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勇
本科自1986~2006年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1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812例,男性347例,女性465例;年龄11~72岁,平均38.5岁;病程8月至23年,平均1.4年.1.2 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812例病例均符合标准.
作者:刘小林;董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本文采用三盲法,选择输注洗涤红细胞适应症20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样调查输用浓缩红细胞和输用全血各2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观察,将其输血反应率进行比较,从而大力推广成份输血,提高输血的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吕春兰;王金枝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讨论血标本放置时间和方式对K+、Na+、Cl-、葡萄糖(Glu)、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抽取30份血标本,每份分3管,1管放置室温(20 ℃),1管血放置冰箱(4 ℃),第3管分离血清放冰箱(4 ℃),分别对其保存2 h、12 h、24 h进行上述各项检测,将各时段测定值与即刻值(凝固20 min,即离心取血清检测值)作为配对t检验,各时段检验值与即刻值之差值作多样本间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结果 血标本室温放置2 h除CK外其余9项降低,血标本冰箱放置2 h后Cl-降低;12 h后K+增高;24 h后AST、LDH、TP增高;CO2CP、Glu从2 h后开始降低.分离血清冰箱放置2 h后,ALT、LDH、K+、Na+、Cl-、TP降低;12 h后Na+、Cl-增高:24 h后K+、TP增高;CO2CP从2 h后开始降低.以上3种不同保存方式检测值与即刻值比较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标本放置12 h以上,除ALT、CK无明显变化外,其他8项均有变化.结论 血标本离体后会因放置方式和放置时间不同而引起生化检验值的变化,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及时检验的血标本,应根据其检测项目采取适当的保存方式和适当的保存时间对其进行检测.
作者:陈中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本文报道脾功能亢进伴血小板增多症误治1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女,17岁,因巨脾于2003年2月10日8:30入院.患者于入院前一月余无明显原因出现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偶有腹部胀落感,进食后加重,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便秘;无黄染现象及全身发痒;无胸闷、心慌、气短,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胡荣武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甘露醇是一种脱水药物,常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颅内高压症.由于甘露醇有脱水作用,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甘露醇静脉作用快,很少发生反跳现象,故是临床上降颅内压的首选药物.颅内高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明显躁动,血压偏高,脉博慢;婴幼儿表现为前囟饱满以及眼底的改变.
作者:梅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咯血是肺结核患者常见的症状,大约1/3的患者有咯血现象[1],咯血可引起窒息,失血性休克,肺不张等多种并发症,有的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对肺结核并咯血的观察及护理极为重要.
作者:韦家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恶性肿瘤相关物质(TSGF)定量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肝病患者血清AFP和CEA含量,光电比色法测定TSGF的含量.结果 AFP在原发性肝病升高较为明显,阳性率可达86.6%;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阳性率较低,分别为54.4%和40.0%.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和原发性肝癌患者定时联合检测AFP、CEA、TSGF含量有助于了解肝病患者的病情变化、疗效观察以及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
作者:段正军;田鹏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是临床常见的风湿3项检查.血清ASO滴度的不断上升提示近期有化脓性链球菌感染.类风湿因子是抗变性IgG的抗体,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滑膜液中,其定量测定是判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应答和观察抗风湿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CRP可以结合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在急性创伤和感染等病理状态时,其血液中的浓度会急剧升高.本文探讨了CRP作为急性时蛋白与ASO、RF共同检测时对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及类风湿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钱厚明;赵江燕;周樱;刘文娟;徐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本文报道腕部类风湿1例.1 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右手腕肿痛4月余,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加快,抗O达750∶1.X线:右尺骨下端见多个囊状破坏区,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疏松脱钙,软组织肿胀.诊断结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作者:郭一楚;向子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中4种微量元素的实际含量与正常妊娠妇女的差别. 方法 分别采集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32例和正常妊娠妇女50例静脉血各4 ml,离心后取血清,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结果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中的铜、铁、锌、镁与正常妊娠相比,前者血清中铜、铁升高,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镁在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了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的健康,应对降低的微量元素给予补充,对升高的微量元素行科学降低,使各种元素达到正常的含量和合理比值,保护和促进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作者:冯莉;聂孔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产妇分娩是人类生命延续的生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以现代医学手段来促进这一正常状态的健康发展,而产妇的心理护理在整个分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给予产妇正确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促进母婴平安是产科医务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作者:朱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体外循环手术(CPB)对患者血浆中补体C3、C4的影响.方法 用透射比浊法测定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后患者血浆中C3、C4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与术后血浆中C3、C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中C3、C4降低的谷值在CPB末.结论 CPB导致术后早期大量补体激活,易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减少补体激活程度可降低炎症反应强度.
作者:李郝;江华;唐玉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测定儿童末梢血中的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水平,评价NBAP测定在儿童缺钙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和血清NBAP测定.结果各种钙营养缺乏总检出率为55.9%,亚临床检出率为19.7%,0岁~、1岁~、2~3岁组NBAP检出率分别为29.7%、18.0%、10.3%,不同年龄段之间的NBA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儿童NBAP检出率分别为18.7%、20.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钙营养状况与父母文化程度高低、家庭经济收入有关.结论 测定儿童末梢血中的NBAP水平在儿童缺钙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同时,该方法 用血量少、诊断快速、准确、安全方便,容易被家长接受,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刘艳云;张红霞;高淑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化,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日益突出.为了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检验科必须从自身做起,改善服务态度,增加服务内容,规范实验室管理、提高检验质量,不能消极应付.笔者认为探讨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寻找预防医疗纠纷的有效对策和处理方法,是十分必要的.1 存在的问题1.1 忽略医德医风教育、防范意识薄弱医务人员之间彼此抱怨、指责、乱发表议论;检验医师服务态度生硬,对患者不热情,无耐心和同情心,患者咨询问题不理不睬.
作者:江小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乳牙龋病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为了解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发病特点,为开展龋齿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本校幼儿园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毓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心电图和血清电解质测定及血气分析等检查,对286例肺心病患者中并发心律失常的1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86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108例,占37.8%.其中并发两种或以上心律失常者26例,占24.1%,108例中死亡31例,死亡率28.7%.结论 肺心病并心律失常多发生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常见于心功能Ⅱ~Ⅳ级,常与缺氧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因素有关,预后差,病死率高.
作者:黄大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青霉素(PG)皮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技术.因青霉素价格便宜、疗效确切,不具毒性,作为一般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之一,特别是对革兰阳性菌疗效很好,在临床广泛使用.但因其易发生过敏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因此,在使用前必须做过敏试验,结果阴性方可使用.由于其结果的判断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护士为了安全,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偏差较大,使青霉素皮试结果的阳性率升高,使患者失去使用PG的机会,对治疗有一定的影响,现把临床上容易判断错误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陈素文;董晓菁;赵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心静脉导管做为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气胸和胸腔积液的新方法.自2003年5月以来,本科室利用中心静脉置管术,对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32例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及1例心包积液患者,进行了胸腔闭式引流.既避免了因传统方法反复穿刺带来的不便,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解除了患者的紧张情绪及恐惧心理.术前,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及心理准备;术中,取得患者的佳配合;术后,做好穿刺部位和导管的护理,预防局部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淑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感染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是临床上对尿频、尿急、尿痛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之一,但其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假阴性.在此,笔者结合自身临床检验经验,对导致沙眼衣原体胶体金法假阴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曹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婴儿肝炎综合征是婴儿期的常见疾病,预后差死亡率高.准确地选择和运用检查方法 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婴儿肝炎综合征常用和新开展的检查方法 .
作者:李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