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梅毒血清学联合检查的临床应用

廖春莲

关键词:梅毒, 抗体, 检验
摘要: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血清会产生两种抗体:一种是非特异性的抗心磷脂抗体;一种是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这两种抗体的试验方法很多,如何更合理地选择应用于临床梅毒检测是临床实验室需要解决的问题.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孕酮联合检测在诊断疑似宫外孕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与孕酮联合检测在诊断疑似宫外孕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200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的血清β-HCG、孕酮水平,对孕酮水平低于10 ng/mL的患者48 h再次测定β-HCG,计算倍增率,并以其中25例正常妊娠作对照.结果 36例异位妊娠48 h血清β-HCG增长率平均为18%,孕酮水平仅(5.55±0.84)ng/mL,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β-HCG、孕酮联合检测在诊断疑似宫外孕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作者:唐美芳;顾卫红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3例小儿肾挫裂伤应用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术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术治疗小儿肾挫裂伤的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黔江中心医院接受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术治疗的3例小儿肾挫裂伤患者,总结了术前、术中、术后观察与护理经验.结果 3例小儿肾挫裂伤应用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术治疗,经过严密的术前、术中、术后观察与护理,均痊愈出院,随访其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结论 小儿肾挫裂伤是腹部常见的损伤,应用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术治疗小儿肾挫裂伤,可以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侯章梅;吴惠萍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合并梅毒感染1例报道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西方文化、意识的渗透,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梅毒在解放初期已被消灭,但现在又死灰复燃,近年来有报道我国梅毒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随着梅毒的发病率的增加,艾滋病的蔓延也不可避免的随之发生.在本科室检测中发现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梅毒感染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崇梅;骆建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及合并细菌感染中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肺炎支原体(MP)肺炎合并细菌感染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临床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80例(其中单纯肺炎支原体肺炎60例,合并细菌感染20例),细菌性支气管肺炎80例,采用半定量的胶体金免疫结合法检测其血清PCT.结果 单纯肺炎支原体肺炎中仅2例为阳性,阳性率为3.3%,合并细菌感染中18例为阳性,阳性率为90.0%,细菌性支气管肺炎71例为阳性,阳性率为8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T检测对MP肺炎以及是否合并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MP肺炎患儿PCT升高时,可考虑MP和细菌混合感染,或提示有较严重并发症的可能.

    作者:陈晓燕;王坤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40例硬膜外阻滞联合腰麻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比较硬膜外阻滞联合腰麻与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选择择期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给予硬膜外阻滞联合腰麻,对照组给予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硬膜外阻滞联合腰麻麻醉显效时间快,麻醉平面达T6时间短,局麻药用量少,镇痛效果好、肌肉松弛率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联合腰麻为全子宫切除手术提供了一种作用迅速、阻滞完善、局麻药用量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切实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华学洪;李凤鸣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LH75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LH75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各参数的正常参考范围及在临床的应用评价.方法 用LH75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20例健康成人及110例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参数.结果 不同病因的贫血中, 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强光散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HLR%)、强光散射网织红细胞绝对值(HLR#)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HLR分别为3.98、1.86、0.92、0.36、0.31;IRF分别为0.57、0.44、0.31、0.24、0.21.结论 网织红细胞各参数在贫血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观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沈利民;肖建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降压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降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Ⅰ组:30例新发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d,共4周.如血压未达标,仍大于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则将美托洛尔缓释片加到95 mg/d,继续用4周,若血压仍未达标则另加用长效钙拮抗剂非洛地平5 mg/d至12周.Ⅱ组:20例既往服用美托洛尔平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等量替换的原则,即47.5 mg美托洛尔缓释片替换50 mg美托洛尔平片,总观察时间4周.观察降压效果、心率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等.结果 患者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95.0 mg,每天1次,4~8周后,80%以上降压达标,并能维持24 h持续降压效果;在心率方面,美托洛尔缓释片有轻度的减慢作用,未出现严重的心动过缓(心率小于55次/分),没有看到其明显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及肝功能酶、肌酐升高的毒副作用;另外按照等量替换原则将美托洛尔平片替换为缓释片其降压效果相当.结论 作为传统降压药物的新型制剂,美托洛尔缓释片降压作用肯定,价格适中,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管高峰;李正武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两种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检测和传统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用BV快速检测试剂盒和两种方法对200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 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方法较为繁琐,且要求操作者有较高技能、主观因素多、标准化程度差,但可作为确诊依据之一,BV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阴道分泌物方法可靠、易学、快速、简便,二者结合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郭改玲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70例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血小板无效输注原因,以提高血小板有效输注率.方法 观察70例患者的163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率为26.4%.其中急性白血病(AL)组为18.5%,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为36.8%,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47.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组为23.1%.结论 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复杂,血小板输注应视患者情况作出综合判断,避免或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作者:李强;计成阜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时机选择对术中减压复位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时期的早晚对治疗难易程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比较2003年9月至2007年8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26例在伤后不同时期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手术治疗的难易程度及疗效.其中受伤时间超过4周的患者6例,受伤时间小于4周的患者20例.结果 在就诊患者中,受伤时间超过4周的6例患者牵引复位失败,且术中减压复位亦较受伤后就诊时间小于4周的20例患者困难,术后疗效欠佳.结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后早期手术治疗有利于脱位的整复并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范斌;梁文杰;李丽芳;冯敬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常见临床必须沟通的检验结果

    目的 强调医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的作用和重要意义.方法 通过对几个常见容易引起临床误诊、误解的检验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与临床进行沟通,说明有些检验方法在应用上的区别,帮助临床选择检验项目,正确分析、合理使用检验报告.结果 通过沟通让临床更加相信检验结果,使检验结果都能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依据.结论 有的检验结果必须与临床进行沟通,必要时可让检验科相关人员参与患者的疾病会诊.

    作者:李保才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1 094例孕妇全血微量元素缺乏的调查

    目的 了解孕妇不同孕期血液铁、钙、锌、镁、铜5种微量元素的缺乏状况,为孕妇保健提出依据.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液5种微量元素,分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种微量元素测定,铁、钙、锌、镁、铜缺乏分别为42.60%、35.23%、14.26%、1.56%、0.31%.不同孕期5种微量元素缺乏各有特点.结论 不同孕期5种微量元素缺乏各有特点.早孕以缺铁为主,中、晚孕期以缺乏铁、钙、锌3种微量元素为主,孕妇应及时补充缺乏的微量元素.

    作者:李继慧;冯春锋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两种梅毒血清学联合检查的临床应用

    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血清会产生两种抗体:一种是非特异性的抗心磷脂抗体;一种是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这两种抗体的试验方法很多,如何更合理地选择应用于临床梅毒检测是临床实验室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廖春莲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目的 总结检验分析前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对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分析前质量水平.方法 对2007年度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统计,针对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后对2008年度不合格标本再进行统计.结果 2007年度总的标本数量85 579例,不合格1 374例,占1.61%,改进措施后,2008年度总的标本数量100 038例,不合格标本623例,占0.62%,改进措施后不合格标本率显著低于改进措施前,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一系列改进措施,不合格标本率明显减少,提高了分析前质量控制水平.

    作者:王福斌;徐冉行;王广芬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与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是衡量医学院校医学检验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试金石.目前我国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特别是在新建本科院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动手能力差、基本专业知识薄弱的问题.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如何以检验技师资格考试为导向,加强医学检验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质量是医学检验教育的重点课题之一.为此,本文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毕业后再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建立实习前、毕业前的培训制度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

    作者:姚军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分析

    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推广和普及,血液分析仪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血常规分析中.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在检验工作中广泛应用.在每天的血细胞分析工作中都会遇到白细胞、红细胞直方图正常,但是血小板直方图异常且血小板数目减少的标本.

    作者:邓燕;高梅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舒适护理在骨科手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骨科手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手外科70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评价护理各项指标如皮肤压疮、疼痛、肿胀、睡眠障碍以及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结果 舒适护理后的患者疼痛、肿胀较常规护理患者减轻,同时还减少了睡眠障碍以及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住院时间缩短.结论 舒适护理能改善骨科手骨折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促进康复.

    作者:张丽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儿童感染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医院患者各类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葡萄球菌506株,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用琼脂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儿童感染的葡萄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2.4%,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54.3%;住院患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64.3%,门诊患者的MRSA占20.6%;尿标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检出率高(83.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85.6%;住院患者CNS中MRCNS占90.8%,门诊患者MRCNS占62.2%;来自血液标本的CNS中MRCNS检出率高(93.0%).CNS的分布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46.5%).MRSA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有很高的耐药率,均达80.0%以上.MRCNS除氯霉素及利福平外,对所测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50.0%以上.结论 标本来源不同,葡萄球菌的分布也不同.葡萄球菌耐药率有所上升,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有较大差异.

    作者:常迺萍;李整社;贾凯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检验信息系统中容灾备份的设计与实现

    检验信息系统(LIS)是一个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复杂和事务并发多的实时系统,由于医疗工作的特殊性,任何因素所导致的应用中断,都会给患者就医带来不便,甚至可能是生命的代价.因此,医院对LIS的持续稳定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作者:刘志辉;卢卫国;程涌江;周迎春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