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培位
笔者以祛邪为主,调理脏腑功能为辅,选用具活血化瘀、通脉消肿功效的三七片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1 病例
作者:李军;刘迪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电针加TDP治疗面神经麻痹30例,疗效较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泊;胡康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属中医痹证的范畴,主要表现为肘外侧的疼痛,活动受限.我们采用火针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诊断依据
作者:彭伟;王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病例来自儿科、针灸科门诊.其中男6例,女34例;年龄5~11岁.40例均拍腰骶正位片以排除隐性脊柱裂、腰椎损伤,做尿检以排除尿路感染,男性做生殖器检查,以排除包茎病变.患者病程2年以上,每夜遗尿1~3次,个别患者上课亦见遗尿.
作者:吴明达;吴致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测定维药野蔷薇实中总黄酮及维生素C的含量.方法:利用黄酮类成分与亚硝酸钠、硝酸铝及氢氧化钠反应呈樱红色,于510nm处测定吸收度,利用药典规定方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野蔷薇实中总黄酮含量为0.055g/g(生药),维生素C含量为0.043∥g(生药).结论:方法简单,结果稳定.
作者:武华;高丽;周晓英;孙维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鼻鼽属于现代医学的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范畴,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因素复杂,且易复发,为探讨中医药治疗鼻鼽的方法,我们课题组遵循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有关鼻鼽的论述,应用自己研制的辛芷滴鼻剂,于1996年1月~1999年12月对200例鼻鼽患者鼻粘膜给药治疗,并与同期100例用呋麻滴鼻剂治疗的鼻鼽患者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周培敏;张震环;何刚;王霞;尹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化疗引起胃肠道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组(耳穴贴压)82例与对照组(胃复安加地塞米松)8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对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毛琰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本文报道了槲皮素眼膏的处方、制备方法、质量检查、眼膏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并对槲皮素眼膏的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实验表明,用分光光度法对眼膏中的槲皮素进行含量测定是可行的.眼膏中的槲皮素含量在高温、强光照射和高湿度条件下都有所下降.据此为槲皮素眼膏制剂配方及工艺、保存条件提供资料.
作者:吴祥;李耐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多从阴虚阳亢立论.近年来笔者结合临床辨证施治,从气虚论治高血压病,收到了一定效果.现结合临床效果探讨如下.
作者:唐培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规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合等为其特征.如果本病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者,称时行感冒[1].冬春之季是时行感冒宜发季节,发病率高,感染人群多,造成流行后,轻者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重者易诱发他病,严重影响人群身体健康.下面结合临床浅谈一下对本病的治疗体会.
作者:霍光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自1994年10月~1999年10月,笔者采用针刀治疗菱形肌慢性损伤62例,疗效确切.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32例;年龄30~69岁;病程短6个月,长15年.
作者:仇留喜;胡云衢;王能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青壮年男性多见,多发于四肢,若治疗和护理不当,常造成肢体远端的缺血坏死.笔者护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00余例,其中有坏疽约占70%,采用内服中药、外用膏药治疗,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杨秀红;李新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药材的灰分检查是对药材纯度检查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高温将药材炽灼至完全灰分,则细胞组织及其内含物成为灰分残留.由于一般中药材的灰分含量通常都在一定的范围内,故其数值若高于它的正常范围,则必定有其它无机物污染或掺杂.对于组织中含草酸钙较多的中药,则需用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消除药材本身的影响因素,从而更精确地指示中药材中是否掺有杂质.
作者:张彩凤;顾一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对雷公藤、甲氨喋呤、柳氮磺胺吡啶、硫唑嘌呤单独及联合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9例的4年随访,认为对大多数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用单种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是有效的,仅28%病例需要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础为异质性,治疗方法将依据个体反应更改;雷公藤比其他慢作用抗风湿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更有效.
作者:姚海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自1995~1999年作者采用药浴加天龙镇痛膏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1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19例,男34例,女285例;年龄24~67岁,平均38岁;病程长者32年,短者1年;治疗时间长6个疗程,短者2个疗程,平均3个疗程;随访时间2年.
作者:芦勇;孟庆才;乔为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方剂组成及用法组成:熟地、鹿角胶、,青黛、皂角刺各30g,白芥子15g,蜂房、姜炭各3g,麻黄、肉桂、生甘草、附片、甲珠、桃仁、莪术、桔梗、柴湖、大力各10g.煎法:1剂煎2次,先用冷水500mL浸泡,以文火煎煮,水开后煎30~40分钟,煮至200mL左右,倒入容器内;第2次再加水300mL,煮至100mL弃渣倒出.将2次所煎药液混合备用.服法:每日服2次,早晚空腹各服150mL.
作者:张惠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多见于女性.笔者采用中成药制剂加味逍遥丸治疗4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孙月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自1991~1996年间,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脑震荡苏醒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失眼、急躁易怒、入暮潮热等症状者42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胡均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血管性痴呆是由于大脑多发性或重要部位的梗塞、出血引起皮质结构及其连系部位的损害所致,据日本国统计,血管性痴呆占老年人痴呆的50%,而我国的统计,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还略高于日本.该病属于疑难病证,各地学者都在积极探索有效治疗措施.本人随师沈宝藩教授临证学习多年,现将我师诊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结合文献复习整理如下.
作者:王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小儿厌食合剂是刘国祥主任医师验方,经临床应用疗效满意.所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复合维生素B、酵酶片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对症状、体征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两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儿厌食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
作者:李士欣;张舒遴;秦克勤;刘国祥;陈金昌;陈春雁;温蓉;赵爱美;刘阳美;陈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