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稿约

关键词:检验医学, 临床
摘要: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6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血脂代谢、参与炎症反应、介导白细胞的粘附与聚集等多种功能.近年来,关于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在冠心病中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就白细胞介素-6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基因多态性、以及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韦叶生;刘运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影响真空采血管测定值变动的各种因素

    自动化分析仪的应用提高了测定值的精度与速度,基准法的设立和标准物质的应用,确保了测定值的信赖性.然而,真空采血管系列的应用很少有影响测定值的讨论,为此该文对33项临床生化、免疫、影响测定值有关因素进行讨论,主要目的是要掌握真空采血管从采血到检查测定值的影响程度.

    作者:曹德生;薛邦录;王永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手术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动态观察

    目的探讨手术后血清CRP水平的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阑尾炎和胆囊炎病人各20例手术后连续几天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的含量.结果两种手术病人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均增高(>10mg/L).结论手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痘的动态观察比单一判断其临床意义更有价值.

    作者:许仁镇;赵仁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48例抢救体会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基层医院常见的急症,其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难度大.本院5年来共收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48例,抢救成功42例,死亡6例,死亡率15%,现将抢救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代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167例感染性疾病血CRP增高患儿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快速血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2年8月1日~2003年7月31日间因发热、咳嗽和/或腹泻且病程超过24h而住院治疗的528例年龄为1个月~15岁的患儿,快速检测其外周血标本中的CRP值,同时进行血白细胞计数(WBC)、尿常规、中段尿培养、粪培养和/或粪轮状病毒测定、胸部X线、咽拭子培养、血培养等相关检查项目检查.结果167例患儿血CRP值增高>8mg/L,范围从8~160mg/L不等,平均血CRP值为36mg/L.其中10例患儿血CRP值大于100mg/L,临床表现多有持续高热或超高热,或伴惊厥、昏迷等严重感染征象.虽然部分患儿在血CRP升高的同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未见增高,但绝大多数患儿血CRP值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呈正相关(r=0.306,P<0.01).结论血CRP较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作为炎症反应的标志更为可靠,且CRP值越高说明炎症越明显,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依据.

    作者:王志钢;王成效;黄韵;卞泳良;许炽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重庆大足县560例孕妇TORCH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重庆大足地区孕妇TORCH感染状况及其与不良妊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560例孕妇血清中TORCH-IgM.结果孕妇血清中TOXO-IgM阳性8例,阳性率为1.43%;RV-IgM阳性5例,阳性率为0.89%;CMV-IgM阳性6例,阳性率为1.07%;HSV-Ⅱ-IgM阳性13例,阳性率为2.32%.结论孕期TORCH感染是不良妊娠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田时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耐药性监测

    目的对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流行、抗菌药物的耐药变化趋势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使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2001年1月~2004年7月来该院就诊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标本进行检测,并将其分为2个时期,并对9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826例支原体以解脲脲原体(Uu)为主(>98%);螺旋霉素的耐药性高且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1),红霉素、交沙霉素的耐药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5),美满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和强力霉素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下.结论本地区支原体感染以解脲脲原体为主,其耐药率较高且多重耐药现象普遍,美满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和强力霉素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有效药物.

    作者:胡雅国;李舰艇;徐礼锋;祝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一起学校麻疹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它将是下一个在人类消除乃至消灭的疾病.随着免疫规划的加强和落实,发生麻疹群体性暴发流行情况已很少见.近年来,由于部分地区计划免疫工作滑坡,免疫屏障破裂,麻疹暴发流行时有发生.本县本次麻疹暴发流行发生在两所学校,两校相距约1.5公里,共有学生376人,其中男206人、女170人,教职工12人,有共同的学生来源(同村),均为走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梁贞仕;席家庄;李正强;胡华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重庆市大足县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评价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是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是我国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展国际合作控制结核病的重要项目.现总结项目成绩和经验,分析项目工作困难和问题,以发挥项目远期作用和效益,更加有效实施<中国2001~2010年结核病防治规划>,推动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梁贞仕;席家庄;陈刚全;杨红珍;夏俊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创伤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创伤分泌物标本主要病原菌及对目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247株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革兰阳性菌84株,占34.0%;革兰阴性菌156株,占63.2%;真菌7株,占2.8%.细菌中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为80%以上.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普遍耐药.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遏制耐药菌的生长.

    作者:胡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清两对半与唾液乙肝表面抗原试验对比分析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标志与唾液标志是否一致.方法对同一患者血液两对半和唾液HBsAg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73例血清两对半受检者,HBsAg阳性114例,阳性率占65.8%,血清阳性中唾液HBsAg检出38例,占血清阳性33.3%,x2=48.96,P<0.01.结论唾液HBsAg阳性者,血清标志必然阳性;患者HBV复制水平较高时,HBsAg随唾液排出的机会随之增高;血清标志阳性,唾液HBsAg阴性的患者,主要经过血液传染;而唾液HBsAg阳性的患者,除了血液传播HBV外,唾液也可作为传染源,故应加强对这类分泌物的消毒处理.

    作者:马志华;马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胸水细胞因子检测对临床诊断的作用

    细胞因子(CK)与疾病有密切关系,在炎症反应中CK促进炎性细胞的渗出与趋化,激活炎性细胞,引起发热,参与炎症病理性损害;多种CK具有抗瘤活性,因此细胞因子对良恶性胸水鉴别诊断的作用意义重大,本文综述如下.

    作者:刘冬妍;王彦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日立7080型生化分析仪使用体会及故障排除

    HITACHI-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日本日立公司于2000年推出的一款现代全开放式生化分析仪.该院检验科于2004年1月购买,使用1年来,深感一台性能良好、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故障率低、易于维护的生化分析仪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检验质量至关重要,现将使用体会、常见故障排除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雷明容;廖俐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会讯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微量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及尿微量蛋白含量,观察其与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糖化血红蛋白(HbAic)检测采用胶乳免疫聚集抑制法,尿微量蛋白(mAlb)采用快速免疫比浊法,空腹血糖(FB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胆固醇(Ch)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甘油三酯(TG)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直接酶法.结果糖尿病组的HbAic、FBG、Ch、TG、LDL-C、mAlb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C的血清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空腹血糖(FBG)、尿微量蛋白(mALB)水平随之增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648,P<0.01;r=0.483,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增高,血脂异常可增加尿蛋白的排除.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有关,血脂异常可增加糖尿病患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尿微量蛋白是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灵敏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淑春;彭莉萍;莫殿军;张皓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血浆中12项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在早期诊断血栓前状态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D-D二聚体(D-dimer)、血栓前体蛋白(TpP)、同型半胱氨酸(t-Hcy)含量,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分析各项指标在诊断血栓前状态时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并进行比较.结果(1)60例患者血浆中vWF、GMP-140、t-PA、PAI、TAT、TpP、t-Hcy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TpP、t-Hcy异常升高患者通过跟踪随访更易发展成为心肌梗死(AMI)、脑梗死.(2)TpP、t-Hcy与其他指标相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3)PT、APTT在心、脑血栓形成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vWF、t-PA、PAI、GMP-140、TAT、PAP、D-dimer、Fg、TpP、tHcy均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脑血管血栓形成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而TpP、tHcy灵敏度,特异性均高于其他项,在早期判断血栓前状态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杨学敏;张润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消减杂交基因克隆技术研究进展

    基因克隆技术是研究生命过程分子机制的基础,消减杂交基因克隆技术的应用,使一些多基因遗传病相关致病基因的筛查和定位有所突破.本文综述近年消减杂交-基因克隆技术研究进展,包括差示反转录PCR、差异消减杂交、代表性差异分析、S1富集法、抑制性消减杂交、基因组错配扫描、比较基因组杂交及DNA微阵列杂交系统等.

    作者:邵勇;姚珍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核酶抗肿瘤/抗病毒研究进展

    核酶作为一种新型的靶向基因药物,主要针对基因表达发挥作用,为抗肿瘤和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它具有特异性高的特点,目前对于它的研究还刚刚起步.现将核酶在抗肿瘤、抗病毒中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吴凯峰;骆云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VATS辅助下肺大泡切除22例体会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肺大泡手术切除方式.方法分析22例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辅助下肺大泡切除临床资料.结果腋下小切口VATS辅助肺大泡切除同样具备胸腔镜优点,且费用更低.结论腋下小切口胸腔镜辅助肺大泡切除手术更适合国情.

    作者:罗世忠;李明军;姚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