市居民中60岁以上占15.5%,已经进入老年社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排前5位的是:高血压2 477例(11.54%);糖尿病905例(4.22%);慢性阻塞性肺病479例(2.23%);冠心病209例(0.98%);脑血管病99例(0.46%).结论 居民突出的卫生问题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的防治.有关机构应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科学管理,提高预防、治疗水平;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生活(饮食)行为习惯和普及科学的生活方式综合干预措施;同时CHSC应完善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提高妇女儿童及老人等重点人群的预防保健服务覆盖范围.

    作者:叶毅力;宋月全;郑月娥;李世琼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75例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的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Lp(a)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368±0.176)、(0.155±0.11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Lp(a)水平的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薛丽;刘定海;刘利洪;李敬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测定分析与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测定分析与价值.方法 95例AMI患者,同时设健康对照组50例,观察AMI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结果 AMI组与对照组相比,cTnT和CK-MB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nT和CK-MB在各时间点阳性率不同,cTnT血清活性升高快,在AMI发作后4 h其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T可有效监测病情的发展、治疗及预后,有助于判断溶栓的疗效,并且能提示患者的预后,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小东;葛卫华;张海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中老年人群脂肪肝生化检查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血生化指标特征性改变,为脂肪肝病情监控和疗效判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本社区中老年人群进行健康体检,包括肝脏B超和血生化检查,血生化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检测,将经肝脏B超确诊的脂肪肝患者列为脂肪肝组,同一人群非脂肪肝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生化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脂肪肝组的TG、TC、Glu、ALT、AST、GG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肝患者存在血脂异常的同时通常还伴有多项生化指标异常性改变.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86例膝关节镜手术的配合

    膝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在动态的自然解剖条件下对膝关节进行探查治疗的微创手术方法,为一些不明原因的膝关节疼痛明确诊断并在镜下施行治疗,具有伤口小、损伤轻、视野广、诊断明确、术后创伤反应轻、痛苦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膝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病86 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质量管理对临床生化检验的重要性

    质量管理是临床实验室保证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医学检验的发展,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已越来越被重视,199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专门组织专家制定了针对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认可方案,即ISO/FD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案.方案对检验全过程(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采取严密的质量管理措施,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赖年钰;林一民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65例分析

    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电切术(PKRP)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PKRP 65例术中、术后早期、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70 min,平均切除前列腺组织50 g,输血者5例,无阳痿、尿失禁及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尿路感染10.0%,包膜穿孔尿外渗9.2%,术后出血7.6%,尿道狭窄4.6%.结论 PKRP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理想、安全而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尤其是大前列腺的治疗.其术中出血、TURS、包膜穿孔、尿道狭窄发生率均较低.

    作者:熊有志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急诊骨折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临床应用的评价

    目的 探讨急诊骨折创伤患者血小板(PLT)及凝血功能与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救120所送骨折创伤患者82例,按受伤程度分成3组:A组(n=33):肢体单处骨折;B组(n=24):肢体单处开放性骨折;C组(n=25):肢体2处及2处以上骨折伴血管损伤或脏器损伤.3组分别于入院时、术后24 h、术后3 d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结果 A、B组PLT、APTT、FIB检测项目均在正常范围,两组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PLT、FIB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APTT与A组及B组各期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组各期D-D检测在正常范围内,而在B组及C组中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B组各期与C组各期比较,C组各期有明显增高.结论 骨折创伤特别是多发性创伤患者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纤溶增强.检测PLT和凝血功能对临床骨折患者静脉栓塞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提供监测指标.

    作者:吴金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两种血细胞计数仪的性能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KX-21和BC-3000两种血细胞计数仪的性能特征.方法 分别用KX-21和BC-3000同时检测同一血样,观察WBC、RBC、Hb、PLT等参数的精密度、线性、携带污染率、可比性、WBC分类计数等情况.结果 两种仪器的精密度均达到说明书要求,仪器线性良好,携带污染率低,检测结果 的相关性良好.在检测健康人时两种仪器的WBC分类计数结果 无差异;在检测中性粒细胞增高的炎性反应患者时,KX-21分类结果 的准确度高于BC-3000;在检测白血病患者时,KX-21比BC-3000有更高的敏感度和更低的假阴性率,BC-3000的WBC分类结果 不可靠.结论 检验人员需全面掌握各种仪器的性能特征,尤其要重视仪器在WBC分类时出现的假阴性情况,避免漏诊误诊,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检验信息.

    作者:华建江;吴雄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