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栓前体蛋白及D-二聚体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中的意义

周明先;高卫红;徐晓凤;徐丽芳

关键词:血栓前体蛋白, D-二聚体, 急性心肌梗死
摘要:目的 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及D-二聚体(DD)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1例AMI患者分别于入院后立即及行溶栓治疗后12 h、24 h测定血浆TpP和DD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AMI患者治疗前血浆TpP和DD水平高于正常对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患者溶栓治疗后,再通者TpP逐渐下降,DD在治疗前升高的基础上再度升高而后下降,未通者TpP下降不明显,D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P和DD不仅是AMI早期诊断的指标,而且对指导AMI溶栓治疗、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C-反应蛋白在呼吸道感染病例中的血清水平检测

    临床上常见不少发热、怀疑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医生在鉴别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时,常用的检验指标是血细胞分析.其实,还有一个很好的鉴别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CRP配合血常规结果更有助于发热原因的分析.CRP是人体受微生物等多种因子侵袭后,在人体血液中很快产生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炎症及侵袭因子作用下,6~12 h后血清中CRP浓度开始增高,24~48 h达到峰值,反复的炎症刺激可致CRP水平持续上升.此反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CRP的出现比其它急性期的反应物质早,所以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很有帮助.

    作者:王建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蛛网膜囊肿1例

    蛛网膜囊肿为脑积液包裹于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所形成的袋状结构的囊肿,本文报告蛛网膜囊肿1例如下.

    作者:郭一楚;向子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化学发光测定HCG的实验评价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滋养层细胞的分泌产物,妊娠与滋养层细胞肿瘤患者血中HCG含量较高,检测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对临床早孕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测定HCG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放射免疫分析(RIA).本文对CLIA测定HCG进行了方法学评价,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志斌;程俊;陈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常用检查及意义

    婴儿肝炎综合征是婴儿期的常见疾病,预后差死亡率高.准确地选择和运用检查方法 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婴儿肝炎综合征常用和新开展的检查方法 .

    作者:李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临床应用甘露醇患者的护理

    甘露醇是一种脱水药物,常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颅内高压症.由于甘露醇有脱水作用,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甘露醇静脉作用快,很少发生反跳现象,故是临床上降颅内压的首选药物.颅内高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明显躁动,血压偏高,脉博慢;婴幼儿表现为前囟饱满以及眼底的改变.

    作者:梅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复方铋合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复方铋合剂(MBC)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 以枸橼酸铋铵为主药与氯化钾、甘油、陈皮酊等配成复方铋合剂,采用络合滴定法检测本品中铋的含量,并对制剂的稳定性进行了观察.结果 复方铋合剂的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含量测定快速、准确.结论 该制剂工艺可用于常规制备复方铋合剂.

    作者:王兰;左六一;雷自强;朱治本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体检人员中血脂升高者血液黏度的改变

    目的 了解体检人员中血脂升高者血液黏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90例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血脂升高人员的血液进行血液黏度测定,同时以50例血脂正常的体检人员为对照,分析血脂升高时血液黏度的改变.结果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均升高组以及单一TC升高组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TG均升高组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与单一TC升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一TG升高组与正常组比较全血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浆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一TG升高组与TC、TG均升高组比较全血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浆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脂升高者与血脂正常者相比,血液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陈丹;王文华;许文清;伊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临床丝状真菌感染病例报告与分析

    目的 提高临床深部丝状真菌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报告四个临床典型丝状真菌感染病例并对病案进行讨论与分析.结果 临床丝状真菌感染在严重创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等免疫力低下人群致死率高,也是眼、耳患者致盲、致聋的重要原因.结论 必须高度重视临床深部丝状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采取综合性措施,控制其感染的发生.

    作者:马珍;吴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肝病患者血清中3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恶性肿瘤相关物质(TSGF)定量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肝病患者血清AFP和CEA含量,光电比色法测定TSGF的含量.结果 AFP在原发性肝病升高较为明显,阳性率可达86.6%;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阳性率较低,分别为54.4%和40.0%.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和原发性肝癌患者定时联合检测AFP、CEA、TSGF含量有助于了解肝病患者的病情变化、疗效观察以及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

    作者:段正军;田鹏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尿微量蛋白在小儿肾脏疾病临床应用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诊断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临床工作中常用的尿液常规检查,虽然快速,但其变化不够灵敏,不足以判断肾脏疾病早期诊断.因此,近6年来本院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对尿液中微量清蛋白(mA1b)、α1-微球蛋白(α1-MG)、转铁蛋白(TRF)进行测定,以提高实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有助于肾脏疾病早期诊断,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泉;沈清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血浆C3和C4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体外循环手术(CPB)对患者血浆中补体C3、C4的影响.方法 用透射比浊法测定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后患者血浆中C3、C4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与术后血浆中C3、C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中C3、C4降低的谷值在CPB末.结论 CPB导致术后早期大量补体激活,易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减少补体激活程度可降低炎症反应强度.

    作者:李郝;江华;唐玉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护理

    产妇分娩是人类生命延续的生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以现代医学手段来促进这一正常状态的健康发展,而产妇的心理护理在整个分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给予产妇正确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促进母婴平安是产科医务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作者:朱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G群链球菌致肺部感染1例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种类多,分布广.某些菌种毒力强,有些正常菌群栖居于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皮肤黏膜.近来本实验室自一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中培养出G群链球菌1株,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风军;郑利原;陶美玉;王桂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202例贫血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疗效评价

    本文采用三盲法,选择输注洗涤红细胞适应症20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样调查输用浓缩红细胞和输用全血各2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观察,将其输血反应率进行比较,从而大力推广成份输血,提高输血的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吕春兰;王金枝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风湿3项检测中C反应蛋白诊断价值的探讨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是临床常见的风湿3项检查.血清ASO滴度的不断上升提示近期有化脓性链球菌感染.类风湿因子是抗变性IgG的抗体,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滑膜液中,其定量测定是判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应答和观察抗风湿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CRP可以结合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在急性创伤和感染等病理状态时,其血液中的浓度会急剧升高.本文探讨了CRP作为急性时蛋白与ASO、RF共同检测时对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及类风湿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钱厚明;赵江燕;周樱;刘文娟;徐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分析

    乳牙龋病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为了解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发病特点,为开展龋齿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本校幼儿园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毓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血栓前体蛋白及D-二聚体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及D-二聚体(DD)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1例AMI患者分别于入院后立即及行溶栓治疗后12 h、24 h测定血浆TpP和DD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AMI患者治疗前血浆TpP和DD水平高于正常对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患者溶栓治疗后,再通者TpP逐渐下降,DD在治疗前升高的基础上再度升高而后下降,未通者TpP下降不明显,D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P和DD不仅是AMI早期诊断的指标,而且对指导AMI溶栓治疗、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明先;高卫红;徐晓凤;徐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5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体会

    目的 为了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2006年收治的5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临床资料.结果 在271例急性胰腺炎病例中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51例(18.8%).其中41例(80.4%)治愈,10例(19.6%)死亡.手术治疗13例,7例治愈,6例死亡,手术死亡率41.6%.结论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本文主张实施个体化治疗原则.对于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早期行网膜囊连续灌洗,为预防继发性感染和减少手术创伤,后腹膜及胰包膜不必切开.

    作者:郑达武;胡虞乾;莫瑞祥;廖文胜;洪勇;杨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与专科的不同教学模式初探

    本校医学检验系于1986年开始招本科班.为了促进军队检验专业队伍和学科建设的发展,开拓多渠道培训部队医学检验专业技术人才,从1995年起开始招收以军队生源为主的检验大专班.作者经过近几年对本科班和大专班临床微生物学和临床免疫学的教学,对军队医学检验本科生和大专生不同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郭刚;邹全明;吴超;刘开云;曾浩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原发性肺癌患者肺泡灌洗液TGF-β1水平检测

    目的 探讨肺泡灌洗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与肺癌分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7例不同阶段的原发性肺癌患者肺泡灌洗液TGF-β1表达水平. 结果 原发性肺癌患者肺泡灌洗液TGF-β1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癌分期与肺泡灌洗液TGF-β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4).结论 TGF-β1在肺局部参与了肺癌发生过程.

    作者:缪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