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刀配合药物及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00例

田兴;库热西

关键词: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针刀, 综合治疗
摘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引起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在四肢骨关节疾病当中发病率较高.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针刀配合药物及手法等综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00例,疗效满意.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刀治疗菱形肌慢性损伤62例

    自1994年10月~1999年10月,笔者采用针刀治疗菱形肌慢性损伤62例,疗效确切.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32例;年龄30~69岁;病程短6个月,长15年.

    作者:仇留喜;胡云衢;王能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耳压治疗化疗引起胃肠道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化疗引起胃肠道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组(耳穴贴压)82例与对照组(胃复安加地塞米松)8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对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毛琰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尿路感染100例观察

    笔者10余年来,采用清热利湿、温肾化浊法治疗尿路感染10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血压病气虚证中医辨证施治探微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多从阴虚阳亢立论.近年来笔者结合临床辨证施治,从气虚论治高血压病,收到了一定效果.现结合临床效果探讨如下.

    作者:唐培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辛芷滴鼻剂治疗鼻鼽300例临床观察

    鼻鼽属于现代医学的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范畴,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因素复杂,且易复发,为探讨中医药治疗鼻鼽的方法,我们课题组遵循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有关鼻鼽的论述,应用自己研制的辛芷滴鼻剂,于1996年1月~1999年12月对200例鼻鼽患者鼻粘膜给药治疗,并与同期100例用呋麻滴鼻剂治疗的鼻鼽患者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周培敏;张震环;何刚;王霞;尹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胃苓汤加减治疗糖尿病42例临床观察

    1 一般资料本组共收糖尿病Ⅱ型患者42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6.3岁;病程3月~10年,平均病程7.8年.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8mmol/L,或任何时间血糖≥11.1mmol/L.

    作者:肖艳;王钒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熨浴疗法对痹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壮医熨浴疗法治疗痹病有良好效果,但其疗效机理尚未十分清楚[1].为了了解壮医熨浴疗法对痹病的作用机理,我们在临床中对50例用熨浴疗法治疗的痹病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作者:曾振东;韦金育;吕琳;李萍;李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凉血活血祛风法治疗过敏性紫癜40例

    1997~1999年间,笔者采用凉血活血祛风法治疗过敏性紫癜40例,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克英;马桂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硫化氢矿泉水加甘草全身浴治疗银屑病61例体会

    我院中医皮肤科10余年来,充分利用硫化氢泉、低渗泉、微温泉,加入适量煮沸半小时后的甘草药液,对银屑病病人进行药浴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姜光萍;李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针药合用治疗偏头痛20例

    笔者中运用针刺并配合中药治疗偏头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18~54岁;病程2月~10年不等.均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及耳、鼻、眼等病变.

    作者:王福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腧穴学》 定位操作若干疑点分析

    《腧穴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首先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定位问题.本文就在教学 示教与指导学生点穴操作中遇到的定位疑点,归纳为5点:①关于定位描述中的方位问题;②关于穴 位与穴位连线的问题;③关于骨度分寸中存在的问题;④关于特殊形体特殊定位问题;⑤关于其它 一些未描述清楚的定位问题.文中就此5方面进行了分析答疑,旨在使学生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 力及动手能力.

    作者:尹改珍;宝冉;马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健脾消食汤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观察

    厌食症是指小儿除外其它急慢性疾病的较长时期的食欲不振或减退,甚至拒食的一种病证.多见于1~6岁儿童,近年来,本病逐渐增多,为儿科常见病之一.我科自1996~1999年间,利用自拟健脾消食汤治疗小儿厌食症,取得很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林金国;吴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管性眩晕从痰瘀论治

    血管性眩晕是指因血管因素所致的眩晕,如:脑动脉硬化或颈椎病所致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等.血管性眩晕虽可见于多种疾病,但从中医气血津液理论来认识,则其病理机转多为血瘀气滞,进而酿湿生痰,阻遏气机,清气不升,浊气不降,髓脑失养或受迫而致.病因病机有其一定的因果联系和规律性,因此,整体上就有一个相应的基本治法和组方,而后根据临床病证变化化裁加减.据此,笔者拟定了活血化痰、降逆定眩法以治疗血管性眩晕.基本组方:丹参、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半夏、茯苓、泽泻、车前子、川牛膝、夏枯草、枳壳.

    作者:陶泉;王连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医整体观在崩漏治疗上的应用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整体地、全面地认识人体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并贯穿到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各个方面,又普遍地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现就整体观在妇科临床对崩漏治疗的指导做简要阐述.

    作者:高雪莲;孟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成药、民族药MUG-Indole法大肠杆菌检查

    药品微生物学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应用学科.药品在生产过程、贮存阶段、使用过程中均有可能受到外界微生物的侵袭,从而造成污染.药品受到微生物污染后,可引起药品质量的变异,从而产生一定的危害.

    作者:卢瑞芳;托乎提·古丽巴哈尔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针灸配合针刀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58例

    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中,男28例,女30例;年龄小24岁,大82岁;病程短5天,长2年.

    作者:张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浅谈中药调剂对处方复核的重要性

    中药调剂复核医生开的处方,是调剂工作中重要的把关环节.复核工作质量优劣,义意重大,将对方药的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认为中药调剂应该把好以下5道关.

    作者:石进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当归补血汤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方中仅由2味药黄芪、当归组成,重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生血之源,与当归合用,养血和营,则阳生阴长,气血两旺.两药相伍,共同发挥补气生血活血作用,主治劳卷内伤、气弱血虚之证.临床应用广泛,实验研究资料丰富,特别是免疫调节作用方面的研究,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较多的实验研究.现根据研究者主要观察的指标对象,将该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危建安;谢琪;黄兆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试述中医药防治肿瘤中存在的六个问题

    中医药作为治疗肿瘤的五大手段之一,因其疗效高在国内得到广泛认可.如:中医药能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在术前后应用能加快术后康复,使肿瘤病人痛苦减轻,提高了生存质量,降低了复发和转移,从而提高了远期疗效.然而,中医防治肿瘤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无论在病因、证候、治疗、指导思想、药物开发,还是在预防与治疗关系处理上,都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或易被忽略的问题.现试归纳如下,就正于同道.

    作者:张洪亮;曾永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阳和汤加味治疗乳腺增生症

    1方剂组成及用法组成:熟地、鹿角胶、,青黛、皂角刺各30g,白芥子15g,蜂房、姜炭各3g,麻黄、肉桂、生甘草、附片、甲珠、桃仁、莪术、桔梗、柴湖、大力各10g.煎法:1剂煎2次,先用冷水500mL浸泡,以文火煎煮,水开后煎30~40分钟,煮至200mL左右,倒入容器内;第2次再加水300mL,煮至100mL弃渣倒出.将2次所煎药液混合备用.服法:每日服2次,早晚空腹各服150mL.

    作者:张惠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