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生云
我院中医皮肤科10余年来,充分利用硫化氢泉、低渗泉、微温泉,加入适量煮沸半小时后的甘草药液,对银屑病病人进行药浴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姜光萍;李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以祛邪为主,调理脏腑功能为辅,选用具活血化瘀、通脉消肿功效的三七片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1 病例
作者:李军;刘迪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血管性眩晕是指因血管因素所致的眩晕,如:脑动脉硬化或颈椎病所致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等.血管性眩晕虽可见于多种疾病,但从中医气血津液理论来认识,则其病理机转多为血瘀气滞,进而酿湿生痰,阻遏气机,清气不升,浊气不降,髓脑失养或受迫而致.病因病机有其一定的因果联系和规律性,因此,整体上就有一个相应的基本治法和组方,而后根据临床病证变化化裁加减.据此,笔者拟定了活血化痰、降逆定眩法以治疗血管性眩晕.基本组方:丹参、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半夏、茯苓、泽泻、车前子、川牛膝、夏枯草、枳壳.
作者:陶泉;王连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化疗引起胃肠道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组(耳穴贴压)82例与对照组(胃复安加地塞米松)8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对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毛琰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中,男28例,女30例;年龄小24岁,大82岁;病程短5天,长2年.
作者:张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鉴别和测定伊犁小檗果实中的绿原酸.方法:鉴别采用薄层层析法,定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甲醇:水:冰乙酸:三乙胺(9:90:1:0.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4nm.结果:绿原酸线性范围5.0~25μg@mL-,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105.9%,RSD=2.83%(n=3).结论:方法简单,重复性好.
作者:王书俊;孟洁;华尼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鼻鼽属于现代医学的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范畴,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因素复杂,且易复发,为探讨中医药治疗鼻鼽的方法,我们课题组遵循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有关鼻鼽的论述,应用自己研制的辛芷滴鼻剂,于1996年1月~1999年12月对200例鼻鼽患者鼻粘膜给药治疗,并与同期100例用呋麻滴鼻剂治疗的鼻鼽患者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周培敏;张震环;何刚;王霞;尹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自1989~1997年间,我们采用中药柴胡注射液及维生素B12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银屑病6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作者:杨筱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对雷公藤、甲氨喋呤、柳氮磺胺吡啶、硫唑嘌呤单独及联合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9例的4年随访,认为对大多数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用单种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是有效的,仅28%病例需要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础为异质性,治疗方法将依据个体反应更改;雷公藤比其他慢作用抗风湿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更有效.
作者:姚海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治疗方法采用脑超治疗仪(即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连接电源,电刺激强度旋钮复零,连接插头,接电源,选择处方(一般电处方为4,声处方为2),戴紧头帽,固定超声头位置:椎一基底动脉1个,颞窝1个,颈内动脉1个,病灶头皮反射区1个;固定电极片:电极片应放置在功能障碍机群两端,并沿肌群组织方向呈八字放置.超声输入,电刺激输出(应以患者大耐受度为限),开始倒计时,连续20分钟.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失眠、头晕等症状,可能因超声剂量过大所致,此时应减小处方数值;如症状仍不消失,则可能是病灶选点不准确,此时应向医生咨询以重新确定病灶投影区位置.
作者:俞小兰;金岚兰;哈力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电针加TDP治疗面神经麻痹30例,疗效较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泊;胡康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药材的灰分检查是对药材纯度检查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高温将药材炽灼至完全灰分,则细胞组织及其内含物成为灰分残留.由于一般中药材的灰分含量通常都在一定的范围内,故其数值若高于它的正常范围,则必定有其它无机物污染或掺杂.对于组织中含草酸钙较多的中药,则需用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消除药材本身的影响因素,从而更精确地指示中药材中是否掺有杂质.
作者:张彩凤;顾一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医药作为治疗肿瘤的五大手段之一,因其疗效高在国内得到广泛认可.如:中医药能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在术前后应用能加快术后康复,使肿瘤病人痛苦减轻,提高了生存质量,降低了复发和转移,从而提高了远期疗效.然而,中医防治肿瘤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无论在病因、证候、治疗、指导思想、药物开发,还是在预防与治疗关系处理上,都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或易被忽略的问题.现试归纳如下,就正于同道.
作者:张洪亮;曾永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方剂组成及用法组成:熟地、鹿角胶、,青黛、皂角刺各30g,白芥子15g,蜂房、姜炭各3g,麻黄、肉桂、生甘草、附片、甲珠、桃仁、莪术、桔梗、柴湖、大力各10g.煎法:1剂煎2次,先用冷水500mL浸泡,以文火煎煮,水开后煎30~40分钟,煮至200mL左右,倒入容器内;第2次再加水300mL,煮至100mL弃渣倒出.将2次所煎药液混合备用.服法:每日服2次,早晚空腹各服150mL.
作者:张惠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的病,其发病特点为:下腹坠痛,腰骶酸痛,月经期紊乱、痛经、白带增多,或伴有异常腥臭味.笔者以中药灌肠治疗该病30例,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王文君;赵艳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自1994年10月~1999年10月,笔者采用针刀治疗菱形肌慢性损伤62例,疗效确切.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32例;年龄30~69岁;病程短6个月,长15年.
作者:仇留喜;胡云衢;王能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引起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在四肢骨关节疾病当中发病率较高.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针刀配合药物及手法等综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00例,疗效满意.
作者:田兴;库热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药调剂复核医生开的处方,是调剂工作中重要的把关环节.复核工作质量优劣,义意重大,将对方药的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认为中药调剂应该把好以下5道关.
作者:石进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血管性痴呆是由于大脑多发性或重要部位的梗塞、出血引起皮质结构及其连系部位的损害所致,据日本国统计,血管性痴呆占老年人痴呆的50%,而我国的统计,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还略高于日本.该病属于疑难病证,各地学者都在积极探索有效治疗措施.本人随师沈宝藩教授临证学习多年,现将我师诊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结合文献复习整理如下.
作者:王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整体地、全面地认识人体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并贯穿到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各个方面,又普遍地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现就整体观在妇科临床对崩漏治疗的指导做简要阐述.
作者:高雪莲;孟农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