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伟;刘晓华;杨玉声
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由外膜蛋白和内核组成.其外膜蛋白主要由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构成,含S、前S1和前S2 3种蛋白成分[1].前S1蛋白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上,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作为一项新的HBV血清学检测指标,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 PreS1-Ag)的检测已被普遍应用于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和疗效观察,可作为临床判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复制和病情活动性的指标.对乙肝两对半,尤其是对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HBV-DNA检测有很好的补充和加强.
作者:祝莉;丁广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干扰素(IFN)有抑制病毒和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本实验在探索干扰素对组织培养下的人肝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张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尿微量清蛋白和尿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5例健康者和75例糖尿病患者的新鲜晨尿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琼脂糖凝胶(SDS-AGE)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mALB)、蛋白误差法分析尿蛋白(UTP).结果 75例糖尿患者尿液经3项检测后发现:42例尿蛋白阴性(UTP<150 mg/L)组中,mALB为8.78±7.16(x±s),电泳图谱中有34例未检出尿蛋白,7例生理性蛋白尿,1例肾小球性蛋白尿;21例尿蛋白阳性(150<UTP<300mg/L)组中,mALB为28.12±20.34(x±s),电泳图谱中有2例肾小管性蛋白尿,13例肾小球性蛋白尿,6例混合性蛋白尿;12例尿蛋白强阳性(UTP>300mg/L)组中,mALB为121.17±59.84(x±s),电泳图谱中有5例肾小球性蛋白尿,7例混合性蛋白尿;正常对照组未检出尿蛋白条带,UTP均为阴性,mALB为7.52±6.34(x±s).结论 尿蛋白电泳比微量清蛋白和尿蛋白检测评估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程度和部位更为准确可靠;尿蛋白电泳、尿微量清蛋白和尿蛋白联合分析可提高对糖尿病肾损伤诊断的阳性率.
作者:周樱;赵江燕;钱厚明;徐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黄体酮肌肉注射,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报道较多,但黄体酮穴位用药少见报道[1~3].本院从2001年4月至2006年1月,应用黄体酮针剂行双侧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45例输尿管结石,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王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短缺,是每个血站都面临的问题,在解决此问题时,血站供血部门加强防范,建立应急预警,动态供血,做好窗口服务,积极开展自体贮血和亲友互助献血,是保证医疗急救用血的有效对策.
作者:李淑英;金季兰;吉武荣;黄梅;刘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为了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2006年收治的5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临床资料.结果 在271例急性胰腺炎病例中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51例(18.8%).其中41例(80.4%)治愈,10例(19.6%)死亡.手术治疗13例,7例治愈,6例死亡,手术死亡率41.6%.结论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本文主张实施个体化治疗原则.对于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早期行网膜囊连续灌洗,为预防继发性感染和减少手术创伤,后腹膜及胰包膜不必切开.
作者:郑达武;胡虞乾;莫瑞祥;廖文胜;洪勇;杨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急性脑血管意外是脑血管内血液循环急性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急性期过后多数患者遗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治疗时间延长,生活不能自理,沟通障碍,重者死亡.随着生活质量和健康需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急性脑血管意外的诱发因素及愈后状况.分析诱发脑血管意外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使其了解诱发脑血管意外因素及时接受药物治疗以外,改变生活不良习惯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延缓疾病的发展,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陈伟珍;李冰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自体输血是当患者需要输血时,输入患者自己预先贮存或失血回收的血液.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异体输血可传播肝炎和艾滋病等多种经血传播的疾病以后,自体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反应等优点,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激发了人们对自体输血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黄梅;牟丽丽;谭华;唐春华;王平;李淑英;刘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婴儿肝炎综合征是婴儿期的常见疾病,预后差死亡率高.准确地选择和运用检查方法 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婴儿肝炎综合征常用和新开展的检查方法 .
作者:李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及D-二聚体(DD)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1例AMI患者分别于入院后立即及行溶栓治疗后12 h、24 h测定血浆TpP和DD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AMI患者治疗前血浆TpP和DD水平高于正常对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患者溶栓治疗后,再通者TpP逐渐下降,DD在治疗前升高的基础上再度升高而后下降,未通者TpP下降不明显,D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P和DD不仅是AMI早期诊断的指标,而且对指导AMI溶栓治疗、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明先;高卫红;徐晓凤;徐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心电图和血清电解质测定及血气分析等检查,对286例肺心病患者中并发心律失常的1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86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108例,占37.8%.其中并发两种或以上心律失常者26例,占24.1%,108例中死亡31例,死亡率28.7%.结论 肺心病并心律失常多发生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常见于心功能Ⅱ~Ⅳ级,常与缺氧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因素有关,预后差,病死率高.
作者:黄大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妊娠,可以使宫颈进一步软化、扩张而刺激子宫收缩,使胚胎、胎盘排出.人工流产(下称人流)是用人工方法(电动负压吸引术)终止妊娠的一种方法,现在临床上均被使用.
作者:陈笑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感染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是临床上对尿频、尿急、尿痛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之一,但其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假阴性.在此,笔者结合自身临床检验经验,对导致沙眼衣原体胶体金法假阴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曹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是临床常见的风湿3项检查.血清ASO滴度的不断上升提示近期有化脓性链球菌感染.类风湿因子是抗变性IgG的抗体,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滑膜液中,其定量测定是判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应答和观察抗风湿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CRP可以结合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在急性创伤和感染等病理状态时,其血液中的浓度会急剧升高.本文探讨了CRP作为急性时蛋白与ASO、RF共同检测时对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及类风湿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钱厚明;赵江燕;周樱;刘文娟;徐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55岁以上老年人贫血的原因.方法 收集126例55岁以上,血红蛋白小于100 g/L,经骨髓穿刺的病例资料,统计各种疾病引起贫血的百分率.结果 55岁以上贫血的患者,35.7%是营养性贫血,50%是由骨髓异常增生(MDS)、白血病转移瘤引起的贫血;剩余的是由其它疾病引起的.结论 老年人贫血50%可能患恶性肿瘤,MDS或者是白血病;必须高度重视老年人的贫血问题,以免误诊或漏诊.
作者:王桂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蛛网膜囊肿为脑积液包裹于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所形成的袋状结构的囊肿,本文报告蛛网膜囊肿1例如下.
作者:郭一楚;向子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制备复方铋合剂(MBC)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 以枸橼酸铋铵为主药与氯化钾、甘油、陈皮酊等配成复方铋合剂,采用络合滴定法检测本品中铋的含量,并对制剂的稳定性进行了观察.结果 复方铋合剂的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含量测定快速、准确.结论 该制剂工艺可用于常规制备复方铋合剂.
作者:王兰;左六一;雷自强;朱治本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本校医学检验系于1986年开始招本科班.为了促进军队检验专业队伍和学科建设的发展,开拓多渠道培训部队医学检验专业技术人才,从1995年起开始招收以军队生源为主的检验大专班.作者经过近几年对本科班和大专班临床微生物学和临床免疫学的教学,对军队医学检验本科生和大专生不同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郭刚;邹全明;吴超;刘开云;曾浩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恶性肿瘤相关物质(TSGF)定量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肝病患者血清AFP和CEA含量,光电比色法测定TSGF的含量.结果 AFP在原发性肝病升高较为明显,阳性率可达86.6%;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阳性率较低,分别为54.4%和40.0%.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和原发性肝癌患者定时联合检测AFP、CEA、TSGF含量有助于了解肝病患者的病情变化、疗效观察以及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
作者:段正军;田鹏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COULTER LH-750血液学分析仪对有核红细胞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仪器法和手工法分别对120份外周血中含有有核红细胞的临床血液样本进行测定.结果 仪器法和手工法对有核红细胞(NRBC)的检测结果比较,中、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标本重复性能良好,平均CV<6%,灵敏度92.3%,特异性97.7%,假阳性14.3%,假阴性1.16%.结论 血液学分析仪LH-750对NRBC分析结果准确、快速,有助于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化疗患者的筛查与诊断.
作者:孙瑞雪;钱定良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