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堂;董俊峰;阿丽玛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科常见疾病,好发于青少年,病因较为复杂,多由于精神紧张、受凉、单侧咀嚼习惯和过度咬硬物所致,单纯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笔者5年来运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李薇;戎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王杰主任医师、研究员,临证三十余载,经验颇丰,曾来我院指导查房,有幸目睹其辨证准确,用药精当,中西合参,屡收效验.今介绍王师验案2则以资交流与学习.
作者:韩斐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刘继祖主任医师、研究员,系我区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导师.196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
作者:张翠松;刘柏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用药典法取代部颁法,以降低成本.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空白作对照,波长257nm.结果:精密度RSD=0.25%;重复性RSD=0.57%;稳定性RSD=0.33%;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1.88%.结论:该方法无其它成份的干扰,方法的稳定性、可靠性都较好,可作为维C银翘片中扑热息痛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黎玉红;张文文;陈励;侯桂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老年医学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已成为现代医学中一门新兴科学,它不仅是为了让老年人延年益寿,而且要让老年人在有生之年保持身心健康,生活愉快.
作者:陆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沙眼衣原体(CT)作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在性传播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据国外报道,近年来衣原体较淋病双球菌致急性子宫颈管炎者更为常见.
作者:王增文;苏克兰;王丽丽;胡湘兰;王晓燕;曲玉华;葛建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乳痈是指乳腺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现代医学称急性乳腺炎,多发于哺乳期,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发病率为高.我们在1997~2000年间辨证施治配合外敷治疗本病120例,总结如下.
作者:韩永生;韩宜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自1995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耀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医中药是我国的国粹,它在应用上有上千年悠久历史,各种中药及其制剂在临床广泛使用,为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韩启明;蒋玉风;吴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概述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1978年WHO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而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则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作者:王璐琳;吴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肱骨髁间骨折是目前较难治疗的骨折之一,我们从1996年6~2002年8月,采用改良经皮钳治疗肱骨髁间骨折41例,疗效尚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无阴;张作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痤疮,是青少年的常见皮肤病,属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现代医学认为与内分泌、痤疮丙酸杆菌的大量繁殖和感染,以及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
作者:马新博;李祥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联合静点黄芪和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黄芪40mL+丹参20mL联合静点,对照组单用丹参20mL静点,2组均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结果: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及ECG改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和丹参联用治疗冠心病,其临床效果优于单用丹参,且两者配伍,作用可互补和相加,治疗期间无任何毒副反应发生.
作者:陈守彬;王宁;哈丽努尔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糖尿病肢端坏疽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许多国家往往采取截肢治疗,从而是糖尿病病人致残,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目前尚无有效防治药物.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了1例双手、双脚均发生坏疽的病人,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治疗上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陈志刚;元鲁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处方]全叶青兰浸膏、全叶青兰的挥发油.全叶青兰:本品为唇型科植物全叶青兰(Draco-cephalum integrifolium Bge)的干燥地上部分(<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234页).
作者:梁军;李革;焦永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苦参栓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具有去腐生肌,消炎修复作用,用于治疗阴道炎、宫颈糜烂.经自治区药物研究所药理研究室进行药理实验及病理组织切片,该制剂对实验动物(标准实验兔)均未见病理性改变,对兔阴道粘膜无不良刺激,急毒和慢毒试验均符合要求.
作者:尹梅;姚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泌尿系结石绞痛发作之时,多以膀胱湿热为主要见症,因而多采用清热通淋法治之,八正散为其代表方.但笔者临床发现,不少患者虽长期用清热通淋剂治疗,却未能达到排出结石、解除病患的目的,并反复发作.
作者:洪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本文主要论述脾虚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指出脾虚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根本原因,瘀和毒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直接原因,风寒湿三邪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外在原因.首先,脾虚可以导致营卫不和,使人卫气虚弱,易感受风、寒、湿等外邪;其次,脾虚也可导致气血不足、正气虚弱以及肝肾功能失调,出现关节的畸形;另外,脾虚还可导致阴阳失调,而出现寒热证候的不同;后,脾虚则生痰,痰邪流注关节,阻碍关节气血运行而成瘀,瘀久则化毒,造成的关节红肿热痛.
作者:李强;邹升产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采用薄层层析法对沙棘不同部位黄酮类成份进行初步分析.沙棘果泥、叶子、果汁、果渣中所含黄酮类成份既有相似,也有区别.采用比色法测定沙棘不同部位黄酮的含量,测定结果是两种甘肃果泥中黄酮类的含量分别为1.27%和1.32%,陕西果泥中为1.75%,叶子中为0.54%,果渣中为0.07%.
作者:布海力且木;买丽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2001年3月~2002年6月,通过对收治的12位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护,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小蓉;郭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