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检人员中血脂升高者血液黏度的改变

陈丹;王文华;许文清;伊强

关键词:血脂, 血液黏度, 健康体检
摘要:目的 了解体检人员中血脂升高者血液黏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90例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血脂升高人员的血液进行血液黏度测定,同时以50例血脂正常的体检人员为对照,分析血脂升高时血液黏度的改变.结果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均升高组以及单一TC升高组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TG均升高组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与单一TC升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一TG升高组与正常组比较全血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浆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一TG升高组与TC、TG均升高组比较全血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浆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脂升高者与血脂正常者相比,血液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10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心电图和血清电解质测定及血气分析等检查,对286例肺心病患者中并发心律失常的1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86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108例,占37.8%.其中并发两种或以上心律失常者26例,占24.1%,108例中死亡31例,死亡率28.7%.结论 肺心病并心律失常多发生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常见于心功能Ⅱ~Ⅳ级,常与缺氧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因素有关,预后差,病死率高.

    作者:黄大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常用检查及意义

    婴儿肝炎综合征是婴儿期的常见疾病,预后差死亡率高.准确地选择和运用检查方法 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婴儿肝炎综合征常用和新开展的检查方法 .

    作者:李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原发性肺癌患者肺泡灌洗液TGF-β1水平检测

    目的 探讨肺泡灌洗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与肺癌分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7例不同阶段的原发性肺癌患者肺泡灌洗液TGF-β1表达水平. 结果 原发性肺癌患者肺泡灌洗液TGF-β1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癌分期与肺泡灌洗液TGF-β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4).结论 TGF-β1在肺局部参与了肺癌发生过程.

    作者:缪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G群链球菌致肺部感染1例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种类多,分布广.某些菌种毒力强,有些正常菌群栖居于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皮肤黏膜.近来本实验室自一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中培养出G群链球菌1株,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风军;郑利原;陶美玉;王桂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LH-750对有核红细胞分析的应用评价

    目的 评价COULTER LH-750血液学分析仪对有核红细胞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仪器法和手工法分别对120份外周血中含有有核红细胞的临床血液样本进行测定.结果 仪器法和手工法对有核红细胞(NRBC)的检测结果比较,中、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标本重复性能良好,平均CV<6%,灵敏度92.3%,特异性97.7%,假阳性14.3%,假阴性1.16%.结论 血液学分析仪LH-750对NRBC分析结果准确、快速,有助于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化疗患者的筛查与诊断.

    作者:孙瑞雪;钱定良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脾功能亢进伴血小板增多症误治1例

    本文报道脾功能亢进伴血小板增多症误治1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女,17岁,因巨脾于2003年2月10日8:30入院.患者于入院前一月余无明显原因出现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偶有腹部胀落感,进食后加重,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便秘;无黄染现象及全身发痒;无胸闷、心慌、气短,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胡荣武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血液短缺时的应急供血对策

    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短缺,是每个血站都面临的问题,在解决此问题时,血站供血部门加强防范,建立应急预警,动态供血,做好窗口服务,积极开展自体贮血和亲友互助献血,是保证医疗急救用血的有效对策.

    作者:李淑英;金季兰;吉武荣;黄梅;刘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复方铋合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复方铋合剂(MBC)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 以枸橼酸铋铵为主药与氯化钾、甘油、陈皮酊等配成复方铋合剂,采用络合滴定法检测本品中铋的含量,并对制剂的稳定性进行了观察.结果 复方铋合剂的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含量测定快速、准确.结论 该制剂工艺可用于常规制备复方铋合剂.

    作者:王兰;左六一;雷自强;朱治本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乳汁中的标志物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产妇产后能否进行母乳喂养.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的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标志物阳性产妇80例(肝功能均正常,其中大三阳35例,小三阳45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产妇乳汁中的乙肝病毒标志物及HBV-DNA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两组乳汁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初乳中HBV-DNA阳性及产妇血清中大三阳者(HBsAg、HBeAg、抗-HBc阳性)不提倡哺乳;初乳中单纯HBsAg阳性,而HBV-DNA为阴性的产妇可以哺乳.

    作者:郑志忠;徐晓凤;徐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编写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的基本要求

    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第22条规定,制定并严格执行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和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维护规程.ISO15189文件的5.5.1中规定:实验室应使用检验程序,程序应符合实验室服务用户的需求并适用于检验.优先使用在公认或权威的教科书、经同行评议的书刊或杂志,或国际、国家或区域的指南中发表的程序.如果使用内部程序,则应适当验证其符合预期之用途并完全文件化.5.5.2中规定:实验室应只用验证过的程序证实所用检验程序适合其预期用途.5.5.3指出:所有程序应文件化并使相关人员可在工作站得到.已文件化的程序及必要的指导书应使用实验室工作人员通常可理解的语言.……只要制造商提供的使用说明书符合5.5.1和5.5.2的要求,其描述符合实验室的操作程序,检验程序则应全部或部分基于此说明书制定.……每个新版检验试剂盒在试剂或程序方面发生重要变化时,应检验其性能和对预期用途的适用性.与其它程序一样,任何程序性变化都应注明日期并经授权.

    作者:郭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分析

    乳牙龋病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为了解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发病特点,为开展龋齿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本校幼儿园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毓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临床应用甘露醇患者的护理

    甘露醇是一种脱水药物,常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颅内高压症.由于甘露醇有脱水作用,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甘露醇静脉作用快,很少发生反跳现象,故是临床上降颅内压的首选药物.颅内高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明显躁动,血压偏高,脉博慢;婴幼儿表现为前囟饱满以及眼底的改变.

    作者:梅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尿微量蛋白在小儿肾脏疾病临床应用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诊断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临床工作中常用的尿液常规检查,虽然快速,但其变化不够灵敏,不足以判断肾脏疾病早期诊断.因此,近6年来本院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对尿液中微量清蛋白(mA1b)、α1-微球蛋白(α1-MG)、转铁蛋白(TRF)进行测定,以提高实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有助于肾脏疾病早期诊断,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泉;沈清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26例老年贫血患者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55岁以上老年人贫血的原因.方法 收集126例55岁以上,血红蛋白小于100 g/L,经骨髓穿刺的病例资料,统计各种疾病引起贫血的百分率.结果 55岁以上贫血的患者,35.7%是营养性贫血,50%是由骨髓异常增生(MDS)、白血病转移瘤引起的贫血;剩余的是由其它疾病引起的.结论 老年人贫血50%可能患恶性肿瘤,MDS或者是白血病;必须高度重视老年人的贫血问题,以免误诊或漏诊.

    作者:王桂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沙眼衣原体假阴性影响因素分析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感染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是临床上对尿频、尿急、尿痛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之一,但其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假阴性.在此,笔者结合自身临床检验经验,对导致沙眼衣原体胶体金法假阴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曹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人白细胞干扰素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干扰素(IFN)有抑制病毒和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本实验在探索干扰素对组织培养下的人肝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张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分析

    冠心病(CHD)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不是简单的脂质沉积病,而是全身动脉的一种慢性炎症反映结果[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是反映炎症病变的主要生化标志物之一.为观察冠心病患者的脂质代谢状况及炎症标志物HS-CRP水平变化,本文对本院500例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HS-CRP水平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莉萍;张翔蓉;倪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青霉素皮试结果判断的误区

    青霉素(PG)皮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技术.因青霉素价格便宜、疗效确切,不具毒性,作为一般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之一,特别是对革兰阳性菌疗效很好,在临床广泛使用.但因其易发生过敏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因此,在使用前必须做过敏试验,结果阴性方可使用.由于其结果的判断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护士为了安全,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偏差较大,使青霉素皮试结果的阳性率升高,使患者失去使用PG的机会,对治疗有一定的影响,现把临床上容易判断错误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陈素文;董晓菁;赵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7例幽门管溃疡的临床及内镜特点

    本院2000~2005年胃镜检查5 024人次中发现幽门管溃疡17例,均经内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现作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病例男性11例,女性6例,共17例,年龄24~70岁,50岁以下9例,占53%.临床表现有嗳气、腹胀、恶心、呕吐、上腹痛、夜间痛、呕血及黑便等.

    作者:吴文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风湿3项检测中C反应蛋白诊断价值的探讨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是临床常见的风湿3项检查.血清ASO滴度的不断上升提示近期有化脓性链球菌感染.类风湿因子是抗变性IgG的抗体,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滑膜液中,其定量测定是判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应答和观察抗风湿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CRP可以结合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在急性创伤和感染等病理状态时,其血液中的浓度会急剧升高.本文探讨了CRP作为急性时蛋白与ASO、RF共同检测时对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及类风湿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钱厚明;赵江燕;周樱;刘文娟;徐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