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灸治疗脑血管痉挛25例

红仟

关键词:针灸治疗,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血管痉挛, 脑动脉硬化, 诊断标准, 听力障碍, 构音障碍, 共济失调, 心脏病, 糖尿病, 颈椎病, 低血压, 资料, 症状, 眩晕, 头颅, 贫血, 女性, 年龄
摘要:1一般资料本组25例中,女性10例,男性15例;年龄大65岁,小40岁;病程短2周,长2年.2诊断标准(1)经颅多普勒超声示:脑血管痉挛或伴脑动脉硬化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头颅CT示:未见异常.(3)排除心脏病、糖尿病、低血压、贫血、颈椎病等因素.(4)症状:眩晕、听力障碍、复视、构音障碍、共济失调及乏力、恶心等.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验案三则

    活血化瘀法,其由来已久,经过适当的配伍,针对一些疑难病例,确能收到较好的疗效.笔者不揣鄙陋,选取临证中应用活血化瘀法验案,供同道参考.

    作者:王祥;邓德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药新药研究的法规及其规范化进展

    我国1985年颁布的<药品管理法>是我国药品管理的基本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有关部门以其为法律依据,对药品的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及使用环节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逐渐形成了我国药品管理的法律体系.其中对新药管理的有关法规也经历了不断补充和完善的过程,现将中药新药研究的法规及其规范化进展做一介绍.

    作者:付丽红;张训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药总义

    人生天地间,其身亦一小天地耳,天有阴阳五行、春夏秋冬,人有五脏六腑、气血津液,谓这天人相应.倘若天地阴阳顺随、五行调和、四季有常,人身阴平阳秘、五脏安和、气血顺畅,则断无疾病缠身之理,然天地之道在于变易,其气或有过之或有不及,或有瘴瘟、或有疫疬,故有风、寒、暑、湿、燥、火,是为六淫.

    作者:郭洪涛;苗欣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新源县麻黄规模育苗移栽及生长期生物碱含量测定

    目的:本文对新源的气候、土壤特征进行了研究,对不同生长期人工种植麻黄的生物碱含量进行了测定,为中药材麻黄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麻黄中的麻黄碱及变化规律.结果:基地生长期18个月的草麻黄的总碱含量接近2000版中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标准,中麻黄的总碱含量已超过药典规定标准;生长期28个月的草麻黄和中麻黄均远高于药典标准.结论:不同生长期的含测结果表明,两种麻黄均较适应新源的土壤、气候等条件,故可进一步推广,进行GAP种植.

    作者:倪慧;贾晓光;波拉提·马卡比力;卿德刚;王国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肝阳虚与血瘀证论治

    中西医结合中治疗肝病,尤以阳虚血瘀证大为棘手,肝之阳气虚衰与血瘀证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中医学认为:肝是机体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重要器官,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肝阳首当被损,从而造成血液流变学在功能和物质基础间平衡失调,引起虚实盛衰变化,阳虚而代偿不及,肝系失去温煦,气血不充,瘀滞于局部和全身,血液从量到质出现气滞血瘀的病机演变.我们从长期临床中观察到,肝阳虚所致血流瘀滞可出现心、脾、血系瘀血三种病理转归.

    作者:晏友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自拟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56例

    我们从2001年10月至2004年采用自拟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32例(以下简称治疗组)并与单纯西药三联(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销唑)治疗24例(以下简称对照组),进行临床比较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芬;曹永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医对80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的辨证分型

    2003~2004年间,我们收治了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80例,并对他们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0例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在40~83岁之间,平均67.3岁;病程2~30年,平均9.5年.80例全部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确定分级分层.

    作者:邓皖利;赵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霍迎春主任医师五行相生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与变化所构成,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被赋予了超越其物质本身的更加广泛的涵义.五行相生关系,从一个侧面阐释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并成为针灸临床治病的指导法则之一.霍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对五行相生关系在针灸临床的应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将跟师学习的粗浅体会简述如下.

    作者:王裕贤;米勇;马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辨病辨证治疗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是胆囊切除术后常易发生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40%,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隐痛,右侧后背胀痛,纳差,口苦,胸闷,服用抗炎药症状不能缓解,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笔者对85例病人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明飞;段绍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免疫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讨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笔者在多年免疫学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求知欲.

    作者:李克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杞菊地黄汤与西药卡托普利的降压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40例,以杞菊地黄汤为主治疗;对照组40例,以西药卡托普利为主治疗,治疗4周为一疗程,观察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62.5%,组间疗效有差异性(P<0.01).结论: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病进行辨证分型个体施治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陆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品质圈活动在急诊救护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我院急救中心于2003年5月开始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针对我科具体情况,开展品质圈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为急诊救护工作提供了严格的质量保证.

    作者:牛冬玲;赵平;孙玉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预防剖腹产后晚期出血

    随着围产医学发展,尤其近10年来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并有继续上升趋势.为了保障母体健康,提高新生儿成活率,对剖宫产来说必须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手术质量,防止产后出血.尤其是剖宫产后出血一直被认为是严重的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院1991~1999年的229例剖宫产中未发生1例剖宫产后晚期出血.因此,我们认为剖宫产后晚期出血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吴成勇;李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脉通片片心处方对成品质量影响研究

    目的:降低脉通片的脆碎度,提高成品质量.方法:利用微晶纤维素和羟丙甲纤维素、乳糖等片剂辅料的诸多优点选择其作为脉通片的片心辅料.结果:经过正交实验,脉通片片心加入总量15%的微晶纤维素、5%的HPMC、5%的乳糖,能显著降低该片的脆碎度.

    作者:王国栋;田红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调气降火法治疗难控性高血糖18例

    笔者自2002年10月以来,诊治18例在西医院接受胰岛素正规治疗,血糖仍居高不下的患者,经辨证加用调气降火方药,均降至7mmol/L以下.现总结如下.

    作者:罗德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复明片引起消化不良反应2例

    1病历例1,蔡×,男性,2岁,主因视力逐渐减退,眼前时有暗影2月余就诊.眼检:两侧瞳孔对光反应灵敏,虹膜在晶状体表面上的投影较正常增宽,临床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早、中期,除眼部局部用药外,加服复明片口服,每次5片,每天3次,服药后第二天出现轻微腹胀、腹泻,每日排便4~5次.

    作者:余志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浅谈心理与肿瘤发病治疗的关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的恶化,人际关系紧张,竞争压力大,心理矛盾冲突,肿瘤已经成为当代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死亡率高、治疗费用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作者:陆明;吴涛;马金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鹿衔草临床应用小议

    鹿衔草首载<滇南本草>,继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选载.此药甘平无毒,性柔和不峻,古之记载有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之功,现代研究有良好的降血脂、降压、强心等作用,是中老年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良药,经常服用,有健身防病治病之功效.笔者从90年代初起,试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临床验证作用明显而平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泳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在分娩减痛中的作用

    分娩是迎接婴儿来临的必然阶段,但分娩过程中剧烈的疼痛使产妇产生焦滤、紧张、恐惧、抑郁或其他心理障碍,这些因素对宫缩质量和宫颈扩张不利,影响产程进展,加重产妇疼痛或引起胎儿宫内君迫及新生儿窒息.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减轻宫缩疼痛,消除产妇紧张情绪,使产力良好,产程缩短,避免了药物镇痛对胎儿及母体的副作用,降低了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等,有利于母子健康.

    作者:张爱琴;王君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炙甘草汤配合黄杨宁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18例临床观察

    我们采用中药炙甘草汤配合中成药黄杨宁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8例,均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诊断标准符合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缺血型心脏病诊断及命名>标准.其中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小61岁,大79岁,平均年龄64.5岁;病程3月~6年;

    作者:杨筱蔚;李彩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