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龙虾壳聚糖抗皮肤浅表真菌的实验研究

丁恒生;王亚娜;宗爱萍;郑铁生

关键词:龙虾壳聚糖, 醋酸, 皮肤浅表真菌, 最低抑菌浓度
摘要:目的 探讨龙虾壳聚糖对皮肤浅表真菌的抗菌作用, 检测其对真菌的低抑菌浓度.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平板培养法.结果 龙虾壳聚糖对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的低抑菌浓度值均为2 500 mg/L,对须发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白色念珠菌的低抑菌浓度值均为5 000 mg/L;醋酸液对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的低抑菌浓度值均为630 mg/L, 对须发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白色念珠菌的低抑菌浓度值均为1 260 mg/L.结论 龙虾壳聚糖及醋酸液对皮肤受试浅表真菌均具有抗菌作用;龙虾壳聚糖的低抑菌浓度为2 500~5 000 mg/L.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庆市渝中区中小学及幼儿园饮水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分析学生饮水卫生状况,保障饮水安全.方法 调查学校的饮水卫生管理,对饮水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 辖区内学校饮水卫生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48份样品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为47.9%,大肠菌群合格率为93.8%,霉菌合格率为93.8%.结论 饮水微生物超标的原因与教室的卫生环境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须通力协作,加大监督力度.

    作者:侯剑;李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347例妊娠妇女全血铜锌钙镁铁测定分析

    铜(Cu)、锌(Zn)、钙(Ca)、镁(Mg)、铁(Fe)是机体生长发育以及各种生化反应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中5种重要的元素.孕期各种元素需求均有较大增加,而元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其摄入不足或补充过量,将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本资料通过对347例妊娠妇女全血5种元素测定分析,得出了宝鸡市孕期妇女全血5种元素测定的本底资料,给妇幼保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

    作者:王红武;张亚莉;索亮亮;周清霞;杨玲娜;刘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肝肾联合移植的护理

    肝肾联合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肾病的有效方法,也是目前器官移植术中难度大的手术之一.2006年6月14日,本院为1例终末肝病合并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实施了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取得了满意效果,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琼;黄小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探索

    人性化护理,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尊重个人隐私为核心,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就是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1].它改变了过去护士只是被动的执行医嘱,工作中对患者缺少关爱、尊重和理解的旧模式,注重给予服务对象人性关怀和照顾.那么现在提倡的人性化护理对临床护士有什么要求呢?现将临床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肖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庆市渝中区旅店业卫生现状调查及管理对策

    为了解渝中区旅店业经营单位卫生现状,渝中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于2003~2005年对辖区内的旅店业经营单位96户中随机抽取73户,按国家相关卫生标准进行了全面的卫生监督监测.通过对监督监测结果分析发现,渝中区旅店业经营单位的自身卫生管理状况相对稳定,监督监测合格率高于同期全国抽检水平.但噪音这单一指标合格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者:李云飞;苏瑛;侯剑;杨杰;兰利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液黏度测定的质量保证

    血液黏度是血液检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肺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尤其是血栓前状态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全自动黏度仪以其快速灵敏、重复性好、准确度好,试剂单一而被广泛推广应用,但血液黏度值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做好以下环节的全程质量管理非常重要.

    作者:刘建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基层结核病防治的医疗纠纷防范

    基层结核病防治工作中承担结核患者发现、诊断、治疗、治疗管理、预防等工作与患者密切地交流、交往.为防范基层结核病防治中医疗纠纷的发生,研究结核病防治中医疗纠纷原因,总结结核病防治中医疗纠纷教训,提高基层结核病防治人员医疗纠纷意识,使结核病控制工作顺利地向消除结核病目标前进,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家兰;张纯治;王玉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3种梅毒诊断试验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通过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选择简单、快速、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方法和试剂诊断早期梅毒,及早发现传染源,控制梅毒传播.方法 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3种方法对梅毒患者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TRUST法敏感度为90%,特异性为96.7%;TP-ELISA法敏感度为98.3%,特异性为100%;TPPA法敏感度为98.3%,特异性为100%.结论 对梅毒患者同时采用TRUST和ELISA(或TPPA)法进行血清学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和判断疗效.

    作者:黄波;钟方才;纪红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广东省基层医院脑脊液显微镜检查不规范原因分析

    目的 通过对广东省基层综合医院脑脊液显微镜检查不规范原因分析,以达到提高认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质量管理.方法 采取亲临医院调查和电话、信函相结合的方式,由笔者以及所在调查医院工作的本校历届检验专业毕业生共同完成.结果 脑脊液显微镜检查不规范医院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其中以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脑脊液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为常见.结论 基层医院脑脊液显微镜检查不规范的主要原因是盲目依赖自动化仪器;对规范化操作不够重视;对脑脊液显微镜检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作者:蔡元菊;陈秀琴;罗小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型肝炎并发低血糖临床意义的探讨

    目的 分析总结重型肝炎并发低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重型肝炎(67例)、慢性肝炎(75例)、急性肝炎(56例)患者空腹血糖,并与45例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重型肝炎患者空腹血糖明显低于慢性、急性肝炎和正常人(P<0.01);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急性、慢性肝炎患者(P<0.01);死亡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结论 低血糖常出现在重型肝炎的早期,是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表现之一.检测空腹血糖对判断重型肝炎危重程度、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覃运荣;许斌;周琴;张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194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验室分析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回顾性分析194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验室的检查及临床表现.结果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者125例(64.4%),贫血32例(16.5%),粒细胞减少症31例(16%),血小板减少20例(10.3%),溶血性贫血2例(1%).EB病毒(EBV)IgM抗体78例,EBV-DNA阳性30例,总阳性率75%.查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90例中异常46例,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85例,异常49例,骨髓检查较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少.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引起血液等方面的疾病,临床应重视实验室的检验,尤其是异型淋巴细胞涂片的形态学检查.

    作者:常杏红;呼秉莲;王晓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影响乙型肝炎患者HBV YMDD变异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下称乙肝)过程中乙肝病毒DNA聚合酶P区(HBV YMDD)变异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应用拉米夫定(LAM)治疗的22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YMDD变异检测,同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率为55%,HBeAg血清转换率为13.6%,HBV YMDD变异发生率为31% ,治疗前病毒量的高低不影响其治疗效果.5例患者肝穿组织中HBsAg和HBcAg依然阳性.结论 运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个月后可出现HBV YMDD变异,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变异发生率越高;HBeAg血清转换率不高;肝组织内仍处于炎症及纤维化状态.

    作者:王砚冰;石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两种尿蛋白测定方法的比较

    目的 探讨尿液分析仪和磺柳酸法测定尿蛋白的吻合性及尿液分析仪测定尿蛋白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 用10%的磺柳酸和尿10项分析仪对住院及门诊患者共3 000例测定尿蛋白.结果 3 000例尿液中两者相符合有2 796例,其中两者阳性364例,两者阴性2 432例,不相符合204例,其中磺柳酸法阳性,而尿液分析仪测定为阴性136例;磺柳酸法阴性,而尿液分析仪测定为阳性68例.结论 测定尿蛋白两种方法有一定的差异性,用尿液分析仪测定尿蛋白后,好还须滴加磺柳酸,不仅可以印证尿液分析仪尿蛋白测定的准确性和测定尿液中其他蛋白质(如球蛋白等),而且还可以间接监测尿液分析仪的性能及判定试剂条的质量、是否失效以及纠正某些因素对尿液分析仪测定尿蛋白的影响,对尿液分析质控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桂满元;黄成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幼儿入托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闽清县幼儿入托入园前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情况.方法 8 111名儿童为1995~2006年新入托入园的幼儿,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 通过对8 111名幼儿的检测,共发现HBsAg阳性者184例,总阳性率为1.82%.结论 本区幼儿HBsAg阳性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作者:倪明新;田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加强实验室管理做好室间质评

    室间质评(EQA)是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实验室间的比对来确定实验室的校准/检测能力的活动,是为了确保实验室检测水平而对其能力进行考核、监督和确认的一种认证活动.

    作者:卢爱薇;朱红梅;涂文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联合麻醉对分娩方式及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加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镇痛分娩对产妇分娩方式、产程中宫缩情况及产妇、新生儿近期合并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在惠阳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及其新生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8例选用腰麻及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麻醉组);未施行分娩镇痛的92例产妇及其新生儿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在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程中缩宫素使用及产妇、新生儿合并症方面的不同.结果 (1)分娩方式比较,联合麻醉组剖宫产26例(24.07%),对照组38例(4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麻醉组产钳助产22例(20.37%),对照组6例(6.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麻醉组阴道顺产60例(55.56%),对照组47例(51.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麻醉组使用缩宫素32例(29.63%),对照组4例(4.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产妇、新生儿合并症比较,联合麻醉组胎儿窘迫、活跃期延长、第二产程延长发生率分别为32.7%、3.70%、6.48%,对照组分别为28.5%、1.09%、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麻醉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4.63%、0.93%,对照组分别为3.26%、1.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程中对产妇施行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娩,可降低剖宫产率,但会增加产钳助产率,分娩镇痛与活跃期延长、第二产程延长有关,但不会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新生儿并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倪明军;蔡江慧;李竹君;陈慧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基层检验的现状和改进建议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生命科学时代的到来,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分子遗传学等检验医学的发展,使医学科学达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检验在临床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它不仅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检验诊断依据,还给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平台.检验医学的发展在发达地区的医院中已有充分的体现,而对于落后地区,特别是基层检验仍然发展缓慢、滞后.这是由基层检验的现状决定的.笔者就基层检验的现状与改进提点建议,与基层检验同行共勉.

    作者:史光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对策

    检验医学的质量控制决定着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并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疗依据,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尤其重要.现就检验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对策作一阐述.

    作者:尹文友;曾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留置导尿致尿道损伤的防治与护理

    留置导尿术在临床上甚为常用,但由此而引起的并发症也比较多,除了引起尿路感染外, 主要就是尿道的损伤,有导尿时操作的不当造成,也有患者强行拔管所致.表现为尿道出血、尿道被气囊胀破、尿道破裂感染炎症引起尿道狭窄、排尿困难等.故认真仔细的操作和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对14例由导尿引起的尿道损伤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胡庆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和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

    目的 对比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和注射液分别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安全性和费用.方法 75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组(A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组(B组)和vitB1 、vitB12组(C组),用χ2检验比较有效率,并观察不良反应和统计治疗费用.结果 治疗组( A、B两组)疗效优于对照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B组且不良反应小.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和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均显著,但喷雾剂使用方便,是治疗带状疱疹经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兰建平;王兴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